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CIO冷静面对双核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自2005年英特尔和AMD发布双核处理器以来,“双核”就成了IT界的流行词汇。整机厂商迅速跟进,双核台式机、双核服务器、双核笔记本电脑纷纷问世,一时间,双核产品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双核是否能成为IT主流技术并不是厂商们一厢情愿的事,作为双核产品的主打群体——企业CIO如何看待双核?他们是否已开始热情拥抱双核?为此,本报特策划了50位中国知名企业CIO双核应用调查。调查涉及金融、电信、电力、零售连锁、医药、政府、教育等行业,涵盖大、中、小型企业。调查结果让我们颇感意外,对于厂商们热捧的双核,CIO们表现得相当冷静。
  
  被调查的CIO中,只有32%的人购买了双核产品。CIO对双核产品的采购和应用持谨慎的态度,其所采购的双核产品量小,而且只是尝试性地应用。例如,一些公司只是将购买的双核服务器产品用在财务管理这样的非关键性业务部门。
  “我们不会被厂商忽悠,用不用双核产品,什么时候用,用什么产品,我们心里很清楚。”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IT部经理钱玉森如是说。
  看来厂商们在双核上投下的一枚枚重磅炸弹,并没有激起太多波澜。在企业级应用市场,CIO们对双核表现得非常冷静。
  单从现象上看,企业级市场对双核产品的反应相当平淡。而从我们调查访问的结果看,50家受访企业中,只有16家购买了双核产品,所占比例仅为32%。而且,在已购买者中,尚未出现大规模的采购,总体采购量很小。如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于去年购买了一台AMD处理器的双核四路服务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到7月间,陆续购买了10多台Think系列的双核笔记本电脑,仅供部分管理层使用。
  而且,CIO所采购的双核产品品种单一,未深入企业核心应用。调查结果显示: 在已购买者中,笔记本电脑占比重最大,为50%; 其次是服务器、台式机和工作站,比例分别为25%、16.7%和8.3%。根据记者深入采访获得的信息,购买服务器的企业大多是将其应用在财务管理这样的非关键性业务部门,也就是说,所购双核产品还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核心应用。
  实际上,在记者的采访中还了解到,很多电脑渠道商、甚至电脑公司的营销经理都不是十分积极地向CIO们推荐双核产品。国药控股公司信息部副部长成杰就告诉记者,该公司最近采购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的时候,并没有销售人员向他们主动推荐双核产品。有分析人士认为,现在厂商和渠道并不是真正在全速推进双核应用,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还面临存货压力,忙于甩货。
  为什么CIO们会如此冷对被炒得炙手可热的双核?首先,CIO们变得越来越理性,不再对技术盲从。“我比较反感的是,现在的厂商老是盯着我们的钱,拼命忽悠我们购买一些不一定需要的技术和产品。”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CIO郭怡峰这样说。钱玉森也表示,现在公司采购IT设备,不再弄一个轰轰烈烈的招投标会,而是IT部门看好产品后,直接采购。“我们不会被厂商忽悠,销售经理往往还不如我们对产品了解。”钱玉森说。
  其次,企业应用主导一切,硬件设备从主角变成了配角。尽管所有受访CIO都表示,性能是选择IT硬件设备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性能绝不是越高越好,而是以应用为先。应用需要高性能,就配备相应硬件; 如果不需要,就根本不考虑,绝不大材小用。
  这一转变更多地源于CIO与企业自身的结合度越来越深。在早期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搭建阶段,CIO多为技术出身,常常站在技术的角度去审视企业信息化,用什么技术为企业量身打造信息系统是CIO们的主要工作。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渐渐深入,CIO也开始走下技术的神坛,参与到企业管理和流程机制的整合中,他们深刻体会到: 信息化是一种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企业以信息化实现自身变革,信息化是“内因”促动的结果。因此,如何对信息系统进行深度应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应用效果就成了CIO最关注的问题,而硬件设备,也从主角渐渐变成了配角。
  最后,新技术应用需要承担风险。企业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庞大,CIO们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安全问题凸显出来。选择每一种硬件和软件,CIO都会特别慎重,谁也不会在应用不成熟的时候就大胆启用新技术,他们多半会选择市场主流技术。多数CIO在采访时都认为,新技术取代旧技术一般需要5至6年时间,技术最为成熟的时候是在应用两到3年以后,现在双核还是太年轻,在使用双核问题上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
  由些看来,理性选择、应用为先、规避风险决定了CIO们面对新兴技术时的审慎态度,也决定了双核粉墨登场时所遭遇的冷清局面。
  
