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隆重闭幕。国内媒体与大量海外媒体不约而同地称这是一场“完美的狂欢”,并对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后勤、安保工作多加褒奖。北京奥运成功了!
一、国际媒体眼中的北京奥运
外媒普遍认为,中国成功兑现奥运会承诺,组织工作堪称完美。《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认为北京奥运展现自信进取的中国,亚洲国家将走向强盛。许多外国记者表示,中国与想像大不同。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媒体持不同的视角,不少涉及到中国奥运金牌数量、奥运示威、中国人权和环境状况、外国人在华参与宣扬“藏独”活动受控制等问题。
许多网友表示:“奥运来了,为奥运加油,为中国加油!”网友“我为三星狂”写道:“30年后的开放中国,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代,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布:那个强大的中国,回来了!”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有冷静客观的认识。搜狐网友:“认识不足,才有进步,只听好话,永无希望。多抓缺点,善意批评。”“闭幕式给人感觉一般,也许是开幕式太完美的原因。希望大家把对我们的一些批评意见也可以客观地披露,这样我们才可以进步。
二、奥运后勤安保获肯定
8月23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官员对奥运期间的城市运行进行了盘点,认为北京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则是全部达标,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现在一切质疑和担心都已烟消云散。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发言人刘志介绍,自开幕以来的15天中,一级天8天,创造了有监测记载以来的月最高水平,根据监测数据,8月份污染物浓度比去年同期降低20%以上。
警方圆满完成安保工作: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警方宣布圆满完成奥运会闭幕式安保工作。警方表示,奥运会闭幕后将按照工作部署,继续做好社会面整体防控,打击震慑违法犯罪行为,为各国运动员、官员、游客在京游览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到位:奥运会前颇受外界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刘志介绍,8万人次的奥运食品联合检查,全市无一例重大食物中毒,无一例饮水污染,无一例传染病疫情,“这些情况都达到了零指标”。
体育“举国体制”奏效: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表示,金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举国体制”是有效的。另外,有网友表示,从某种角度上说,大众体育关系普通群众生活幸福,是体育的根本,这与“举国体制”并不矛盾。
三、“奥运闭幕是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开幕式”
有媒体报道称,奥运闭幕式是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开幕式,恐怕不仅是民众的共同心愿,也是政府推动国内环保、卫生、公益、政务、文化等各方面改革的又一契机。历史已经证明,在万众一心、目标明晰的关键时刻,各种触及社会深层的变革大计,往往能获得从下至上的更多支持,破除重重阻力。北京奥运余温犹在,世界关注热度依旧,政府与民众同心协力,在政治、社会、经济等层面高举破冰之刀,以冲刺决心跨越既有利益阻隔、意识形态僵化,都可能有非凡之效。
不少国内媒体开始关注奥运后中国的发展走向,认为政府将迎接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经济体制改革涉入深水区的重大挑战,力争破除发展放缓的“奥运后效应”神话。
《西安晚报》有篇评论被广泛转载:“依循民心所向时代趋势,构建法治社会与责任政府的整体框架,出台类似取消工商两费的惠民政策、吹响对行政与市场垄断的依法制约号角、启动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公共重建……都将成为举国上下的共同使命,任重而道远。”
马晓霖(博联社总裁):对奥运会在伦敦、巴黎传递中西方媒体的表现,有政客或者媒体对中国存在偏见的历史因素,也有当时藏独分子打砸抢的这个现实背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西方媒体对奥运会、对中国出现恶意的、负面的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到信息透明,发生任何突发事件,中国的媒体应该抢占先机,先发制人,而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去辩解和解释,这样会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相信谣言、相信没有事实依据的歪曲报道,这个结果会事倍功半。
所以我想,即使同一批人来报道奥运,只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努力克服我们的不足,也承认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无论他们如何报道,也掩盖不了北京奥运会筹办的巨大成就,掩盖不了我们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所付出的了不起的努力,也无损于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一届最成功的奥运会。因为全世界近半数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皇室成员到北京参加奥运会,如此规模和高规格在奥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在反恐形势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迄今为止,北京的安保搞得非常好,这一点世界不服不行。
四、奥运意味着文化开放
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注册记者21600名,非注册记者5000名;这里还不包括约50万外国观众、旅行者,也可能成为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信息源。如此庞大的境外媒体和非正式新闻信息源来到北京,会把我们的成就和不足一览无遗,您觉得这对我们的国家形象来说,机会更多,还是挑战更大?在北京奥运期间,您是否担心出现中外媒体大战,中国网民与外国媒体的口水战?
