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存在的误区及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已成为体现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验中,教师的冷面孔少了,简单、粗暴、挖苦的评价语言少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相信自我、挖掘潜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回首课堂,有许多精彩的片段让人怦然心动,回味无穷,也有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反思。以下列举几种课堂评价中存在的误区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一、课上过分注重奖励的形式
  
  单纯依靠奖励,就不能发挥评价的判断、提升、延伸功能。尤其是公开课上,学生回答对了或得到小红花、小笑脸等奖品,或得到全班同学有节奏的掌声,或得到相应的加分。一节课下来,奖品满天飞,掌声不绝于耳。得奖的或眉飞色舞,前后炫耀;或把玩奖品,无心听课;没得奖的,失望泄气,甚至为争奖品和分数而互不相让。致使课堂失去控制。适当的奖励固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奖品过多,很容易使教育走向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老师手中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再说奖品过多过滥,掌声过于频繁,学生也觉得不稀罕、无所谓。记得曾经在学校听过这样一节课: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课文《河水和小船》(冀教版教材语文第一册),看谁读得好!第一个学生拿着书读了一遍,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我们大家表扬表扬他。际意学生表扬)学生机械地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读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他有点紧张,读得没有激情。教师随即说:“你要继续努力,谁能读得比他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第三位是女生,声音清脆,教师给她的评价是:“你读得真有感情,我们向她学习。”于是学生齐声呼喊:“棒棒棒,你真棒。”
  看完后,我在想,一节课下来,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顶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辉映,课堂气氛热烈,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这些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引导作用呢?原来课文低沉的格调也被激扬的表扬声淹没了,课文朗读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真棒”学生真的棒在哪里?不知道。“真有感情”,学生朗读何处感情处理得好,没点出,充满怎样的感情,弄不明白,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
  此时的激励性评价只是起到单纯的肯定作用,而那些被表扬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却自鸣得意;再看那位读得不怎么样,令教师不太满意的学生,他更会因此而摸不着方向。原本朗读技巧没有掌握好的他,在当众“献丑”后,没有得到老师的点化,让他朝“哪个方向”继续努力。难道我们的教师只看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表演,却不能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给予点拨吗?这些判断式的模糊评价,没有起到提升和延伸功能,对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发挥评价的判断、提升、延伸功能,关注学习过程。
  
  二、评价无关痛痒,如蜻蜓点水
  
  实践中,“答得非常正确”、“你真棒”、“说得好,掌声表扬他”等几乎成了课堂评价的流行语。语言激励是评价的首要作用,但廉价的表扬,非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探索动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记得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支玉恒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支玉恒老师教学片段——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可谓是准确及时:
  师:谁能讲一讲“浩浩荡荡”的意思?
  生:“浩浩荡荡”就是讲人数众多、声势浩大。
  师:准确吗?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今天听课的老师很多,声势也很大,能不能说“浩浩荡荡”地坐满了教室?
  生:(齐)不能。
  师:为什么不行呀?不是人数多、气势很大吗?(对刚才发言的学生)你的错出在哪儿,自己纠正吧!
  生:“浩浩荡荡”还得是行动着的。
  师:对是对了,但还不太准确。我再举个例子:自由市场上人来人往、浩浩荡荡,行吗……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应是教师的天职。它是帮助学生获取新知、改正错误、加深理解的必须手段。
  
  三、评价过分强调它的激励作用,而忽视它的纠错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的个性解读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针对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体验,如果教师还是只顾“独特”体验,不问“价值取向”的课堂评价,那么将是失大于得。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只为一节课,还要为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根基。因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这方面的引导。
  我在教学《给予的故事》(冀教版教材第八册)时曾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
  师:学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在沙漠中行走的这个人很让人敬佩。他在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选择了为别人着想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你说得真好。
  生:我觉得沙漠中的这个人真傻,如果把水倒进去又汲不上水来的话,他就死定了。如果是我,我就会把那壶水喝掉,走出沙漠。
  此时,学生的回答并不精彩,但我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还是说:你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这堂课就在我和同学们交流中度过了,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是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回答踊跃,师生配合得好。但是,当我回想一下教学中的片段时,我做了深刻的反思:我的无原则性激励性评价,能不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后来,对这一课,我做了以下改进,针对最后一名学生的回答,我想这样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做的后果呢?由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重新思考其体验,此时,他心里一定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个懂得给予的人。
其他文献
要想让孩子们把一两页的课文读成厚厚的一本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链接”的基本素质。阅读教材时,教师要能够联想到并迅速寻找到与主题、与课文文本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并能抓住课堂“链接”的入口,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链接”引导。如何链接呢?    一、站在一定高度来整合课本内容    教材往往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尤其是苏教版国标本,它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我们很多的教师却把这点忽略了,钻研教材时总是习惯于对一篇
小学生年龄小,稚嫩的心灵正在被塑造中。而小学生心灵的塑造,尤其需要阅读的引领。阅读,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获得真善美的认知和品德修养的提升。如何使小学生的阅读层次得以提升,协助他们建立起健康快乐的精神家园呢?    一、学会求知——在书籍的海洋中摘取“珍珠”  班级里的王胤杰同学非常热爱读书,最近一次的读书笔记展评展出了他写的《我的大门牙》,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同时又
期刊
从GNP函数出发,以微观的生产超量供给为焦点,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宏观经济效应。借助利润函数,通过农产品市场的精细划分,令农业国际贸易与国内生产的联系更加明确。再运用超量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对门诊140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推拿配合神灯、拔火罐疗法进行治疗。结果:1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100%。结论:所采用的推拿配合神灯、拔火
目的:观察六味洗剂外用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20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使用六味洗剂外敷(生地榆、黄柏、苦参、藏青果、五倍子、苍术等),结合单乳外用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一、在赏读中体验,以情悟文    “以情悟文”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在指导学生读书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养血生发类中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方法:采用益发口服液(制首乌、旱莲草、菟丝子、黄精、党参、洋藿叶、山萸肉、枸杞子、川芎等)联合西药(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