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野狐禅】
网眼看书坛(三十三)
中国书法馆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将在一起正式开建
网站:www.ddsfw.cn
帖主:值班编辑
发帖时间:2011年9月16日
当代书法网北京讯(记者 张晓龙 湫河人),2011年9月6日,记者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尽快落实建立中国书法馆”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获悉,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把中国书法馆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合在一起立项建设。
当天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赵学敏介绍了“关于建立中国书法馆”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四次会议上两次联名几十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过程。建立中国书法馆是启功、赵朴初、欧阳中石、沈鹏、张海等几代书法家的共同心愿。2008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张海、申万胜曾联名提案建立中国书法馆,之前,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唐双宁也曾正式向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议建立中国书法馆。2009年年初召开的中国书协主席团会议上,明确将向国家申请建立中国书法馆作为中国书协全年重点工作。之后,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即委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赵学敏负责此事,并指示中国书协艺术发展中心协助工作。于是,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会议上,赵学敏作为第一提案人发起,联名沈鹏、张海、欧阳中石、覃志刚、段成桂、邵秉仁、申万胜、言恭达等42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立中国书法馆,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刘云山、马凯等的重要批示。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为了推动建立中国书法馆,赵学敏联名9位全国政协委员张海、申万胜、苏士澍、卢中南等再次提案,呼吁国家尽快落实建立中国书法馆,又一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正式立项建设中国国家美术馆,目前,设计方案、立项已经完成,即将开始实施建设。另据了解,中国书法馆规划建设面积达4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后的中国书法馆面积是现在中国美术馆面积的2倍以上,基本能满足目前中国书法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国家美术馆整体项目建成后,将在大门口同时悬挂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国书法馆两块牌子。
百无一用流浪客终于得偿所愿真地做了十届国展的观察员!
网站:www.sf108.com
帖主:凹特慢
发帖时间:2011年9月19日
谁让你先批人家,之后又接受人家礼遇呢。你完啦,你左右不是人。抄一句切中要害的:“没人监督,你们要骂,有人监督,你们还是要骂。酸得我牙痛,我闪。”看隔壁大妈们七嘴八舌,怀疑自己也像大妈。我也闪。
(狐言乱语)N12—书画拍卖见闻录
网站:www.freehead.com
帖主:野狐禅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1日
虽然是本人的帖,好像也不必避嫌。似乎这样才“公平”嘛。录若干玩玩:
某君在一小型拍卖会上以5万多拍得一件启功书法,不知真伪。酒店里等到买家,开价70万。中间人找的那位鉴定专家靠在沙发上,吊起二郎腿,双眼欲开还闭,若无其事,说,一打开,我就知道是真的,那气息,看都不用看。买家揣摩良久,离去,留下朋友传话:写得差,不对。某君说,你们说写得不好,我同意,但说不真,那是你们不会看,我这件绝对是真的!买家的朋友走后,某君反思说,刚才我也不该说作品不好。
面对大量的仿林散之,我最想说的是两个字:恶心!历数仿品,N大“特色”:1、毛笔都用不对,竟用狼毫!曾见一件狼毫仿林,通篇硬梗,“求”字居然先写右上点,画册上公然印上林散之的头像和简介,标起拍价十几万,简直是对林老的污辱!2、通篇游丝,只见细线,不懂用重笔墨。这个“重”,黄宾虹倡扬,林散之延续,此即林散之重要“禅机”之一。3、大量的细线像是用小号羊毫笔描画而成,起笔也不知应有的动作。如此“林散之”,不知情者便对“草圣”大跌眼镜,乃至大失所望。南京人仿林散之水平稍高,值得表扬。徒子徒孙多也。
某君拿仿品送拍,到拍卖公司工作人员家里,环顾陋室,决定来个下马威,说你们这么大的公司,你却住在这里!我这么好的作品,跟你没关系,你要好好帮我送到你公司!那工作人员也不说其他,只说他印章不好,不收。某君后来懊悔:我说错话了。
费新我写熟宣,往往精彩。某友将他真迹妙杀,经我提点,恍然大悟,说这件真的话,这几件没名气的都是真的—他们要用一件真的带起来。
某某家父曾是林散之上司,林散之断续赠送作品近十件。其父后来将几件换了酒钱,某某也卖出若干,至今后悔不已,感言:什么时候卖林散之都是亏的。
(全集快讯)中国书法全集最新编辑进程
网站:www.zgsf.com.cn
帖主:书法在线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1日
据《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主任刘智先介绍,2011年,全集编辑部手上的工作为《中国书法全集》第39卷《宋辽金附赵佶、蔡京、薛绍彭》(曹宝麟主编)、第14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写经》(华人德主编,毛秋瑾、张永强副主编)、第51卷《明王宠、陈淳》(薛龙春主编,朱爱娣副主编),第73卷《张裕钊、杨守敬、徐三庚、杨岘》(陈传席主编,张小庄副主编)。其中,第73卷已经编辑完毕,其余几卷均正在编辑过程中。
目前,从编辑、文字、排版、校对各个岗位都在全力以赴,力争2011年底,完成全集第39卷、51卷、14卷的编辑工作,届时,第73卷、39卷、51卷、14卷《中国书法全集》将同广大读者见面。
明道日新—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汇报展
网站:www.freehead.com
帖主:老九同志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2日
