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不可“主导”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哲学、现代化教育理论,用时代发展的观点,从实际事实观察出发,在分析归纳中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成为“主导”;按照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新课改要求,通过成功的指导教学经验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指导。思想是行动的灵魂。更换一字,意义重大。
  [关键词]教师 教学 主导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222-01
  
  时代在发展,观念要更新,这是历史的必然。新课改涉及的许多问题需要重新审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置于何等位置历来备受关注。它关系到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关系到如何培养下一代的方向。
  我们一直说教师是“主导”。所谓“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宰的、决定的、领导的。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教师不可为“主导”。
  反思应试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基本现象:一般情况下,一个高分好学生不管走到哪个学校,不管哪个老师来教,都是高分好学生。某某名校“牛”,重要原因在于招收了高分生,高分生基本上是爱学的、想学的、肯学的学生。如果都换为不爱学的、不想学的、不学的学生,它的“牛”气恐怕就要一落千丈了。这说明,所谓好学生主要是“学”出来的。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从中学、中专到大学,那些不爱学的、不想学的、学不进的、不学的,不管哪个老师上课,都感到头疼。不少教师做过多次试验:征求意见,学生很少说话;鼓励实践,基本无人响应;变换方式,难得有所触动;耐心劝说,有的甚至反感。形成的课堂教学是: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教师左右不了学生,“主导”作用失效。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需要动员多方面的力量,这也不正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成为“主导”吗?多少年来的应试教育受“主导”论的控制,教师总是以领导的、决定的、主要的面孔出现,学生处于被领导、被支配地位,师生不是平等的关系,主体作用较难实现,极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宰型课堂教学,成为“一言堂”或“满堂灌”或“满堂讲”或“满堂问”等。这些教训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教材书上都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的原因是学生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着进行的,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这确实有道理。但仔细想想看,这不是主导不主导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主导”要这样做,不“主导”也要这样做,是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必备的条件。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受社会制度、思想、政策、学生等因素的制约,不规范就不称职,就要被淘汰。所以这是一个教师的责任感问题,必须这样做。
  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说是什么作用。从矛盾论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教是为了学,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其量是促进的、激励的、帮助的作用,不能是“主导”的作用。基础教育“新课改”不提“主导”。教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西方国家目前盛行建构主义理论,我国新课改也奉行这一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可见,我们如果接受建构主义理论,就要丢掉教师“主导”论,倡导“指导”论。
  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有亲切感,符合教学改革要求角色,利于课堂师生平等交流,形成学生主体型教学。现代教育新理念认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主导”论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我们也有成功的教师指导教学的实际经验。如多年来的研究生导师制,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际中去,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引导他们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了的时候,老师鼓励他们鼓足勇气。总之,老师指导学生搞研究、做学问,启迪他们广开思路,促进他们不断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指导教学,学生的收获更多,进步更大。太符合时代要求了,太值得我们提倡了。
  这样,我们的结论很清楚,就是在新形势下对教师的作用重新定位,丢掉“主导”论,拿起“指导”论。二者虽然仅差一字,却引来一场思想革命、方法革命。思想是行动的灵魂。让我们更新观念,轻装上阵,携手共勉,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宋乐勋.多能与教学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侦查和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但也应当承认,目前的调查和监督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使调查和监管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结果,调查的目的和监督没有得到充分执行。本文阐述了侦查监督机制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公安机关侦查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予以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公安机关 侦查 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
[摘要]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付诸实践。目前,我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反思型教师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有其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反思 反思型教师 反思特征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语言也慢慢被人们所接纳,尤其是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其具备新颖、时尚、诙谐、幽默等特点,在现代大学生群体中受到了
摘要我国税收饶让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弥补我国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投资环境的不足。本文通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税收饶让制度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税收饶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税收饶让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际税收 税收饶让 税收优惠 税收协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061-01    一
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表现出了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改善,务必会对社会、高校以及教师自身带来危害。本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压力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缓解职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理念、目的、意义和创新等问题,论述了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主张进一步加强教材改编、课程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愿望,更是企业的需求。根据各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将课程内容按照项目和任务线索进行重构,贯穿目标、案例、情境、工具、岗位、考核等课程建设始终,让学生零距离接轨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拓展学生的技能,培育成真正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项目管理 独立学院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
我与国祥同事多年,这个年满半百的中年国画家,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毕业后就一直沉在生活的最基层,先后在祁县剧团和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几十年来,他在生活中不断寻找艺
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理论体系是推进档案信息化实践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建设档案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有利时机,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存
本文基于对国内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综合概括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