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北地区部分农村饮用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质堪忧。通过对沙坪镇86个自然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调查,发现存在供水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饮用水源缺乏有效保护、村民饮用水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加快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落实饮用水资源监管与保护和加强饮水安全教育宣传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饮用水源;工程建设;农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107-02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之一就是乡村“生态宜居”。目前粤北南岭地区生态优势突出,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呈现出饮用水匮乏的状况,对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对粤北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本项目组在乐昌市沙坪镇开展调研,探讨完善粤北地区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粤北地区农村饮用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严重短缺
粤北石灰岩地区面积约6 000平方千米,占广东省石灰岩面积90%以上。石灰岩地区存在长期干旱缺水的现象。当地饮用水资源匮乏,这与石灰岩地区的地形与结构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选取的调研地点沙坪镇属于粤北典型的石灰岩贫困山区,境内山高坡陡,石灰岩密布,树木和植被数量少,涵养水的能力比较差,即便雨季雨水丰裕时,由于雨水顺石头缝隙而下,大量流失,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均严重匮乏。由于人畜饮水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解决,导致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成为广东省最贫困乡镇“四大金刚”之一。
(二)饮用水水质堪忧
由于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匮乏,当地农村家庭目前一直利用原始的水池蓄水方式解决饮用水问题。目前,乐昌市80%的农村储水都是在村中集中兴建俗称“望天水井”的无盖大水池。这种储水的单一方式,储水量有限,而且储水受季节影响大,旱季经常出现供水量不足的问题。加之储水的水池是无盖结构,农村家庭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备,这种分散式供水、小规模集中式供水的方式很容易造成饮用水中细菌指标和污染物严重超标。
二、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農村居住分散,工程建设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农村饮用水工程较少。沙坪镇内86个自然村,部分村落海拔较高,如果将附近低海拔地区的饮用水源引上山,技术难度很大。加之各自然村分布零散,村与村大都被山隔离,相互间距离较远,单个供水工程只能为少量人口服务,单位人口平均投资大,许多工程所收水费只能勉强支付电费和少数管理人员报酬,给工程正常维护和良性运行带来困难。所以,供水系统铺设要普及到各个村落不仅难度大,而且花费的成本非常高,加之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目前饮用水工程建设严重不足。
(二)饮用水源缺乏有效保护
露天水池极易受到生活垃圾的污染,目前当地绝大部分水池几乎无人监管,蓄水池缺乏定期的清理、清洗和换水。整个镇区村庄饮用水得不到定期水质检测。水管分布杂乱,老化生锈,却既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清理消毒,也没有进行维护和更换。
(三)村民饮用水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的水源性缺水,不能得到清洁干净的饮用水,当地村民长期以来对于饮用水的要求是“有水喝”,对安全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与重视,甚至一些村民受传统影响反而不习惯含有消毒水味的饮用水,饮用水安全意识淡薄。此外,部分村民的卫生观念较差,生活污水和化粪池的水任意排放;节约用水意识不强。
三、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
1.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兴建水库饮水工程,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配置,从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调到水资源短缺地区,缓解当地缺水现状。沙坪镇可以修建引水管道从附近的八宝山水库引水进村,为每个村庄引入干净水源,保证旱季村庄饮用水的供应。由于村庄分布广,需要的输水管比较长,施工工程量大,耗费的资金也较高,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此外,可以通过实行连片集中供水方式改善饮用水资源供给,建议沙坪镇将北部几个缺水镇区连成一片,选择合适的中心点,建立一个自来水厂或者大型蓄水池,对水进行专业的过滤及净化,在三个镇区以及村庄建设有封闭蓄水池接收输入干净的水,这样对水源水量及供水水质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2.改善水池环境与家庭用水环境,尽量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在进行农村供水工程设计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尤其是供水水质方面,受限于财力、物力条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可先将目标定为最低限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浑浊度、酸碱度、余氯、细菌总数等指标,在逐步完善水质净化设施后,再分批分期使供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建议在露天水池的顶部安装过滤网,阻挡杂质的掉落,定期清理水池里的水垢等垃圾。在饮用水水池边建一个过滤池以及一个带盖的水池,让无盖水池里的水经过过滤池到有盖水池。村民家中自行安装消毒过滤的设备,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以及把细菌杀灭,从而提高提高水质。在村中增加蓄水池数量,对旧水池进行清洁管理以重新使用,多建蓄水池,增加蓄水量,减轻总蓄水池的供水压力。
3.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由于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养殖业污水直接排放使农村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水源地水质下降,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引进相关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提高处理污水的物理法和化学法等手段,研究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设备,积极开发和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特别注意建设示范性工程,对于污水再生利用在市政、生态和农业的成套技术设备、运行管理技术、工程技术、安全用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等进行重点研究,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在明确水质达标的标准下改善污水排放的情况,实现污水的再生利用[1]。沙坪镇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为便于管理,可建立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对于部分轻度污染的水池,可以通过投放消毒粉以及活性炭使杂质沉淀,减少杂质在水中的含量,从而提升水的质量。但对于日常的生活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和集中排放[2]。 (二)落实饮用水资源监管与保护