2011年9月20日,由中国书法院主办、中国书法院展览馆承办的“明道日新—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汇报展”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开幕。曾翔、张培元、柴天鳞、张东明、蔡大礼、晏哓斐、徐健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题班部分学员、在京部分书法篆刻家近百人参观了展览。
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于2005年,6年来,首届研究生课题班的学员们有多人多次在全国大赛大展中摘金夺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学员已成为国内书坛的中坚力量。此次展览是被誉为中国书法院“黄埔一期”108名学员毕业六年之后的一次成果汇报展。
一场骗局的道听途说—十届国展上海作者的表现
网站:各大书法网
帖主:大风刮的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2日
十届国展名单又揭晓啦,照例,大家的舌头决不会闲着。这不,“道听途说”都可以长篇大论,实在令人钦佩。独论论不如众论论啊,任何时候,咱们都有热闹看,不会寂寞。
【成都玉吅】
古阳洞中杨大眼
龙门古阳洞即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提到的石窟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开,是龙门洞窟中年代最早者。清代开始重视北朝书法,好事者乃将散于伊阙各处的造像记集拓成册,于是有《龙门四品》、《龙门二十品》、《龙门五十品》等不同规格,尤以《龙门二十品》最有名,其核心便是《龙门四品》,皆出自古阳洞,依次是南壁的《孙秋生造像记》,北壁由外而内的《始平公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
杨大眼的名字虽然老土,却是北魏有名的战将,《魏书》、《北史》皆有传记,篇幅不长,故事则多。大眼出身名门,庶出的缘故,不受族人待见。孝文帝太和年间,准备南伐,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杨大眼毛遂自荐。李问其特长,大眼将一根三丈来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向前奔跑,竟然“绳直如矢,马驰不及”,百米成绩或许可以媲美飞人刘易斯了。杨大眼战功赫赫,当时人以关羽、张飞为比。更奇的是,大眼的老婆潘氏,居然也能骑射,到军营探亲,亲自披挂上阵,与将士谈笑,全无隔阂。杨大眼只好尴尬地说:此潘将军也。
北朝的婚姻比较混乱,两地分居的潘氏耐不住寂寞,与人私通,大眼遂杀潘另娶。此后未久,大眼病死,潘氏所生的三个儿子向后母讨要爵位继承权,这位元氏夫人已经有妊,指着大肚子说:必当我儿得之,你等休想。于是,三个儿子从棺材里抢出杨大眼的尸首,径直南渡,投奔萧衍去也。
三杨之叛逃,《南史》另有说法。大眼的儿子杨白花是位帅哥,被胡太后看上,帅哥不从,于是“拥部曲,载父尸”,改名杨华,投奔梁朝。老太后思杨不已,作了一篇《杨白花歌辞》,令人昼夜传唱,其音凄切。歌中唱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杨大眼武人,没有文化,却喜欢听人讲书,军中的文告皆出口授,并不假手外人。仔细看这篇《杨大眼造像记》,还是很有奇特之处。文章开宗明义“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至于造像的缘起,结尾处有说明:“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行,路径石窟。览先皇之明踪,睹盛圣之丽迹。瞩目□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石像一区,凡及众形,罔不备列。”大意是说,南征得胜归来(研究者认为是指正始元年大破蛮酋樊秀安),率军道经伊阙,看到先皇帝开创,今皇帝踵成的石窟寺,不由得潸然泪下,于是发愿为先皇帝造像。这是感念孝文帝知遇之恩,也说明造像镌刻于宣武帝即位的景明、正始年间。最有趣的是文章主体部分的一大段自我表扬:“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梁州大中正、安戎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摧百万于一掌。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王衢于三纷,扫云鲸于天路。”文辞很有些僭越,不过确实体会得出杨大眼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样子。至于末句说“刊石记功,示之云尔”,居然由造像记变成纪功碑了。这种半通的文字,或许就是杨大眼口授。
码字到此,忽然心血来潮,百度了一下“大眼”,略出我意料,杨大眼竟不在前一百条里。不过看到排第一的是“左一刀右一刀”爱说中国“球事”的“李大眼”,也觉得愉快,此可算后“眼”胜前“眼”。其实,杨大眼并非因眼大得名。王秉投奔北朝,初见杨大眼,很诧异地说:久闻大名,一直以为你老人家的眼睛大如车轮,怎么也和凡人一样呢?杨大眼说:战场之上,只要眼有神光,敌人不敢对视,何必大如车轮—李大眼眼睛既大,又有神光,宜其超乎杨大眼之上。
陈巨来的“玄龙门阵”
我越来越感觉,每位老年人都是一笔文化财富,所以总是游说他们留下一些回忆性文字,记录数十年间经历的沧桑,思考的哲理。或许因为老人特有的的疏懒和顾虑,当然更主要缘于我缺乏技巧和魅力,所以少有成功的情况。
曾经耐心倾听过一位被他的朋友们尊为“妄人”的老辈的言论,因为人生坎坷,说话确实有些“狂悖”,但疯言疯语的背后,依然闪现睿智的火花。我渐渐理解,由于角度不同,每个人观察外部世界获得的结论自然存在差异,是否“歪曲映射”,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而容忍这些奇思异见的存在,则是多元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丝不苟的回忆录、欲说还休的口述历史、半真半假的龙门阵,都是老人们留给未来的“文化财”。
最初《万象》杂志连载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我确实当做“玄龙门阵”(蜀川方言,八卦新闻之委婉表达)来阅读,甚至有些厌恶这位碎嘴的“雄妇人”(本书为丰子恺上的尊号)。现在结集出版,通看一遍,感觉十分不同。陈巨来是篆刻家,所作元朱文印章,停匀遒丽,不愧古今第一高手,可惜中年以后便陷入困境,先荣膺“右派”头衔,流放淮南,后来正式捉将官里去,身心不得自由,艺术未能发扬光大。这册《琐忆》,虽然以记录艺术家的掌故为主,其中折射的社会现实更有意思。
周瘦鹃本是鸳鸯蝴蝶派的写手,1949年后及时改弦更辙,在苏州一门心思经营自己紫兰小筑中的花木,写作对象也由“动物”转向了植物,出版了一系列散文小品。我只读过《花木丛中》,亦很感动于他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无限忠诚。据说他在1950年代曾蒙最高领袖召见,赐下香烟一支,吸了一半便掐灭,回家用锦盒装饰,与朋友分享荣耀。陈巨来与周瘦鹃有过交情,自从陈“与人民为敌”,周便坚决地与之划清界线。“文革”动荡,《琐忆》说:“周因坦白不彻底,竟投井自尽了,余为之叹息不已。半枝香烟,不知亦一同携之赴九泉否也?”末一句显得有些促狭了。
