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中的奇幻世界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传统的民族动画,当下的动画人找不到创新的突破口,几大经典题材反复的改编翻拍也使观众渐渐失去了观影兴趣。而在网络上,《鬼吹灯》、《盗墓笔记》之类的玄幻小说盛行,其成功的关键元素,正是原汁原味的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习俗与文化,特别是久违了的传统道教民俗文化。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片极少问世,尚为一片空白。对此,我们可以将值得利用的道教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理论,借鉴流行动画片创作模式,制作出风格独特的系列动画片。
  关键词 :动画;道教;民俗;奇幻
  在国内动画界,模式化的历史人物故事和照搬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似乎使民族动画走到了尽头。面对日益失去兴趣的观众,中国的动画人开始尝试摆脱传统的民族元素,进行创新的突围。比较突出的有2011年的电影《魁拔》。该片借鉴日本科幻动画片的打造方式,故事背景脱离了现实的基础,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想象世界。即使影片一开篇便长时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空和环境,观众也很难融入剧情里面。此外,陌生的情节,也难以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反观网络上,《鬼吹灯》一类的玄幻冒险小说受到了大量读者的追捧,拥有很高的人气。其成功的关键元素,正是原汁原味的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习俗与文化。特别是涉及风水玄学、神仙鬼怪、奇方异术的情节,充满了神秘气氛,让人看得大呼过瘾。这里面,道教文化元素功不可没。在国外,武士、忍者、巫师、吸血鬼一类的有鲜明民族性的题材被广泛的使用,产生了大量受欢迎的动画片以及簇拥。由此看来,传统元素并不过时,我们可以套用流行动画的创作模式,对道教文化元素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形成理论。创作出风格独特、有强烈民族性的、符合时代审美的新型系列民族动画片。
  一、旧文化的新挖掘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立于汉朝末期,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其中一部分更是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传统百姓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例如,民间长期流传的得道升仙、求长生,画符驱鬼的传说和仪式。除核心的道家哲学思想外,道教还融入了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因此,作为民俗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载体,道教文化有实际的传播与教育意义;
  道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民间的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教义与神仙传记并不是严肃的说教而是充满了通俗性、趣味性;
  同时,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原因,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不多。因此道教在当代的观众当中神秘感十足;
  作为最具有中国本土民间特色,流传最广泛的宗教文化,而以此为主题的动画片却极少问世,题材上具有新颖性;
  综上所述,道教题材完全可以成为现今动画创作的好素材,具备挖掘潜质。
  二、流行动画片中奇幻元素运用方式分析
  围绕几个主角打怪历险展开剧情的故事模式是当下流行的商业动画片创作手法,如何让故事的背景设定富于想象力、有趣有吸引力是大家要做的功课。也是动画片成功的必要元素之一。
  这些流行时尚的动画片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融合或者并存一个特色的异世界。
  采用与现实世界“并存”的奇幻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如《犬夜叉》、《千与千寻》中的日本神仙魔怪世界、系列欧美动画或者电影中如《哈利波特》、《爱丽斯梦游仙境》的魔法世界等。主角从现实世界进入到有强烈民族地域文化色彩的奇幻世界中进行冒险,这种双重世界的双重体验,给观众同时带来了亲近感与神秘感,很受喜爱。
  采用“融合”方式的动画片如《火影忍者》,该片最大特点即忍者元素。忍者在日本文化里面是带有很强烈的传奇意味,拥有大量的神话和传奇故事。我们对该片进行具体分析:故事发生环境是以忍者村为单位的忍者世界,人物关系遵循了日本忍者传统忍者流派的等级划分命名。而主角的核心环境处于一个本质与现代社会相似的木叶忍者村中,社会关系以同学、老师、朋友等现代关系为主;故事中的造型设定(场景设定,服装设定,道具设定)无一不是将忍者元素与现代社会的各种素材进行大胆的重组拼贴。如主角的服饰设定为日本古代忍者服与现代的单兵服装结合,有继承的同时增强了时代感。场景设定以塌塌米、竹、石、纸、木等和式装饰要素与现代简约造型元素组成,杂交具有后现代风格。道具为:苦无、烟雾弹、护额、傀儡等传统忍具,人物以忍术为主要的战斗方式,战斗时却采用现代的战略。这种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创作模式不失为一种创新,能够产生新奇的效果。
