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你们要的“安全感”即将上线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o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空回家看望父母,和老妈一道在厨房做饭时,老爸在房间里似乎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唤着老妈:“阿文!快来!”
  老妈应声走过去,我也好奇地跟着进屋。只见老爸摇晃着几小包药,得意地嘱咐老妈:“我发现有5包金银花冲剂还有11天就过期了!咱俩得赶紧吃完,别浪费了!我先来一包。”
  对于老爸的“温馨提示”,老妈表示欣慰,把余下的4包缓缓叠好,拉开一个大抽屉放好码好。她拉开抽屉时我看了一下——好家伙,满满当当都是药:含片、颗粒、胶囊,消炎的、镇痛的、养胃的……简直是一个“药品大本营”!


  我问:“爸、妈,你们没事吧?没病也吃药?快过期就扔了吧,还‘只争朝夕’赶着时间吃,什么心态?”
  老爸讪笑,语气里却透着一丝执拗:“怕啥?预防胜于治疗!这是好东西,下火的!”我很无语。
  打小,父亲在我眼里就是一个阳刚气十足的“硬汉”。即使如今年逾六十,他也是一条老汉子,还很有精气神。但不知从何时起,从前对药物无感的他,现在一反常态变得相当“推崇”。平日里要是真生病了,吃药当然是必要的,但老爸在没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也吃药,说要“预防万一”。但凡有点“风吹草动”,比如咽喉稍觉干痒,便断定为上呼吸道感染;流点清鼻涕,就疑虑要被流感袭击,会赶紧行动。
  理性评价一下,目前老爸的身体状况在同龄人中还算可以,他不胖不瘦、作息有序,高血压、糖尿病都不沾边,除了偶尔犯点小感冒和过敏性鼻炎,跟药不需要这样亲近,变成一个“药品控”。
  当“药品控”的光景长了,老爸跟好几家药店老板、医院医生都颇有交情,还收获了一个“真爱粉”——我妈。她对老爸“防微杜渐”式的“养生理论”坚定不移地拥护,身体力行地贯彻。得知二人经常拿维生素当饭吃,拿各类中草药当茶喝,我并不欢喜,还很忧虑!
  我一有空便打电话给爸妈说:是药三分毒,没病别乱吃!
  好说歹说,两人依然故我。说多了二老不高兴,老爸还会闹点小情绪,有一回甚至挂断我电话。
  老妈让我端菜去,别提药的事儿。我一看菜就没了胃口——又是這样,几个蔬菜都水煮,没丁点新鲜活色。这样把菜弄得老熟,不会破坏了营养、维生素吗?老妈说水煮的很安全,据说能祛除农药。老爸附和:“没错,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几年前一个中午,老妈买来一把长豆角随便一炒,跟老爸吃了后,头晕恶心,腹疼呕吐。在邻居的协助下二人打车去医院,医生说是有农药残留什么的,紧急洗胃。我和老弟都在离家很远的城市上班,爸妈怕我们担心,居然没提过这事!很久后我们才得悉,心疼极了!“豆角门”事件后,所有瓜菜老妈都是煮熟来吃,不敢生炒。现在提起,老妈依旧心有余悸:“那时孩子们都不在家,好慌啊!”看我神情变得忧戚,老爸抿了一口米酒,摆了摆手:“不慌了!咱现在有药箱,还有医生好友,一切小病小灾都是纸老虎!”
  饭后,有点小醉的老爸午睡了,老妈却要出门。原来,老爸喝了酒,有时会诱发牙痛。这次我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他一开心又喝上了。老妈怕他下午醒后会牙痛,想找出点药来“防备”,却只翻到一个空盒子。于是,我陪着老妈上街买药。
  老板把药装好后,跟我扯起闲话来:“你爸妈常来我这儿买药,呵呵,他俩我太熟了,整天说‘我们这些老家伙,有病就得快吃药,没病也得多买些药备着,可不能拖累儿女,他们要供楼要养家多不容易!我们不生病,就是给孩子做贡献!’”
