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和玉米有啥关系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聚餐,饮料可乐,必不可少。在大大小小可乐罐上的配料成分表里,我们会看到一个特殊的名字“果葡糖浆”,但这东西跟果子和葡萄都没啥直接关系,它们是用玉米做出来的。
  通常我们一说到糖,首先想到的就是蔗糖。实际上,世界上有类似结构的物质非常多,除了葡萄糖的兄弟果糖,还包括麦芽糖以及馒头米饭中的淀粉;再说远一点,衣服中的棉花纤维也是糖大家族的成员。其实,这些物质是由葡萄糖组成的。那么,如果把它们分解开来,是不是就能品到甜味了?化学家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开始琢磨怎么让大家尝到甜味。
  在酸和高压设备的作用下,庞大的淀粉分子被拆分成小块。但是,问题来了,切成小段的葡萄糖并没有蔗糖甜。实际上,淀粉的酸解,很早就被科学家发现了,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究其原因就是产物不够甜。
  就在果葡糖浆将被历史掩埋的当口,发生了几件事情,彻底逆转了形势。第一件事,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人对蔗糖征收重税了。美国本土的蔗糖售价飞涨,价格达到原产地的两到三倍。作为普通消费者,可能感受不到这种价格的变化。但对于可乐公司这样的用糖大户,就不一样了。消費者可不管糖贵不贵,只关心喝到的可乐还要一样甜。第二件事,借助先进的种植手段,美国玉米的产量越来越高,而价格则跌入低谷。还有一件事,科学家们找到了把葡萄糖转变成果糖的方法,从而让它变得更甜一些。当这些事情凑在一起的时候,果葡糖浆就成功逆袭了,大量的玉米淀粉变身为甜蜜元素。
  就甜度而言,果糖的最高,蔗糖次之,葡萄糖最低。而果葡糖浆就是用最甜的和最不甜的来兑出适中的结果。这跟我们调出温度适中的洗澡水是一个道理。如果我們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可乐瓶配料说明上的果葡糖浆有一些编号,比如42、55、90。这些标号就是糖浆中果糖的含量,比如55号糖浆中,55%是果糖,45%是葡萄糖。同时,55号糖浆也是跟蜂蜜配比蜜。


  这样看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可乐和玉米,其实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素材运用】当我们喝着可乐时,又有谁会想到它与玉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可是化学家用他们的科学实验告诉我们,似与不似之间,天涯咫尺。20世纪70年代前,谁又会想到果葡糖浆能成功逆袭呢?可是因缘巧合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作“无巧不成书”。其实,只要我们敢于打破桎梏,突破固有思维,努力去行动,不可思议也便成了情理之中。
  【速用名言】
  1.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生物学家 童第周
  2.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美国科学家 贝尔
  【适用话题】联系;打开视野;成功与创新;为与不为
  (特约教师 夏子杰)
其他文献
我的高中生涯是在一个省会城市的著名中学里度过的。  老校长是一个和蔼而通情达理的人,提倡素质教育。学校里有学生会、团委、电视台和各种兴趣社团。到我高一的时候,初进校的社团招新已经演变成了“百团大战”,校广场上招贤纳才的呼喊声一浪盖过一浪。  但最吸引我注意的却并不是热闹的人海,而是隐匿在灌木林中的铁栅栏。我们的学校并没有围墙,取而代之的是浓密的小灌木林和一层古朴的雕花铁栏。走在林荫道上,仿佛置身于
期刊
我家的老屋,只是依水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微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老屋真的老了。如今老屋的魚鳞瓦沟里长满了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就像老太额头遍布的鱼尾纹。落日时分,站在村口远眺,她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我轻抚着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她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
期刊
沙漠里没有路。  诚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但鲁迅先生走的,是青山绿水,是黄土中原,他没有见过大漠,莽莽大漠。  在沙漠里,每一个脚印都是那般渺小,一步一步,陷进细沙里,没有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只有被这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海吞咽下去的闷响,人在一拳打进棉花里的时候,大抵是这样的感受,让人莫名有些恼怒和焦躁。流沙,流沙,以一种流淌的、水一般的柔顺,款款卸去所有的力道。我走过
期刊
姓名:邹婕  毕业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  院校及专业: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写作和写作文真是一字之差、万里之别。尤其是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的不同之处简直不是一星半点儿。我对其最大的感触,在“戴着镣铐的舞蹈”和“浓妆艳抹”两点。  第一次开始练习高考模式的作文时,我看了题目后深有感触,然后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最后得了一个C类文。那是我第一次得到那么低的作文分数。  C类的含义是,我跑题
期刊
我们不想谈得太抽象。就从近代的精神史和书籍史中随便举个例子吧!  设想有一位在一八七○至一八八○年间博览群书的有教养的德国人,一位法官、一位医生、一位大学教授甚或一位爱读书的普通人什么的:他可能读了些什么呢?他对他那个时代和他的人民的精神创造有何了解?他与他那个时代的现实和未来发生了怎样的关系?他那个时代为批评界和公眾舆论所肯定、所赞扬和认为值得一读的文学,今天又到哪儿去了呢?简直是一点影子也没留
期刊
爱吃面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想痛痛快快吃,怕大声吸溜招来异样的眼神;斯斯文文吃,又觉得委屈了自己的内心。不过,在日本一兰拉面馆这些都不是个事儿,餐桌上竖起的一块块挡板为食客创造了一格独立的空间,在这里大声吸溜,你的地盘你做主。  二十多年来,一块小小的挡板,让一兰拉面馆成了大多数日本人心中屹立不倒的No.1。而这绝妙的创意得归功于社长吉富学。  吉富学出生在日本福冈。母亲是个爱做面条的主妇,生日
期刊
【原题亮相】  《正定三日》里说:“在不变之中发现变化的该是智者吧?在万变之中窥见那不变之色的亦非愚公。”当下海量信息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可谓瞬息万变,但是,人们心中也总有一些恒久不变的东西: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情感的坚守,对高远梦想的执着……  请围绕“变与不变”这一话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2016—2017年第一学期北京丰台区高一期末联考
期刊
时事引读>>·原创·  2017年4月9日,一则时长4分钟的微纪录片在网上迅速走红,纪录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叫蒋珂的90后昆曲演员,她曾在2011年拍摄的中國国家形象宣传片中担任昆曲代言人,该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循环播放共计8400次。对于走红,这位90后姑娘表示:“我不想红,也没这个命,我只想好好将昆曲传承下去。”此言一出,网友纷纷赞叹,这才是真女神!  素材聚焦 蒋珂:结缘昆曲是天意  文化部
期刊
近几年,我心中想得最多的是“时间的用法”。我觉得,人的一生,不过是众多“此刻”的积累,而人生是否充实,并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密度。  所谓“时间的用法”,也就是生命的活法。我開始意识到“人生的质量和时间的用法有关”,或许也是因为我已经到了思考“余生”的年龄吧!  有这么一句话:若没有爱,无论做了多么伟大的事,也等于零。反过来我们可以说,若我们能将爱倾注在小事上——无论多么小都没关系,便是值得
期刊
本着加班就要惊天动地的原则,这个周六,素编来到办公室,以一人之姿,营造了“千军万马”的氛围,QQ群里,素编:“我刚刚发现了一个好的选题,放在‘意林作文’里合适吗?@红编”;微信群里,素编:“这个标题您看哪个比较好?@主编大人”;朋友圈里,素编发表状态:“付出120%,才能收获100%”,配上伏案自拍照,并转发文章《认清这一点,加班更有效率》《認真——对待工作的第一态度》《在路上:用创业者的心态来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