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剧(曲)是广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云、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因此,将粤剧翻译成英语有利于粤剧和中国文化在海外进一步传播。但目前已翻译成英语版本的粤剧数目稀少,而且翻译得并不十分到位,其原因是粤剧翻译存在几个难点。本文以著名粤剧《帝女花之香夭》试论述粤剧的翻译。
关键词:粤剧 帝女花 英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44-02
粤剧虽没有挤身中国五大戏剧,但作为广东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的粤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流源可以追溯到元朝以前,正式文字记载则始于明朝年间,就连在美洲大陆的演出文字及图像记载也可追溯至少一百三十年前。粤剧以其精彩的故事内容、优美的乐曲、宛转的唱腔和华丽的戏服等吸引了大批观众。留外华侨大多是广东人的后裔,许多华侨是粤剧的爱好者和传播者。
1 关于“粤剧”一词的翻译
戏曲根据其起源地及唱腔的不同进行分类,一般冠以地方的简称,如京剧形成于北京,湘剧是湖南省(湘)的地方戏曲剧种,而粤剧则是流行于广东省、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1]。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因此有人将粤剧译作GuangDong Opera。但广东除了粤剧以外,还有汉剧、潮剧、正字戏,故这种翻译不太准确。对于“粤剧”一词的翻译,笔者认为YUE Opera较为妥当。由于戏曲一般以起源地或普及地的简称命名,而一个地方不一定只有一个戏种,因此,在对戏种翻译上应采用直译的方法,使其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但这种译法对于中文中发音相同的字要加以区分,如粤剧和越剧在中文中读音相同。
2 粤剧翻译的现状
目前,能将粤剧翻译成英文而保留戏剧神韵的翻译家很少,香港英语粤剧创始人黄展华、新加坡八和会馆主席胡桂馨及其先生黄仕英就是鲜有的三名。由于人才的缺乏,被翻译成英语的粤剧屈指可数,这对粤剧在海外的传播造成了困难。为了吸引新加坡的年轻人关注粤剧,胡桂馨尝试将粤剧翻译成英语剧本。她先后将《胡不归》、《天仙配》、《洛神》、《白蛇传》和《秦香莲》等剧翻译成英语剧本[2],后来又与黄仕英创作英语粤剧剧本《清宫遗恨》并搬上舞台,但该剧对白太多,没有了粤剧念白的韵味。
著名粤剧《帝女花》由唐涤生先生根据清代黄宪清的帝女花传奇改编而成,其故事概要是明朝长平公主与驸马周世显订情的第二天,李自成攻入京城,公主与驸马在兵荒马乱中失散,一年后历经千辛万苦才重逢。长平公主得到清帝应允厚葬崇祯并释放太子,与驸马服毒殉国,留下无限哀凄。《帝女花》共有八段,其中最有名的是最后一段《香夭》。2012年5月19日,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演播的大型综艺节目《万众同心公益金》中,香港粤剧演员谢雪心与陈祖泽演唱了英文版的《帝女花之香夭》,该剧简单地意译了原剧,基本能够将故事表达出来,但在翻译的准确度上还有所欠缺。
3 粤剧翻译的难点
造成粤剧翻译数量偏少的最大一个因素就是粤剧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这与其他古代戏剧的翻译难处一致。以下论述均以《帝女花之香夭》及《万众同心公益金》中的英文版《帝女花》为例,简称《帝》及英《帝》。
(1)用词优雅华美,有深度,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将原词描述的意境准确地重新描绘出来,这也是中外互译的传统难点之一。戏曲其中一个吸引人之处在于其曲词描绘的优美意境,如《帝》的开头“倚殿阴森奇树叹,明珠万颗映花黄,如此断肠花烛夜,不须侍女伴身旁”描绘了《香夭》故事开场的情景:在金堆玉砌的宫殿旁倚着两棵形态奇异的双生树,在夜里显得格外凄凉阴森。天上繁星璀璨,使得庭院里的花簇也黯然失色。今晚本应是喜庆的新婚之夜,你我心里却因国仇家恨而如此的痛欲断肠,今夜不须侍女伺候了,让我们好好地独处吧。中国文学作品中很流行用“断肠”来形容伤心、心痛的程度,而英《帝》中仅用了heart-breaking一词,单纯的“伤心”,不能突出心痛到肠子都要断了的程度。在英语中表达伤心难过的词有sorrowful,mournful, grieved,但笔者认为不一定要用形容词,用动词bleed更能表达出内心伤痛淌血的悲痛心情,如in this wedding night our heart is bleeding。另一方面,中文很多词语言简意赅,往往几个字就能勾勒出很深的意境,这是英语单词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受乐曲
