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不逾矩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独行”, 意即人的志行异于常人,超出常态,语出《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韩愈《伯夷颂》:“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但是,“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处世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被认同。最近某校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教师爱茶,办公桌抽屉里总有她喜爱的佳茗,但她居然爱到进教室上课,也会带上一杯新沏的茶,每讲完一段,或者趁同学回答问题时,会端起杯子抿上几口。学生们见怪不怪,反而很喜欢她,因为她的课确实讲得好,可是新来的校长却认为“教室不是茶馆”,此举“并非小事”,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而这位“茶客”又不愿意接受“整改”,于是只好提前退休。
  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其实都有想表露而不敢表露的东西,但往往被自己刻意地扼制了,尤其是在思想受到钳制的年代。一个开放和多元的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和尊严,其自由度和宽容度会越来越大,这样,特立独行者就能被理解和接纳。
  我的个性中有较多的独立元素,不愿随波逐流。即使遭人非议、承受心理压力,我也不愿更弦易辙,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为从大的方面讲,我并未“逾矩”。还在读大学时我就表现出了“特立独行”的一面。那是“文革”初期,停课搞运动,已是很不理解,还要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老师们,我在思想上更是转不过弯来。以我一介书生的性情,根本无法融入“革命”洪流之中,和那些“左派”们格格不入,精神备受煎熬,大有度日如年之感。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短短数月,我便借“革命大串联”之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饱览名山大川、古都边城,不仅疗治了运动初期的冲击带给我的心理创伤(我曾被批判为“修正主义的苗子”),还使我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超脱。迷恋于派别斗争和静坐绝食的“革命派”们后来虽对我羡慕不已,但当时我却饱受他们的侧目和诟病,好在我并不在乎,不需要他们的理解。几十年后同学聚会,大家还说起我当年的惊人之举。一位女同学很感慨地对我说,她这一辈子,缺少的就是特立独行的勇气和精神。的确,“特立独行”并非恣意妄为、我行我素,重要的是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回顾40余年的粉笔生涯,我是把“特立独行不逾矩”当做自己的人生哲学的。
  上公开课,我奉行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写文章,我奉行的则是“宁可孤独地拾遗补阙,也不愿随风从众”的哲学;在面临人生选择时,也常常不按常规出牌,奉行“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失自我”那一套——年轻时,因写了几篇文章,《新疆日报》要调我这个中学语文教师去当记者,许多人好生羡慕,以为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可是我不想去,并在省里一次中学语文教学的年会上说“为什么现在报社里缺人,就能随意到学校来调人,而学校里缺教师,却没有人到报社去调人呢”,弄得人家很不高兴。调回上海之后,二期课改需编写新的教材,主编是上海知名大学的教授兼领导,他们邀请我当副主编,有朋友说,这可是个“里程碑式的”工作,但还是被我拒绝了,我觉得自己是不很善于按别人的意图和指令去编写什么东西的。
  做出以上的种种选择,倒不在于自己有多高明,而只是在意识深处把个人兴趣和精神的自由快乐看得比虚名、比金钱物质更重要一些而已。
  作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又深知,习惯于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是搞不出什么研究和改革的名堂的。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我却来了一个“基本不批改学生作文”的怪招。这似乎是失职,是不负责任,但我确实是这样做的。这一“特立独行”之举基于以下的思考和探索:
  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两周一次作文,教两个班的话,批改时间少说也得七八个小时。一些专家早就不赞成精批细改,耗神费时而又难见成效。况且,教师根据个人喜好把每篇作文改得体无完肤,也不符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