杨浪(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奥运会上,我们渴望见到非常丰富和充实的信息,这对于受众来讲,肯定是一件好事,增加了更多对信息的选择性,我丝毫不担心将要出现的所谓“媒体大战”,或者“口水战”。奥运会就是向世界开放的一个舞台,这种开放不但意味着体育竞技和项目的开放,更意味着思想和文化的开放、交流和交锋。对于一个正在不断地走向全球的中国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
马晓霖:从机遇来讲,奥运会是我们向全世界宣传、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是全方位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明、推介中国建国60年建设伟大成就的好机会,也是向他们形象地、全面地和立体地展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一个机遇。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西方媒体多少年,特别是在政治动机驱动下,对中国的一些报道偏颇,导致了世界各国媒体对中国看法不公平。甚至在媒体很发达的欧洲国家,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还是清末那时候的状况,穿破衣烂衫,留辫子,认为中国有着饥饿的人民、破旧的街道。但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现代化程度超过了很多欧美国家的城市,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需要通过奥运会的平台来展示和报道。
某些国家觉得中国的崛起势必对他们的利益形成威胁,对他们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那么通过奥运会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强大,并不是意味着世界安全受到威胁,并不意味着对世界的安全有负面的作用,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讲究礼仪和追求共荣的人民。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本着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来拥抱奥运会、来拥抱外国媒体和记者。充分抓住这个机会,把我们非常阳光的、和善的、自信的一面展现给他们,同时接受他们的挑剔和批评。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大国应有的姿态和文明古国应有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五、外交挫折首先是媒体关系的失败
有人说,奥运会的成功是体育赛事、媒体报道、国际关系、政府形象、平民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合力,但媒体的作用举足轻重。
里戈(前《星岛日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星岛日报》海外总编辑):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主持人强调的是和媒体关系的重要性,这让我想起了,对中国相当友好的CNN1987-1995驻北京首席记者齐迈可(MichaelChinoy),他出版了《中国实况》一书,该书出版时,他在旧金山对我说,他在北京当记者的时候,多次和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交谈,齐迈可的观点是:如果外交部能够善待驻北京的外国记者,那么外国记者从总体上对中国的报道也会更加积极和正面。我问齐迈可,什么叫善待,他的回答是,首先要给我们公平的采访机会,不要给我们设置那么多限制。这两点从汶川大地震和正在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来看,中国做到了。记者本身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他要有能完成工作的机会。
发言人制度可以说是通行的国际惯例。中国培养了很优秀的发言人,我亲身经历的我给章启月打最高分,2001年,她陪同钱其琛副总理访美,在华盛顿的记者会上,台湾记者穷追猛打,就中美领导人是否谈到美国向台湾考虑出售宙斯盾级驱逐舰一事反复追问。章启月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复说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并说明“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自始自终面带微笑。此时如果台湾记者还要穷追不舍,在场的记者同行会对这名记者有负面的看法。所以说不能说的话如何又不得罪记者,这是一个学问,要避免“一把赢,把把输”,因为和媒体打交道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同时也要说明,增加透明度与维护国家利益有时并不矛盾,关键是这条线划在哪里,在和记者交谈时,如何去准确地把握这条线。当然,个人魅力也很重要,在达到及格线的基础上做到风趣幽默,那就是锦上添花。克林顿总统的发言人麦库里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在此就不多说了。
六、培养成熟的国际交往性格
从1978年打开国门,到今年的火炬传递,中国民众似乎容易在某种自卑和自傲之间彷徨摇摆。特别是今年火炬传递过程中,网民和青年人表现出对西方媒体的激愤和激烈对抗情绪。您认为在奥运期间,这种对抗情绪在中外双向是否得到了某种缓解?今后年轻人如何形成成熟的国际交往性格?
