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古诗词诵读与课程化相结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地加深,我们对经典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经典,我们就必须让经典走进校园,让学生从小接触,并热爱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其中,古诗词的诵读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朗朗上口,容易背誦,又可以让学生从小学时代开始对古诗词产生印象,增强对经典文化的喜爱。但我们有时对古诗词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这是语文老师的任务,只要在语文课上完成就可以了。其实,如果单靠语文课来完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让小学古诗词诵读与课程化相结合成为我们首要的任务。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随着不同的阶段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成长要素去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教科书都选入大量诗词,而新课程标准中亦有要求,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我们志在通过图画培养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诵读去感受诗歌的美。高年级的学生身心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事物的理解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可以领悟诗词中重点字词的精妙之处。
   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课时,通过播放视频动画,让低年级的学生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把《泊船瓜洲》编成一个故事,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的同时,也让孩子对古诗产生兴趣。而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课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是讲课重点内容,直白讲解的话,学生难以对“绿”一字的精妙用法有所体会。因而笔者在教学时先播放春天景物的图片,让学生在心里浮现出春天绿意盎然的景象;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采用“绿”一字之前还用过哪些字;接着再让学生自由谈论发言,探讨有哪些字能代替“绿”字;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字与“绿”字相比,“绿”字的独到之处。教师应该主导的是思考,而非答案,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结合自己的思考慢慢感悟出关键词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培养文字感受力和写作能力。
   不同学段对同一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既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与此同时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做到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科学性。
   二、学科多元融合
   诗与学科融合,首先需要打破学科壁垒,把同一主题的诗、歌、画等形式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以便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诗歌二字,诗字若指代写作格式,歌字则提示其音律特征。但凡经典诗词,无论五言七言,都具有音乐的韵律、节奏、平仄搭配和韵脚押韵,朗朗上口。朗诵,是探索诗词的音律美的关键,亦是深入学习和了解诗词意韵的基础。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上得到更充分、更广阔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课时,语文老师在诗歌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并反复多次诵读,以达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效果,才会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诵中进行反复地情感模仿和表达,潜移默化地让其感受到诗歌的音律美。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赏析,融合儿歌《虫儿飞》《小星星》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歌唱,诗歌当中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眼前,学生能更精准地把握诗词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把古诗词歌唱出来,实现古诗新唱。在现代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背景音乐、画面视频甚至故事演绎等,教学者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乐感。
   不同学科间的结合,摆脱了传统课程的单一性和平面化的局限,学生从中收获更加大,学习过程更愉快。
   中国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学习诗词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优雅的审美情趣。作为成长之路的引导者,我们应重视诗词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诗词的美,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情趣的社会栋梁。
其他文献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以为人父母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生信条履行着教师的职责。自从我们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我更是体验到了教育的幸福。如今,我们所有老师紧跟新教育实验的步伐,向着明亮的方向,一路前行一路歌。  一、开启黎明晨诵,升华精神世界  完美教室最美的旋律便是那琅琅书声。读书能让人提升素养,开阔视野。自踏上讲台那天起,我就担任语文老师。我一直非常重视孩子们的阅读,虽然
期刊
国有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包含着很多人员,也涉及处理各种关系。而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人已经离开了单位,但也属于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是国企成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应该把他们抛之脑后,而应该时时心系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和精神狀态,让他们能够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涉及的人
期刊
一、激发写作欲望,转变写作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转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观念,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一旦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自然而然会由“怕”作文转变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欲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欲望,不能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
期刊
小学六年,漫长而又转瞬即逝。人生中无比重要的六年,学习知识的起点,行为习惯的养成,尊老爱幼的意识……孩子们不是生下来就懂得这些的。在这个过程中陪着他们慢慢长大,并将他们教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疲惫的过程,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只要对他们有足够的爱就行了,而现在我觉得,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与孩子共成长,更需要智慧和耐力。   不知不觉与这群孩子们相处已经有五年。五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很熟悉,我
期刊
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何将“新课标”理念和教师的实际教学相结合,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就以“电池、小灯泡的串并联”实验谈谈。希望大家从中获得启示!   电池、小灯泡的串并联实验,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科学的内容。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电池的串并联”又是个难点。   一、从细节入手,教给学生基本功   事情的成败在于细节。这两个实验都用到电池盒。实验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看似简单浅显,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以语文教学来说,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而在将来的工作中,要阅读的文章却十分复杂,光凭课堂上听来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语文教学重要的不是“授人以鱼”的多少,而是给学生打下一定的语文基础,“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引导课前预习、读书   读,是积累知识、理解课文的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主动地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而随着“新三好”教育理念的提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有了更具体的要求,即促使学生在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好公民、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下贯穿“新三好”的教育理念,以助力学生道德素养的
期刊
一、教师人格,渗透德育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形象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感染,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操。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放低姿态,态度和蔼,有错能改,这都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培养学生从小塑造人格魅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期刊
转瞬之间,一亿四千年已经飞跃过去了,谁都好奇,总想去看一看那时的情景。于是我打开那座老旧的古董钟,慢慢地爬了进去。幻影钻光渐渐主宰了所有空间,我来到了侏罗纪。   这里云蒸霞蔚,绿树成荫,草苔丛生,宁静无比。我漫无目的地在大草原上踱步,忽然看到树后面探出一张面露青筋的大脸,眼神狰狞,扁圆的大眼瞪着,血红的舌头不停地摇晃。啊,这不是异特龙吗?我撒腿就跑,藏在了一棵大树的后面。只见远处一个更大的家伙
期刊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近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美术老师开始习惯于使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不断丰富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海洋中各种各样的鱼时,在多媒体上播放海洋中典型鱼种的图片以及视频来更加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学生们在观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既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也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让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