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更与毛姆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不同表现

来源 :青春岁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wd_cl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后期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具哲理性的巅峰之作。画家在这幅油画中寄寓了自己毕生追逐的生命意义。而毛姆在以高更的一生为原型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则以文学的想象和诗性的语言再现了这幅艺术巨著的创作过程,以及它给观者带来的强烈冲击,并以它作为画家一生苦苦追求的结果,使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象征意义。 Oil Painting “Where are we from?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Is the more philosophical pinnacle of post-impressionist painter Paul Gao. Painter in this painting set off the lifelong pursuit of his life meaning. Maugham’s novel, Moon and Sixpence, whose prototype was based on Gauguin’s life, reproduces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this masterpiece of art in the imaginative and poetic language of the novel and the intensity it gives the viewer Impact, and use it as a painter’s pursuit of painstaking results, it has a more vivid symbolic meaning.
其他文献
写作评分方法主要考虑四个主要因素:写作任务,评分量表,评分员和作者。和之前大多针对大规模标准化语言考试不同,本研究以高水准写作竞赛中的评分方法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比较分析
一座大山由东向西在山西的中南部横亘着,它巍峨秀丽,充满灵性。千万年来,它见证着沧桑巨变,惊叹着日新月异。一条大河从北至南在三晋大地上流淌着,它柔美飘逸,生生不息。从古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中国乡村之声5套频率并机现场直播,央广网
衔接理论经过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和完善。从Jakoboson最早对衔接理论的研究到Halliday与Hasan(1976)正式提出衔接理论,从Hasan(1985)的接理论模式到胡壮麟、张德禄、刘
2011年,英国当代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发表小说《终结的意义》,当年便赢得了英国小说最高奖布克奖。批评家纷纷撰写书评,指出这部小说是一部难得的精品,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小说技巧
反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语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传统反语观为基础的反语研究,其核心观点认为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格赖斯;第二类是研究大部分是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作家。他虽英年早逝,但那瞬间进发出来的奇光异彩却辉映了整个文学世界,给后人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中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在当前众多的理论观点当中,元认知策略的作用、阅读者主体差异等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运用Carrell等人的研究问卷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