新版《安持人物琐忆》最末一篇是“报应”,以前似乎没有发表过。因果报应是老式笔记例有的题材,唯物论者多目为封建迷信,弃如敝屣。其实,“离地三尺有神灵”,不论真实与否,让社会每一份子有所畏惧,确不失为“维稳”的重要法宝。前读李璜《学钝室回忆录》,李在法国学习社会学,自然是新派人物,也在书的开篇部分隐约暗示,李家之兴发,与其父在一场经济官司中的忠恕举动有关。
陈巨来经历的四则故事都是恶报,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第二则。陈的二舅当买办发了财、捐了官、入了(荷兰)籍,于是在外面纳妾,待正室知道,强令逐往妓院。该女子已有孕在身,于是央求大夫人,且等孩子出生再离开。正室不允,坚持立即下堂,女子临行,回顾说:“太太,吾去只一死而已,死而有知,必给你们报应也。”结局云云,可想而知。陈巨来感叹说:“嗟乎,天之报应,岂真不爽邪?余固不信也。以上四事为余所亲见之者,故记之,不知者尚不知有多多少少也。”我想,因为当时的社会惩恶扬善,坏人难于立足,好人子孙繁昌,纵然冥冥中没有“大神”,社会舆论本身便构成“报应”的主宰。
艺术品作伪,古已有之,但据说前代人造假,总要留下些许“暗门活口”,避免伤阴鸷,白话言之,就是担心遭受报应。不过世易时移,报应之说不再能够吓唬人,于是造假逼真,堂而皇之地成为美谈,这也是社会道德沦陷的开端。《琐忆》专门介绍了几位炮制赝鼎的高手,其中汤临泽(安)与陈巨来同行,陈乃用崇拜的口吻谈论汤作伪印欺骗收藏家葛书徵的故事。
汤临泽善于临摹,乃刻意搜集破旧犀角器,改制成前代书画家沈石田、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等的印章,图样比照珂罗版,居然一丝不差,经过一番做旧,售卖给藏印大家葛书徵。葛得之大喜,遍邀丁辅之、高野侯、赵叔孺、褚德彝等至其新闸路家中赏鉴,诸公赞美不止。于是钤盖成印谱,由吴昌硕篆书扉页,褚德彝作序,葛书徵题跋。后来事情败露,汤因为得罪印坛众多大佬,所以技术虽高,口碑则一直不佳。
陈巨来也上过汤临泽的当。《琐忆》说,大约是1965年,汤临泽赚陈巨来买《篆文四书》和《十三经索引》,陈被骗去10元钱云云。其年陈六十,汤八十余,陈巨来说:“余念其老,无可奈何,只能一笑了之。”其实,陈上过一场更大的当,却不愿意说破。
陈巨来1924年正式拜赵叔孺为师,先按照老师的训示专仿汉印,继而留心元朱文,所用的范本,一是吴湖帆借与的明代汪关《宝印斋印式》,另一种便是前面提到葛书徵辑的《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对于此事,陈巨来颇有些尴尬,所以《安持人物琐忆》在谈论汤临泽的时候,一方面借吴湖帆之口,表示对其作假手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涉及葛书徵钤盖的那本印谱,则含混其辞说:“当时葛应丁、高之嘱以最佳罗纹纸,上绘纽式,下钤原印,名曰《明人……印谱》(名已忘,大概如此也),售作二十元一部云,似六册。”这大约可以理解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局灶性发作吧。由艺术小圈子推衍到社会大环境,终究有一天,骗子太多,以致傻子不够用,又将如何是好呢?
【重庆蒙中】
牡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明理学家多格物致知的教条,可周敦颐这句不是。我喜欢。
一到春天,园中所植玉兰、桃、垂丝海棠、蔷薇、旱金莲、天竺葵连着盛开,将人簇拥入花的海。今年寒去迟,挨到三月三,春才仿佛正式到,阳春里煦日暖和,篱外树冠嫩黄的新叶清亮人眼,蜂蝶来,鸟也来,停在石榴树上啾啾私语,直是宋人横卷粉本。春雨里更妙,新叶花色是格外灿然欲滴,草气花气,并在雨水里晶莹着。冬日种在石盆里开过花的水仙,挤挤挨挨,竟在这时结了果。似这般花草总不负春色,却是要人心里藏有那美好,与花见时才不隔,能两相明艳。
《爱莲说》里世人甚爱的牡丹,我也不嫌俗。
近日园中种了盆,宿年老干,深褐色,抽长新枝新叶,花蕾含苞。春阳下欣欣然,细雨中垂垂然,不几日,粉花绽,一拳拳,压着高枝。叶是淡赭打底晕染三绿,茎叶相连的地方,微有胭脂水红沿轮廓勾醒。花则是重瓣叠加,微有深浅,瓣子间隙挤出花蕊,星星点点的黄。凑近闻,不香也不臭,这便是牡丹了,以前在牡丹园里赏花,哪有这般的细功夫。
想是天地间尤物,世人初见都觉好,于乍见时必惊艳于它本来的面目。就像这牡丹,原本便算最像花的一类,于今初相见,仿佛春雨夜里乍听得第一声雷。
今人画牡丹,绿叶红花,写意工笔,落笔皆板俗。近世擅画牡丹的名家是于非闇。读他论画工笔花卉的文字,技法深研,一丝不苟。使我了解石色铺陈的用法,也知道好颜色在国画里的妙用。其画牡丹,只见层层打底,勾勒晕染,矩度严守,却不过也只是工笔画而已。陈雪翁没骨画法,淡雅有韵致,而少牡丹花本身的雍雍气度,朗朗明澈。
古人画牡丹,唐代簪花侍女,头上戴的是它,“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不知是不是那样珍贵的品种,娥眉粉黛,也只有那样的装束脂粉,才经得起牡丹的贵气。
南唐徐熙《玉堂富贵图》里,伴着湖石的那一丛,最使我惊艳。仿佛初来世上,见人间繁华的白素贞,哪有世间人眼里牡丹的俗,何曾见画家笔下的技法堆砌。花叶本来模样,一经大手笔,任是铺陈先后有颠倒,枝叶穿插少规律,却更见用笔的清真无羁绊。
明朝徐文长,墨写富贵花,开了别格,墨点无多泪点多,到底有戾气,至今更是乱世人心,成为恶墨粗鄙的藉口。清人恽南田,没骨画牡丹,柔糜入骨,清雅淡然,然也少了宋人的矜重自然。江南才子画笔,一入明清,不是流于单薄浮浅,便是稚拙木讷,总缺初来世间那份真纯不染心。近人齐白石民间稚真的气质画来牡丹,虽亦不能去尽怆俗,但阳刚有生机,已难得。
一千年,此花寂灭此花开,技法滥觞将绘画一步步引向末路,对物象的隔更是将人心带入无明。
倒是园中真花草,无论世人如何看,开谢自在春风里,一如本来样。
倦了世间事,偶尔在园子里晒太阳、翻闲书,拿过速写本,画一会儿。或者啥都不画,静静立着凝视它们。牡丹也好,蔷薇也好,我都给它们施肥锄草,看花谢花开,任它们在春光里,伴我好时光。
【上海万君超】
近世艺林琐话(三)
名医吴子深
民国画坛“三吴一冯”中之吴子深,出生于苏州巨富之家。祖籍安徽休宁,其祖上于咸丰年间迁居苏州,经营酒业与漆业。吴子深在家中排行老二,后过寄叔叔家为子。嗣母曹氏之长兄曹沧洲是清末民初苏州大名医,擅长中医内科。曾为清廷召进内府为光绪和慈禧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一举成名天下。曹氏尝对吴子深曰:“不为良相,定为良医。”后吴即在大舅身边学医四年,尤得曹氏伤寒一科绝技。后又至上海随曹氏之子、表弟曹庸甫诊所继续学医。四年之后,吴子深学医成功,返回苏州欲自开诊所行医。但其在接触到当时苏州名画家李醉石、周乔年、顾鹤逸、颜文樑等人,又鉴赏到历代金石书画名迹后,毅然弃医从艺,并积极出资参与苏州美专筹建事务,从此走上职业书画家之路。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上海,在开诊所同时亦从事卖画。建国之前,吴子深因儿子可闳及表兄包天笑已定居香港,遂移居香港,一边鬻卖书画,一边挂牌行医。六十年代后期,经张大千推荐到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任教授。近百年画坛上,名画家而兼名医者,唯吴子深一人而已。
王季迁与《青卞隐居图》
《王季迁读画笔记》中云:王季迁自述曾经错过两次机会买两张王蒙极品。其中一次是一九四七年在上海,狄平子肯卖王蒙《青卞隐居图》,开价五万美金。等王季迁把自己的房子买了,拿钱去买此画时,狄平子已将画卖给了著名房地产大亨魏廷荣。