  
  浅尝双核
  
  在已购买者中,有88.9%的人对使用效果基本满意,11.1%的人认为“非常满意”,没有出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情况”。除了满意度调查,数据中令人关注的还有预期值调查,已购买并使用双核产品的CIO中,有88.9%的人认为使用效果和预期“非常一致”,只有11.1%的人认为反差非常大。
  “主流技术会决定企业信息化两至3年的发展,因此在做选择的时候,CIO绝对不能犯错。”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王卫列如是说。
  尽管50位被调查访问的CIO中,有16位购买过双核产品,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就是IT新潮技术的追随者。实际上,CIO们对每一种双核产品的选择都慎之又慎。“我们既不会购买新潮货,也不会购买淘汰货。”郭怡峰的观点相当有代表性。不用最好的,也不用最差的,关注主流技术却绝不盲从,这是多数受访CIO配备IT设备的原则。“当年迅驰二代取代迅驰一代时,并没有带来性能的明显提升; 从摩尔定律来看,双核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双核能不能真正引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还要看最终应用效果。”王卫列说。
  “不用最好,也不用最差”的原则决定了大多数CIO即使选择双核产品也只是“小试牛刀”。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购买者的购买原因调查中,100%的购买者都选择了“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而选择“跟上技术发展潮流和趋势”的比例只有11.1%。
  “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确实是目前CIO们尝试性地采购并使用双核产品的原因。以金融行业用户为例,在数据大集中的情形下,为了保障业务系统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很多证券公司不得不针对每一项业务和应用配备一台服务器,服务器数量越来越多,不但成本很高,而且还给IT人员带来了沉重的维护负担。“如果有一台性能高、价格又相对便宜的服务器,同时承载多项应用,我们当然会选择购买。”郭怡峰说。
  而且,数据大集中以后,数量庞大的服务器产生的功耗往往非常巨大,使得机房的UPS、空调系统等都面临压力,而要花时间和金钱去改进机房是非常麻烦的事,如果IT设备能在功耗上大大降低,机房基础设施费用和管理成本都会随之下降。2005年,双核处理器问世不久,申银证券就采购了一台AMD处理器的双核四路服务器,试用效果令郭怡峰十分满意。以前购买八路服务器价格往往在50万元以上,而现在双核四路服务器性能可以达到八路服务器的70%,价格却便宜了近一半。“如果双核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我当然选择双核的服务器。” 郭怡峰表示。
  调查数据显示,购买并使用过双核的CIO中,有88.9%的人对使用效果基本满意,11.1%的人认为“非常满意”,没有出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情况。除了满意度调查,数据中令人关注的还有预期值调查,16位使用双核产品的CIO都认为使用效果和预期“非常一致”,只有1人认为“反差非常大”。而之所以预期与实际使用效果趋同,是因为CIO们选择双核产品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冷静观察已久。这也表明CIO们已不像多年以前那样,狂热地追逐先进技术,而是对主流IT技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王卫列的信息化辞典里,关键词依其重要性是这样排列的: 安全、集成、速度。“在安全的大前提下,高速度也是我所追求的; 设备具备高性能,在高性能的基础上实现高应用,这是最完美的境界。至于价格,我不是很关心。”所以,双核技术一问世,王卫列就非常关注,他经常翻阅各种媒体,浏览各种双核产品测试。今年5月,他还参加了由英特尔举办的有100名CIO参加的亚洲信息官首席论坛。在那次论坛,王卫列又从技术层面全面了解了双核技术。
  除了双核,王卫列还经常关注其他主流技术,如微软的Vista。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CIO实质上应该是一位管理者,王卫列仍固执地认为CIO最基本的内功还是IT技术。“IT技术是企业信息化向高端发展的保证,没有了这些先进IT技术的支撑,很多事情是想做也做不了的。”
  为了保证日益增多的应用系统,恒瑞医药每两年就要大规模地更换一次硬件设备。去年,已将2002年、2003年购买的交换机全部更换掉了。王卫列认为,主流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是很重要的,决定企业信息化两至三年的发展。在众多主流技术面前,CIO不能盲从也不能不闻不问,“在这些选择上,CIO是不能犯错的。”
  正是基于这种谨慎的态度,今年4月,管理层需要更换一批笔记本电脑时,恒瑞医药便尝试性地采购了双核笔记本电脑。明年年初,恒瑞医药将对应用系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应用升级,以更快速度支持网络。不过,为了慎重起见,王卫列还是决定年底先买一至两台双核服务器用用。
  
