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教育”走进中学思想政治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已深入人心,但科学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科学教育的任务依然还没有完成,许多愚昧、迷信权威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必须加强,不能放松。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科学教育也应如此。
  作为思想政治课,理应走在科学教育的最前线,在科学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因为个人崇拜、金钱崇拜、权力崇拜及封建迷信还很严重,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呢?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科学精神就是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件的怀疑主义。也有人主张,坚持自由探索,凭科学事实立论,视科学发现为人类共同财富,尊重他人贡献和敢于承认错误就是科学精神。因此,我们认为坚持科学精神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近来我国出现的抢盐风潮,足以说明国民的科学素养问题,根子就在于科学素养的缺失。遥想“五四”,“德”、“赛”二先生光临我国,却由于反封建任务始终没有完成,奴化、应试教育幽灵不散,导致万千民众面临自身安危,常常被谣言和迷信蛊惑——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前段时间,鼓吹只吃绿豆、茄子就能治病的张悟本被戳穿,道士李一的行骗接踵而至。骗子尚且横行,何况真实的核辐射威胁呢?所以,培养杰出人才必须重视教育,培养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人才必须重视科学教育。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靠他们。培养人才,提高科学素养,让国人从幼稚、盲从、感性到成熟、淡定、理性,必须重视青少年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列举一些科学家不怕挫折、百折不挠地追求真理的事例,让他们从小感悟到了科学大师的智慧和魅力。
  其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要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没有怀疑就不会有新理论替代旧理论,没有怀疑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展。古人云:“学贵有疑。”理学大师朱熹就曾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学习之始。
  科学教育之所以要从疑开始,就因为如果只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结论,那学生就没有获得思考策略和思考习惯的发展。那些结论性的东西不过是皮毛的、呆滞的、惰性十足的不能转化为个体的智慧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据说,国外的学生,尤其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会问孩子今天在课堂上提出了多少问题;而我们中国的家长则会问孩子今天听老师话没有。看看,这就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别。人家是培养具有科学思想的创新人才,而我们则在培养崇拜权威、迷信权威的奴才和庸才。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哪个人提的问题多,课外的问题也行。于是,许多学生开动脑筋,跃跃欲试,生怕自己提得少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善于思考,才能成为有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最后,没有科学精神,思想政治课就没有生命力。
  思想政治课对青少年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塑造、创新意识的增强、道德素养的熏陶和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有不好的印象,认为政治教师都是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骗子。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领导兼职,或要退休的教师兼代,把一些观点强加给学生,不容有一点怀疑和辩解,这样的课堂当然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打造精彩活力的思想政治课堂必须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敢于怀疑,敢于探索,不怕打击,坚持真理,阐述观点,张扬个性。一个依附的个体、盲从的个体,一个仰人鼻息、唯命是从的个体,只能是专制统治的走卒和工具。最近世界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就有同学在课堂上问:老师,人说2012是世界末日,你怎么看呀?我没有武断地予以否定,而是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大辩论,要求辩手不要空泛而谈,要有理有据、言之有物。辩论前许多辩手查阅各种资料,做了充分准备。通过辩论,使原来对2012世界末日深信不疑的同学也改变了态度,真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科学教育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有人形容我们现在的孩子是戴着脚镣行走在数学的殿堂之中,“计算学习”就是那一副沉重的脚镣,让孩子的学习滞后。如何去解开孩子的脚镣,让他们自由地跳舞呢?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孩子“算用结合”,早日解开他们的“脚镣”,引导学生个性张扬,人人都在数学上有新的发展,在数学课堂这个平台上尽情地“舞蹈”。  关键词:算用结合 数学 生活  不可否认,计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应用多种方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秉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赋予新理念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方式。在阅读中,开展批注式阅读可以根据实际,以课题、文本的中心句、文本的重点段或是篇章结构为主题,以此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批注式 阅读 应用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采用新的教学
期刊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精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语文教材重新进行了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篇目更多了。“大浪淘尽始得金”,无疑,文言文就是千年岁月里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言文教学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谈论的焦点,这里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
期刊
一堂语文课,可以流淌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升华为一首凝练的诗,激荡着师生合奏的动人旋律。可现实中,不少学生喜欢语文、喜欢读书,但是不喜欢语文课。不少老师不敢在课堂上放开,只满足于教学一些从课本、教参中筛选罗列的“知识点”、“考点”,有的简单照搬市教科室下发的导学案,课堂以识记为主,没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的火花,只忙于讲,缺乏思维发展和活动生成。课堂只是在“教课文”的低层次徘徊,久而久之,难怪学生对
期刊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强调“截”字和学生书写仍普遍存在问题之处。(2)读通句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理解和领会人物的品质,并结合“半截蜡烛”背后的故事体会蕴含其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难点:半截蜡烛作为贯穿文章的线索,其在情节发展中所起到的
期刊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这几年期间,从教材到教法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从课改中收获颇多,各地也都纷纷开展了反映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比赛,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课改中积极探索新方法,贯彻课改新理念。的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课改的推动下,面貌变得焕然一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展示,原先落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但是,就像人们对待所有的新生事物
期刊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自由探索,更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操作,并且教师在活动中成为隐性要素,能够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地制宜地根据学前儿童的认识特点和水平、自然科学和季节特点,诱发其观察探索问题习惯的养成,萌发其探索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主体性是指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幼儿在活动中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
期刊
设计理念:课外阅读课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欣赏课、读书汇报课。本节课属于读书指导课,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己的读书能力和习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童话中人物的认识,交流读书的方法,师生一起总结阅读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  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期刊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等教子故事是我们熟知的古代成功家教的例子。孟母未必有学问,然而她却培养出了伟大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在全社会普遍关注独生子女教育的今天,这个成功的家教给我们母亲的启示也是深刻的。 那么,“孟母教子”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孟母注重人格教育  虽为孤儿寡母,孟母不但不悲观失望,而是志存高远。她最关心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