王季迁此说或此书编著杨凯琳所记绝对有误。狄平子死后,狄氏家人委托叶恭绰将《青卞隐居图》与其他元明清二十余件画一同出售。狄家人当时开价传说有二,一是二十万圆,一是一百根金条。而吴湖帆当年因无如此多现金,即欲于朱省斋合购;而陈定山等人亦有意购买。而叶恭绰先将《青卞隐居图》售于魏廷荣即得画款二十万归狄家;后又将余画再售魏氏而自得二十万。此事在朱、陈两人著作中均有记载。一则当年王季迁根本就无经济实力购买《青卞隐居图》;二则按其当年在鉴藏界之辈份更不可能与其师竞购此图;三则其所售何处房产竟可得五万美金巨款?故王季迁欲购《青卞隐居图》之事,漏洞迭出,令人质疑。真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书法家高邕之
高邕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书学李北海,得其神似。甲午以后,改号聋公,自刻私印曰“清人高子”。又曰“中原书丐”,皆有拳拳爱国之心良苦矣。其嗜鼻烟如命,日进两许,鼻孔黝黑如灶突。又精鉴别,原旧做旧,察察自喜。
或谓之曰:“公鼻黄黑相间,光怪朗润,当是原旧者,定非做旧。”高笑曰:“子言良是,惜我未曾入土,然虽非原旧者,与做旧者有异。如子谈锋犀利,面目修整,的是投时妙品,虽经骨董家洗伐,奈终鲜丝毫旧气何?”其诙谐如此。
度辽将军印
甲午年间,吴大澂慷慨请缨出关抗倭,终至兵败名裂,一蹶不振。传吴大澂时任湖南巡抚,因得汉铜印“度辽将军印”,以为天意,乃请缨出关。黄遵宪有七言长诗《度辽将军歌》讽咏此事。曾朴《孽海花》一书中亦演绎之,言此印为吴之同乡兼幕僚徐汉青(即徐熙)所献。据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所记,确有此事。然是吴氏北上抵天津时由吴昌硕所献。又吴大澂与汪鸣銮书信中亦云是吴昌硕所献。据此可知,请缨出关与得古印纯属无意巧合,小说与野史有穿凿附会之嫌也。吴氏大败,时翁同龢为相国,因乡谊之故,而未予深谴,仍回湖南本任。湖南士人因其所率之将卒多为湘军,素有威名,此役非但无尺寸之功,且生还者殊少,故制一联曰:“一去本无奇,多少头颅抛塞北?再来真不值,有何面目见江东!”可知湘人怨恨之甚也。
《东方艺术·书法》学术合作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工作室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画文献研究室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
广西艺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中文系书法研究所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
北京今日美术馆
中国书画杂志社
中国书法网(www.freehead.com)
中国书法江湖(www.sf108.com)
书艺公社网(www.shufa.org)
书法网(www.shufa.cn)
798书法网·换鹅书会
(www.798shufa.com)
中国书法家论坛(www.zgsfj.com)
中国艺术论坛(www.china-yishu.com)
中国书法家网(www.zgsfjw.cn)
书法家网(www.sfjarf.com)
会文书社
永和书社
“五号线”
南楚印社
怡康书画院
湘乡市书法家协会
“江南风”书法同人
五月书会
雁阵书法部落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圳风”书法推进组
“深南道”书法群体
网眼看书坛(三十三)
中国书法馆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将在一起正式开建
网站:www.ddsfw.cn
帖主:值班编辑
发帖时间:2011年9月16日
当代书法网北京讯(记者 张晓龙 湫河人),2011年9月6日,记者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尽快落实建立中国书法馆”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获悉,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把中国书法馆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合在一起立项建设。
当天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赵学敏介绍了“关于建立中国书法馆”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四次会议上两次联名几十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过程。建立中国书法馆是启功、赵朴初、欧阳中石、沈鹏、张海等几代书法家的共同心愿。2008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张海、申万胜曾联名提案建立中国书法馆,之前,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唐双宁也曾正式向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议建立中国书法馆。2009年年初召开的中国书协主席团会议上,明确将向国家申请建立中国书法馆作为中国书协全年重点工作。之后,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即委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赵学敏负责此事,并指示中国书协艺术发展中心协助工作。于是,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会议上,赵学敏作为第一提案人发起,联名沈鹏、张海、欧阳中石、覃志刚、段成桂、邵秉仁、申万胜、言恭达等42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立中国书法馆,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刘云山、马凯等的重要批示。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为了推动建立中国书法馆,赵学敏联名9位全国政协委员张海、申万胜、苏士澍、卢中南等再次提案,呼吁国家尽快落实建立中国书法馆,又一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正式立项建设中国国家美术馆,目前,设计方案、立项已经完成,即将开始实施建设。另据了解,中国书法馆规划建设面积达4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后的中国书法馆面积是现在中国美术馆面积的2倍以上,基本能满足目前中国书法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国家美术馆整体项目建成后,将在大门口同时悬挂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国书法馆两块牌子。
百无一用流浪客终于得偿所愿真地做了十届国展的观察员!