  拒绝双核
  
  为什么你没有购买双核产品?从调查结果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不需要”,其次分别是“价格高昂”、“性能提升不明显”、“软件问题”、“应用不成熟”和“产品不成熟”。
  “硬件设备够用就行。因为现在还有很多比‘双核’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关注。”华普超市有限公司信息总监沈强如是说。
  在对数位CIO的深度访问中,记者继而发现,成本制约、应用、软件匹配三大因素成为众多CIO对“双核”说“不”的原因,而在这其中,控制成本尤为关键。
  “硬件设备够用就行,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钱玉森和华普超市CIO沈强都持相同观点。钱玉森认为,现在企业信息化仍然存在这样一个误区: 不断更换硬件设备,似乎设备更新越快越好,却往往忽视了软件应用。而且在某些企业中,非核心应用的IT设备常常因为讲求面子而配置过于高端的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如果仔细算一算,在硬件设备的投资上,很多企业至少能节省一半的钱。”钱玉森说。
  钱玉森认为,主流技术一般5至6年更新一次。所以,在海王生物,一般5至6年更换一次硬件设备,但是这些更换下来的设备并不就此淘汰,而是做合理调配后继续使用。比如,把关键应用更换下来的硬件设备用到非核心业务上。现在海王生物还有很多台式机是386甚至是286,有的服务器还是用台式机改装而成的。“现在台式机和服务器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在性能要求不是那么高的领域,我们就改装台式机的硬盘和总线带宽,应用得也很不错,还能省下不少钱。”
  其实,海王生物在信息化的投入上并不“抠门”,每年的信息化投资多则几百万元。钱玉森却坚持认为,不能把钱浪费在追求高性能上。“我们不是不关注主流技术,而是要看这种主流技术对应用能起到多大作用。”钱玉森说。华普超市CIO沈强也认为,在主流技术上,其实CIO选择的余地并不大,计算机总是要更新换代的,主流的硬件产品性能都不会差得太远,主要还是要看价格。有时,旧的技术也能满足应用,用户却不得不为这些“强制”升级的技术埋单。“Windows98用得好好的,突然就要换成2000或XP了。因为现在的硬件设备都不支持Windows98了,我们也只能换成XP。”
  对于主流技术的关注,钱玉森形容为就像“存名片”一样,心中有数,需要时再翻出来。然而,对于应用系统,钱玉森却时时关注。他认为,厂商、集成商和用户在看待系统应用时存在的一条鸿沟: 厂商和集成商认为,硬件、软件通过企业信息化系统安装测试便大功告成,对于用户来说,用上了只是开头,用不用得好,能不能充分应用才是关键。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化规模已初步形成,能否把这些系统真正“用活”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人和系统需要“磨合”,很多企业也正在努力以IT系统改变以前陈旧的管理方式,而这些并不是硬件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在应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或者说应用不需要更高性能时,我们是不会考虑更换硬件设备的。”“不用到死,肯定不换。”一位受访的CIO这样说。
  除了成本与应用的制约,硬件与软件的匹配也是让CIO们头疼的问题。最近几个月,操作系统的更新和数据库的迁移,一直是华普超市信息中心的重点。令人尴尬的是,做这些工作并不是因为操作系统不能承载企业的应用系统,而是没有硬件设备能支持。
  
