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病患治疗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得出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 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18.37±1.23,焦虑评分为47.33±5.54,抑郁评分为48.38±5.76。实验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27.43±2.18,焦虑评分为38.43±4.12,抑郁评分为36.32±3.87。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消化内科病患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健康教育,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病患者;治疗过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 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23±1.2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3±0.04年。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3.54±1.3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1±0.07年。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实验过程的全面讲解,确保患者和家属对实验过程的全面认知,并且签署实验知情书。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做好护理人员礼仪规范的培训,保障护理人员自身有良好的护理意识。对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需要采用针对性系统性的方法,对患者自身疾病的治疗方法、外在表现以及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的讲解,保障患者通过医生和护士的讲解,对疾病本身有充分的认知,最终实现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实现正确合理用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日常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相应的健康知识进行宣讲,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开展。对于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引导,降低患者出现心理抑郁和焦慮的概率。
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21.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利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18.37±1.23,焦虑评分为47.33±5.54,抑郁评分为48.38±5.76。实验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27.43±2.18,焦虑评分为38.43±4.12,抑郁评分为36.32±3.87。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很多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全面,出现了各种患者的不良情绪,一些患者在患病后,自身的抑郁情绪较为严重,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逐步下降。继续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达到对患者身体疾病的治疗的,但是无法实现患者自身心理问题的处理。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对医疗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18.37±1.23,焦虑评分为47.33±5.54,抑郁评分为48.38±5.76。实验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27.43±2.18,焦虑评分为38.43±4.12,抑郁评分为36.32±3.87。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病患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健康教育,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胸腺肽序贯替比夫定疗效的影响[J].柴桂花.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6)
[2]舒适护理在7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陈永慧.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6)
[3]心内科导管室预防感染的体会[J].杨萍萍.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
[4]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的影响[J].谷红霞,刘京,张亚丽,孙习铮.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6)
[5]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张萍.中国医药指南.2016(21)
[6]提高老年T2DM治疗的依从性减少DKA发生[J].毕鸿雁,杨红菊,谭芳,吴玲,沈芸,黄红.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04)
[7]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J].林岚,林立文,刘真秀,王艳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11)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病患者;治疗过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 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23±1.2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3±0.04年。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3.54±1.3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1±0.07年。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实验过程的全面讲解,确保患者和家属对实验过程的全面认知,并且签署实验知情书。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做好护理人员礼仪规范的培训,保障护理人员自身有良好的护理意识。对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需要采用针对性系统性的方法,对患者自身疾病的治疗方法、外在表现以及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的讲解,保障患者通过医生和护士的讲解,对疾病本身有充分的认知,最终实现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实现正确合理用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日常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相应的健康知识进行宣讲,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开展。对于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引导,降低患者出现心理抑郁和焦慮的概率。
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21.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利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18.37±1.23,焦虑评分为47.33±5.54,抑郁评分为48.38±5.76。实验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27.43±2.18,焦虑评分为38.43±4.12,抑郁评分为36.32±3.87。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很多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全面,出现了各种患者的不良情绪,一些患者在患病后,自身的抑郁情绪较为严重,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逐步下降。继续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达到对患者身体疾病的治疗的,但是无法实现患者自身心理问题的处理。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对医疗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18.37±1.23,焦虑评分为47.33±5.54,抑郁评分为48.38±5.76。实验组50例患者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27.43±2.18,焦虑评分为38.43±4.12,抑郁评分为36.32±3.87。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病患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健康教育,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胸腺肽序贯替比夫定疗效的影响[J].柴桂花.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6)
[2]舒适护理在7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陈永慧.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6)
[3]心内科导管室预防感染的体会[J].杨萍萍.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
[4]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的影响[J].谷红霞,刘京,张亚丽,孙习铮.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6)
[5]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张萍.中国医药指南.2016(21)
[6]提高老年T2DM治疗的依从性减少DKA发生[J].毕鸿雁,杨红菊,谭芳,吴玲,沈芸,黄红.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04)
[7]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J].林岚,林立文,刘真秀,王艳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