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娟:孝与爱的践行者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sxf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多少人倾尽一生的时光与精力,也没有做好一件事。然而,在丰产路街道辖区,有这么一位女士,二十年来始终如一为辖区群众奉献爱心、为老人坚守孝道,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践行着情与义的担当、孝与爱的融合。她的爱心善举,她的坚持坚守,感动了身边人,影响带动了很多人像她一样为群众、为社会奉献爱心,让爱的火种生生不息、星火燎原般传递下去。
  这位女士,就是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成员、娟子造型的负责人卢桂娟。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想为大家做点好事,为老人尽好孝心,哪怕穷尽毕生的精力也在所不辞,因为我觉得值!”
  与爱“童”在
  初见卢女士,一头齐耳短发,干净利落,说话柔声细语,不疾不徐,一如她的人一样,温和、平静而又不失爽朗。她是一名发型师,20多年前就开始从事美发工作,时至今日,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连锁美发品牌店——娟子造型。然而,她的成就并不仅仅体现在美发事业上,她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她的爱心事业。从20年前第一次为农机局家属院的老人们发放免费理发票开始,她就在奉献爱心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帮扶着辖区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滋养他们干涸的心灵,为他们带去温暖与希望,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2004年夏天,在郑州花园路与红专路交叉口南的正道中环广场上,13岁的张志兴和母亲一起在这里看车,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小志兴喜欢窝在一边看课本,即使天已暮色、皓月当空,他依然借着路边昏暗的灯光全神贯注地看着课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里的知识。卢桂娟经常在此处经过,每每看到这个正值学龄的小男孩一边看车一边读书,不禁好奇地询问小志兴为何不去上学。面对阿姨的询问,小志兴忍不住向卢桂娟透露了自己的情况,原来,小志兴父母已经离异,迫于生活的压力,妈妈带着小志兴和姐姐一起来到郑州,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这份看车的工作,勉强糊口。听到这里,卢桂娟眼眶湿润了,第二天,她就带着几件衣服和一些钱,送给志兴的妈妈并劝导她:“孩子还这么小,咱们当父母的再苦再难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这样会误了孩子的一生的!”志兴的妈妈拉着卢桂娟的手感激涕零:“大姐,我也不想这样的,可实在是没办法呀,我有病在身,孩子的爸又抛下了我们娘仨。我们初来郑州的时候手里只有130元钱,吃饭都要到夜市摊捡,没钱租房只能露宿街头。”卢桂娟震惊了,没想到小志兴的家庭竟然如此困难,从那以后,她三天两头来到中环广场,给他们送钱送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接济他们,同时,她还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志兴一家。很快,小志兴的遭遇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面对记者的采访,小志兴直言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上学。最终在媒体的呼吁下,郑州103中学的校长愿意接受小志兴为本校的学生,并资助其免费上学。
  如今6年过去,小志兴已然长成了大小伙子,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6年时间,改变了很多,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卢桂娟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娟姨是我的恩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没有娟姨,就没有今天的我!”
  “疫”路奉献
  作为一名发型师,卢桂娟有着一手上好的理发技术,可她并未想着用这门手艺挣多少钱,买多少套房,而是利用自己的专长坚持为辖区群众义务服务。二十年来,她几乎走遍了辖区每一家小区楼院,为这里的老人、困难群众义务理发,陪他们聊天,为他们送去关爱与温暖,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娟子”。
  卢桂娟每年都会给农机局家属院的住户发免费理发票,让退休的老人来店里理发。有的老人年龄大了,上下楼梯不方便,她一接到老人的电话,二话不说,拿着工具箱就去老人家里,陪老人唠嗑解闷,帮老人剪个精神的发型。
  管城街的中全康养老院也是卢桂娟的“爱心基地”之一,她每两个月都会来这里为老人义务理发。
  卢桂娟的无私奉献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就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份,卢桂娟不顾自身安危连续2天上门为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的医护人员免费理发。
  为了不给医院增加负担,卢桂娟自己准备了2只N95口罩,和同为理发师的妹妹一起来到医院,在大礼堂里为医护人员理发。厚厚的防护服穿在身上密不透风,再加上手拿理发剪不停地忙碌着,不一会工夫,卢桂娟全身就已被汗水浸透,可她舍不得休息。因为她深知,对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哪怕自己再辛苦也要为医护人员做好服务。为了节约防疫资源,卢桂娟中午吃饭时也没有脱下防护服,只是匆匆吃了个盒饭就继续理发。整整2天时间,卢桂娟和她的妹妹跑遍三家医院,为上百位医护们理了发。当别人问她为什么如此拼命,她坚定地说道:“医护人员是抗疫第一线的战士,他们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地抢救病人,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事感到很荣幸、很骄傲!”
