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同期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57%,对照组为20.00%,且P<0.05。结论:肺癌患者通过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肺癌是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我国临床中肺癌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现阶段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传统肺癌手术多运用开胸肺叶切除术,然而该手术术后的疼痛感强烈,对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胸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1]。于胸腔镜辅助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疼痛度,同时可提升患者手术后放疗耐受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下将对比分析应用胸腔鏡下肺叶切除术或者肺段切除术在肺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70例肺癌患者,依据术式分组,即观察组:35例,男/女:22/13;年龄46~86岁,均值为(68.5±0.3)岁;腺癌患者31例,鳞癌患者4例。对照组:35例,男/女:23/12;年龄45~88岁,均值为(68.4±0.5)岁;腺癌患者32例,鳞癌患者3例。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2组患者术中均为常规全麻,术中为侧卧位,结合患者病变肺叶情况于手术中适宜选择观察孔及操作孔。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操作中胸腔镜系统通过观察孔放置,同时胸腔镜设备置于操作孔,通过电凝钩以及超声刀等对患者胸腔内黏连的肺叶及组织等充分分离,并对相应血管及支气管进行切断。针对患侧肺通气,在明确其他肺叶复张充气状况良好后,可将该肺叶、支气管进行切除,全部气管、肺裂平面和肺组织等切断,缝合中均运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对淋巴结进行充分清除,之后胸腔当中灌注无菌注射用水,明确肺部与支气管残端是否存在漏气情况,最后进行止血,并常规置入胸腔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同期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术中麻醉方法、体位等同观察组,结合手术前确定的病变部位实施肺叶切除与淋巴结清扫,在手术操作中需要将患者肺叶所连带的韧带充分分离,对肺门组织进行解剖,并对血管和支气管进行充分分离,使其闭合及切断。明确病变的肺叶范围,并对肺叶组织进行闭合操作,使肺叶组织充分切除,进行止血以及常规置入胸腔引流管。完成后逐层缝合切口。
1.3评价标准
(1)统计并比较2组的常规围术期指标,如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手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等;(2)统计2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如肺不张、肺栓塞、心律失常以及切口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x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常规围术期指标对比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P<0.05。
2.2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57%,对照组为20.00%,且P<0.05。
3 讨论
近年来,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通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案对比,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减少对肺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率[2]-[4]。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价值进行了比较,从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采取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患者在失血量、手术用时、离床活动时间等为围术期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该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整体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通过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志祥.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42-43.
[2]袁震.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3):331-333.
[3]唱宽,毛志刚,舒健.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J].癌症进展,2020,18(6):606-609.
[4]汤海,苏杭,陈昶.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及其对肺功能影响的评价[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36(1):48-53.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肺癌是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我国临床中肺癌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现阶段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传统肺癌手术多运用开胸肺叶切除术,然而该手术术后的疼痛感强烈,对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胸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1]。于胸腔镜辅助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疼痛度,同时可提升患者手术后放疗耐受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下将对比分析应用胸腔鏡下肺叶切除术或者肺段切除术在肺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70例肺癌患者,依据术式分组,即观察组:35例,男/女:22/13;年龄46~86岁,均值为(68.5±0.3)岁;腺癌患者31例,鳞癌患者4例。对照组:35例,男/女:23/12;年龄45~88岁,均值为(68.4±0.5)岁;腺癌患者32例,鳞癌患者3例。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2组患者术中均为常规全麻,术中为侧卧位,结合患者病变肺叶情况于手术中适宜选择观察孔及操作孔。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操作中胸腔镜系统通过观察孔放置,同时胸腔镜设备置于操作孔,通过电凝钩以及超声刀等对患者胸腔内黏连的肺叶及组织等充分分离,并对相应血管及支气管进行切断。针对患侧肺通气,在明确其他肺叶复张充气状况良好后,可将该肺叶、支气管进行切除,全部气管、肺裂平面和肺组织等切断,缝合中均运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对淋巴结进行充分清除,之后胸腔当中灌注无菌注射用水,明确肺部与支气管残端是否存在漏气情况,最后进行止血,并常规置入胸腔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同期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术中麻醉方法、体位等同观察组,结合手术前确定的病变部位实施肺叶切除与淋巴结清扫,在手术操作中需要将患者肺叶所连带的韧带充分分离,对肺门组织进行解剖,并对血管和支气管进行充分分离,使其闭合及切断。明确病变的肺叶范围,并对肺叶组织进行闭合操作,使肺叶组织充分切除,进行止血以及常规置入胸腔引流管。完成后逐层缝合切口。
1.3评价标准
(1)统计并比较2组的常规围术期指标,如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手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等;(2)统计2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如肺不张、肺栓塞、心律失常以及切口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x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常规围术期指标对比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P<0.05。
2.2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57%,对照组为20.00%,且P<0.05。
3 讨论
近年来,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通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案对比,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减少对肺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率[2]-[4]。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价值进行了比较,从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采取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患者在失血量、手术用时、离床活动时间等为围术期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该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整体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通过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志祥.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42-43.
[2]袁震.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3):331-333.
[3]唱宽,毛志刚,舒健.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J].癌症进展,2020,18(6):606-609.
[4]汤海,苏杭,陈昶.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及其对肺功能影响的评价[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36(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