  我在年级组里倡导了这样的做法:每次作文后,第一步先由教师筛选出写得较好的几篇,在此基础上,再遴选出整个年级的若干最佳者。第二步由我对这些作文适当润色。第三步将其印发给每位学生,当堂阅读思考。第四步让学生寻找差距,发表读后感想,交流写作的感悟。第五步,再由教师总结。此种做法,深受年级老师的欢迎,它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带来以下好处:第一,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写作积极性大增。第二,学生对写作之道有了自己主动的感悟。因为刚写过同样题目的作文,又有范文的比照,自己的不足和短处便可立显,对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则有了新认识。第三,增强了写作信心。每次同学们都能读到从全年级600余篇作文中选出的风格各异的佳作,有的学生因作文多次被印发而“成名”,有的看到身边的人也能如此妙笔而深受鼓舞。第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的教师发现自己所要讲的,原来学生都已理解,而学生的有些感悟却是自己未曾想到的。大家对写作教学的切磋和交流比以前要密切和深入。有的教师发现自己眼光不准,辨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佳作;有的教师则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上并不比学生有优势,再也不能老生常谈和越俎代庖了。
  我根据教学实践写了篇《作文基本上不批改,行吗?》发表在《新民晚报》上,有人说,这是独辟蹊径,是一条全新的改革思路。这和我“特立独行”的个性和行事方式有关。语文教师居然可以不批改作文,这次尝试开始时确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来有些学校还照着去做。
  一位名人说,学校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教师自身队伍的整体平庸,因为人才是要靠人才去发现和培养的。我总感到现在的同行,尤其是年轻人,似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缺少个性,更别说是特立独行了。在我内心深处,对那些行为怪异、脾气乖张同时又有着渊博学识、纯真性情的大师们,是很向往、很崇拜的。
  如夏丏尊虽说也抱怨过做老师,曾撰联云:“不如早死,莫作先生。”尤嫌不够,还加以补充:“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作先生。”然而,牢骚归牢骚,他教书认真,造诣深厚,学生喜欢他。在浙江第一师范教书时,因为“肥肥胖胖,笑起来犹如弥陀菩萨”,所以学生称之为“夏木瓜”,夏丏尊也受之怡然。
  梁实秋回忆梁启超上课,说他开场白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了!”接下来非常投入地讲古诗,“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有时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课,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课者则大呼过瘾。
  徐志摩的诗人风度是有名的。据卞之琳回忆:“他给我们在课堂讲英国浪漫派诗,特别是讲雪莱,眼睛朝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实在是自己在做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徐志摩有时干脆把课堂移到室外,让学生躺于草坪之上,看白云,听鸟语,和他一起在自然之中畅游诗国。
  ……
  如此独具魅力的课,如今早已成为绝唱。大师们全身心地投入于其所精通的学术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只有在那种境界中,才能有所醒悟和发现,才显示出一种真实的自然,看起来不谙世故,但惟其如此,才不受世俗的影响,保持着一份清纯,显出了别样的可爱。今天有谁敢说“不如早死,莫作先生”?有谁会在课堂掩面、顿足、狂笑、叹息?有谁会在上课时带学生躺于草坪之上?如有,至少会被视为精神上出了毛病吧。
  我想,如果我们的校园里,一切都“合乎规范”,万事皆不能稍有“出格”,任何特立独行与异想天开均在排斥之列,又何来青春的气息和创造的活力?又何能彰显其个人的才德情志?正如郁达夫所说,一个不能宽容特立独行者的民族,是很难产生天才的,而天才就是那些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思想的人。
  那位爱品茶的女教师的行为还谈不上什么“特立独行”,仅是稍异于常人而已,但却像是犯了大忌。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应复旦大学之聘,提出每饭必备一鳖的熊十力,还有在北京大学授课完毕,一定要校方提供牛奶解渴疗饥的林琴南,以及和校方约定,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之约而被称为“三不来教授” 的黄侃等,如果生活在今天,岂能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世俗化的价值观已如潮水般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这种价值优势已经取得可以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霸权地位,所以特立独行就显得尤为可贵。央视的李咏曾说“如今的社会,没有比个性更重要的事了,如果不坚持个性,就会迷失在群体的平庸里。所以,无论如何,请你坚持自己的个性:这句话不止是说给别人的,同时也是别人对我最大的要求和忠告”。在主持人中,从穿着打扮到表情举止,李咏恐怕算是颇有个性的了,但正因为独特,才使他在人才济济的央视脱颖而出。对教师来说,生活态度和学术(艺术)追求,个性癖习和教学风格,原本就是融为一体的。丧失了个性、锐气、锋芒、浪漫,也就没有了光彩,势必就会陷入平庸,教学个性、教学艺术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乃是创造之母。我国历史上有的是特立独行的人——从“朝闻道,夕死可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的孔子,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到《史记》中所描写的像荆轲之类的侠义悲剧英雄,从任性放浪、旷逸不羁的“竹林七贤”,到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潇洒浪漫的李白……他们有着对“道”的诚挚信仰,有着对现世生活的热爱,他们自由舒展的个性与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结合到一起,铸就了豁达潇洒、达观豪迈的别样人生,无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特立独行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格,一种不是刻意包裹与修饰自己,以迎合世俗生活的人生风格,一种有着丰富的精神追求的人生境界。