  华普超市用的是思高公司的Unix操作系统和甲骨文的数据库,一直以来运行都比较稳定。然而,思高公司的Unix这套版本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升级,也没有打补丁。从去年开始,沈强发现新买的服务器都不能再支持这套操作系统了,主流的服务器都不能对这套老操作系统进行认证了。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中心决定更换操作系统,改用Linux。
  “应用系统升级可能是比较容易的事,可是更换操作系统却牵涉到数据库迁移,这会影响到业务。两个月了,我们一直在做测试,到现在也还没有通过。我们这一次是冒着很大的风险,有人把问题估计得很严重,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更新给沈强带来了很多疑惑: 操作系统、数据库更新不是因为应用不满足,而是为硬件更新所迫。前两年的服务器主流机型都能支持这套操作系统,从去年开始就不行了。“别人都问我愿不愿意用新硬件设备,我却要问问自己能不能用。”沈强坦承,新的硬件设备究竟能不能匹配老的软件,在双核的使用上,他也存在的同样的疑虑。
  看来,拒绝“双核”的CIO们并不是固步自封,庞大的企业信息系统需要他们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当企业对硬件设备性能提高没有突出要求时,双核技术便不会被列入考虑范围之列。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CIO意识到,信息化不是完美的架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算它有点土也无所谓。
  
  买还是不买?
  
  越是对双核技术和产品了解,CIO们决定购买的意愿越强烈。在已购买双核产品的企业中,有88.9%的企业CIO计划半年内再次购买双核产品; 而在未购买双核产品的企业中,只有38.46%企业CIO表示,该公司有在半年内购买双核产品的计划。
  “现在不是我们用不用双核的问题,而是是否在桌面端产品也用双核产品。”申银证券的CIO郭怡峰如是说。
  “未来半年内您是否有购买双核产品的计划。”就这一问题得到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了这样一个怪现象: 使用过双核产品的企业CIO对双核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而尚未使用过双核产品的CIO却表现冷淡。
  越是对双核技术和产品了解,CIO们决定购买的意愿越强烈。已购买双核笔记本电脑的恒瑞制药CIO王卫列对双核的理解是,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而在尚未购买双核产品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部长成杰眼里,双核更多针对的是消费类客户的娱乐和多媒体应用需求,“似乎就是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处理文档之类的东西”。
  从调查数据看,在已购买双核产品的企业中,多数CIO都非常关注双核技术,也很了解; 而未购买双核产品的企业中,只有7.7%的CIO表示对“双核技术非常了解”,而选择“一般了解”甚至“不了解”的CIO比例为61.6%。在已购买双核产品的企业中,有88.9%的企业CIO计划半年内再次购买双核产品,而在未购买双核产品企业中,只有38.46%企业CIO表示,该公司有在半年内购买双核产品的计划。
  
  如此看来,已体验双核的企业对其应用结果比较满意,希望继续深度应用,而未体验双核的企业对其不太关心,也不准备应用。郭怡峰就明确表示: “现在不是我们用不用双核的问题,而是是否在桌面端产品也用双核产品。”而华普超市有限公司信息总监沈强却认为,在硬件技术更替面前,用户其实是被动的,“就像奔腾四替代奔腾三一样,等哪一天市场上的处理器都用双核了,我们也就只有选择双核产品了,现在的主流显然还不是双核技术。”
  尽管现在购买双核服务器的企业比例非常小,但是,所有受访的CIO都认为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中,双核服务器的应用前景最广。在已购买者选择产品品种的调查中,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比例都是30.4%,工作站是8.7%。在未购买者中的排名是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比例分别为38.5%、34.6%、23.1%和3.8%。服务器是承载企业信息系统核心应用的关键设备,对性能的要求更为迫切,而对性能要求较低的桌面端产品而言,双核似乎有些太奢侈了。
   双核就用现在的局面还是厂商热情而用户冷静。
  恒瑞医药今年虽然选择买双核笔记本电脑,王卫列认为这只是一种尝试,服务器是他最为关注的双核产品。如果性能更高、支持软件更为开放的服务器,将会为企业节省很多IT开支。“一句话,服务器是越经得起折腾越好。”王卫列说。
  钱玉森虽然尚未有购买双核产品的计划,不过他认为即使企业买双核产品,也会最先考虑服务器而不是桌面端产品。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一般是为工作人员提供文档处理、上网等基本功能,除非是要打游戏,单核的桌面端产品已经完全能满足办公需要了。尝试过双核服务器的郭怡峰也对桌面端双核产品不太感兴趣: “在桌面端产品层面,我们不会急于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去买现在还是比较贵的双核产品,因为桌面机应用非常简单,单核的产品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公司采购有一个原则,就是只购买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原因是其质量可靠、性能稳定,而且价格比较合算。”
  看来,买还是不买,CIO们心中有数。
  