网站:www.sf108.com
帖主:凹特慢
发帖时间:2011年9月19日
谁让你先批人家,之后又接受人家礼遇呢。你完啦,你左右不是人。抄一句切中要害的:“没人监督,你们要骂,有人监督,你们还是要骂。酸得我牙痛,我闪。”看隔壁大妈们七嘴八舌,怀疑自己也像大妈。我也闪。
(狐言乱语)N12—书画拍卖见闻录
网站:www.freehead.com
帖主:野狐禅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1日
虽然是本人的帖,好像也不必避嫌。似乎这样才“公平”嘛。录若干玩玩:
某君在一小型拍卖会上以5万多拍得一件启功书法,不知真伪。酒店里等到买家,开价70万。中间人找的那位鉴定专家靠在沙发上,吊起二郎腿,双眼欲开还闭,若无其事,说,一打开,我就知道是真的,那气息,看都不用看。买家揣摩良久,离去,留下朋友传话:写得差,不对。某君说,你们说写得不好,我同意,但说不真,那是你们不会看,我这件绝对是真的!买家的朋友走后,某君反思说,刚才我也不该说作品不好。
面对大量的仿林散之,我最想说的是两个字:恶心!历数仿品,N大“特色”:1、毛笔都用不对,竟用狼毫!曾见一件狼毫仿林,通篇硬梗,“求”字居然先写右上点,画册上公然印上林散之的头像和简介,标起拍价十几万,简直是对林老的污辱!2、通篇游丝,只见细线,不懂用重笔墨。这个“重”,黄宾虹倡扬,林散之延续,此即林散之重要“禅机”之一。3、大量的细线像是用小号羊毫笔描画而成,起笔也不知应有的动作。如此“林散之”,不知情者便对“草圣”大跌眼镜,乃至大失所望。南京人仿林散之水平稍高,值得表扬。徒子徒孙多也。
某君拿仿品送拍,到拍卖公司工作人员家里,环顾陋室,决定来个下马威,说你们这么大的公司,你却住在这里!我这么好的作品,跟你没关系,你要好好帮我送到你公司!那工作人员也不说其他,只说他印章不好,不收。某君后来懊悔:我说错话了。
费新我写熟宣,往往精彩。某友将他真迹妙杀,经我提点,恍然大悟,说这件真的话,这几件没名气的都是真的—他们要用一件真的带起来。
某某家父曾是林散之上司,林散之断续赠送作品近十件。其父后来将几件换了酒钱,某某也卖出若干,至今后悔不已,感言:什么时候卖林散之都是亏的。
(全集快讯)中国书法全集最新编辑进程
网站:www.zgsf.com.cn
帖主:书法在线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1日
据《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主任刘智先介绍,2011年,全集编辑部手上的工作为《中国书法全集》第39卷《宋辽金附赵佶、蔡京、薛绍彭》(曹宝麟主编)、第14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写经》(华人德主编,毛秋瑾、张永强副主编)、第51卷《明王宠、陈淳》(薛龙春主编,朱爱娣副主编),第73卷《张裕钊、杨守敬、徐三庚、杨岘》(陈传席主编,张小庄副主编)。其中,第73卷已经编辑完毕,其余几卷均正在编辑过程中。
目前,从编辑、文字、排版、校对各个岗位都在全力以赴,力争2011年底,完成全集第39卷、51卷、14卷的编辑工作,届时,第73卷、39卷、51卷、14卷《中国书法全集》将同广大读者见面。
明道日新—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汇报展
网站:www.freehead.com
帖主:老九同志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2日
2011年9月20日,由中国书法院主办、中国书法院展览馆承办的“明道日新—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汇报展”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开幕。曾翔、张培元、柴天鳞、张东明、蔡大礼、晏哓斐、徐健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题班部分学员、在京部分书法篆刻家近百人参观了展览。
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于2005年,6年来,首届研究生课题班的学员们有多人多次在全国大赛大展中摘金夺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学员已成为国内书坛的中坚力量。此次展览是被誉为中国书法院“黄埔一期”108名学员毕业六年之后的一次成果汇报展。
一场骗局的道听途说—十届国展上海作者的表现
网站:各大书法网
帖主:大风刮的
发帖时间:2011年9月22日
十届国展名单又揭晓啦,照例,大家的舌头决不会闲着。这不,“道听途说”都可以长篇大论,实在令人钦佩。独论论不如众论论啊,任何时候,咱们都有热闹看,不会寂寞。
【成都玉吅】
古阳洞中杨大眼
龙门古阳洞即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提到的石窟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开,是龙门洞窟中年代最早者。清代开始重视北朝书法,好事者乃将散于伊阙各处的造像记集拓成册,于是有《龙门四品》、《龙门二十品》、《龙门五十品》等不同规格,尤以《龙门二十品》最有名,其核心便是《龙门四品》,皆出自古阳洞,依次是南壁的《孙秋生造像记》,北壁由外而内的《始平公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
