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失误题”指的是那种迷惑性很强,考生稍有疏忽就可能错选答案的试题。当然,由于考生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有差别,加上每道试题及其干扰选项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故对于基础较差或粗枝大叶的考生来说,每道试题都有可能成为“失误题”。本文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汉两种语言的易混点
我们知道,各种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将汉语和任何一种外语进行对比分析后,就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和相异之处。一般来说,相异之处也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而干扰点则必然是本族语的结构。因此,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干扰项。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恰恰不善于将两种语言的异同处进行分析对比,在答题时往往按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去套用英语选答案。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知识的“负迁移”,正是这种“负迁移”效应,使得考生答题失误。例如:
1. —Do you think I could borrow your dictionary?
—____.
A. Yes, you may borrow B. Yes, you could
C. Yes, go on D. Yes, help yourself
【解析】 D。此题的汉语意思是:“你认为我能借用一下你的字典吗?”“请(自己)拿(用)吧。”受汉语的影响,颇多的学生误选了A, B或C项。究其原因,选A者,就是完全套用了汉语;误选B者,不知道could不能用于现在时态的简略答语中,只知道汉语是“能”的意思;C项如果改成Yes, go ahead就对了。因此只能选D,此短语是初中教材中help oneself to sth.的进一步延伸利用。
2. If no one ____ the phone at home, ring me at work.
A. returns B. replies C. answers D. receives
【解析】 C。從考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误选A, B或D的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究其原因,是return, reply和receive在汉语中都有“回”与“接”的因素,受汉语干扰,“回电话”或“接电话”都是对的,所以,考生就想当然地误选了A, B或D。实际上,按英语固定搭配习惯,phone应与动词answer搭配,平时如注意记忆英语固定搭配的学生会感觉此题很容易。
二、考生可能产生“心理定势”干扰的知识点
“心理定势”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通俗地说,就是惯用已有的某一知识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其结果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心理准备或心理定向。“心理定势”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利用其影响,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认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速度。丰富的经验固然可贵,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经验,就容易犯“想当然”的经验主义错误。命题者正是抓住学生容易产生的这种“定势”干扰,来设计试题和干扰选项,以检验考生灵活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例如:
1. —Have you seen ____ pen? I left it here this morning.
—Is it ____ black one? I think I saw it somewhere.
A. a; the B. the; the C. the; a D. a; a
【解析】 D。此题属难度系数较大的一个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管试题的对话语言环境,机械地套用“第一次出现用不定冠词,第二次出现用定冠词”这种很强的“定势规则”。而根据上下文对话本题应选D。
2. I agree with most of what you said, but I do not agree with ____.
A. everything B. anything C. something D. nothing 【解析】 A。 水平较高的考生不难选对,这是一个部分否定。但粗心的同学只看其后半句,不整体理解,受定势影响,否定句中用anything这一规则,就毫不犹豫地错选了B。就其用法而言,不定代词everything表示“整体”含义,而anything则表示“个体”,正如everybody与anything一样。
总之,考生在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心理定势”障碍,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或想当然。在平时学习中,既要注意归纳知识中带有普遍规律的东西,又要善于发现其特殊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切忌死记硬背。
三、改变句型,使简单句式复杂化
这也是命题者较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一般说来,考生对陈述句、主动语态、简单句等较为熟悉,而对疑问句、被动语态、倒装句、复合句等较为生疏,容易出错。所以命题者也往往抓住考生的这一弱点来设计试题。例如:
1. Can you make sure ____ the gold ring?
A. where Alice had put B. where had Alice put
C. where Alice has put D. where has Alice put
【解析】 C。此题旨在考查:(1) 宾语从句的语序;(2) 宾语从句的时态。由于题中的宾语从句含有疑问词where,而主句又以疑问词句式出现,这样就很可能使基础差和粗心的考生误选B或D。
2. ____ 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 There B. This C. That D. It
【解析】 D。此题考查“主语从句作真正主语,it作形式主语”这一语法项目。由于题干中的表语是名词(a fact),而不是学生“习惯”的形容词,使得结构稍复杂化,因而A, B, C都成了很强的干扰项。
3. ____ we cannot get seems better than ____ we have.
