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是人体中的一种坚硬的器官,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如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储藏矿物质等,骨中间的骨髓还具有造血的功能。人体的骨大部分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软骨骨化而成,骨的健康发展,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活跃旺盛
儿童青少年身体正处在快速生长和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活跃、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发育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
骨骼处于快速发育变化中
颅骨:婴儿出生时因经过产道,颅骨会稍有重叠,这种重叠现象不久后会消失。儿童的颅骨存在前后两个囟门,后囟一般于6周~8周闭合,前囟一般于1.5岁~2岁闭合。前后囟门反映了婴儿脑发育状态,脑发育不良时会导致前囟小或者关闭早,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或脱水时前囟会变得饱满或凹陷,另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导致前囟闭合延迟。
脊柱:脊柱是支撑躯体的重要结构,存在3个生理弯曲。婴儿出生时脊柱无弯曲,3个月左右抬头动作的出现使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前凸。这样的脊椎自然弯曲到6岁~7岁才为韧带所固定。因此儿童时期应注意小儿坐、立、走姿势,保证儿童脊柱的正常形态。
四肢:四肢由长骨组成,长骨生长过程中干骺端的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使长骨增长、增粗,当骨骺与骨干融合时,长骨停止生长。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的成熟程度。临床上一般可以使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从而反映儿童骨生长发育的情况。
牙齿:牙齿的生长与骨骼有一定关系,但与骨骼的生长不完全平行。婴儿出生时乳牙已经骨化,乳牙牙苞隐藏在颌骨中,被牙龈覆盖,而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人一生有乳牙和恒牙两副牙齿。乳牙共20颗,恒牙共28到32颗。婴儿出生后4个月到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一般来说乳牙在3岁前出齐。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6岁左右儿童萌出第一颗恒牙。6岁到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的恒牙替代。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也称智齿。也有些成年人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
饮食和运动对儿童骨发育很重要
儿童时期是骨发育的重要时期。骨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基因、营养、钙磷代谢、运动、激素等。 钙和磷是骨组织的主要元素,钙磷相互配合,共同促进骨的形成。婴儿出生后,就应关注钙的摄入。哺乳期母乳喂养就可使婴儿得到所需最佳的钙摄入量(200 mg/d)。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加速,单纯母乳不能满足钙摄入的需求,此时就应补钙。一般可选含钙多的食物,如奶類(人奶、牛奶、羊奶等)、鱼、肉及豆类等。一般2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钙400mg~600mg,3岁~12岁每天需钙800mg~1000mg。按正常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只有需要量的2/3,所以可以使用钙剂补钙,以填补欠缺。磷一般不需特殊补充。维生素D是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儿童佝偻病,甚至产生畸形。食物中的维生素D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故小儿要适当晒太阳。小儿出生后一般需要预防性地补充维生素D,剂量为每天400 IU,切记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除饮食外,运动也是影响儿童骨发育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有利于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加速骨矿物质在骨内沉积,促进骨的生长发育,使管状骨变长、横径增粗、重量增加。
与骨生长相关的重要激素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骨的纵向生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长激素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还可通过生长激素受体直接作用于软骨细胞,增加软骨细胞数目,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成骨和软骨细胞增殖共同导致骨的生长。此外,生长激素还可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的吸收,塑造骨的形态。
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是正常生长、发育及骨代谢的基本激素,对骨代谢有双重作用。低浓度时可刺激骨生长和钙沉积,过高浓度时可抑制骨形成,刺激骨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素是调节血钙、磷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可促使血钙升高,血磷下降,可精细调节骨的合成、分解代谢,对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凋亡起着重要作用。
性激素:性激素也是影响骨发育的重要激素。雄激素除了有刺激男性性发育的作用,还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合成作用,可促进生长和骨发育,尤其是促进骨骺愈合。若青春期提早,由于雄激素的作用,生长和骨的发育都在加速,但骨的发育更快,骨骺愈合早,会使得生长期缩短,导致最后身高较矮。雌激素会影响雄激素水平,临床上也可见到雌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假性早熟,出现生长和骨发育加快而导致骨骺愈合较早、身高较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