杨大眼的名字虽然老土,却是北魏有名的战将,《魏书》、《北史》皆有传记,篇幅不长,故事则多。大眼出身名门,庶出的缘故,不受族人待见。孝文帝太和年间,准备南伐,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杨大眼毛遂自荐。李问其特长,大眼将一根三丈来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向前奔跑,竟然“绳直如矢,马驰不及”,百米成绩或许可以媲美飞人刘易斯了。杨大眼战功赫赫,当时人以关羽、张飞为比。更奇的是,大眼的老婆潘氏,居然也能骑射,到军营探亲,亲自披挂上阵,与将士谈笑,全无隔阂。杨大眼只好尴尬地说:此潘将军也。
北朝的婚姻比较混乱,两地分居的潘氏耐不住寂寞,与人私通,大眼遂杀潘另娶。此后未久,大眼病死,潘氏所生的三个儿子向后母讨要爵位继承权,这位元氏夫人已经有妊,指着大肚子说:必当我儿得之,你等休想。于是,三个儿子从棺材里抢出杨大眼的尸首,径直南渡,投奔萧衍去也。
三杨之叛逃,《南史》另有说法。大眼的儿子杨白花是位帅哥,被胡太后看上,帅哥不从,于是“拥部曲,载父尸”,改名杨华,投奔梁朝。老太后思杨不已,作了一篇《杨白花歌辞》,令人昼夜传唱,其音凄切。歌中唱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杨大眼武人,没有文化,却喜欢听人讲书,军中的文告皆出口授,并不假手外人。仔细看这篇《杨大眼造像记》,还是很有奇特之处。文章开宗明义“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至于造像的缘起,结尾处有说明:“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行,路径石窟。览先皇之明踪,睹盛圣之丽迹。瞩目□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石像一区,凡及众形,罔不备列。”大意是说,南征得胜归来(研究者认为是指正始元年大破蛮酋樊秀安),率军道经伊阙,看到先皇帝开创,今皇帝踵成的石窟寺,不由得潸然泪下,于是发愿为先皇帝造像。这是感念孝文帝知遇之恩,也说明造像镌刻于宣武帝即位的景明、正始年间。最有趣的是文章主体部分的一大段自我表扬:“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梁州大中正、安戎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摧百万于一掌。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王衢于三纷,扫云鲸于天路。”文辞很有些僭越,不过确实体会得出杨大眼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样子。至于末句说“刊石记功,示之云尔”,居然由造像记变成纪功碑了。这种半通的文字,或许就是杨大眼口授。
码字到此,忽然心血来潮,百度了一下“大眼”,略出我意料,杨大眼竟不在前一百条里。不过看到排第一的是“左一刀右一刀”爱说中国“球事”的“李大眼”,也觉得愉快,此可算后“眼”胜前“眼”。其实,杨大眼并非因眼大得名。王秉投奔北朝,初见杨大眼,很诧异地说:久闻大名,一直以为你老人家的眼睛大如车轮,怎么也和凡人一样呢?杨大眼说:战场之上,只要眼有神光,敌人不敢对视,何必大如车轮—李大眼眼睛既大,又有神光,宜其超乎杨大眼之上。
陈巨来的“玄龙门阵”
我越来越感觉,每位老年人都是一笔文化财富,所以总是游说他们留下一些回忆性文字,记录数十年间经历的沧桑,思考的哲理。或许因为老人特有的的疏懒和顾虑,当然更主要缘于我缺乏技巧和魅力,所以少有成功的情况。
曾经耐心倾听过一位被他的朋友们尊为“妄人”的老辈的言论,因为人生坎坷,说话确实有些“狂悖”,但疯言疯语的背后,依然闪现睿智的火花。我渐渐理解,由于角度不同,每个人观察外部世界获得的结论自然存在差异,是否“歪曲映射”,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而容忍这些奇思异见的存在,则是多元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丝不苟的回忆录、欲说还休的口述历史、半真半假的龙门阵,都是老人们留给未来的“文化财”。
最初《万象》杂志连载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我确实当做“玄龙门阵”(蜀川方言,八卦新闻之委婉表达)来阅读,甚至有些厌恶这位碎嘴的“雄妇人”(本书为丰子恺上的尊号)。现在结集出版,通看一遍,感觉十分不同。陈巨来是篆刻家,所作元朱文印章,停匀遒丽,不愧古今第一高手,可惜中年以后便陷入困境,先荣膺“右派”头衔,流放淮南,后来正式捉将官里去,身心不得自由,艺术未能发扬光大。这册《琐忆》,虽然以记录艺术家的掌故为主,其中折射的社会现实更有意思。
周瘦鹃本是鸳鸯蝴蝶派的写手,1949年后及时改弦更辙,在苏州一门心思经营自己紫兰小筑中的花木,写作对象也由“动物”转向了植物,出版了一系列散文小品。我只读过《花木丛中》,亦很感动于他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无限忠诚。据说他在1950年代曾蒙最高领袖召见,赐下香烟一支,吸了一半便掐灭,回家用锦盒装饰,与朋友分享荣耀。陈巨来与周瘦鹃有过交情,自从陈“与人民为敌”,周便坚决地与之划清界线。“文革”动荡,《琐忆》说:“周因坦白不彻底,竟投井自尽了,余为之叹息不已。半枝香烟,不知亦一同携之赴九泉否也?”末一句显得有些促狭了。