A. What; what B. What; that C. That; that D. That; what
【解析】 A。此題对中等水平偏下的考生有相当的难度。从语法项目分类看,此题涉及的是两个名词性从句,都是主语从句,其基本框架是What we... seems better than what we..., 把两个简单的主语从句用seem相连,加上使用了比较级,就构成了识别语句基本框架的难度,使得简单句式复杂化。
4. It was about 600 years ago ____ the 1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
A. that B. until C. before D. when
【解析】 A。此题是一个强调结构的句子,不是很难,但好多考生没有能正确分析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复杂句,加上读题不细,误套用了“It is / was+一段时间+before...”句型, 误选了C或D。
一、英汉两种语言的易混点
我们知道,各种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将汉语和任何一种外语进行对比分析后,就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和相异之处。一般来说,相异之处也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而干扰点则必然是本族语的结构。因此,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干扰项。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恰恰不善于将两种语言的异同处进行分析对比,在答题时往往按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去套用英语选答案。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知识的“负迁移”,正是这种“负迁移”效应,使得考生答题失误。例如:
1. —Do you think I could borrow your dictionary?
—____.
A. Yes, you may borrow B. Yes, you could
C. Yes, go on D. Yes, help yourself
【解析】 D。此题的汉语意思是:“你认为我能借用一下你的字典吗?”“请(自己)拿(用)吧。”受汉语的影响,颇多的学生误选了A, B或C项。究其原因,选A者,就是完全套用了汉语;误选B者,不知道could不能用于现在时态的简略答语中,只知道汉语是“能”的意思;C项如果改成Yes, go ahead就对了。因此只能选D,此短语是初中教材中help oneself to sth.的进一步延伸利用。
2. If no one ____ the phone at home, ring me at work.
A. returns B. replies C. answers D. receives
【解析】 C。從考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误选A, B或D的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究其原因,是return, reply和receive在汉语中都有“回”与“接”的因素,受汉语干扰,“回电话”或“接电话”都是对的,所以,考生就想当然地误选了A, B或D。实际上,按英语固定搭配习惯,phone应与动词answer搭配,平时如注意记忆英语固定搭配的学生会感觉此题很容易。
二、考生可能产生“心理定势”干扰的知识点
“心理定势”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通俗地说,就是惯用已有的某一知识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其结果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心理准备或心理定向。“心理定势”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利用其影响,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认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速度。丰富的经验固然可贵,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经验,就容易犯“想当然”的经验主义错误。命题者正是抓住学生容易产生的这种“定势”干扰,来设计试题和干扰选项,以检验考生灵活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例如:
1. —Have you seen ____ pen? I left it here this morning.
—Is it ____ black one? I think I saw it somewhere.
A. a; the B. the; the C. the; a D. a; a
【解析】 D。此题属难度系数较大的一个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管试题的对话语言环境,机械地套用“第一次出现用不定冠词,第二次出现用定冠词”这种很强的“定势规则”。而根据上下文对话本题应选D。
2. I agree with most of what you said, but I do not agree with ____.
A. everything B. anything C. something D. nothing 【解析】 A。 水平较高的考生不难选对,这是一个部分否定。但粗心的同学只看其后半句,不整体理解,受定势影响,否定句中用anything这一规则,就毫不犹豫地错选了B。就其用法而言,不定代词everything表示“整体”含义,而anything则表示“个体”,正如everybody与anything一样。
总之,考生在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心理定势”障碍,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或想当然。在平时学习中,既要注意归纳知识中带有普遍规律的东西,又要善于发现其特殊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切忌死记硬背。
三、改变句型,使简单句式复杂化
这也是命题者较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一般说来,考生对陈述句、主动语态、简单句等较为熟悉,而对疑问句、被动语态、倒装句、复合句等较为生疏,容易出错。所以命题者也往往抓住考生的这一弱点来设计试题。例如:
1. Can you make sure ____ the gold ring?
A. where Alice had put B. where had Alice put
C. where Alice has put D. where has Alice put
【解析】 C。此题旨在考查:(1) 宾语从句的语序;(2) 宾语从句的时态。由于题中的宾语从句含有疑问词where,而主句又以疑问词句式出现,这样就很可能使基础差和粗心的考生误选B或D。
2. ____ 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 There B. This C. That D. It
【解析】 D。此题考查“主语从句作真正主语,it作形式主语”这一语法项目。由于题干中的表语是名词(a fact),而不是学生“习惯”的形容词,使得结构稍复杂化,因而A, B, C都成了很强的干扰项。
3. ____ we cannot get seems better than ____ we have.
A. What; what B. What; that C. That; that D. That; what
【解析】 A。此題对中等水平偏下的考生有相当的难度。从语法项目分类看,此题涉及的是两个名词性从句,都是主语从句,其基本框架是What we... seems better than what we..., 把两个简单的主语从句用seem相连,加上使用了比较级,就构成了识别语句基本框架的难度,使得简单句式复杂化。
4. It was about 600 years ago ____ the 1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
A. that B. until C. before D. when
【解析】 A。此题是一个强调结构的句子,不是很难,但好多考生没有能正确分析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复杂句,加上读题不细,误套用了“It is / was+一段时间+before...”句型, 误选了C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