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们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能否积极地适应不同环境,是否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品德,决定于幼儿时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发展;角色游戏;家园教育;成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7
  幼儿社会性发展和教育是近20年来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21世纪的幼儿教育已经从以往的单纯重视智力的发展转变为重视包括儿童个性以及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以全方位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是当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深入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各种素质结构奠基阶段。我们在确立教育目标时,要面向未来,要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核心。
  在幼儿区角游戏时间我们有时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幼儿不合群独自坐在一角玩耍,有的幼儿为了争抢玩具之间发生攻击行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不出门习惯独自一个人,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纵惯了,缺乏与其他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
  为了把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到应有的高度,我们就必须与幼儿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从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去寻找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律。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养社交技能
  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开始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幼儿思维的以自我中心的特征,他们往往在考虑问题时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尽管在这个时期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成人的指导,但是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温馨和谐的社会交往情境,并充分提供幼儿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并通过同伴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得到反馈和直接感受,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开辟“玩具之家”区角,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玩具,还可以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抢其他幼儿玩具等。
  二、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发展交往能力
  模仿是幼儿在学习交往中的一个重要途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常设的一种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浓厚的兴趣模拟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引导乐于接受。另外,角色扮演的价值重在促进幼儿“社会化”,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并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品德。在小班的活动室里,教师可设立娃娃家、医院,中班和大班活动室可以设立商店、饮食店、菜市场等区域,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宝宝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交往、店员与顾客之间的交往,大夫与病人的交往等等。孩子们你来我往,既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又能增添交往的兴趣。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平等协商,互相合作的精神。幼儿通过彼此协商、谦让和合作,顺利解决游戏中的角色分配和各种争执,共同完成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也可以人为设置困難或障碍,引导儿童体会到合作游戏的必要性。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尽量不充当“裁判”,帮助幼儿寻找争执的原因,商量协调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合作的方法。比如,怎样向别人提出合作意向;如果出现分歧和争议,应该怎样处理。
  三、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和没有幼儿园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在家中家长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父母在生活中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把社会性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技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庭和幼儿园只有目标一致,家园合作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鼓励和肯定幼儿,强化成功体验
  在游戏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表现出的合作行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和引导他们,强化儿童的合作行为。这种强化不仅表现为对幼儿合作结果的肯定,而且表现也应该对幼儿合作过程的表扬。愉快的游戏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总之,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和家长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技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实践证明,良好的社交环境、形式多样的区角活动、趣味性强的角色游戏都为幼儿的同伴交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确实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有效途径。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行为。我将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结合教育实际,对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社会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建移、胡芸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3]《幼儿教育心理学》陈帼眉,姜勇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邱学青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论儿童合作的发展与影响因素》陈琴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结合给出的三个具体计算问题,指出運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论证可使其完善。在计算第一个问题时,运用数学归纳法得到可靠公式;而第二个问题,通过实际计算找到了一般公式,运用归纳法进行证实;第三个问题,对其计算并结合归纳法发现了它的结果的特征规律,再将该结果用于计算特别行列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归纳法是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举少量的特殊情况,经过分析,归纳,最后找出一般关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7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主要生活、成长环境,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步前进,密切配合。而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为了保证家园合作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科学地、切合实际地落实家园同步教育,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有使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家园共同教育才能达到一体化,才能使幼儿获得富有个性、主动地发展。  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各项投入也相应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到了GDP的4%,显示出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大学是知识的诞生地,是向社会提供人才的宝库,所以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否管理好培养好大学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每一个大学生未来的命运,更关系着祖国的建设。本文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管理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管
产品大都是由各种零件装配而成,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会根据结构、功能、外观、装配等要求,合理定义和分配零件的公差(包括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等),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生产制造
黔东苗语完结义动词t?u4做谓语时可以描述活动、完结、状态等多种情状,可进入“t?u4+NP”与“NP+t?u4”两种句法结构,量化功能具有表征事件量和个体量双重性特征.t?u4作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