新版《安持人物琐忆》最末一篇是“报应”,以前似乎没有发表过。因果报应是老式笔记例有的题材,唯物论者多目为封建迷信,弃如敝屣。其实,“离地三尺有神灵”,不论真实与否,让社会每一份子有所畏惧,确不失为“维稳”的重要法宝。前读李璜《学钝室回忆录》,李在法国学习社会学,自然是新派人物,也在书的开篇部分隐约暗示,李家之兴发,与其父在一场经济官司中的忠恕举动有关。
陈巨来经历的四则故事都是恶报,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第二则。陈的二舅当买办发了财、捐了官、入了(荷兰)籍,于是在外面纳妾,待正室知道,强令逐往妓院。该女子已有孕在身,于是央求大夫人,且等孩子出生再离开。正室不允,坚持立即下堂,女子临行,回顾说:“太太,吾去只一死而已,死而有知,必给你们报应也。”结局云云,可想而知。陈巨来感叹说:“嗟乎,天之报应,岂真不爽邪?余固不信也。以上四事为余所亲见之者,故记之,不知者尚不知有多多少少也。”我想,因为当时的社会惩恶扬善,坏人难于立足,好人子孙繁昌,纵然冥冥中没有“大神”,社会舆论本身便构成“报应”的主宰。
艺术品作伪,古已有之,但据说前代人造假,总要留下些许“暗门活口”,避免伤阴鸷,白话言之,就是担心遭受报应。不过世易时移,报应之说不再能够吓唬人,于是造假逼真,堂而皇之地成为美谈,这也是社会道德沦陷的开端。《琐忆》专门介绍了几位炮制赝鼎的高手,其中汤临泽(安)与陈巨来同行,陈乃用崇拜的口吻谈论汤作伪印欺骗收藏家葛书徵的故事。
汤临泽善于临摹,乃刻意搜集破旧犀角器,改制成前代书画家沈石田、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等的印章,图样比照珂罗版,居然一丝不差,经过一番做旧,售卖给藏印大家葛书徵。葛得之大喜,遍邀丁辅之、高野侯、赵叔孺、褚德彝等至其新闸路家中赏鉴,诸公赞美不止。于是钤盖成印谱,由吴昌硕篆书扉页,褚德彝作序,葛书徵题跋。后来事情败露,汤因为得罪印坛众多大佬,所以技术虽高,口碑则一直不佳。
陈巨来也上过汤临泽的当。《琐忆》说,大约是1965年,汤临泽赚陈巨来买《篆文四书》和《十三经索引》,陈被骗去10元钱云云。其年陈六十,汤八十余,陈巨来说:“余念其老,无可奈何,只能一笑了之。”其实,陈上过一场更大的当,却不愿意说破。
陈巨来1924年正式拜赵叔孺为师,先按照老师的训示专仿汉印,继而留心元朱文,所用的范本,一是吴湖帆借与的明代汪关《宝印斋印式》,另一种便是前面提到葛书徵辑的《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对于此事,陈巨来颇有些尴尬,所以《安持人物琐忆》在谈论汤临泽的时候,一方面借吴湖帆之口,表示对其作假手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涉及葛书徵钤盖的那本印谱,则含混其辞说:“当时葛应丁、高之嘱以最佳罗纹纸,上绘纽式,下钤原印,名曰《明人……印谱》(名已忘,大概如此也),售作二十元一部云,似六册。”这大约可以理解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局灶性发作吧。由艺术小圈子推衍到社会大环境,终究有一天,骗子太多,以致傻子不够用,又将如何是好呢?
【重庆蒙中】
牡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明理学家多格物致知的教条,可周敦颐这句不是。我喜欢。
一到春天,园中所植玉兰、桃、垂丝海棠、蔷薇、旱金莲、天竺葵连着盛开,将人簇拥入花的海。今年寒去迟,挨到三月三,春才仿佛正式到,阳春里煦日暖和,篱外树冠嫩黄的新叶清亮人眼,蜂蝶来,鸟也来,停在石榴树上啾啾私语,直是宋人横卷粉本。春雨里更妙,新叶花色是格外灿然欲滴,草气花气,并在雨水里晶莹着。冬日种在石盆里开过花的水仙,挤挤挨挨,竟在这时结了果。似这般花草总不负春色,却是要人心里藏有那美好,与花见时才不隔,能两相明艳。
《爱莲说》里世人甚爱的牡丹,我也不嫌俗。
近日园中种了盆,宿年老干,深褐色,抽长新枝新叶,花蕾含苞。春阳下欣欣然,细雨中垂垂然,不几日,粉花绽,一拳拳,压着高枝。叶是淡赭打底晕染三绿,茎叶相连的地方,微有胭脂水红沿轮廓勾醒。花则是重瓣叠加,微有深浅,瓣子间隙挤出花蕊,星星点点的黄。凑近闻,不香也不臭,这便是牡丹了,以前在牡丹园里赏花,哪有这般的细功夫。
想是天地间尤物,世人初见都觉好,于乍见时必惊艳于它本来的面目。就像这牡丹,原本便算最像花的一类,于今初相见,仿佛春雨夜里乍听得第一声雷。
今人画牡丹,绿叶红花,写意工笔,落笔皆板俗。近世擅画牡丹的名家是于非闇。读他论画工笔花卉的文字,技法深研,一丝不苟。使我了解石色铺陈的用法,也知道好颜色在国画里的妙用。其画牡丹,只见层层打底,勾勒晕染,矩度严守,却不过也只是工笔画而已。陈雪翁没骨画法,淡雅有韵致,而少牡丹花本身的雍雍气度,朗朗明澈。
古人画牡丹,唐代簪花侍女,头上戴的是它,“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不知是不是那样珍贵的品种,娥眉粉黛,也只有那样的装束脂粉,才经得起牡丹的贵气。
南唐徐熙《玉堂富贵图》里,伴着湖石的那一丛,最使我惊艳。仿佛初来世上,见人间繁华的白素贞,哪有世间人眼里牡丹的俗,何曾见画家笔下的技法堆砌。花叶本来模样,一经大手笔,任是铺陈先后有颠倒,枝叶穿插少规律,却更见用笔的清真无羁绊。
明朝徐文长,墨写富贵花,开了别格,墨点无多泪点多,到底有戾气,至今更是乱世人心,成为恶墨粗鄙的藉口。清人恽南田,没骨画牡丹,柔糜入骨,清雅淡然,然也少了宋人的矜重自然。江南才子画笔,一入明清,不是流于单薄浮浅,便是稚拙木讷,总缺初来世间那份真纯不染心。近人齐白石民间稚真的气质画来牡丹,虽亦不能去尽怆俗,但阳刚有生机,已难得。
一千年,此花寂灭此花开,技法滥觞将绘画一步步引向末路,对物象的隔更是将人心带入无明。
