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动好奇,喜欢模仿,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兴趣的波动而变化。根据《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总要求,我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运用了“十字”教学法。
1 激趣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趣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愉悦,使知识的传授有生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向成功。如我教声母“j”时,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只可爱的小鸡,提问:这是一只什么呀?长得什么样?根据学生回答,训练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鸡的身体毛绒绒的,小鸡的脑袋圆圆的,小鸡的爪子尖尖的)。然后再设疑:小鸡怎么叫?学一学。小鸡的爸爸是谁呀?(教师再画一只大公鸡)大公鸡漂亮吗?(学儿歌: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引导学生说出大公鸡的羽毛颜色漂亮。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小鸡妈妈(大母鸡)的本事,并把三只鸡的叫声让学生学一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将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图片(鸡的不同姿态、绿草地)贴在黑板上,根据贴好的图意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这种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的教学方法,比单调乏味地反复解释其意思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新知。
2 授法
授法就是要讲究教师的教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在教声母“q”时,我便让学生根据学习“j”的方法学习“q”。我问:这个字母像什么?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略一沉思后便纷纷举手,有的说像一只大气球,有的说像一面红旗,有的用手指头做“q”的动作……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大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就认知方面来说,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3 引思
引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想方设法引发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精心设疑,促使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b—p”“f—t”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学生在作业中常常颠倒。为了让学生区别,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将事先准备的四张卡片分别写有“b”、“p”、“f”、“t”放在课桌上,然后请一位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卡片(如“b”)下座位去找同伴,边走边说:我是b,圆圆的肚子向右挺,我的同伴在哪里?全班其他学生可随意举起一张卡片让这位同学辨认。最后将全班学生中持卡片“b”的同学请到讲台前,举着卡片一齐说:我们是b,圆圆的肚子向右挺,我们是b,坐在一起听广播,b、b、b.据此法可再对比学习其他三个声母。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的难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活泼、生动,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深思。
4 导练
导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引导学生练习。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心、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4.1 优化整体练习,即着眼于集体练习。我采取的形式是自由“大合唱”,通过全班的自由练习读拼音,学生可赢得一个适应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这种“大合唱”中积极进行准备,养成大声朗读,大声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4.2 优化练习方式,即练习形式要活、多、新。在自由“大合唱”练习后,接着进行学生的“小合唱”(八人)、“男女二重唱”(全班男女各半)练习。为“独唱”练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4.3 优化练习反馈。“大合唱”、“小合唱”、“二重唱”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却不能反馈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便于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独唱”,即个别练习(开火车读拼音)。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予以补缺。
5 乐写
书写拼音是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中进一步巩固字母和音节,必须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练习。初学写拼音的学生,为鼓励他们写得正确,写得规范,写得漂亮,我在每节课中设立“今天我最棒”评比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1 激趣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趣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愉悦,使知识的传授有生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向成功。如我教声母“j”时,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只可爱的小鸡,提问:这是一只什么呀?长得什么样?根据学生回答,训练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鸡的身体毛绒绒的,小鸡的脑袋圆圆的,小鸡的爪子尖尖的)。然后再设疑:小鸡怎么叫?学一学。小鸡的爸爸是谁呀?(教师再画一只大公鸡)大公鸡漂亮吗?(学儿歌: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引导学生说出大公鸡的羽毛颜色漂亮。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小鸡妈妈(大母鸡)的本事,并把三只鸡的叫声让学生学一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将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图片(鸡的不同姿态、绿草地)贴在黑板上,根据贴好的图意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这种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的教学方法,比单调乏味地反复解释其意思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新知。
2 授法
授法就是要讲究教师的教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在教声母“q”时,我便让学生根据学习“j”的方法学习“q”。我问:这个字母像什么?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略一沉思后便纷纷举手,有的说像一只大气球,有的说像一面红旗,有的用手指头做“q”的动作……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大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就认知方面来说,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3 引思
引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想方设法引发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精心设疑,促使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b—p”“f—t”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学生在作业中常常颠倒。为了让学生区别,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将事先准备的四张卡片分别写有“b”、“p”、“f”、“t”放在课桌上,然后请一位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卡片(如“b”)下座位去找同伴,边走边说:我是b,圆圆的肚子向右挺,我的同伴在哪里?全班其他学生可随意举起一张卡片让这位同学辨认。最后将全班学生中持卡片“b”的同学请到讲台前,举着卡片一齐说:我们是b,圆圆的肚子向右挺,我们是b,坐在一起听广播,b、b、b.据此法可再对比学习其他三个声母。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的难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活泼、生动,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深思。
4 导练
导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引导学生练习。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心、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4.1 优化整体练习,即着眼于集体练习。我采取的形式是自由“大合唱”,通过全班的自由练习读拼音,学生可赢得一个适应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这种“大合唱”中积极进行准备,养成大声朗读,大声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4.2 优化练习方式,即练习形式要活、多、新。在自由“大合唱”练习后,接着进行学生的“小合唱”(八人)、“男女二重唱”(全班男女各半)练习。为“独唱”练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4.3 优化练习反馈。“大合唱”、“小合唱”、“二重唱”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却不能反馈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便于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独唱”,即个别练习(开火车读拼音)。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予以补缺。
5 乐写
书写拼音是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中进一步巩固字母和音节,必须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练习。初学写拼音的学生,为鼓励他们写得正确,写得规范,写得漂亮,我在每节课中设立“今天我最棒”评比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