(2)涉及古代文学,有些词语在现代英语中无法找到对应。
粤剧的内容多改自历史故事,里面的用詞许多都具有中国古代文化色彩,如“将柳荫当做芙蓉帐”中的芙蓉帐,指用芙蓉花染的丝织品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后被许多诗词作品引用,既不是现今的纱制蚊帐,也不是英《帝》中译作canopy的有支架的帐篷。又如“百花冠替代殓装”中的百花冠,指凤冠,中国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因以凤凰点缀而得名,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因此,英《帝》中将百花冠译作floral crown没有体现出凤冠或百花冠作为中国特有的女子婚礼饰物这一特点,译者认为译作wedding crown比floral crown更能体现百花冠的用处,但也不能将百花冠的特点完整体现,若译作phoenix crown虽能让人感知这是“凤冠”,却也不知何为“凤冠”。戏曲翻译与静态艺术形式如书籍的翻译不同,静态的翻译对找不到准确对应的词语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然后利用随后的详细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由于没有时间限制,对读者阅读欣赏没有太大影响。但戏曲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文体,观众没有时间看完注释再回过头来接着欣赏,这就使得在翻译戏剧时用词要更谨慎,选词范围进一步受限制。 (3)词中的借喻手法,不仔细研究中国文化很难完全正确理解并翻译。
翻译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简单的直译,一定要理解原文的真正意思,否则译文就会完全变味、意思不通甚至显得很滑稽。如《帝》中“鸳鸯侣,相偎傍”,鸳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直被用来指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英《帝》中翻译成“birds of love”明显不妥,可以译作”loved couple,nestle up”;又如“地府陰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中的平阳门巷本是借喻寻常百姓家,用以表达长平公主身不由己的感慨和来生不愿再生在帝王之家的愿望。译文“we shall consummate our marriage in the other world”中可稍稍改为“let’s be normal couple in the other world”。
又如《帝》开头的“明珠万颗映花黄”,明珠到底是指代天上的繁星,还是指公主的服饰上用来装饰的珍珠也有待考究。古时候公主、妃嫔、富贵人家的女子服饰多以珍珠装饰以显地位,美化服装。依笔者所见,万颗明珠是用来表现长平公主的雍容华贵,闭月羞花之美貌。因此,若像英《帝》中单纯地直译作myriad pearl,听众无法弄清这众多的珍珠是从何而来,用途是什么。因此可以意译作Gorgeous outlook outweigh the flowers。
(4)难以配合唱腔,受歌曲节奏影响,选词更受限制。
将粤剧英译是为了让更多的外国人体验到粤剧表演的艺术美,更好地传播粤剧文化。因此,英译后的粤剧在唱的过程中也应该顺口流畅。要使英语台词发音与粤剧曲韵相配合,既要保持原来曲词的原汁原味,又要适应英文发音,确实不容易。如:“我半带惊惶”一句,长达7秒种,其意思仅仅是I’m afraid。中文与英文在词语构造上有很大区别,中文的词语一般由两个字组成,而英文一个词就可以替代中文词语,而且中文中许多词语的构成为并列式,即由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组成,如“惊惶”、“欢喜”、“寒冷”等。在中文戏曲中,将词语断开并拉长发音很常见,但如果将一个英文单词,特别是双音节或以下的词,如afraid,拉长发音,听起来就会很别扭。因为,在考虑这个因素的基础上,选词难度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
[1] 戏曲的分类.技术总结,道客巴巴[EB/OL].http://www.doc88.com/p-217839749112.html.