王焱(《社会学茶座》执行主编、《读书》杂志前编辑部主任):中国古代文明相对来说是独立发展的。除了中古时期的佛教以外,中国不曾大规模地和外来的强势文明相遇过,它是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于周边国家是朝贡体制。所以容易养成国民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近代西风东渐,中国屡受挫折,又形成了万事不如人的自卑心态。所以在对外交往中,常常见到的是你说的自傲和自卑。能够在对外交往中从容应对,不卑不亢,最难。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交往增多,应该逐渐化解古代和近代的这两种心态,逐渐培养出成熟的国际交往性格。
北风(网易博客主管):奥运期间,这种对抗情绪由于对一些基本价值的分歧,如替唱年龄等方面的分歧,并没有得到缓解,缓解的错觉只是这种情绪被抑制。除非是发自内心的强大或开放的心态,要不然,这种自尊自卑综合症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奥运会确实能够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但是北京奥运恐怕不会像1964的东京奥运会、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那样,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
一个原因是中国太大,一次奥运会的刺激作用在经济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另外一个,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本身也在实现重大的转折和崛起。但这次奥运会,确实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一个里程碑。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对政府和官员来说,懂得了用国际规则来处理国际事务,在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中逐渐走向成熟。
比如说,前几天在对待美国运动员带着口罩来中国参加运动会的问题上,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就处理得很好。他说:“这样做只会给美国运动员的行李增加一点负担”,这样的回答既很幽默又很大度,显示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的包容和气度。
一、国际媒体眼中的北京奥运
外媒普遍认为,中国成功兑现奥运会承诺,组织工作堪称完美。《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认为北京奥运展现自信进取的中国,亚洲国家将走向强盛。许多外国记者表示,中国与想像大不同。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媒体持不同的视角,不少涉及到中国奥运金牌数量、奥运示威、中国人权和环境状况、外国人在华参与宣扬“藏独”活动受控制等问题。
许多网友表示:“奥运来了,为奥运加油,为中国加油!”网友“我为三星狂”写道:“30年后的开放中国,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代,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布:那个强大的中国,回来了!”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有冷静客观的认识。搜狐网友:“认识不足,才有进步,只听好话,永无希望。多抓缺点,善意批评。”“闭幕式给人感觉一般,也许是开幕式太完美的原因。希望大家把对我们的一些批评意见也可以客观地披露,这样我们才可以进步。
二、奥运后勤安保获肯定
8月23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官员对奥运期间的城市运行进行了盘点,认为北京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则是全部达标,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现在一切质疑和担心都已烟消云散。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发言人刘志介绍,自开幕以来的15天中,一级天8天,创造了有监测记载以来的月最高水平,根据监测数据,8月份污染物浓度比去年同期降低20%以上。
警方圆满完成安保工作: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警方宣布圆满完成奥运会闭幕式安保工作。警方表示,奥运会闭幕后将按照工作部署,继续做好社会面整体防控,打击震慑违法犯罪行为,为各国运动员、官员、游客在京游览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到位:奥运会前颇受外界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刘志介绍,8万人次的奥运食品联合检查,全市无一例重大食物中毒,无一例饮水污染,无一例传染病疫情,“这些情况都达到了零指标”。
体育“举国体制”奏效: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表示,金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举国体制”是有效的。另外,有网友表示,从某种角度上说,大众体育关系普通群众生活幸福,是体育的根本,这与“举国体制”并不矛盾。
三、“奥运闭幕是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开幕式”
