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此内容反映国家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改进德育方法,开展多形式德育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地进行德育教育。一是充分发挥操作的细微处以身示教;在日常行为活动的关键处以身示范;在学生思想行为的困惑处以身示教,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第二要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目前校园内五花八门的课桌文学,乱写乱画随处可见,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不良行为也禁而不绝。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学生无视校规校纪,反复违纪,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生中出现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现象,是礼仪教育缺失造成的。而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又是极为密切的,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的体现。因此,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文明礼貌用语,日常礼仪规范要强化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时时处处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举止谦恭,优雅得体。
第三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除烦恼。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了家庭气氛的指示灯。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的心理十分脆弱,甚至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节尤其显得重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心理品德能力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渗透到学科里并纳入教学目标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审美情趣,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吸收知识的最佳方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德育中渗透学科知识,这种“双向渗透”的做法能促使教师授业不忘传道,传道注意授业,教学有方法,育人有艺术。二是将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教育功能。如一些演讲比赛,辩论赛,都可以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橱窗、板报、刊物等开辟“佳作欣赏”、“评论”等栏目,以新颖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做深入的探讨,从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表现的主题中受到教育的启迪。三是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行为去熏陶感染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培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选择能力等,提高学生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形成学生明显的品行个性和健全的品德素质。
首先要改进德育方法,开展多形式德育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地进行德育教育。一是充分发挥操作的细微处以身示教;在日常行为活动的关键处以身示范;在学生思想行为的困惑处以身示教,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第二要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目前校园内五花八门的课桌文学,乱写乱画随处可见,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不良行为也禁而不绝。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学生无视校规校纪,反复违纪,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生中出现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现象,是礼仪教育缺失造成的。而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又是极为密切的,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的体现。因此,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文明礼貌用语,日常礼仪规范要强化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时时处处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举止谦恭,优雅得体。
第三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除烦恼。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了家庭气氛的指示灯。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的心理十分脆弱,甚至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节尤其显得重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心理品德能力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渗透到学科里并纳入教学目标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审美情趣,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吸收知识的最佳方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德育中渗透学科知识,这种“双向渗透”的做法能促使教师授业不忘传道,传道注意授业,教学有方法,育人有艺术。二是将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教育功能。如一些演讲比赛,辩论赛,都可以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橱窗、板报、刊物等开辟“佳作欣赏”、“评论”等栏目,以新颖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做深入的探讨,从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表现的主题中受到教育的启迪。三是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行为去熏陶感染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培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选择能力等,提高学生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形成学生明显的品行个性和健全的品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