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聋哑人处于一个无声世界,即使他们的亲人也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偏见和不理解,让他们倍感孤独。因此,他们会产生对社会的怨恨,甚至敌视的心理。因此,教师应积极关注聋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他们的心理倾向,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其良好的行为。
【关键词】聋生 心理问题 教师
有关数据显示,有65%的残疾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聋哑学生由于本身无法靠有声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在与周围人进行交流时,无法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致使自己的思维难以开拓,常常会因一点点小事而无法解脱,导致其心理上承受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正常人心理上出现问题可以求救于心理专家,而聋生由于语言限制则享受不到这方面的“待遇”,他们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独自承受。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聋生的心理问题,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从事聋生教育教学多年的教师,碰到过不少“问题”学生:例如,学生邸梅,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歧视,无法真正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致使情绪极不稳定,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大闹情绪。一次上课时,她因丢了一个本子害怕父母会对其责备而整整哭了一堂课,其他学生上课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学生刘玉亮,13岁,入学较晚,人很聪明,但就是什么事也没有主见,胆小,怕事,整天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对他人的依赖性很强。李洋,10岁,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时间长了,养成了一种骄横的坏脾气,稍有不顺,便打骂同学,有一次上康复课时,因和同学争座位而大打出手,把同学的眼睛打伤了。
笔者针对“问题”学生的各种“症状”,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从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逐渐找到了一把打开聋生心灵的钥匙。
俗话说,对症下药,我们先来找出这“症”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思想、行为等有深远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造成学生不良的行为。这些不良的因素主要有:
1.歧视。聋生由于自身缺陷,父母也不懂手语,致使其无法真正交流。家长常视他们为累赘,成了家长们的出气筒。如邸梅,本来活泼开朗,因受父母的歧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情绪不稳定起来。并产生了焦虑,妒忌,猜疑,冷漠,抑郁等不良情绪。
2.溺爱。也有些家长,觉着残疾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太不容易,就给予他们过分的照顾。更有些家长感到孩子的残疾是自己的过错,心中有一种愧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爱,无私倾注于他,对他为百依百顺,导致了过分溺爱。曾经有个叫王佳的聋生,因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他有求必应,时间久了养成了骄奢的生活习性,在校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毕业后拿刀威逼父母给他买车,结果因无证驾驶出了伤亡事故而被判入狱,这血的教训足以值得每个做家长的深思。
二、外部原因
聋哑人处于一个无声世界,即使他们的亲人也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但在每个聋生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得到尊重关心和理解的欲望,他们希望能够被关心,得到常人的理解,以求心理上的解脱和平衡。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偏见和不理解,让他们倍感孤独,由于其内心积郁长期得不到化解,使他们产生对社会的怨恨,甚至敌视的心理。前段时间,某小区刚刚破获的聋哑帮盗窃案就足以敲响人们的警钟。
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让其走出心理阴影呢?
首先,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颗永远向上的童心,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他,让其觉得你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帮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阴影。如针对邸梅因受到家长的歧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主动拉她的手面带微笑跟他讲话,虽然他一时听不懂,但慢慢地她就会“认可”你,从心理上接受你,经过几次这样的“手拉手”,每次她自己出去玩儿,回来后总是牵着我的手不放。这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形成了。因此,我们要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们才会和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你喜欢他他才和你亲近,这也是人的本能,再小的孩子也能感觉到你是不是真心喜欢他,我们应该顾及孩子的感受,怎样去无条件地关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为以后文化知识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针对刘玉亮胆小怕事的这一现象,笔者专门组织了几次“拥抱同学”的主题班会,班上让每个同学都主动和他拥抱,并且人人都向他伸出大姆指,以表达别人对他的真心和赞赏,通过几次这样的活动,拉近了他与其他同学的距离,使之有了安全感。
其次,教师与家长应积极搞好配合,加强沟通,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家长更应关心自己的孩子。针对邸梅这种情况,一是要对家长加强劝导,让其不放弃、不失望。二是要学生主动亲近父母,每当家长送学生到校的时候,就让学生大声喊“爸爸(妈妈)再见”,来接学生的时候,要求父母抱起孩子互相亲吻一下,让家长从心理上接受这个孩子,也让孩子尝到父母关爱的甜蜜。经过一段时间疏导和教育,孩子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聋生体验成功,分享成功的喜悦
聋生由于身体残疾,成功的心理体验最容易激发他们奋进的情绪,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判道的胜利,都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巨大力量。在教学中针对一些聋生的特点,往往是“打着灯笼找优点”,以帮助其找到成功的体验。班上有一个叫王盛的胖学生,因体型太胖活动困难,每当上体育课时就躲到一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练习哑铃是他的闪光点,于是就借题发挥,在同学面前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并号召向他学习,结果自那次以后,上体育课他再也不偷懒了,
四、加强育人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特别是对于听不见的聋生来讲,“身教”比“言传”显得更为重要。今年正值残奥会在北京开召开,借此东风,通过看电视、看录像等形式,让学生懂得身残志坚勇于拼搏的精神,当学生们看到一个个残疾人手摇轮椅参加比赛,一条腿迎接挑战时,无不伸出了大姆指。学生看后不仅产生生了共鸣,而且树立了以后生活的信心。学校作为育人的基地,已经为聋生创造一个轻松、祥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软环境”指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在这两个环境中,“软环境”尤为重要。在残疾人生活的狭小圈子里,互帮互助是他们得以生存和生活的必需,教学中,让他们懂得团结的力量,懂得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他们要团结、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
正是有了正确的教育和疏导,“问题”学生的“問题”得到了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如邸梅同学完全走出了父母的阴影,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学生。
孔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而对这些特殊特群体,应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他们的心理倾向,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其良好的行为。同时,要结合外部大坏境,避免在校千日好出门一日坏的不良风气,从而让聋生得以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诸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聋生 心理问题 教师