1.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政府供水工程以及排污工程应按时按量实施和监督到位,施工部门间要做到有效沟通,保证工程资金的及时到位、相关人员切实跟进落实,防止出现踢皮球式推脱责任的事件。增强各级政府及村委干部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水质水量的监督管理。建立水利、环保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整合资源统筹管理,及时对水污染事故做出有效反应,解决当地水管遍地、管理混乱的问题。
2.创新水池管理体制。推行池长制,设立池长制办公室,承担组织实施水池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水池的水质以及水量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水质和水量,保证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水污染破坏水环境等违法行为。确立并全面落实水池管理制度;使用奖惩机制推动良性循环,对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乡镇企业给予适量资金支持;实行村干部带头自主管理模式,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建立水利、环保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整合资源统筹管理。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宽投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率,将资金转化为技术,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和运营的乡镇企业化,持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可以引进大学生村官参与管理运营,留住其中的人才。
(三)加强饮水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1.村民意识的培育。对村民普及自来饮用安全常识,提高村民对公共物品的认识和共享观念的形成。培育村民主人翁意识,明确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提高村民对公共物品的认识和共享观念的形成让村民主动参与到供水建设、管理和保护的过程中。
2.加大宣传力度。村委以及政府可以在村道以及道路两旁设立宣传标语,可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加强村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为保护环境意识提供良好的舆论与文化氛围。
3.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用以引导村民参与环保行动,让村民看到意识改变的决心和必要性,真正将改革落实到实处[3]。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交情。它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最直接,直接关系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粤北农村地区应该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提高饮用水资源保护能力,完善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饮用水安全,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长征.城市污水资源化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2):10-11.
[2] 谢崇宝,籍国东,张国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与修复实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1-5.
[3] 林佳梅.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农民环境意识的提高[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饮用水源;工程建设;农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107-02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之一就是乡村“生态宜居”。目前粤北南岭地区生态优势突出,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呈现出饮用水匮乏的状况,对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对粤北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本项目组在乐昌市沙坪镇开展调研,探讨完善粤北地区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粤北地区农村饮用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严重短缺
粤北石灰岩地区面积约6 000平方千米,占广东省石灰岩面积90%以上。石灰岩地区存在长期干旱缺水的现象。当地饮用水资源匮乏,这与石灰岩地区的地形与结构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选取的调研地点沙坪镇属于粤北典型的石灰岩贫困山区,境内山高坡陡,石灰岩密布,树木和植被数量少,涵养水的能力比较差,即便雨季雨水丰裕时,由于雨水顺石头缝隙而下,大量流失,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均严重匮乏。由于人畜饮水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解决,导致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成为广东省最贫困乡镇“四大金刚”之一。
(二)饮用水水质堪忧
由于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匮乏,当地农村家庭目前一直利用原始的水池蓄水方式解决饮用水问题。目前,乐昌市80%的农村储水都是在村中集中兴建俗称“望天水井”的无盖大水池。这种储水的单一方式,储水量有限,而且储水受季节影响大,旱季经常出现供水量不足的问题。加之储水的水池是无盖结构,农村家庭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备,这种分散式供水、小规模集中式供水的方式很容易造成饮用水中细菌指标和污染物严重超标。
二、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農村居住分散,工程建设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农村饮用水工程较少。沙坪镇内86个自然村,部分村落海拔较高,如果将附近低海拔地区的饮用水源引上山,技术难度很大。加之各自然村分布零散,村与村大都被山隔离,相互间距离较远,单个供水工程只能为少量人口服务,单位人口平均投资大,许多工程所收水费只能勉强支付电费和少数管理人员报酬,给工程正常维护和良性运行带来困难。所以,供水系统铺设要普及到各个村落不仅难度大,而且花费的成本非常高,加之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目前饮用水工程建设严重不足。
(二)饮用水源缺乏有效保护
露天水池极易受到生活垃圾的污染,目前当地绝大部分水池几乎无人监管,蓄水池缺乏定期的清理、清洗和换水。整个镇区村庄饮用水得不到定期水质检测。水管分布杂乱,老化生锈,却既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清理消毒,也没有进行维护和更换。
(三)村民饮用水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的水源性缺水,不能得到清洁干净的饮用水,当地村民长期以来对于饮用水的要求是“有水喝”,对安全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与重视,甚至一些村民受传统影响反而不习惯含有消毒水味的饮用水,饮用水安全意识淡薄。此外,部分村民的卫生观念较差,生活污水和化粪池的水任意排放;节约用水意识不强。