有媒体报道称,奥运闭幕式是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开幕式,恐怕不仅是民众的共同心愿,也是政府推动国内环保、卫生、公益、政务、文化等各方面改革的又一契机。历史已经证明,在万众一心、目标明晰的关键时刻,各种触及社会深层的变革大计,往往能获得从下至上的更多支持,破除重重阻力。北京奥运余温犹在,世界关注热度依旧,政府与民众同心协力,在政治、社会、经济等层面高举破冰之刀,以冲刺决心跨越既有利益阻隔、意识形态僵化,都可能有非凡之效。
不少国内媒体开始关注奥运后中国的发展走向,认为政府将迎接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经济体制改革涉入深水区的重大挑战,力争破除发展放缓的“奥运后效应”神话。
《西安晚报》有篇评论被广泛转载:“依循民心所向时代趋势,构建法治社会与责任政府的整体框架,出台类似取消工商两费的惠民政策、吹响对行政与市场垄断的依法制约号角、启动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公共重建……都将成为举国上下的共同使命,任重而道远。”
马晓霖(博联社总裁):对奥运会在伦敦、巴黎传递中西方媒体的表现,有政客或者媒体对中国存在偏见的历史因素,也有当时藏独分子打砸抢的这个现实背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西方媒体对奥运会、对中国出现恶意的、负面的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到信息透明,发生任何突发事件,中国的媒体应该抢占先机,先发制人,而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去辩解和解释,这样会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相信谣言、相信没有事实依据的歪曲报道,这个结果会事倍功半。
所以我想,即使同一批人来报道奥运,只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努力克服我们的不足,也承认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无论他们如何报道,也掩盖不了北京奥运会筹办的巨大成就,掩盖不了我们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所付出的了不起的努力,也无损于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一届最成功的奥运会。因为全世界近半数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皇室成员到北京参加奥运会,如此规模和高规格在奥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在反恐形势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迄今为止,北京的安保搞得非常好,这一点世界不服不行。
四、奥运意味着文化开放
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注册记者21600名,非注册记者5000名;这里还不包括约50万外国观众、旅行者,也可能成为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信息源。如此庞大的境外媒体和非正式新闻信息源来到北京,会把我们的成就和不足一览无遗,您觉得这对我们的国家形象来说,机会更多,还是挑战更大?在北京奥运期间,您是否担心出现中外媒体大战,中国网民与外国媒体的口水战?
杨浪(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奥运会上,我们渴望见到非常丰富和充实的信息,这对于受众来讲,肯定是一件好事,增加了更多对信息的选择性,我丝毫不担心将要出现的所谓“媒体大战”,或者“口水战”。奥运会就是向世界开放的一个舞台,这种开放不但意味着体育竞技和项目的开放,更意味着思想和文化的开放、交流和交锋。对于一个正在不断地走向全球的中国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
马晓霖:从机遇来讲,奥运会是我们向全世界宣传、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是全方位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明、推介中国建国60年建设伟大成就的好机会,也是向他们形象地、全面地和立体地展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一个机遇。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西方媒体多少年,特别是在政治动机驱动下,对中国的一些报道偏颇,导致了世界各国媒体对中国看法不公平。甚至在媒体很发达的欧洲国家,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还是清末那时候的状况,穿破衣烂衫,留辫子,认为中国有着饥饿的人民、破旧的街道。但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现代化程度超过了很多欧美国家的城市,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需要通过奥运会的平台来展示和报道。
某些国家觉得中国的崛起势必对他们的利益形成威胁,对他们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那么通过奥运会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强大,并不是意味着世界安全受到威胁,并不意味着对世界的安全有负面的作用,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讲究礼仪和追求共荣的人民。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本着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来拥抱奥运会、来拥抱外国媒体和记者。充分抓住这个机会,把我们非常阳光的、和善的、自信的一面展现给他们,同时接受他们的挑剔和批评。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大国应有的姿态和文明古国应有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五、外交挫折首先是媒体关系的失败
