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亮相
新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有时尽管事例各异,但含意是同一的;有时多则材料的内容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但本质上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恰好相反。如果所提供的多则材料的内涵是一致的,只要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详细论证即可。要是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尽一致,也就是题目中存在对立面,那么应摒弃其相异的面,寻找其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重合中,进行“析异求同,建构关联”,从而使作文的切入点变小,使内涵更深刻,这样一定会使作文更上一个层次,从而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谓“析异”,即对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对矛盾存在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摆出矛盾,对其分别举例,而没有进行条理清晰的分析、论证,就无法展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那样只会使作文流于表象、空洞乏味,达不到论证深入的目的,难以更为深入地挖掘其内在实质。
所谓“求同”,即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寻共性。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其内在性质或外在形式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点。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同学们要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并进行深入论证,以达到证明观点的目的,从而使作文闪烁思辨色彩。
由此看来,“析异”与“求同”是基于矛盾的两个共生体。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审视作文题目,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将使作文的思想高度得到提升。
所谓“建构关联”,即在充分认识矛盾对立面各自的意义之后,再建立起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将打破原来简单的正反对照式或并列式的作文结构,而出现因果、递进、互补等具有特殊逻辑意义的关系。
下面请大家就这道作文题所作的范文展开讨论:
电影《中国机长》的结尾,机长刘长健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也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本呈现
畏而有所止,敬以有所成
胡中夏
电影《中国机长》的结尾,机长刘长健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我想起莱昂纳德·科恩所说的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灾难中也不乏人性美,而敬畏就是其中最强大的力量。
敬畏无处不在,而我认为,心怀敬畏,不只在于让自己行有所止,更在于成就无畏的灵魂。
唯有心怀敬畏,方能坚持底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一些无良商家或趁机哄抬物价,或制造、贩卖假口罩。毫无疑问,他们因缺乏对人性和生命的敬畏而彻底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其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更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自己也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可见,时刻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是何等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心存敬畏,内心就会多一份约束,对社会、对他人就会多一份责任感。正如一些企业在疫情暴发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心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他们或捐款捐物,或以成本价卖出口罩,这些举动不仅维护了市场秩序,更为大众赢得了与病毒赛跑的时间,同时也使他们自己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敬畏规章,敬畏生命,使人在底线之上树起道德丰碑。
不逾边界自然值得肯定,但还有一些伟大的生命,在疫情期间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敬畏,则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唯有心存敬畏,才能活出无畏的勇者风范。“敬畏”与“无畏”,“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看似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不然。抗疫战士钟南山率先发出“人传人”的警告,告诫大家非必要不去武汉,自己却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巾帼英雄李兰娟为了抢救更多的生命,在北京、武汉、杭州三地来回奔波,奋不顾身的身影感动了万千中国人。这些抗疫勇士之所以能够在抗击病毒的路途上不惧艰险,逆行而上,正是因为他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拯救生命有着至高无上的责任感,所以他们在面对可怕的病毒时,能够无惧无畏,勇敢前行。
当然,我们绝不能混淆“敬畏”与“畏惧”,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敬畏不是胆怯,而是勇敢与鲁莽之间的良性调和剂。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也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二者皆正确。敬畏,给人以责任感,使人们不至于滑向道德缺失的深渊;敬畏,给人以底气,让人们在奋斗路上能够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正所谓,畏而有所止,敬以有所成!
众说纷纭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的主题是“析异求同,建构关联”,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摆脱不同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导致作文毫无波澜的情况。下面,我们對范文展开讨论,请大家踊跃发言。
刘杰:作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对作文题目中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和“心存敬畏,才能无畏”逐一论证,并列行文。
老师:并列式结构是很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就这个作文题而言,如果单纯用并列结构形式,作文难免会流于平庸。大家仔细看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王刚:第4段看起来很简单,但这一段很重要。因为这一段使得两个话题之间有了联系。
老师:是怎样的联系呢?