[2] 潘福麟.粤剧的外文翻译及其它[J].南国红豆,2000(6):42-43.
关键词:粤剧 帝女花 英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44-02
粤剧虽没有挤身中国五大戏剧,但作为广东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的粤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流源可以追溯到元朝以前,正式文字记载则始于明朝年间,就连在美洲大陆的演出文字及图像记载也可追溯至少一百三十年前。粤剧以其精彩的故事内容、优美的乐曲、宛转的唱腔和华丽的戏服等吸引了大批观众。留外华侨大多是广东人的后裔,许多华侨是粤剧的爱好者和传播者。
1 关于“粤剧”一词的翻译
戏曲根据其起源地及唱腔的不同进行分类,一般冠以地方的简称,如京剧形成于北京,湘剧是湖南省(湘)的地方戏曲剧种,而粤剧则是流行于广东省、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1]。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因此有人将粤剧译作GuangDong Opera。但广东除了粤剧以外,还有汉剧、潮剧、正字戏,故这种翻译不太准确。对于“粤剧”一词的翻译,笔者认为YUE Opera较为妥当。由于戏曲一般以起源地或普及地的简称命名,而一个地方不一定只有一个戏种,因此,在对戏种翻译上应采用直译的方法,使其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但这种译法对于中文中发音相同的字要加以区分,如粤剧和越剧在中文中读音相同。
2 粤剧翻译的现状
目前,能将粤剧翻译成英文而保留戏剧神韵的翻译家很少,香港英语粤剧创始人黄展华、新加坡八和会馆主席胡桂馨及其先生黄仕英就是鲜有的三名。由于人才的缺乏,被翻译成英语的粤剧屈指可数,这对粤剧在海外的传播造成了困难。为了吸引新加坡的年轻人关注粤剧,胡桂馨尝试将粤剧翻译成英语剧本。她先后将《胡不归》、《天仙配》、《洛神》、《白蛇传》和《秦香莲》等剧翻译成英语剧本[2],后来又与黄仕英创作英语粤剧剧本《清宫遗恨》并搬上舞台,但该剧对白太多,没有了粤剧念白的韵味。
著名粤剧《帝女花》由唐涤生先生根据清代黄宪清的帝女花传奇改编而成,其故事概要是明朝长平公主与驸马周世显订情的第二天,李自成攻入京城,公主与驸马在兵荒马乱中失散,一年后历经千辛万苦才重逢。长平公主得到清帝应允厚葬崇祯并释放太子,与驸马服毒殉国,留下无限哀凄。《帝女花》共有八段,其中最有名的是最后一段《香夭》。2012年5月19日,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演播的大型综艺节目《万众同心公益金》中,香港粤剧演员谢雪心与陈祖泽演唱了英文版的《帝女花之香夭》,该剧简单地意译了原剧,基本能够将故事表达出来,但在翻译的准确度上还有所欠缺。
3 粤剧翻译的难点
造成粤剧翻译数量偏少的最大一个因素就是粤剧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这与其他古代戏剧的翻译难处一致。以下论述均以《帝女花之香夭》及《万众同心公益金》中的英文版《帝女花》为例,简称《帝》及英《帝》。
(1)用词优雅华美,有深度,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将原词描述的意境准确地重新描绘出来,这也是中外互译的传统难点之一。戏曲其中一个吸引人之处在于其曲词描绘的优美意境,如《帝》的开头“倚殿阴森奇树叹,明珠万颗映花黄,如此断肠花烛夜,不须侍女伴身旁”描绘了《香夭》故事开场的情景:在金堆玉砌的宫殿旁倚着两棵形态奇异的双生树,在夜里显得格外凄凉阴森。天上繁星璀璨,使得庭院里的花簇也黯然失色。今晚本应是喜庆的新婚之夜,你我心里却因国仇家恨而如此的痛欲断肠,今夜不须侍女伺候了,让我们好好地独处吧。中国文学作品中很流行用“断肠”来形容伤心、心痛的程度,而英《帝》中仅用了heart-breaking一词,单纯的“伤心”,不能突出心痛到肠子都要断了的程度。在英语中表达伤心难过的词有sorrowful,mournful, grieved,但笔者认为不一定要用形容词,用动词bleed更能表达出内心伤痛淌血的悲痛心情,如in this wedding night our heart is bleeding。另一方面,中文很多词语言简意赅,往往几个字就能勾勒出很深的意境,这是英语单词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受乐曲
(2)涉及古代文学,有些词语在现代英语中无法找到对应。