  借鉴这两种营造奇幻效果的方式,我们同样能够创作出风格独特的道教题材的动画。
  三、道教绮丽的魔幻特色元素
  在这里,我们将可以利用的道教奇幻特色元素梳理为道教世界体系、传统道教民俗、造型艺术几大部分。
  (一)道教世界体系
  对于动画创作,最有借鉴价值的是道教东方特色的神仙世界体系。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道教吸收了各种原始宗教、民间宗教、神话传说,逐渐形成了清晰而庞大的世界体系,特别是道教神仙谱系,根据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编制,道教神仙有十一个等次足足共有360位。
  道教中的世界由"天"、"地"、"人"、"鬼"四个系统组成。“天界”在世界的高处,上有“三清”“四御”、“ 十太一”、“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星君”等神仙,“玉皇大帝”领导着天、地、阴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大小神仙们,他们长生不老,具备各种神通; “人界”有普通人,还有道士。道士,即道家的传承人,得道升仙是其最后的归宿,同时也能画符驱鬼,解救苍生,通晓四界,其性质等同于西方的魔法师。《三洞奉道科诫》分道士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唐六典》卷四《祠部》云:“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德高思精,谓之炼师。”“地界”即自然万物,习道者用风水理论相地借力;“鬼界”即 人类死亡后,其灵魂所在并等待轮回的空间,也称为阴曹地府,阎王(阎罗王)或分立的十殿阎罗等是的主宰者,十殿阎王摩下还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等。阴曹地府在他们的掌管之中。游离此外的,还有意欲超渡鬼魂的地藏王菩萨。   如此系统完整的世界体系,为我们在创建角色人物,构建人物关系,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二)传统道教民俗
  在古代生活中,道教民俗比较常见, 对民间的信仰习俗、岁时习俗、娱乐习俗等产生影响至今。民间的道教神灵祭祀活动,常见如节日各地对城隍、土地、灶神这些神灵的崇拜祭祷;以及家里供奉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等道教神灵;另外,吕洞宾、老君等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民众多要到道观烧香礼拜;人们所喜爱的“庙会”也是道教的节日的庆典,其中掺杂了许多民间娱乐方式的表现形式。
  此外,道教的法术与民间巫术结合在一起,驱鬼除晦、风水相地,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是百姓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道士在做法的过程中,披道袍,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也十分有观赏性;这些丰富的传统习俗,在动画创作设置情节等方面,提供了有趣素材。
  (三)造型艺术
  道教艺术纷繁缤纷,这里只略述一二。根据动画造型创作所需整理为人物造型、法器、和建筑艺术。
  道士的装束有识别性强,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所穿长袍有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头饰为道巾,“道有九巾”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纯阳巾。脚配云袜,着十方鞋、双脸鞋等等。在做法祭祀等重大场所,道士往往会盛装打扮,身披法衣,绣有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道靴彩锦浅帮,配有云纹装饰。此外,道教的神仙造像形象也是多姿多彩,为我们塑造人物提供来源与范本。
  法器:即道教仪式中所用的各种特殊用具,用来镇鬼、斩邪、压煞、退鬼。常见的有:桃木剑、佛尘、八卦、灵符等等。
  道教建筑也很有特色之处,主要有“观、洞、庙”等称呼,有按中轴线前后递进的传统建筑手法,也有按照五行八卦方位布置主要建筑的特殊布局,院中配有丹井,丹炉。建筑装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思想,常用扇、鱼,龟、鹤、竹、狮、麒麟和龙凤辟邪和祥瑞等图,选址崇尚与自然合一,多选名山福地,依山旁水,云雾缭绕,颇具神秘色彩。
  在文字与宗教壁画中对道家的幻想世界也有所描述:根据《西游记》中天宫记载:“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对地域的描写:“阴曹地府是佛家构设的一个幽冥世界川, 这个世界 ‘刀林耸日, 剑岭参天, 沸镬腾波,炎炉起焰, 铁城昼掩, 铜柱夜燃’(《法苑珠林》卷7), 一派阴森可怖景象”。
  四、结语
  从传统文化里面找素材的创作方式,在今天仍不过时,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在欧洲的魔法世界,以及日本的神话世界为代表的外来奇幻世界被我们熟悉喜爱的同时,笔者也希望有一个除去功夫武侠以外、以动画为表现形式的经典道教奇幻世界在世界风靡。
  参考文献:
  [1]史礼心.论中国古代小说中“阴曹地府”的描写[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02).