  链接:CIO双核应用调查主要结论
  第一、 被调查的CIO中,只有32%的CIO购买了双核产品。CIO对双核产品的采购和应用持谨慎的态度,其所采购的双核产品量小,而且只是尝试性地应用。例如,一些公司只是将购买的双核服务器产品用在财务管理这样的非关键性业务部门。
  第二、 关于用户对双核产品的认知度。在已购买双核产品的CIO中,88.9%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对双核产品“比较了解”; 而在未购买双核产品的CIO中,只有30.8%的人表示“比较了解”,另有30.8%的人表示“不了解”。
  第三、 关于用户对双核产品的满意度。在对已购买双核产品的CIO进行调查中发现,88.9%的CIO认为使用效果“比较满意”,88.9%的CIO认为实际使用效果和预期“非常一致”。
  第四、 影响用户购买的因素。在已购买双核产品的CIO认为,“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是其选择购买双核产品的首要原因; 在已购买的双核处理器产品中,各类产品所占比例为笔记本电脑50%、服务器25%、台式机16.7%,工作站16.7%。; 而尚未购买双核产品的CIO认为,“不需要”、“价格高昂”、“性能提升不明显”是他们不购买双核产品的主要原因。
  第五、 在已购买双核的CIO中,88.9%的受访者表示“未来半年内有采购双核产品的计划”; 但是在尚未购买双核产品的CIO中,只有38.46%的CIO表示计划购买,而有61.54%的用户半年内不打算购买。
  第六、 在所有被采访的CIO中,其计划购买的双核产品依次为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
  第七、 在计划购买双核产品的企业中,CIO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性能,其次是价格、应用和产品质量。
  
