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以赋为诗表现论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yong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杜甫对以赋为诗的运用,从题材上来说,主要表现为战争诗、纪行诗和咏物诗的大量创作;在体裁上表现为以长篇古诗和排律的创作;在技巧上则体现为辞藻的丰富与典故的铺陈。以赋为诗,使杜诗的表现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拓展。
  关键词:杜甫以赋为诗题材体裁技巧
  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3-25-3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从读者的角度,有一段针对骚赋之别的名论:“《骚》览之,须令人裴回循咀,且感且疑;再反之,沉吟嘘唏;又三复之,涕泪俱下,情事欲绝。赋览之,初如张乐洞庭,褰帷锦官,耳目摇眩;已徐阅之,如文锦千尺,丝理秩然;歌乱甫毕,肃然敛容;掩卷之馀,彷徨追赏。”①彪炳诗史的李、杜作品,自然不出王世贞的批评视野之外,他认为“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嘘唏欲绝者,子美也”,可见在王氏看来,杜诗具有与辞赋相仿的审美特征,可以达到同赋、骚类似的阅读效果:使人慷慨激烈,似读赋,使人嘘唏欲绝,又似读骚。本文试从题材、体裁、技巧三方面来分析杜甫以赋为诗的表现。
  
  战争诗:两种传统的融汇
  
  记载和描写战争史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学作品的固有题材之一,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诗经》和《楚辞》对于战争题材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开创了两种传统。《诗经》中的战争诗有意地摒弃战情,常常以哀诗、怨诗的形式出现,即使是颂诗,也只是赞颂征伐正面的文化价值,并不歌咏战争,《楚辞·国殇》则包容了战场实际交锋的情形,排比铺绘,尽夸饰之能事。《国殇》开辟的这种传统在汉魏涌现的战争赋中得到继承,如陈琳《神武赋》、曹植《东征赋》;徐斡《西征赋》、繁钦《征天山赋》等。杜诗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将《诗经》、《楚辞》表现战争的两种传统熔为一炉。
  当杜甫经过长安十年的旅食生活,通过献赋初步得到权贵的赏识,仕途和事业小有起色之时,安史之乱爆发了,这是杜甫所不愿看到的,他反对邪恶的战争并非是因为自己事业的遽然中断,不是一人一己的恩怨,而是因为社稷动荡不安带来的生灵涂炭。举凡重要的战役如潼关之役、陈陶斜之役、相州之役等在他的诗歌中均有体现,如《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观兵》、《洗兵马》等。在战争诗中,他悲悯“戚戚去故里”的征夫而急于要为他们代言,他为因战争而家破身亡的百姓掬一把同情泪,他对官军的收复之战翘首以望恨不能侧身其中,他渴望正义的一方全胜后“净洗甲兵长不用”,在官军错失良机的时候他几乎要站出来献计献策了!血是杜甫对战争的突出印象,“边庭流血成海水”(《兵车行》)、“血作陈陶泽中水”(《悲陈陶》)、“锋先衣染血”(《喜闻官军已临贼境》)、“送行勿泣血”(《新安吏》)、“河洛化为血”(《咏怀二首》其一),处处弥漫着血的腥味,处处充斥着血的殷红。他的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以一句“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结束了他充满悲苦的战争回忆。杜甫对战争的亲历使诗歌的描写更加真实感人,“诗史”的桂冠可谓名至实归。
  《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悲陈陶》、《悲青坂》等诗歌中的哀怨情绪有似于《诗经》的传统表达,而《喜闻官军已临贼境》、《洗兵马》等对于将帅的赞美、战争场面的铺绘则显然继承的是《国殇》的传统,其铺写战争的残酷、对于血的直描是上承这一传统的具体表现。
  