  [2]谢路军.中国道教文化[M].九州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
其他文献
摘要:作家戴维·洛奇是英国后现代文学时代闻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他最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并通过文学作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应对各种冲突,以独特的方式引导读者积极参与,进而挖掘各种隐藏的深层意义。文章通过对戴维·洛奇的小说《好工作》的初步研究,从文化角度分析对英国后现代文学中的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中的各种冲突与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据国家文化部统计,全国现有87万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前三批“非遗”目录已达万余种,“非遗”的各种表现形式及最终形成的商品和衍生品更是多达10万种。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预计3年之内形成3000亿人民币市场交易额。非遗产业化前景广阔。在农村乡民社会“非遗”项目的“产业化”探索方面,各地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既传承了传统的“非遗”技艺核心和文化蕴涵,又在文化内部规律允许的情况下有所发展。“非遗”项目
期刊
摘要:重庆地区独特的地域特征及巴渝文化造就了这一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文章从文化起源和地域特征入手,分析归类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和特点,最后从文化影响上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巴渝;民居;建筑特点;文化影响  一、传统民居建筑的起源  (一)巴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重庆巴渝地区,早在两百万年以前便有人类居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
期刊
摘要:我们就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展开讨论。文章将通过现代话剧《八个女人》,溯源女性悲剧命运的自然根源,试析催化女同性恋产生的因素及其对原本悲剧的加重性,挖掘编剧别出心裁的场面设计对女性悲剧的暗示与深化作用。  关键词:女性命运;悲剧性;原始法则;同性恋;独立人格  《八个女人》是法国剧作家罗伯特·托马斯创作的现代侦探情景剧,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故事。由武汉大学艺术系2008级表演班演绎的该剧在2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接受的现代化教育较多,思想观念也随着发生了转变,历史革命传统积淀的印迹留存得较少,而适合现代信息特点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新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好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个亟须解放的问题。  一、拓展教育思路,努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水平  积极拓展
期刊
摘要:琴歌作为琴乐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在审美意识上与古琴艺术的传统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思想影响了琴人的美学修养和品味,他们在琴乐艺术中追求的是意韵与含蓄之美,以及自然质朴、淡泊超脱的风格和境界。  关键词:古琴;琴歌;秋风辞  一、琴歌的创作来源以及在古琴艺术中的地位及其发展  (一)琴歌的创作来源  中国传统乐器 “琴”,或七弦琴在近代称古琴,古代则直称为“琴”。而琴的名称最早
期刊
摘要:数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研究发现西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特的历程现象:七世纪以来,以吐蕃王朝建立为代表而发展起来的扩张性文明,到九世纪吐蕃王朝覆灭以后便戛然而止,逐渐消失了它的锐气,走向包容与内敛。这一现象与蒙古、萨拉森、塞尔柱突厥等同为扩张性游牧民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西藏文明在发展中所经历的变化,特别是后弘期佛教传入对西藏的影响,探讨其内敛
期刊
摘要:宣汉背篼戏产生于清代,分布在以宣汉为代表的川东地区,是川东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背篼戏的特点是集口技、腹语、器乐、杂技等多种技艺于一体,对表演者有着极高的才艺要求。作为反映大巴山地区人民生活生产的“土特产”、“活化石”,背篼戏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将就宣汉背篼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阐述。  关键词:背篼;艺术;发展  一、宣汉背篼戏概述  宣汉背篼戏,又称“相书”,清代后期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要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期刊
摘要: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和有益补充,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美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制作适合现代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课件成为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美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入手,结合高校美术教学的实际,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美术专业;个性特征;多媒体课件;合理应用  一、根据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许多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