  那位爱饮茶的女教师不得不提前退休的事,令人惋惜遗憾。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人活得有尊严,我想,只要在“不逾矩”的前提下,是否应当宽容地对待特立独行的教师,甚至容纳他们的某些缺陷。须知,这样才能使他们活得更具尊严,迸发出创造精神。
  退休之后,一些学校、网站以高薪聘我讲课,有个大款愿出巨资让我给其爱女定期辅导语文,我都未能从命。“返聘”已是当下退休人员的主流选择,虽条件优厚,但我还是延续了惯有的“特立独行”而拒之,因为我只想在晚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更不想以健康去换金钱。有位老友退休后到处应聘,说不去上课就会感到无聊之极,结果不到70岁就病逝了。病重时,我去看他,他对我说,以前他不理解我的“拒聘”,现在理解了。他叹息自己这一辈子就没有享受过人生,最后挣的那些钱也已毫无意义。他还说我活得快活,就是因为特立独行,择善而行。他将“特立独行”和人生幸福联系起来,这是我以前所未能想到的。不过我想,夏丏尊、梁实秋、徐志摩他们是不会有职业倦怠的,他们在个性张扬、情感宣泄中得到的是为师的幸福。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探讨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可靠方法.现报告如下.
吟咏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古往今来学习诗文的最佳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时的音韵美可以使读者提高记忆的效率,增大积累量;可以在抑扬、疾缓、刚柔、停连的音韵中,更深切地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内涵,进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和活力,从而去创作更好的作品。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选取诵读形式  读,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听录音、跟读、教师范
8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和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协办的第一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人员能力培训在京启动。国家中医
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小学科学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教育目的?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育?这是每一个有志于科学教育的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科学素养    据报载,一个美国大学生将黑猩猩剃光了头,宣称发现了最新的人种。媒体将这个事情报道了出去,居然也迷惑了不少美国人。同样,邪教头目李洪志宣扬“法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洗剂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临床研究方法;治疗组65例,运用自制中药洗剂联合C02激光治疗,对照组
胸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包括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血气胸及肺挫伤等.X线胸片对胸部创伤的各种改变大都能够显示,但传统X线胸片易受投照因素的影响,其清晰度及对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郑州市教育局提出了道德课堂建设,其主旨就是通过课堂革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道德课堂的践行者之一,郑州市二七区棉纺路小学立足特定地域环境
一、向管理要效益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一个班级要想管理得井井有条,必须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浙江余姚市高中的林荣奏老师甚至指导学生专门制定了一部《班级法典》,这样可使班级管理实现自动化,同时带来良好的管理效益。老师既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可大大降低在学生中树立对立面的可能性,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魏书生老师,正是管理派的杰出代表
同伴互助是教师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它是化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那么,专业成长过程中如何进行同伴互助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种方式切实可行。    一、对话——三句话不离本行    教师在平时的茶余饭后少不了和同伴交谈——对话。利用交谈进行同伴互助,要求我们真正做到“三句话不离本行”。平时的交谈不一定要有教育教学的相关主题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