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数学老师都应根据教学內容选择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充分利用教材增加的活动课内容;寓教于乐,在关键处注重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增强数学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新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7-01
激发兴趣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和善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强调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兴趣,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持续性的同时,应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作用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组织与指导,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与指导的。
1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
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的"情感与态度"强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认识到所接触的教材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达到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闻等心理特点,课堂上我总是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已经掌握"S圆柱体=2πrh+2πr2"时,完成一道练习: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cm,高10cm,求它的表面积?学生很快地做出了正确答案。
请出其中一位讲出了他的道理时,学生在展示他画的图并说出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展开后正好组成一个长方形,长是2πr,宽是h+r,所以圆柱体的表面积也可以写成S圆柱体=2πr×(h+ r)。此时,又有学生说,他也可以得到这个公式,是采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把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进行了转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教材,创造条件,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就主动探索、去发现获取新知。只有学生深刻理解所学新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增加的活动课内容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材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寓教于乐,在关键处注重引导
寓教于乐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要我学"为"我要学"。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是注重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在教师在关键处要注重引导,提出一些内容恰当、难易适中,并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有规律地板书并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不同,商却相同!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被除数、除数变化,商也随着变化"发生了矛盾。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去思考:"商"为什么会相同呢?此时再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借助于板书观察、思考,最终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这一性质。教师可以趁势问学生:"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举例后,老师可以出一道判断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在学生开始犹豫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数去验证,通过验证得出"被除数、除数不能同时乘以或除以0",从而,学生便完整地得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这样,这种非常抽象的概念在老师言语的提示引导下,学生自身通过细致的分析、比较、归纳,也就牢固掌握了这一新知。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数学老师都应根据教学內容选择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充分利用教材增加的活动课内容;寓教于乐,在关键处注重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增强数学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新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7-01
激发兴趣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和善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强调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兴趣,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持续性的同时,应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作用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组织与指导,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与指导的。
1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
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的"情感与态度"强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认识到所接触的教材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达到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闻等心理特点,课堂上我总是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已经掌握"S圆柱体=2πrh+2πr2"时,完成一道练习: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cm,高10cm,求它的表面积?学生很快地做出了正确答案。
请出其中一位讲出了他的道理时,学生在展示他画的图并说出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展开后正好组成一个长方形,长是2πr,宽是h+r,所以圆柱体的表面积也可以写成S圆柱体=2πr×(h+ r)。此时,又有学生说,他也可以得到这个公式,是采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把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进行了转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教材,创造条件,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就主动探索、去发现获取新知。只有学生深刻理解所学新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增加的活动课内容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材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寓教于乐,在关键处注重引导
寓教于乐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要我学"为"我要学"。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是注重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在教师在关键处要注重引导,提出一些内容恰当、难易适中,并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有规律地板书并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不同,商却相同!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被除数、除数变化,商也随着变化"发生了矛盾。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去思考:"商"为什么会相同呢?此时再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借助于板书观察、思考,最终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这一性质。教师可以趁势问学生:"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举例后,老师可以出一道判断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在学生开始犹豫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数去验证,通过验证得出"被除数、除数不能同时乘以或除以0",从而,学生便完整地得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这样,这种非常抽象的概念在老师言语的提示引导下,学生自身通过细致的分析、比较、归纳,也就牢固掌握了这一新知。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数学老师都应根据教学內容选择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充分利用教材增加的活动课内容;寓教于乐,在关键处注重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增强数学课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