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扶正方向 教学改革夯实道路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作为教育的“新生儿”,在组建之初就围绕“因为有你,幸福一生!”这一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以课程建设为引领,以教学改革促发展”顶层发展理念,以资源开发、模式建构、项目落实三方面为抓手,谋求学校的高品位升级之路。
  丰富的课程资源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成长养分
  “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是学校领导课程体系建设制定的开发和实施目标。德育活动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社团课程、节假日课程、校园文化课程五大类。政教处摒弃传统低效的道德说教,融德育于活动之中,积极开发德育活动课程,比如:“梦圆港中,携手你我”迎新生活动、“抒情惜缘,风帆再扬”毕业典礼活动、古村循迹探访民俗活动、走进军营暨国防普知日活动、“探寻农耕文化魅力,感受现代农业神奇”社会实践活动、接力“12.9”续写中国梦活动、5.12安全系列活动实践日、模拟法庭活动(在法院现场)等;《走进唐诗宋词》《港中美文》《趣味数学》《新概念英语衔接》《生活中的物理》《奇妙的化学》《大港历史》《法在身边》《体育文化》《我们身边的植物》等覆盖全学科共计17门学科拓展的校本教材是学科拓展课程的有力抓手;每天下午,涉及艺术表现、服务信息、学术知识、体育运动、手工创意等五大类30个项目的社团选修课程,令学校呈现一派活力四射的景象;纪念五四运动暨学生入团仪式、告别六一暨青少年成长仪式、“粽香萦报国”中秋灯谜会、中秋篝火印乡情晚会、国庆联欢话盛世活动等十个节假日课程渗透了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的、报效祖国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走进诗意校园》《入学第一课》《宜地文化》等3门校园文化课程是为七年级新生同学准备的,在他们走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就能系统地了解到港中校园的文化内涵,了解到大港地区的人文历史变迁,从了解文化开始,做到尊重文化,热爱校园,热爱家乡,在文化的熏陶下养成爱校、爱家乡的情怀。
  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助推学校持续发展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组全体老师遵循校课程领导小组的指导,跳出简单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框架,从文化学的角度探索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如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体育风尚、体育精神、体育价值等。他们内修教学、训练之功,融文化特色于教学和训练之中,外拓社会资源之路,先后与江苏大学、丹徒区运动学校、市内品牌热点高中等联合办学,邀请区域内知名运动团体和人士来校指导,实现资源共享,为学校特色办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起了更具文化结构层次的体育课程体系,使之对师生体育行为的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发展更具影响力特征,“体育文化精品课程”在港中应运而生。“体育文化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全面、科学地开展体育教育、提升学校物态条件、改善师生身体素质和心态品质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校体育事业也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锤炼教师队伍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学校牢固确立“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科研兴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走教育改革之路。目前教师队伍中,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骨干教师25人。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竞赛,获奖比例逐年攀升,“做科研型教师”已成为新港中人的不懈追求,涌现出冷国平、陈文、张举、贾红霞、吴玉等一批在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丰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人文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使学校在近三年赢得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声誉。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和谐教育实验基地”“镇江市教育科研基地”“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百尺竿头,更上一层,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将朝着“一流质量、一流师资、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形象”的名校目标奋勇前进。课程基地建设我们一直在摸索中行进,下一步将重点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多元评价进行积极的探索,且行且思。■
  作者为江苏省镇江新区大港中学校长
其他文献
数学日记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纽带,通过数学日记教师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而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阐述了数学日记的概
目的:了解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探讨机械通气治疗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6例急性重度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