王刚:应该是递进的关系。
老师:所以这一段就是“建构关联”的体现。当然,在不同的作文题目中,可以建立的关系是不同的;同样的作文题目,因为大家的思维习惯不同,也可以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吴墨言:还可能有因果关系、相辅相成关系等。
王刚:最后两段总结了看似矛盾的两个话题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陈静:其中第6段为“求同”。对于敬畏与畏惧的辨析,体现出对“有所止”与“无畏”的共性认识。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有时,要写出不同话题之间的共性,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深入发掘。
方天怡:这篇作文,有些段落虽然简短,但是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原本对立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特殊联系,以及存在的共性。
老师:对,也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寻共性,这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技法点睛
运用“析异求同,建构关联”的方法,能让同学们在面对新材料作文题时,写出更具思辨色彩的佳作。范文首先概述原材料内容,接着,第2段开门见山,体现出建立“行有所止”和“无所畏惧”之间关联的意识,第3段和第5段分别举例论证“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和“心怀敬畏,无所畏惧”的深刻内涵。第4段则言简意赅地构建起两个矛盾对立面之间的递进关系。第6段通过分析近义词的方式,表达了“敬畏”更深刻的内涵,说明“有所止”和“无所畏”都属于理性的表现。结尾前后呼应,表明两个话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所止”是“无所畏”的基础。整篇作文“析异”处扎实,“求同”处简明,“构建关联”清晰明确,论证深入,值得同学们借鉴。
新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有时尽管事例各异,但含意是同一的;有时多则材料的内容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但本质上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恰好相反。如果所提供的多则材料的内涵是一致的,只要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详细论证即可。要是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尽一致,也就是题目中存在对立面,那么应摒弃其相异的面,寻找其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重合中,进行“析异求同,建构关联”,从而使作文的切入点变小,使内涵更深刻,这样一定会使作文更上一个层次,从而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谓“析异”,即对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对矛盾存在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摆出矛盾,对其分别举例,而没有进行条理清晰的分析、论证,就无法展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那样只会使作文流于表象、空洞乏味,达不到论证深入的目的,难以更为深入地挖掘其内在实质。
所谓“求同”,即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寻共性。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其内在性质或外在形式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点。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同学们要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并进行深入论证,以达到证明观点的目的,从而使作文闪烁思辨色彩。
由此看来,“析异”与“求同”是基于矛盾的两个共生体。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审视作文题目,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将使作文的思想高度得到提升。
所谓“建构关联”,即在充分认识矛盾对立面各自的意义之后,再建立起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将打破原来简单的正反对照式或并列式的作文结构,而出现因果、递进、互补等具有特殊逻辑意义的关系。
下面请大家就这道作文题所作的范文展开讨论:
电影《中国机长》的结尾,机长刘长健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也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本呈现
畏而有所止,敬以有所成
胡中夏
电影《中国机长》的结尾,机长刘长健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我想起莱昂纳德·科恩所说的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灾难中也不乏人性美,而敬畏就是其中最强大的力量。
敬畏无处不在,而我认为,心怀敬畏,不只在于让自己行有所止,更在于成就无畏的灵魂。
唯有心怀敬畏,方能坚持底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一些无良商家或趁机哄抬物价,或制造、贩卖假口罩。毫无疑问,他们因缺乏对人性和生命的敬畏而彻底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其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更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自己也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可见,时刻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是何等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心存敬畏,内心就会多一份约束,对社会、对他人就会多一份责任感。正如一些企业在疫情暴发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心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他们或捐款捐物,或以成本价卖出口罩,这些举动不仅维护了市场秩序,更为大众赢得了与病毒赛跑的时间,同时也使他们自己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敬畏规章,敬畏生命,使人在底线之上树起道德丰碑。
不逾边界自然值得肯定,但还有一些伟大的生命,在疫情期间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敬畏,则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唯有心存敬畏,才能活出无畏的勇者风范。“敬畏”与“无畏”,“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看似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不然。抗疫战士钟南山率先发出“人传人”的警告,告诫大家非必要不去武汉,自己却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巾帼英雄李兰娟为了抢救更多的生命,在北京、武汉、杭州三地来回奔波,奋不顾身的身影感动了万千中国人。这些抗疫勇士之所以能够在抗击病毒的路途上不惧艰险,逆行而上,正是因为他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拯救生命有着至高无上的责任感,所以他们在面对可怕的病毒时,能够无惧无畏,勇敢前行。
当然,我们绝不能混淆“敬畏”与“畏惧”,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敬畏不是胆怯,而是勇敢与鲁莽之间的良性调和剂。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也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二者皆正确。敬畏,给人以责任感,使人们不至于滑向道德缺失的深渊;敬畏,给人以底气,让人们在奋斗路上能够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正所谓,畏而有所止,敬以有所成!
众说纷纭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的主题是“析异求同,建构关联”,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摆脱不同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导致作文毫无波澜的情况。下面,我们對范文展开讨论,请大家踊跃发言。
刘杰:作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对作文题目中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和“心存敬畏,才能无畏”逐一论证,并列行文。
老师:并列式结构是很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就这个作文题而言,如果单纯用并列结构形式,作文难免会流于平庸。大家仔细看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王刚:第4段看起来很简单,但这一段很重要。因为这一段使得两个话题之间有了联系。
老师:是怎样的联系呢?
王刚:应该是递进的关系。
老师:所以这一段就是“建构关联”的体现。当然,在不同的作文题目中,可以建立的关系是不同的;同样的作文题目,因为大家的思维习惯不同,也可以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吴墨言:还可能有因果关系、相辅相成关系等。
王刚:最后两段总结了看似矛盾的两个话题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陈静:其中第6段为“求同”。对于敬畏与畏惧的辨析,体现出对“有所止”与“无畏”的共性认识。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有时,要写出不同话题之间的共性,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深入发掘。
方天怡:这篇作文,有些段落虽然简短,但是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原本对立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特殊联系,以及存在的共性。
老师:对,也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寻共性,这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技法点睛
运用“析异求同,建构关联”的方法,能让同学们在面对新材料作文题时,写出更具思辨色彩的佳作。范文首先概述原材料内容,接着,第2段开门见山,体现出建立“行有所止”和“无所畏惧”之间关联的意识,第3段和第5段分别举例论证“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和“心怀敬畏,无所畏惧”的深刻内涵。第4段则言简意赅地构建起两个矛盾对立面之间的递进关系。第6段通过分析近义词的方式,表达了“敬畏”更深刻的内涵,说明“有所止”和“无所畏”都属于理性的表现。结尾前后呼应,表明两个话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所止”是“无所畏”的基础。整篇作文“析异”处扎实,“求同”处简明,“构建关联”清晰明确,论证深入,值得同学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