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十九大將党的政治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摆在首位,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充分体现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指导和规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准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八大内容,找准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点、着力点。
一、坚决维护党的领导
政治建设为党的政治领导提供支撑,发挥基础作用。因此,要强化政治建设,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要巩固和提高全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启发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保证政令畅通。通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定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政治建设要致力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根本宗旨,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着力解决政治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通过政治建设,把口是心非、“言善行恶”的两面派、两面人甄别出来、清除出去。
三、贯彻政治路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四个自信”,防止走老路和邪路。要围绕实现党的政治任务,不断分析新形势,认识并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状况,研究确定党的战略部署和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工作、思想工作,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严明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加强政治建设,党组织要担负起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防止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
六、弘扬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也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珍视革命文化,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借鉴外来文化,在各种有益文化的融合中,坚守核心价值,扩大中国共产党的胸怀,拓展更大的文化认同,发挥更大的政治领导力和社会号召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培养厚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七、提高政治能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要注重政治能力建设,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通过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要突出强化政治领导本领,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
八、强化政治担当
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敬业精神和担当能力,坚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使我们党能保持长期执政的资格。党组织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党员干部要肩负起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责任。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既要能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决策,又要能迎接挑战,改革创新,推动落实,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作者简介
邓迎春,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讲师。
一、坚决维护党的领导
政治建设为党的政治领导提供支撑,发挥基础作用。因此,要强化政治建设,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要巩固和提高全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启发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保证政令畅通。通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定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政治建设要致力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根本宗旨,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着力解决政治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通过政治建设,把口是心非、“言善行恶”的两面派、两面人甄别出来、清除出去。
三、贯彻政治路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四个自信”,防止走老路和邪路。要围绕实现党的政治任务,不断分析新形势,认识并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状况,研究确定党的战略部署和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工作、思想工作,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严明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加强政治建设,党组织要担负起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防止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
六、弘扬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也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珍视革命文化,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借鉴外来文化,在各种有益文化的融合中,坚守核心价值,扩大中国共产党的胸怀,拓展更大的文化认同,发挥更大的政治领导力和社会号召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培养厚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七、提高政治能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要注重政治能力建设,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通过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要突出强化政治领导本领,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
八、强化政治担当
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敬业精神和担当能力,坚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使我们党能保持长期执政的资格。党组织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党员干部要肩负起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责任。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既要能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决策,又要能迎接挑战,改革创新,推动落实,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作者简介
邓迎春,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