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藉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多数教师都有感觉:高中生大都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因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提问这一环节,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灵活多变的设问进行探究。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以往“满堂灌”,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或是过于敷衍,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并无实效,因为学生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二、灵活多变的课堂设问是优化课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提问是变化多端的,同是一个概念,可以正问也可以反问,可以直问也可以曲问,可以明问也可以暗问,可以实问也可以虚问;同样是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可以编成因果性的思考题,也可以编成辨认性的思考题,或比较性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围绕教学目标作出科学的安排,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精心设计方式、方法,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间,这就是一种艺术。
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1、启发式设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启发式设问是课堂提问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启发性又来源于发问形式的创造性,具有新鲜、新奇感,能真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学生对新学知识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悬念,寻求答案,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尽量将问题的内容“形象化”、实质“具体化”、概念“题型化”。
3、引渡设问,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作出回答,关键要起到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4、阶梯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于一下回答。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一种是采用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句,当学生不能正确作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学生领会了意思,做出正确回答,但不能到此为止,而是再递进回去,以期达到既定的目标。要对学生何处能“正确回答”、“不能正确回答”,做到胸中有数。
5、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堂课小结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些问题:请你叙述一下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请你回忆一下本课时我们掌握了些什么方法?请你回顾一下通过这堂课我们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等等。
6、探索式设问,用于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改造,真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强化。
7、激发式设问,有助于巩固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掌握。对于数学知识、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但不论何种提问,都有应该问得有启发性,要有一个“启发性原则”。这是因为课堂提问的启发性首先来源于问题本身的价值。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吃透重点、找准难点,把问题提到新知识的交接处,提到理论体系的转折处、疑难处、关键处,使所提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和理论的本质,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一中)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以往“满堂灌”,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或是过于敷衍,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并无实效,因为学生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二、灵活多变的课堂设问是优化课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提问是变化多端的,同是一个概念,可以正问也可以反问,可以直问也可以曲问,可以明问也可以暗问,可以实问也可以虚问;同样是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可以编成因果性的思考题,也可以编成辨认性的思考题,或比较性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围绕教学目标作出科学的安排,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精心设计方式、方法,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间,这就是一种艺术。
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1、启发式设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启发式设问是课堂提问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启发性又来源于发问形式的创造性,具有新鲜、新奇感,能真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学生对新学知识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悬念,寻求答案,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尽量将问题的内容“形象化”、实质“具体化”、概念“题型化”。
3、引渡设问,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作出回答,关键要起到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4、阶梯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于一下回答。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一种是采用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句,当学生不能正确作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学生领会了意思,做出正确回答,但不能到此为止,而是再递进回去,以期达到既定的目标。要对学生何处能“正确回答”、“不能正确回答”,做到胸中有数。
5、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堂课小结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些问题:请你叙述一下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请你回忆一下本课时我们掌握了些什么方法?请你回顾一下通过这堂课我们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等等。
6、探索式设问,用于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改造,真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强化。
7、激发式设问,有助于巩固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掌握。对于数学知识、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但不论何种提问,都有应该问得有启发性,要有一个“启发性原则”。这是因为课堂提问的启发性首先来源于问题本身的价值。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吃透重点、找准难点,把问题提到新知识的交接处,提到理论体系的转折处、疑难处、关键处,使所提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和理论的本质,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