有人说,奥运会的成功是体育赛事、媒体报道、国际关系、政府形象、平民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合力,但媒体的作用举足轻重。
里戈(前《星岛日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星岛日报》海外总编辑):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主持人强调的是和媒体关系的重要性,这让我想起了,对中国相当友好的CNN1987-1995驻北京首席记者齐迈可(MichaelChinoy),他出版了《中国实况》一书,该书出版时,他在旧金山对我说,他在北京当记者的时候,多次和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交谈,齐迈可的观点是:如果外交部能够善待驻北京的外国记者,那么外国记者从总体上对中国的报道也会更加积极和正面。我问齐迈可,什么叫善待,他的回答是,首先要给我们公平的采访机会,不要给我们设置那么多限制。这两点从汶川大地震和正在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来看,中国做到了。记者本身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他要有能完成工作的机会。
发言人制度可以说是通行的国际惯例。中国培养了很优秀的发言人,我亲身经历的我给章启月打最高分,2001年,她陪同钱其琛副总理访美,在华盛顿的记者会上,台湾记者穷追猛打,就中美领导人是否谈到美国向台湾考虑出售宙斯盾级驱逐舰一事反复追问。章启月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复说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并说明“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自始自终面带微笑。此时如果台湾记者还要穷追不舍,在场的记者同行会对这名记者有负面的看法。所以说不能说的话如何又不得罪记者,这是一个学问,要避免“一把赢,把把输”,因为和媒体打交道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同时也要说明,增加透明度与维护国家利益有时并不矛盾,关键是这条线划在哪里,在和记者交谈时,如何去准确地把握这条线。当然,个人魅力也很重要,在达到及格线的基础上做到风趣幽默,那就是锦上添花。克林顿总统的发言人麦库里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在此就不多说了。
六、培养成熟的国际交往性格
从1978年打开国门,到今年的火炬传递,中国民众似乎容易在某种自卑和自傲之间彷徨摇摆。特别是今年火炬传递过程中,网民和青年人表现出对西方媒体的激愤和激烈对抗情绪。您认为在奥运期间,这种对抗情绪在中外双向是否得到了某种缓解?今后年轻人如何形成成熟的国际交往性格?
王焱(《社会学茶座》执行主编、《读书》杂志前编辑部主任):中国古代文明相对来说是独立发展的。除了中古时期的佛教以外,中国不曾大规模地和外来的强势文明相遇过,它是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于周边国家是朝贡体制。所以容易养成国民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近代西风东渐,中国屡受挫折,又形成了万事不如人的自卑心态。所以在对外交往中,常常见到的是你说的自傲和自卑。能够在对外交往中从容应对,不卑不亢,最难。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交往增多,应该逐渐化解古代和近代的这两种心态,逐渐培养出成熟的国际交往性格。
北风(网易博客主管):奥运期间,这种对抗情绪由于对一些基本价值的分歧,如替唱年龄等方面的分歧,并没有得到缓解,缓解的错觉只是这种情绪被抑制。除非是发自内心的强大或开放的心态,要不然,这种自尊自卑综合症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奥运会确实能够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但是北京奥运恐怕不会像1964的东京奥运会、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那样,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
一个原因是中国太大,一次奥运会的刺激作用在经济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另外一个,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本身也在实现重大的转折和崛起。但这次奥运会,确实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一个里程碑。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对政府和官员来说,懂得了用国际规则来处理国际事务,在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中逐渐走向成熟。
比如说,前几天在对待美国运动员带着口罩来中国参加运动会的问题上,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就处理得很好。他说:“这样做只会给美国运动员的行李增加一点负担”,这样的回答既很幽默又很大度,显示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的包容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