  随行赋诗与随物赋形
  
  《楚辞·远游》是述行赋之滥觞,班彪《北征赋》、班昭《东征赋》、刘歆《遂初赋》、蔡邕《述行赋》嗣其响,至于建安,作品尤多,如王粲《初征赋》、阮璃《纪征赋》、徐斡《序征赋》、潘岳《西征赋》等。述行题材是由赋兴起的,述行赋促进了山水赋的出现,而山水赋则对山水诗的产生有深远的影响。
  杜甫一生是极其不安定的,裘马清狂的早年生活之外,只有旅食京华十年、寓居成都五年、暂住夔州两年相对稳定些,其它大部分时间均是在流离失所之中度过。尤其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一年之间,连续四次迁徙,辗转流离,备尝行役之苦。他在《发同谷县》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仇兆鳌引赵次公日:“是年春,公自东都回华,秋自华客秦,冬自秦赴同谷,又自同谷赴成都,是四行役也。”从秦州到同谷及从同谷到成都两段路程,杜甫分别留下了“发秦州”、“发同谷”两组纪行诗,“以狮子搏兔之全力描绘陇蜀山川,而且打并人身世之感、生事之艰,成为古代纪行诗中的空前绝后之作。”另外,杜集的压卷之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也是以纪行为主。杜诗的述行题材与山水描写已经融为一体,寻其渊源,当归于赋。“发秦州”、“发同谷”等组诗形式,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其风格亦类于赋。
  杜甫的咏物诗在杜集中为数不小,单纯是咏花、木、鸟、兽的就有八十馀首之多。杜甫咏物诗与汉魏六朝咏物赋有很多题材的重合,如《孤雁》之与曹植《离缴雁赋》;《鹦鹉》之与弥衡《鹦鹉赋》;《猿》之与傅玄《援猴赋》;《古柏行》之与左芬《松柏赋》;《促织》之与卢谌《蟋蟀赋》;《满鸂鶫》之与谢惠连《鸂鶫赋》等。宇文所安《初唐诗》称“由于咏物诗与赋的关系比任何题材都来得密切,它承袭了咏物赋的各种严格惯例”,可谓一语中的。初唐前后咏物诗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咏物诗已经相对独立,但直到杜甫的笔下,才臻于成熟的境界,而其取材、用语,都受到了咏物赋的影响。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评咏物赋为:“化工妙处,全在随物赋形。”在杜甫的笔下,随物赋形的结晶不再是赋,而是诗。
  在辞赋的浇灌下,杜诗展现了别样的风貌。在杜甫各类诗作中,战争诗、述行诗、咏物诗是杜甫汲取辞赋营养最多的三种题材。这是就重点而言,其他如《义鹘行》之受故事赋的影响,论诗受《文赋》的影响等,不一一说明。此外,从命题来看,也能寻到杜诗与赋之间因缘关系的些许痕迹,如《哀江头》在抒情精神上与屈原《哀郢》、庾信《哀江南赋》的一脉相承,《北征》与班彪《北征赋》,《秋兴》与潘岳《秋兴赋》,《火》与潘尼《火赋》在题目上的毫无二致等。
  