有关数据显示,有65%的残疾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聋哑学生由于本身无法靠有声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在与周围人进行交流时,无法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致使自己的思维难以开拓,常常会因一点点小事而无法解脱,导致其心理上承受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正常人心理上出现问题可以求救于心理专家,而聋生由于语言限制则享受不到这方面的“待遇”,他们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独自承受。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聋生的心理问题,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从事聋生教育教学多年的教师,碰到过不少“问题”学生:例如,学生邸梅,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歧视,无法真正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致使情绪极不稳定,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大闹情绪。一次上课时,她因丢了一个本子害怕父母会对其责备而整整哭了一堂课,其他学生上课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学生刘玉亮,13岁,入学较晚,人很聪明,但就是什么事也没有主见,胆小,怕事,整天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对他人的依赖性很强。李洋,10岁,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时间长了,养成了一种骄横的坏脾气,稍有不顺,便打骂同学,有一次上康复课时,因和同学争座位而大打出手,把同学的眼睛打伤了。
笔者针对“问题”学生的各种“症状”,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从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逐渐找到了一把打开聋生心灵的钥匙。
俗话说,对症下药,我们先来找出这“症”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思想、行为等有深远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造成学生不良的行为。这些不良的因素主要有:
1.歧视。聋生由于自身缺陷,父母也不懂手语,致使其无法真正交流。家长常视他们为累赘,成了家长们的出气筒。如邸梅,本来活泼开朗,因受父母的歧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情绪不稳定起来。并产生了焦虑,妒忌,猜疑,冷漠,抑郁等不良情绪。
2.溺爱。也有些家长,觉着残疾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太不容易,就给予他们过分的照顾。更有些家长感到孩子的残疾是自己的过错,心中有一种愧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爱,无私倾注于他,对他为百依百顺,导致了过分溺爱。曾经有个叫王佳的聋生,因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他有求必应,时间久了养成了骄奢的生活习性,在校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毕业后拿刀威逼父母给他买车,结果因无证驾驶出了伤亡事故而被判入狱,这血的教训足以值得每个做家长的深思。
二、外部原因
聋哑人处于一个无声世界,即使他们的亲人也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但在每个聋生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得到尊重关心和理解的欲望,他们希望能够被关心,得到常人的理解,以求心理上的解脱和平衡。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偏见和不理解,让他们倍感孤独,由于其内心积郁长期得不到化解,使他们产生对社会的怨恨,甚至敌视的心理。前段时间,某小区刚刚破获的聋哑帮盗窃案就足以敲响人们的警钟。
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让其走出心理阴影呢?
首先,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颗永远向上的童心,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他,让其觉得你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帮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阴影。如针对邸梅因受到家长的歧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主动拉她的手面带微笑跟他讲话,虽然他一时听不懂,但慢慢地她就会“认可”你,从心理上接受你,经过几次这样的“手拉手”,每次她自己出去玩儿,回来后总是牵着我的手不放。这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形成了。因此,我们要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们才会和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你喜欢他他才和你亲近,这也是人的本能,再小的孩子也能感觉到你是不是真心喜欢他,我们应该顾及孩子的感受,怎样去无条件地关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为以后文化知识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针对刘玉亮胆小怕事的这一现象,笔者专门组织了几次“拥抱同学”的主题班会,班上让每个同学都主动和他拥抱,并且人人都向他伸出大姆指,以表达别人对他的真心和赞赏,通过几次这样的活动,拉近了他与其他同学的距离,使之有了安全感。
其次,教师与家长应积极搞好配合,加强沟通,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家长更应关心自己的孩子。针对邸梅这种情况,一是要对家长加强劝导,让其不放弃、不失望。二是要学生主动亲近父母,每当家长送学生到校的时候,就让学生大声喊“爸爸(妈妈)再见”,来接学生的时候,要求父母抱起孩子互相亲吻一下,让家长从心理上接受这个孩子,也让孩子尝到父母关爱的甜蜜。经过一段时间疏导和教育,孩子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聋生体验成功,分享成功的喜悦
聋生由于身体残疾,成功的心理体验最容易激发他们奋进的情绪,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判道的胜利,都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巨大力量。在教学中针对一些聋生的特点,往往是“打着灯笼找优点”,以帮助其找到成功的体验。班上有一个叫王盛的胖学生,因体型太胖活动困难,每当上体育课时就躲到一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练习哑铃是他的闪光点,于是就借题发挥,在同学面前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并号召向他学习,结果自那次以后,上体育课他再也不偷懒了,
四、加强育人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特别是对于听不见的聋生来讲,“身教”比“言传”显得更为重要。今年正值残奥会在北京开召开,借此东风,通过看电视、看录像等形式,让学生懂得身残志坚勇于拼搏的精神,当学生们看到一个个残疾人手摇轮椅参加比赛,一条腿迎接挑战时,无不伸出了大姆指。学生看后不仅产生生了共鸣,而且树立了以后生活的信心。学校作为育人的基地,已经为聋生创造一个轻松、祥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软环境”指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在这两个环境中,“软环境”尤为重要。在残疾人生活的狭小圈子里,互帮互助是他们得以生存和生活的必需,教学中,让他们懂得团结的力量,懂得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他们要团结、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
正是有了正确的教育和疏导,“问题”学生的“問题”得到了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如邸梅同学完全走出了父母的阴影,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学生。
孔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而对这些特殊特群体,应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他们的心理倾向,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其良好的行为。同时,要结合外部大坏境,避免在校千日好出门一日坏的不良风气,从而让聋生得以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诸城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