粤剧的内容多改自历史故事,里面的用詞许多都具有中国古代文化色彩,如“将柳荫当做芙蓉帐”中的芙蓉帐,指用芙蓉花染的丝织品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后被许多诗词作品引用,既不是现今的纱制蚊帐,也不是英《帝》中译作canopy的有支架的帐篷。又如“百花冠替代殓装”中的百花冠,指凤冠,中国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因以凤凰点缀而得名,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因此,英《帝》中将百花冠译作floral crown没有体现出凤冠或百花冠作为中国特有的女子婚礼饰物这一特点,译者认为译作wedding crown比floral crown更能体现百花冠的用处,但也不能将百花冠的特点完整体现,若译作phoenix crown虽能让人感知这是“凤冠”,却也不知何为“凤冠”。戏曲翻译与静态艺术形式如书籍的翻译不同,静态的翻译对找不到准确对应的词语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然后利用随后的详细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由于没有时间限制,对读者阅读欣赏没有太大影响。但戏曲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文体,观众没有时间看完注释再回过头来接着欣赏,这就使得在翻译戏剧时用词要更谨慎,选词范围进一步受限制。 (3)词中的借喻手法,不仔细研究中国文化很难完全正确理解并翻译。
翻译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简单的直译,一定要理解原文的真正意思,否则译文就会完全变味、意思不通甚至显得很滑稽。如《帝》中“鸳鸯侣,相偎傍”,鸳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直被用来指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英《帝》中翻译成“birds of love”明显不妥,可以译作”loved couple,nestle up”;又如“地府陰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中的平阳门巷本是借喻寻常百姓家,用以表达长平公主身不由己的感慨和来生不愿再生在帝王之家的愿望。译文“we shall consummate our marriage in the other world”中可稍稍改为“let’s be normal couple in the other world”。
又如《帝》开头的“明珠万颗映花黄”,明珠到底是指代天上的繁星,还是指公主的服饰上用来装饰的珍珠也有待考究。古时候公主、妃嫔、富贵人家的女子服饰多以珍珠装饰以显地位,美化服装。依笔者所见,万颗明珠是用来表现长平公主的雍容华贵,闭月羞花之美貌。因此,若像英《帝》中单纯地直译作myriad pearl,听众无法弄清这众多的珍珠是从何而来,用途是什么。因此可以意译作Gorgeous outlook outweigh the flowers。
(4)难以配合唱腔,受歌曲节奏影响,选词更受限制。
将粤剧英译是为了让更多的外国人体验到粤剧表演的艺术美,更好地传播粤剧文化。因此,英译后的粤剧在唱的过程中也应该顺口流畅。要使英语台词发音与粤剧曲韵相配合,既要保持原来曲词的原汁原味,又要适应英文发音,确实不容易。如:“我半带惊惶”一句,长达7秒种,其意思仅仅是I’m afraid。中文与英文在词语构造上有很大区别,中文的词语一般由两个字组成,而英文一个词就可以替代中文词语,而且中文中许多词语的构成为并列式,即由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组成,如“惊惶”、“欢喜”、“寒冷”等。在中文戏曲中,将词语断开并拉长发音很常见,但如果将一个英文单词,特别是双音节或以下的词,如afraid,拉长发音,听起来就会很别扭。因为,在考虑这个因素的基础上,选词难度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
[1] 戏曲的分类.技术总结,道客巴巴[EB/OL].http://www.doc88.com/p-217839749112.html.
[2] 潘福麟.粤剧的外文翻译及其它[J].南国红豆,200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