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li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本,修订前说明文不到20篇,修订后增到40篇。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最高,这样加大说明文的教学量,它符合了语文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清楚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四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在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文汇报》1994年3月14日)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四、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比如我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选自《中学生之友》)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从上述几点教法可以看出,它们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初步概括为下列三点:
  第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要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創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第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作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联,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
其他文献
文章贵有真情实感。写文章的人若无真情实感,就不能打动读者。但现在中学生作文中说套话、编假话、扯废话的现象屡禁不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挚,力求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更是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表达真情。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我以我手写我口,我以我口言真情”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
期刊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
期刊
【摘要】 相对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职高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个性。我结合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围绕语文教学改革略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传统教学;对策;转变观念    課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劳动,其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师生相互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就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层面达到共鸣的状态。在职业教育中,文化课教学
期刊
【摘要】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
期刊
【摘要】 在语文新课改的大潮之下,我们常常会谈到旧语文教学的一个通病:“少、慢、差、费”,而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当然是“多、快、好、省”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要想很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规律,考虑语文学科知识的特殊性,用各种记忆方法,使学生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分类分层记忆、理解、运用,只要我们在问题中坚持住,不断探寻新的方法,一定能够成功。  【关键词】 积极情感;
期刊
李小二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一个小人物,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小小人物。《林》中涉及到李小二内容的约有2000字,直接写李小二的不足600字。 文字虽不多,但李小二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在小说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李小二自东京来到沧州,投托酒店王老板。王老板留他在店中做伙计,因见其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和喝彩,以此买卖顺当,王老板就招其做了女婿。由此可见这李小二却也不一般:
期刊
【摘要】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原有的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本来面目,沦为应对考试、获取高分的一门工具。而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见解,力求探索一条创新的,行之有效的高中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一堂作文课,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兴趣盎然,但实际作文交上来,却不尽如人意。不是千篇一律,内容雷同,就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很少有充实、新颖的个人体验之作。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积累少,胸中无物,自然言辭单调,内容空洞。因此提高写作水平,就应该重视平时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  现代写作强调,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本文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现状,提出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运用的优化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提问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从明确“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
期刊
【摘要】 “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因此语文课只有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感知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放飞想象,有所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怡情增智。  【关键词】 语文味;悟情;自主参与;生命欲;想象;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