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追求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tephenmengste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被剥夺了自由与人性,甚至母爱的权利.本文从性别和种族视角出发,围绕寻找自我这一主题,通过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的三位女性代表人物的身份、性格及行为方式的全面分析,展示出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历程.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寻找自我之路虽然漫长而艰苦,但只要她们坚持抗争,就一定能找到平等与自我.
其他文献
茅盾一生大部分的创作生涯都是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因此,他十分关注战争文学的动态,并以自己的战争文学观和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战争文学的发展.本文首先
余华在创作生涯中始终追问着人性价值和生存意义.他在《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中,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透过朴实简洁的叙述,表达了对民间生活状况和生存境遇的
《诗品序》中三次提及“味”字,这里的“味”就是对诗进行品评,也指诗的韵味、美感.因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诗品序》中的诗味:从接受者和从创作者的角度.钟嵘的诗味观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着重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从这三个极具叛逆思想的女性身上能够看见时代的进步和女性的自觉.她们用爱情作为反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对颌下腺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CBCT 的影像诊断系统对9例颌下腺肿大患者的下颌下区进行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同时进行测
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梦的形成、发展以及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和文学表现形式,努力探究美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并启发人们思考应怎样生活.
在抗战的影响下,文学“救亡”的主题日益凸显.而从“启蒙”到“救亡”主题凸显的背后,是中国现代文学从现代性、独立性、开放性到民族化、政治化、封闭性的这一历史转向的发
作为楚辞中最重要的一篇,《离骚》的思想艺术价值一直被学界重视,而屈原的生平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本文通过《楚辞要论》中的诸多怀疑,以逻辑推理和文本例证两种方式讨论屈原
《骑马下海人》是辛格最受欢迎的剧本之一,辛格在剧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面对无情的海洋,人类显得如此卑微,在毛利娅一家与海洋的抗争过程中,从老妇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源自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小说中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回忆和思索.本文旨在分析这篇小说里的意识流,论述意识流在这部小说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