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分学生存在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过剩精力无处消耗与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性意识与道德法律的矛盾。因此,既要加强体育锻炼,又要重视“心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疏导;体育教学;身心健康;双管齐下
中图分类号:G444;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22-01
在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等限制,体育课普遍不受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不受重视。有的体育老师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概念和意识。根据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加强中学生的“体育”,更要加强“心育”,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要健康。
一、化解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
初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的心理水平发生了矛盾。在小学时代,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游戏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进行的,学生很少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任务的要求,他们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观察必须服从一定的目的。初中的学习内容,由具体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材料上,因而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矛盾中不适应而掉队。同时,新的课程不断增加,教材难度逐步加深,同学们为了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必须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新的心理态势与原有心理水平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形成学生的内心矛盾。另外,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基础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所难免,成绩两极分化自然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失衡。因此,作为体育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对文化学科进行补差工作,更要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心理疏导和体育教学双管齐下。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活动项目可以保留一定的游戏内容,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娱乐性,然后逐步转为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体育运动,增加体育运动的难度和强度。
二、化解过剩精力无处消耗与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此时,他们身体各部分迅速发育成长,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体力、精力、活动能量迅速增强,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心理上面临断乳期。但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评价能力和原则性还比较差,阅历尚浅,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而这时,他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不管什么都想试一试,大人们做的事,他们也想做。例如,近年来中学生抽烟已成为社会的潜在公害。一位中学生说:“我爸从早到晚不断烟火,而且尽抽名牌烟。出于好奇,我也偷偷地抽,开始感到头晕,可我还是坚持下来。没烟抽,就偷爸的,或是自己去买。我今年才15岁,就有3年烟龄。我常想,当初如果爸爸不抽烟,我能学会吗?我真恨爸爸。”学校对学生过剩的精力无处消耗的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文化活动,让他们把“使不完”的劲正当地使出来,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例如,学校除正常开设体育课外,还可以多搞一些体育课外活动,如举办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还可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科技野外考察活动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关部门可以多建些公园、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多充实一些现有的青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中心。这样,学生的精力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实践也证明,初中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能够正常发挥他们“使不完”的劲,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体质,强健身心。
三、化解性意识与道德法律的矛盾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生殖系统的急剧发育,性功能已基本成熟。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意识到两性的差别。有人曾做过调查,初中男生发生如下变化:朋友间谈论男女关系的事增多了,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容貌和风度,更加留意电影、电视、杂志、小说中出现的男女方面的事情,这说明初中生已处在萌动和不安的情感状态之中。尽管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毕竟还是个孩子。因为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尚未确立,道德、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对本能的冲动缺乏应有的控制。如在坏书、黄色录像诱惑下,可能有的学生会违背道德和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中学生性意识的出现并不奇怪,它是身体发育的结果,是生命延续的必然。但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青春的萌动是说明自己开始长大了,但一个人的真正成熟标志是公民意识的产生。公民必须遵守社会法纪,遵守公共道德,这个界线是不能冲破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必须有理性,没有理性的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人和动物相比,人有意识能动作用,动物则没有。所以,在青春期如果能正确把握自己,使自己理智地对待性的困惑,那才说明已经真正长大。在学生“性苦闷”“性烦恼”时期,除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健康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锻炼是解除学生“性苦闷”“性烦恼”的最佳良药。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体育”和“心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重视“体育”轻视“心育”固然不对,但如果只重视“心育”而忽视了“体育”,同样也是不对的。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向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7(05).
[2]邱新宇,王麟.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1).
关键词:心理疏导;体育教学;身心健康;双管齐下
中图分类号:G444;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22-01
在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等限制,体育课普遍不受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不受重视。有的体育老师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概念和意识。根据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加强中学生的“体育”,更要加强“心育”,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要健康。
一、化解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
初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的心理水平发生了矛盾。在小学时代,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游戏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进行的,学生很少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任务的要求,他们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观察必须服从一定的目的。初中的学习内容,由具体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材料上,因而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矛盾中不适应而掉队。同时,新的课程不断增加,教材难度逐步加深,同学们为了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必须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新的心理态势与原有心理水平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形成学生的内心矛盾。另外,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基础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所难免,成绩两极分化自然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失衡。因此,作为体育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对文化学科进行补差工作,更要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心理疏导和体育教学双管齐下。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活动项目可以保留一定的游戏内容,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娱乐性,然后逐步转为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体育运动,增加体育运动的难度和强度。
二、化解过剩精力无处消耗与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此时,他们身体各部分迅速发育成长,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体力、精力、活动能量迅速增强,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心理上面临断乳期。但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评价能力和原则性还比较差,阅历尚浅,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而这时,他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不管什么都想试一试,大人们做的事,他们也想做。例如,近年来中学生抽烟已成为社会的潜在公害。一位中学生说:“我爸从早到晚不断烟火,而且尽抽名牌烟。出于好奇,我也偷偷地抽,开始感到头晕,可我还是坚持下来。没烟抽,就偷爸的,或是自己去买。我今年才15岁,就有3年烟龄。我常想,当初如果爸爸不抽烟,我能学会吗?我真恨爸爸。”学校对学生过剩的精力无处消耗的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文化活动,让他们把“使不完”的劲正当地使出来,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例如,学校除正常开设体育课外,还可以多搞一些体育课外活动,如举办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还可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科技野外考察活动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关部门可以多建些公园、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多充实一些现有的青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中心。这样,学生的精力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实践也证明,初中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能够正常发挥他们“使不完”的劲,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体质,强健身心。
三、化解性意识与道德法律的矛盾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生殖系统的急剧发育,性功能已基本成熟。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意识到两性的差别。有人曾做过调查,初中男生发生如下变化:朋友间谈论男女关系的事增多了,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容貌和风度,更加留意电影、电视、杂志、小说中出现的男女方面的事情,这说明初中生已处在萌动和不安的情感状态之中。尽管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毕竟还是个孩子。因为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尚未确立,道德、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对本能的冲动缺乏应有的控制。如在坏书、黄色录像诱惑下,可能有的学生会违背道德和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中学生性意识的出现并不奇怪,它是身体发育的结果,是生命延续的必然。但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青春的萌动是说明自己开始长大了,但一个人的真正成熟标志是公民意识的产生。公民必须遵守社会法纪,遵守公共道德,这个界线是不能冲破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必须有理性,没有理性的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人和动物相比,人有意识能动作用,动物则没有。所以,在青春期如果能正确把握自己,使自己理智地对待性的困惑,那才说明已经真正长大。在学生“性苦闷”“性烦恼”时期,除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健康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锻炼是解除学生“性苦闷”“性烦恼”的最佳良药。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体育”和“心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重视“体育”轻视“心育”固然不对,但如果只重视“心育”而忽视了“体育”,同样也是不对的。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向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7(05).
[2]邱新宇,王麟.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