  我瞬间被某种东西扎中心口,眼眶立马盈起某种温热的液体。
  我想起老爸参加了几次同学聚会后,神情黯然地跟老妈闲聊:“这次去,又少了几个人。听说老李班长上个月已经去天堂报到了。那个‘俏大梅’过去人俏舞好,现在一周要做两次透析,再也跳不起来啦,她儿子儿媳还得到处借钱治病……”
  我想起这个曾经啥都不服软的“硬汉”,在岁月的催逼下逐日秃顶、背驼腰弯,讲话已经中气不足。在愈加年暮却又无法抵御空巢的时光里,他发觉了——在不断囤积的药物里,竟能收集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有了药,就有了自以为是的“强大”,能有备无患,能少生病,不会让儿女操心。他们囤积药品,吃水煮菜,不过就是在找寻一种安全感,对抗空巢后的孤寂冷清、无助无援……
  我们要,一定要更多地回家,多跟他们聊天,多帮他们做饭,好好跟他们说话,让他们慢慢脱离“过度保健”的心态。这些,才是父母需要的最妥帖、最厚实的安全感。
其他文献
看电影《心灵捕手》。  威尔是一个天才,可以解出全世界只有两个人会解的数学题,记忆力强大到惊人;同时他也是个问题少年,打架坐牢,从来不做有利于人生的事情。心理学教授尚恩和他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交心,面对他的迷失,尚恩说:“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过没关系。”  我们都像看过书却没有人生经历的威尔一样,说的都是书上看来的理论,却从来无法深切地体会个中滋味。  “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爱
期刊
美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很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色。  美国人从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他们那种让中国人难以置信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刚出世的婴儿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他们认为,分室而居对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影响很大。分室而居,就是在孩子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时候,父母替孩子选择一个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培养的环境。  在美國,人们往往是两三口之家住一幢洋楼,就是那种有
期刊
2005年,何洁参加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比赛,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然而相比前三强——李宇春的中性、周笔畅的可爱、张靓颖的大气——何洁缺乏个性,连招牌式圆月般的甜蜜笑容看上去也颇为俗气。加之她当时的造型不伦不类,婴儿肥严重,更难讨到观众的欢心。但是,这个女生的野心暴露得非常明显,对比前三强的淡定,何洁眉目间掩饰不住的功利骄傲使得她更流于肤浅和庸俗。  那时候,似乎人人都不喜欢何洁。  然而谁能想
期刊
小时候最让我着迷的广告就是方便面广告,热气腾腾的面条跟大块的牛肉很是煽情,每到冲泡镜头出现时,我都闹着要吃。我妈被我吵得无法忍受,便给我讲述某个姐姐因为吃方便面死去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那个姐姐视方便面如命,几乎每天都吃,身体越来越差,并且一直掉头发。终于有一天,她决定不再吃方便面了,可到了当天晚上,她没忍住,下楼买方便面,结果被迎面开来的货车撞死……  面对这个因果关系匪夷所思的故事,我
期刊
中学时,常有人叫我“学霸”。其实,我只是成绩不错,吊儿郎当几年最后考进复旦大学了——但我真不是学霸。  跟真正的学霸相比,我少了孤注一掷的底气:他们可以从高一开始规划三年学习生活,从此目不窥园。他们敢放弃一所985学校,花一年时间复读,一定要考进北大。他们能心无杂念地把精力放在一件事上,而且这件事可能要等几年才能有结果。  而我呢?我忙于给自己开脱——高考结果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甚至从天而降一
期刊
通常来说,从我们的前胸起1.5英尺(約合0.45米)是人际距离的亲密区,这样近的距离有可能让我们感到强烈的爱意或敌意;1.5~4英尺(约合1.2米)是我们的个人区,朋友们可以进入这个区域与我们畅谈;而4~12英尺(约合3米)是我们的社交区,我们通常在这个区域进行面试、咨询等事务性沟通。  如果你对这些非语言要素不够敏感,可能会造成别人对你的反感。反观那些社交高手,他们可是很会运用这些技巧为自己的沟
期刊
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 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 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高二的那个元旦假期过后,学校里的情侣突然一丛一丛地冒了出来。好友们聊天都加上了“我家的”或是“他”的字眼,元旦联欢会上不但互送礼物,晚上还浩浩荡荡地相约去KTV。在年级主任够不到的校外,大家着实疯狂了一把。  而我,老老实实地回家学习,亓韵瀚也
期刊
吉他一直觉得自己是男的,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他”字。  吉他接触的人也几乎全是男的。在工厂里,吉他被男人造出来,又被男人装上车,被男性货车司机运到乐器行。乐器行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男人开的,他给这把吉他定价260元。那是1998年,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是452元。  后来的成交价是250元。店主说:“二百五,太难听了,再加五块吧。”他说:“没事儿,我不嫌难听,二百五不能再多了。”  钱进了店主的口袋,
期刊
“你能不能偶尔也收拾一下自己?你这样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手机对缠成一团的耳机线说。  耳机线伸了个懒腰:“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熵增,是宇宙的终极真理之一,通俗来讲,就是一切事物都会自然而然地变得越来越混乱……”  “打住。我知道什么叫熵增。”手机飞快地关闭后台的搜索程序,“别扯没用的,你就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人家别的耳机线怎么不像你这么邋遢?”  “世界上根本没有勤快的耳机线,只有勤快的主人。
期刊
2018年3月14日凌晨,霍金教授的家人发表声明,证实霍金在英格兰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霍金逝世后,他的孩子露西、罗伯特和蒂姆发表了一份声明:“我们深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将会持续影响这个世界多年,他坚韧不拔的勇气、他的幽默感激励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说过,‘如果它不是你所爱的人的家,那它就不是宇宙。’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或许,越是不世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