  从体裁到技巧:赋对诗的无所不入
  
  在体裁上,以长短而论,律诗、绝句等短篇可用赋法,但不肖赋体,长篇便于铺排尽言,纵横捭阖,所以杜甫的古诗尤其是长篇古诗受赋体影响最深,其次是长篇排律。项安世《项氏家说》:“文士才力尽用于诗,如李杜之歌行,元白之唱和,序事丛蔚,写物雄丽,小者十馀韵,大者百馀韵,皆用赋体作诗。”歌行导源于汉乐府,多为七言。项安世指出杜甫歌行用赋体作诗,杜诗中的五古又何尝不是如此?《北征》、《火》、《三川观水涨》等五言古诗,均是典型的以赋为诗之作。另外,杜诗中体格严整的排律也有以赋为诗之例,许永璋称杜甫以赋人律乃指排律而言:“变赋体为长律,尤为奇创。”并以《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为例,推为杜甫颠峰之作。
  在用典上,杜诗受到赋体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汲取辞赋的丰富语汇,如《骢马行》,李审言评日:“杜公咏物,千载无偶,咏马诗,尤为独绝。此诗写马之状,姑不具论,以精用《文选》,略摘于后,以示学杜之趋响。如‘蝤崒’、‘青荧’,见《西都赋》;‘隅目’见《西京赋》;‘夹镜’见《赭白马赋》;‘碾磊’见《海赋》;‘昼洗须腾泾渭深,夕趋可刷幽并夜’二语,先用《魏都赋》‘洗马海岛,刷马江洲’,‘洗、刷’两字所出;又用《赭白马赋》‘旦刷幽燕,昼秣劲越’。非熟精而何?”李氏要证明的是杜甫“熟精《文选》理”,其所举语汇出处无一不是辞赋,则是我们深可注意的。
  
  二是在对事典的铺排上,也受到了辞赋“据事以类义”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称:“贾谊《鹏赋》,始用鹗冠之说;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拾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宋人称杜诗“无一字无来处”虽有夸张之嫌,却也说明了杜诗用典之多,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诗家作品。如杜甫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初读之下,即觉典故扑面而来,其用典涉及到的人物就有轩辕、虞舜、马融、王粲、辛毗、扬雄、庾信、陈琳、潘岳、夸父、苏秦、张仪、公孙述、侯景、葛洪、许靖等十六人之多。然而杜甫用典并非以多取胜,而且在具体方法上有很多独到之处,如熔铸成语以为己辞,灵活多变的手法等。杜诗用典的取精用宏,确乎从赋体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在诗赋平行发展并相互渗透的六朝,赋的诗化和诗的赋化已成为两种显著的文学发展态势,初唐的诗家们不仅沿袭了这一潮流,并且有意识地取法大赋,来拓宽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以赋为诗虽然不是杜甫的独得之秘,然而他通过“转益多师”、含咀万卷英华,运用“掣鲸碧海”之才力,集大成地运用和发展了以赋为诗的手法,在诗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作者简介:王京州(1977年-),男,河北邢台人,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责任编辑 张 翔
其他文献
希腊有句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如果说高中是重在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达到计算准确、迅速、方式灵活、运用合理的标准。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将科学精神与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他从民国教育为宗旨“齐成健全之人格”出发,指出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培养大众的科学理性。蔡元培将力
张剑点校的晚清莫友芝所著《郘亭书画经眼录》一书,作为中华书局列为"书目题跋丛书"之一,于2008年1月正式出版。笔者因研究所涉,曾于贵州省博物馆访见莫氏"书画经眼录"残稿一轴,
内容提要:邹元标为晚明东林党“三君”之一,早年更以新进士身份,力劾首辅张居正“夺情”之议而廷杖远谪,直声震中外。仕途淹蹇,家居讲学三十年后,再返之天启之朝。于其行迹,同时及晚间人多以其人为晚明“士气”之所标尚,而王夫之与俞樾论邹元标之则于众人颇有不同处。王认为其再立朝为助晚明君臣道丧之势,俞则认为其好名,立身亦有非明智处。二人论有同而有异。  关键词: 王夫之 俞樾 邹元标论 士气观  中图分类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小学生处于各种能力的养成期,在这一阶段
今年六月中旬,石家庄乐慈女士偕其丈夫李建军先生来访,距约定的见面时间几小时前,我们在省文史馆举办的“贵州画卷·历史人物卷”作品展现场不期而遇。他们站在贵州辛亥革命
随着英语知识点的增多,词汇量的增大,尤其是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英语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职英语为例,探究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要把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激发出来,培养他们灵活思维能力。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条件
1912年贵州“二·二”事变的发生,给辛亥革命后贵州政局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无论是时人或后人,对“二·二”事变的认识和评价,都存在着分歧。在纪念辛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