倒是园中真花草,无论世人如何看,开谢自在春风里,一如本来样。
倦了世间事,偶尔在园子里晒太阳、翻闲书,拿过速写本,画一会儿。或者啥都不画,静静立着凝视它们。牡丹也好,蔷薇也好,我都给它们施肥锄草,看花谢花开,任它们在春光里,伴我好时光。
【上海万君超】
近世艺林琐话(三)
名医吴子深
民国画坛“三吴一冯”中之吴子深,出生于苏州巨富之家。祖籍安徽休宁,其祖上于咸丰年间迁居苏州,经营酒业与漆业。吴子深在家中排行老二,后过寄叔叔家为子。嗣母曹氏之长兄曹沧洲是清末民初苏州大名医,擅长中医内科。曾为清廷召进内府为光绪和慈禧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一举成名天下。曹氏尝对吴子深曰:“不为良相,定为良医。”后吴即在大舅身边学医四年,尤得曹氏伤寒一科绝技。后又至上海随曹氏之子、表弟曹庸甫诊所继续学医。四年之后,吴子深学医成功,返回苏州欲自开诊所行医。但其在接触到当时苏州名画家李醉石、周乔年、顾鹤逸、颜文樑等人,又鉴赏到历代金石书画名迹后,毅然弃医从艺,并积极出资参与苏州美专筹建事务,从此走上职业书画家之路。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上海,在开诊所同时亦从事卖画。建国之前,吴子深因儿子可闳及表兄包天笑已定居香港,遂移居香港,一边鬻卖书画,一边挂牌行医。六十年代后期,经张大千推荐到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任教授。近百年画坛上,名画家而兼名医者,唯吴子深一人而已。
王季迁与《青卞隐居图》
《王季迁读画笔记》中云:王季迁自述曾经错过两次机会买两张王蒙极品。其中一次是一九四七年在上海,狄平子肯卖王蒙《青卞隐居图》,开价五万美金。等王季迁把自己的房子买了,拿钱去买此画时,狄平子已将画卖给了著名房地产大亨魏廷荣。
王季迁此说或此书编著杨凯琳所记绝对有误。狄平子死后,狄氏家人委托叶恭绰将《青卞隐居图》与其他元明清二十余件画一同出售。狄家人当时开价传说有二,一是二十万圆,一是一百根金条。而吴湖帆当年因无如此多现金,即欲于朱省斋合购;而陈定山等人亦有意购买。而叶恭绰先将《青卞隐居图》售于魏廷荣即得画款二十万归狄家;后又将余画再售魏氏而自得二十万。此事在朱、陈两人著作中均有记载。一则当年王季迁根本就无经济实力购买《青卞隐居图》;二则按其当年在鉴藏界之辈份更不可能与其师竞购此图;三则其所售何处房产竟可得五万美金巨款?故王季迁欲购《青卞隐居图》之事,漏洞迭出,令人质疑。真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书法家高邕之
高邕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书学李北海,得其神似。甲午以后,改号聋公,自刻私印曰“清人高子”。又曰“中原书丐”,皆有拳拳爱国之心良苦矣。其嗜鼻烟如命,日进两许,鼻孔黝黑如灶突。又精鉴别,原旧做旧,察察自喜。
或谓之曰:“公鼻黄黑相间,光怪朗润,当是原旧者,定非做旧。”高笑曰:“子言良是,惜我未曾入土,然虽非原旧者,与做旧者有异。如子谈锋犀利,面目修整,的是投时妙品,虽经骨董家洗伐,奈终鲜丝毫旧气何?”其诙谐如此。
度辽将军印
甲午年间,吴大澂慷慨请缨出关抗倭,终至兵败名裂,一蹶不振。传吴大澂时任湖南巡抚,因得汉铜印“度辽将军印”,以为天意,乃请缨出关。黄遵宪有七言长诗《度辽将军歌》讽咏此事。曾朴《孽海花》一书中亦演绎之,言此印为吴之同乡兼幕僚徐汉青(即徐熙)所献。据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所记,确有此事。然是吴氏北上抵天津时由吴昌硕所献。又吴大澂与汪鸣銮书信中亦云是吴昌硕所献。据此可知,请缨出关与得古印纯属无意巧合,小说与野史有穿凿附会之嫌也。吴氏大败,时翁同龢为相国,因乡谊之故,而未予深谴,仍回湖南本任。湖南士人因其所率之将卒多为湘军,素有威名,此役非但无尺寸之功,且生还者殊少,故制一联曰:“一去本无奇,多少头颅抛塞北?再来真不值,有何面目见江东!”可知湘人怨恨之甚也。
《东方艺术·书法》学术合作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工作室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画文献研究室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
广西艺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中文系书法研究所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
北京今日美术馆
中国书画杂志社
中国书法网(www.freehead.com)
中国书法江湖(www.sf108.com)
书艺公社网(www.shufa.org)
书法网(www.shufa.cn)
798书法网·换鹅书会
(www.798shufa.com)
中国书法家论坛(www.zgsfj.com)
中国艺术论坛(www.china-yishu.com)
中国书法家网(www.zgsfjw.cn)
书法家网(www.sfjarf.com)
会文书社
永和书社
“五号线”
南楚印社
怡康书画院
湘乡市书法家协会
“江南风”书法同人
五月书会
雁阵书法部落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圳风”书法推进组
“深南道”书法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