  以孝为先
  自从丈夫2015年心梗去世后,5年来,一天24小时,卢桂娟的手机从不敢关机,时刻挂念着年迈的公婆,只要手机一响,卢桂娟立马接听,生怕错过公婆的来电。
  “我的初心就是要把这份责任扛起来,公婆失去了儿子,但我不能让他们失去依靠,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给他们满满的安全感,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卢桂娟对公婆的孝顺出自内心的一份担当和责任。
  卢桂娟和公婆住在一个家属院,每天吃完早饭,她总是先把女儿送到学校,然后直奔公婆家里,帮他们打扫卫生、收拾家务,询问他们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等安顿好公婆后,她再去理发店开始一天的工作。其实,自己也是奔五的人了,每天如陀螺般连轴转经常感到精疲力尽,而对家人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填满了卢桂娟的内心,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让卢桂娟最无助的一次是半夜婆婆的一通电话。公公突发疾病,婆婆急得六神无主,家里乱成了一锅粥。卢桂娟匆匆忙忙赶到后,和婆婆一起带着公公去医院。公公患有老年痴呆,还经常便秘,到医院后,卢桂娟就帮公公把裤子脱下,垫好卫生纸后扶公公躺在病床上。旁人看到她忙前忙后,就提醒她是当儿媳妇的,卢桂娟说:“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父亲,做女儿的为父亲做这些事都是應该的。”从丈夫去世的那一刻起,卢桂娟就告诉所有的家人,公婆永远都是她的爹娘,无论任何时候,照顾好他们都义不容辞。
  “即使心里有再大的委屈,我也从不会在家人面前哭,怕他们看了伤心难过。”卢桂娟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照顾公婆、养育女儿、打理生意,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承担起了家中的重担,她用自己无比强大的内心支撑着这个家,这个历经风雨坎坷依然幸福温暖的家。
  孝与爱、情与善,就像两条线,卢桂娟用自己的爱心与付出、坚强与勇敢将两条线画成了一个圆,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正如那首经典老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其他文献
“贫困村”摘帽  走进遂平县阳丰镇朱屯村,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公路从田间穿过;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彩叶树木一望无际。进入村庄,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门前或小巷里栽种着争芳斗艳的百日红;耀眼的文化广场西侧,矗立着文艺大舞台,对面是供百姓活动的小游园。北面,一座高耸的大楼赫然而立,那便是村“两委”办公的地方。据村支书吕毛蛋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
期刊
有一种精神,叫有为担当、守土尽责;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有一种感动,叫大爱无疆、百川汇海。  ——题记  吴韶光,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09年度河南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现为西平县芦庙乡党委书记。新冠肺炎疫情到来时,他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带领全体乡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谱写了众志成城战疫魔的壮丽篇章,经受了一场农村基层组织战疫情、保健康、强党建、促稳定
期刊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2月15日上午,西平县芦庙乡合庄村在疫情防控监测卡点成立战时党支部,在场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宣誓,彰显村两委班子及返乡党员代表向疫情宣战的决心。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教师——党员王金亮位列其中。  战时请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王金亮同志虽然没有返回到工作岗位,但是他以流动
期刊
俗话说,幸运时扁担开花,倒霉时生姜不辣,放屁砸伤脚后跟,喝口凉水也掉牙。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铁山村11组村民王宗奇就是这样倒霉的人。  天灾人祸跌深渊  据铁山村村民组长讲,62岁的农民王宗奇,务工时不慎腿被砸断,因治疗不彻底而落下残疾。在农村,作为一名男子,只要不会干体力活,身体残废,就等于家里塌了半边天。本来王宗奇有一健壮的儿子,这是他的希望,不料因车祸身亡,王宗奇难过地整天憨憨傻傻。妻子余爱珍
期刊
7月1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广电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向全国公布“红色革命老区”名单,杞县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这天上午,炽热的阳光倾洒下来,从河南开杞公路进入杞县葛岗镇界内,路边栽种的廊道树,在微风中频频颔首。大叶女贞枝叶清秀、绿意盎然,金叶复叶槭黄色鲜亮,楸树、栾树、白蜡、柳树、海棠、樱花等各种树种高低相映、层次分明、努力生长,用绿色装点着金杞大地。  家住杞县县城东
期刊
社会对一个人的认知靠的不是他的钱财、外貌、智慧、胆识,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品。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担当,赞于品行。  所以,一个人的人品,往往会体现在日常的实际行动中,当大爱发酵之时,推动的远不止社会的公益事业。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题 记  一  夏日的一天,当我
期刊
——占地13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戏台、标准化篮球场、乒乓球台、文化活动设施,不但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为村民茶余饭后、农闲修养,提供了聚集娱乐的场所。  ——标准化卫生室及执业医师,为村民提供便利的求医看病服务,使村民达到了小病不出村的健康保障。  ——达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指标,标准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解决了村民过去饮水难的问题。  ——宽带、有线电视进了农家,使村民不出门就可以了解世
期刊
杜传航:军人本色  他继承了军人身上的正义与英勇,当遇到坠入深沟中起火的卡车,他没有丝毫犹豫,冲下山坡,想要从驾驶室救出被困者。大火将车体烧得火热通红,他却徒手将车门拉开,然而疯狂的火势引起了轮胎的爆炸,他跌落到水坑中,等他反应过来时自己已经被多处烧伤。他在危难面前,用军人的无畏与果敢向世人展现了正义的英雄之举。  赵利科、代俊峰:普通人的英雄气概  面对驾驶摩托车疯狂逃窜的劫匪,他们听到民警李万
期刊
夏日的苏南,绿肥红瘦,生机盎然。  一次极其偶然的机缘,促使我走进了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邹家角社区,结识了该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玉琴。  齐耳短发,素颜无饰,着简朴夏衣,穿平跟鞋,面含自信的江玉琴,传递出睿智、精干、从容、温婉等信息内涵。须臾,她脸带微笑,朱唇轻启,叙述中思路敏捷,言辞清晰,表达精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社区,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它犹如一
期刊
我出生于1945年腊月二十七,如今已经74周岁,每当我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那些苦难的日子,一桩桩、一件件往事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大约1958年我上高小(小学4—6年级)的时候,庙下公社在其西南5里地,即我们村西南1里多地建了一座万头猪场,全公社31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一平二调”(即平均主义和调拨人员、粮食)都抽调到猪场去战斗。一间间住人的平房内人头攒动,一排排猪舍里大猪小猪们号叫不绝于耳,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