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人教版教学实例,重点从科学确定学生分层等四个方面探讨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模式 课堂参与
分层教学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因材施教”教学规律的体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和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不断改善其教学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开展有效的分层课堂活动,依据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情况,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教师应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融合数学教学内容与模式之间的关系,综合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科学确定学生分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模式是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的产物,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学生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接受知识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提高层和优秀层。基础层主要是指数学基础知识较差、自制力、意志力不强的学生,约占整个班级学生的30%;提高层是指数学知识较为扎实,对数学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因学习方法不对或者自制力不强而导致成绩中等的学生,约占整个班级学生的50%;优秀层学生自制力强,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学习方式,约占整个班级学生的20%。教师应针对这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对应的分层教学,监督学生有序完成教学任务和作业,树立学生良好学习态度。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展有效分层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受到生活环境、理解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数学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和兴趣爱好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通过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保障课堂秩序,通常都会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说话,也偏爱采取说教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分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自身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解惑者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借助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融入分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备课,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将课件做得有声有色,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带领学生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将课件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充分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制作课件前,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性创建教学情境,提升整个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布置对应分层课后作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层次,布置三个不同等级、难度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无须将层次划分得特别清晰,特别需要注意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完成哪个模块,这种做法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教师可以统一布置课后作业,但在检查的过程中,则按照分层的方式,去衡量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层和提高層学生的作用,借助一帮一等方式,帮助基础层学生尽量完成提高层和优秀层的课后作业,增强其数学学习信心。
四、落实学生教学评价,进行全面分层课内复习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数学世界,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动态的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环节。当学习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教师需要加入适当的实践活动,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学校应加大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将其普及于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个性特征、学生心理状况、教材大纲、教学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科学划分学生学习层次,并根据学生所属层次,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通过借助小组合作教学等教学方法,多引导、鼓励学生自主积极探索数学世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经芳,张勤.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态势研究—基于20102014年核心期刊数学类论文统计[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2]杨善兵,陈万勇.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和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
[3]朱文英.基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中职“数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2).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模式 课堂参与
分层教学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因材施教”教学规律的体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和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不断改善其教学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开展有效的分层课堂活动,依据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情况,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教师应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融合数学教学内容与模式之间的关系,综合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科学确定学生分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模式是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的产物,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学生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接受知识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提高层和优秀层。基础层主要是指数学基础知识较差、自制力、意志力不强的学生,约占整个班级学生的30%;提高层是指数学知识较为扎实,对数学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因学习方法不对或者自制力不强而导致成绩中等的学生,约占整个班级学生的50%;优秀层学生自制力强,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学习方式,约占整个班级学生的20%。教师应针对这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对应的分层教学,监督学生有序完成教学任务和作业,树立学生良好学习态度。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展有效分层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受到生活环境、理解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数学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和兴趣爱好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通过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保障课堂秩序,通常都会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说话,也偏爱采取说教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分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自身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解惑者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借助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融入分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备课,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将课件做得有声有色,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带领学生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将课件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充分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制作课件前,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性创建教学情境,提升整个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布置对应分层课后作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层次,布置三个不同等级、难度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无须将层次划分得特别清晰,特别需要注意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完成哪个模块,这种做法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教师可以统一布置课后作业,但在检查的过程中,则按照分层的方式,去衡量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层和提高層学生的作用,借助一帮一等方式,帮助基础层学生尽量完成提高层和优秀层的课后作业,增强其数学学习信心。
四、落实学生教学评价,进行全面分层课内复习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数学世界,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动态的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环节。当学习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教师需要加入适当的实践活动,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学校应加大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将其普及于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个性特征、学生心理状况、教材大纲、教学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科学划分学生学习层次,并根据学生所属层次,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通过借助小组合作教学等教学方法,多引导、鼓励学生自主积极探索数学世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经芳,张勤.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态势研究—基于20102014年核心期刊数学类论文统计[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2]杨善兵,陈万勇.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和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
[3]朱文英.基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中职“数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