  评论:CIO的实用主义
  曾有数据调查显示,2005年CIO们最关心的技术是RFID、3G、无线网络、Linux和知识管理,2006年则是移动应用、企业系统应用EAI、SOA、CRM和BI,焦点已经从基础技术转向业务应用,业务与IT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从“CIO是技术专家”的论调,到“CIO是管理者”,再到现在“CIO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度应用,CIO的角色不断在发生变化,奉行“实用”路线已经成为大多数CIO面对新兴技术时的选择。
  在这次50位CIO双核应用调查中,无论是购买者还是未购买者,都清醒地以系统应用为先导。应用系统需要提高硬件性能,便大胆启用; 应用系统不需要,则坚决说“不”。在采访中,所有的CIO都表示,如果选择双核产品,不会考虑是用英特尔还是用AMD的芯片,对于整机品牌的选择CIO们也不太在意。“不管是谁的‘芯’,是谁的产品,只要能满足性能高、稳定性好、价格低,就是我们首选的。”海王生物的CIO钱玉森这样说。
  除了芯片和整机产品选择度不高,还有一个趋势显示CIO们越来越趋向“实用主义”,那就是对软硬一体化的关注。前几年,重硬轻软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弊端,过于追求硬件设备的高质量,而忽视软件应用。在采访中,多数CIO表示,单纯的硬件设备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如果能在硬件平台上附载软件思想,从硬件向软件延伸,这将是他们最青睐的产品。
  “速度快、处理能力、安全运行,这些都是硬件的基本要素。如果硬件设备能融合其他技术,比如SOA平台技术,或者大容量硬盘技术,这样对企业肯定是有更多好处的。有时候,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买一台服务器,实际上是买一种应用方案。这样的软硬一体能力比单纯的速度快就强得多。”恒瑞制药的CIO王卫列这样说道。
  技术推动应用,应用引领技术,在此次双核应用调查中,应用与技术的一体化在CIO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新兴技术,CIO们更多的是冷静审视,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不拒其于千里之外,又不热情拥抱,一切以应用为先。技术总是用来帮助应用更深层次地落实到企业的,“实用主义”让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得以在企业生根开花,信息化开始回归本原。(何源)
其他文献
近日有消息说,八百客信息技术公司获得了一笔海外投资。在国内做SaaS(软件即服务)的企业中,这大概是离风险投资最近的一家了。   一个月前,我采访了Xtools公司的一家客户。这是一个做Call center业务的企业,虽然人数不多,却在北京和上海有三处办公场所。正是分散办公的现状,才使他们选择了在线CRM软件。如今,这家公司也打起了SaaS的主意,准备进军Call center的在线租用服务市场
建立更加亲密的IT经销商关系》是麦肯锡IT管理创新系列的一部分,在这份报告里我俨然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听到了天使的歌声。   报告作者采访了多个领域、共23家公司的IT经理,访谈的主题包括技术购买方式和未来1~3年内的工作重点。结果发现成本依然是公司与IT经销商关系的首要因素。同时,这些公司还表示希望它们的关系能从业务关系转向协商式的伙伴关系。   报告指出,转变的途径是IT经理们对经销商进行评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监测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在监测尺度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局域尺度的环境变化和生态变化,还要关注全球尺度的气候变化;在监测内容上,监测的要素也越来越多。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庞大的地面监测系统,拥有五六万人的地面监测队伍,具有国际先进的地面环境监测网络。我国的地面监测特别是自动化监测发展速度飞快,已实现了以分钟为间隔的监测。然
本报讯 日前,专攻社区搜索引擎技术的奇虎公司针对国内论坛社区正式推出“蜘蛛计划”。奇虎CEO齐向东表示,近期将开放自己的索引库,将其作为一种网络服务,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去任意DIY自己的搜索引擎。奇虎公司同时宣布,“蜘蛛计划”首批开放5000个名额,优先报名的社区论坛将率先零成本地拥有属于自己的搜索引擎。对于论坛站长来说,不仅能够零成本拥有自己的搜索引擎,还可以通过“蜘蛛爬虫”帮助
本报综合消息 中国网通与Visa国际组织日前宣布,将共同研究开发包括使用Visa卡拨打中国网通公用电话等一系列金融通信服务,并且在2008年以前使之成为现实。   中国网通与Visa国际组织在奥运平台上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这一目标成为可能。双方表示将联合开发与奥运相关的产品,即将着手合作的项目包括发行基于金融消费卡的联名卡、实现Visa卡代扣中国网通通信费,以及使用Visa卡拨打中国网通公用电
在8月底微软宣布将对浪潮投资两亿元人民币以后,9月26日,英特尔也宣布将对东软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2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是英特尔投资基金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国内软件业获得的数额极大的一笔投资了。   8月初,国家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证监会等6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显示出了政府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决心。但
黑客一词源于英文Hacker,原意指热心于电脑技术,并对电脑技术有着超常把握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诞生之初,黑客代表着一种荣耀、一种美好的传统,他们是挑战权威却奉公守法的网络英雄。   上世纪50年代,黑客们编写出的程序代码就像艺术家的作品,足以令整个行业尊敬和推崇。也正是这批掌握最先进技术的黑客把高高在上的电脑和互联网推进了“个人时代”。   当IBM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电脑时
中国联通VPDN获国家权威安全认证     本报讯 5月16日,恰逢主题为“让全球网络更安全”的5·17国际电信日前夕,从中国联通传来消息,其“移动虚拟拨号专用网(无线VPDN)系统”获得了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认证”二级证书,这是移动运营商首次获得信息安全类证书,标志着中国联通的无线VPDN业务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安全能力。据悉,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依据的
高科技市场的错综复杂,使得进入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在生存与发展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电子和高科技企业作为当今最具争议的全球性工业,每天都面临着合并、产品商品化、生产成本增加以及产品开发时间加快等挑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科技企业进入中国,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也逐渐步入了国际市场。5月初,记者独家访问了埃森哲通信及高科技事业部电子与高科技行业全球总裁Al Delattre,就全球高科技市场的
12月3日晚,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主办、历经近3年精心准备的第10届世界电信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12月4日,2006年世界电信展正式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开幕,这也是世界电信展自1971年举办以来,首次在日内瓦以外的城市举行。毫无疑问,在香港举办的“2006世界电信展”,俨然已是电信行业的奥林匹克盛会。     通信需有社会责任     12月3日晚5时30分,国际电信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