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20多年来,一直用行动不断诠释“创业”的精神和内涵,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打造创业文化营造众创氛围
长期以来,泉州理工学院打造“创业者的摇篮”校园创业文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地把理论学习运用实践。充分发挥民办体制优势,将有条件的专业实验室转化成“师生创业工作室”,兼具教学和运营服务功能,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产出,在全校营造“人人有机会、处处有空间”的创业氛围。同时,坚持把“长跑早锻炼”作为锤炼学生吃苦耐劳品格、坚忍不拔毅力和团结互助精神的特色育人项目,学生在校期间自觉晨跑累计可达750公里以上。近年来,充分利用网络、校报、校刊、广播等多种宣传工具,发挥校友会的作用,收集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示范,用广大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感召青年学子,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通过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创业设计大赛、创新创意竞赛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大力弘扬积极进取、自主创新精神,强化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踏实求学、刻苦上进的良好学风,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学子在省市级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
改革创业课程提升创新创业素养
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尝试:一是教学编制改革,改变大班制为小班制,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专项学分;二是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商业游戏模块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三是作业内容改革,弱化理论性作业、强化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的技能性作业。同时,还积极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通,形成了以课程为主体、讲座为补充、活动为载体、个性化指导为特色的“精细化”创业课程体系。
依托赛事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先后成立创业协会、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委员会等学生社团,每年固定举办百元创业大赛、模拟营销实战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通过以赛促学,推动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层见叠出。
发挥灵活机制探索产学研一体化
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开展特色专业教育、提高师生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泉州理工学院在深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将“永续经营”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探索出“建设一个专业群,培育一个以上自有知名企业,服务区域一个产业”这么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孵化“工作室”——校(系/院)办企业——引企入校,围绕专业群建成一批寓教学、社会服务、培训鉴定、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即项目负责人、创业者、双师,教师团队即合伙人,学生即员工,形成双轨、多元的教学实践模式。
打造创业文化营造众创氛围
长期以来,泉州理工学院打造“创业者的摇篮”校园创业文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地把理论学习运用实践。充分发挥民办体制优势,将有条件的专业实验室转化成“师生创业工作室”,兼具教学和运营服务功能,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产出,在全校营造“人人有机会、处处有空间”的创业氛围。同时,坚持把“长跑早锻炼”作为锤炼学生吃苦耐劳品格、坚忍不拔毅力和团结互助精神的特色育人项目,学生在校期间自觉晨跑累计可达750公里以上。近年来,充分利用网络、校报、校刊、广播等多种宣传工具,发挥校友会的作用,收集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示范,用广大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感召青年学子,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通过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创业设计大赛、创新创意竞赛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大力弘扬积极进取、自主创新精神,强化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踏实求学、刻苦上进的良好学风,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学子在省市级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
改革创业课程提升创新创业素养
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尝试:一是教学编制改革,改变大班制为小班制,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专项学分;二是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商业游戏模块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三是作业内容改革,弱化理论性作业、强化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的技能性作业。同时,还积极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通,形成了以课程为主体、讲座为补充、活动为载体、个性化指导为特色的“精细化”创业课程体系。
依托赛事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先后成立创业协会、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委员会等学生社团,每年固定举办百元创业大赛、模拟营销实战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通过以赛促学,推动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层见叠出。
发挥灵活机制探索产学研一体化
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开展特色专业教育、提高师生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泉州理工学院在深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将“永续经营”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探索出“建设一个专业群,培育一个以上自有知名企业,服务区域一个产业”这么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孵化“工作室”——校(系/院)办企业——引企入校,围绕专业群建成一批寓教学、社会服务、培训鉴定、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即项目负责人、创业者、双师,教师团队即合伙人,学生即员工,形成双轨、多元的教学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