三、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
1.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兴建水库饮水工程,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配置,从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调到水资源短缺地区,缓解当地缺水现状。沙坪镇可以修建引水管道从附近的八宝山水库引水进村,为每个村庄引入干净水源,保证旱季村庄饮用水的供应。由于村庄分布广,需要的输水管比较长,施工工程量大,耗费的资金也较高,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此外,可以通过实行连片集中供水方式改善饮用水资源供给,建议沙坪镇将北部几个缺水镇区连成一片,选择合适的中心点,建立一个自来水厂或者大型蓄水池,对水进行专业的过滤及净化,在三个镇区以及村庄建设有封闭蓄水池接收输入干净的水,这样对水源水量及供水水质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2.改善水池环境与家庭用水环境,尽量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在进行农村供水工程设计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尤其是供水水质方面,受限于财力、物力条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可先将目标定为最低限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浑浊度、酸碱度、余氯、细菌总数等指标,在逐步完善水质净化设施后,再分批分期使供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建议在露天水池的顶部安装过滤网,阻挡杂质的掉落,定期清理水池里的水垢等垃圾。在饮用水水池边建一个过滤池以及一个带盖的水池,让无盖水池里的水经过过滤池到有盖水池。村民家中自行安装消毒过滤的设备,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以及把细菌杀灭,从而提高提高水质。在村中增加蓄水池数量,对旧水池进行清洁管理以重新使用,多建蓄水池,增加蓄水量,减轻总蓄水池的供水压力。
3.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由于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养殖业污水直接排放使农村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水源地水质下降,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引进相关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提高处理污水的物理法和化学法等手段,研究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设备,积极开发和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特别注意建设示范性工程,对于污水再生利用在市政、生态和农业的成套技术设备、运行管理技术、工程技术、安全用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等进行重点研究,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在明确水质达标的标准下改善污水排放的情况,实现污水的再生利用[1]。沙坪镇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为便于管理,可建立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对于部分轻度污染的水池,可以通过投放消毒粉以及活性炭使杂质沉淀,减少杂质在水中的含量,从而提升水的质量。但对于日常的生活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和集中排放[2]。 (二)落实饮用水资源监管与保护
1.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政府供水工程以及排污工程应按时按量实施和监督到位,施工部门间要做到有效沟通,保证工程资金的及时到位、相关人员切实跟进落实,防止出现踢皮球式推脱责任的事件。增强各级政府及村委干部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水质水量的监督管理。建立水利、环保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整合资源统筹管理,及时对水污染事故做出有效反应,解决当地水管遍地、管理混乱的问题。
2.创新水池管理体制。推行池长制,设立池长制办公室,承担组织实施水池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水池的水质以及水量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水质和水量,保证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水污染破坏水环境等违法行为。确立并全面落实水池管理制度;使用奖惩机制推动良性循环,对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乡镇企业给予适量资金支持;实行村干部带头自主管理模式,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建立水利、环保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整合资源统筹管理。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宽投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率,将资金转化为技术,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和运营的乡镇企业化,持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可以引进大学生村官参与管理运营,留住其中的人才。
(三)加强饮水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1.村民意识的培育。对村民普及自来饮用安全常识,提高村民对公共物品的认识和共享观念的形成。培育村民主人翁意识,明确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提高村民对公共物品的认识和共享观念的形成让村民主动参与到供水建设、管理和保护的过程中。
2.加大宣传力度。村委以及政府可以在村道以及道路两旁设立宣传标语,可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加强村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为保护环境意识提供良好的舆论与文化氛围。
3.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用以引导村民参与环保行动,让村民看到意识改变的决心和必要性,真正将改革落实到实处[3]。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交情。它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最直接,直接关系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粤北农村地区应该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提高饮用水资源保护能力,完善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饮用水安全,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长征.城市污水资源化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2):10-11.
[2] 谢崇宝,籍国东,张国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与修复实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1-5.
[3] 林佳梅.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农民环境意识的提高[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