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们的文采,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眼界。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督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课内阅读的量是远远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要求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大量增加课外阅读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当国家之巨艰,读书鄙腐儒之章句”(明赵震元),表明了读书的重要。华罗庚曾经说过:“学习必须先从踏踏实实地读书开始。”从古至今,无数贤人志士都在告诉我们阅读的好处甚多。但是,就目前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来看,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该如何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效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此我做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及教室走廊,张贴一些读书名言及学生自创的凡人凡语,营造教室的书香氛围。第二,通过学校和年级组的共同讨论,向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老师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自修课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更自由地选择看书的时间。另外帮班级集体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等时文报刊,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第三,每个学生至少提供一本好书,到本班语文教师那里登记,并带在身边随时阅读。所有的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互相借阅,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至少看完一本。第四,用家校双边互动时间尽量向学生家长推荐学生阅读书目100本,建议家长定期购买优秀书本,统计学生家中拥有书橱和书房的百分比,以及家庭藏书数,从而促进家庭读书氛围的形成。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的质量。
  高中生当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离真正的“会读”还相距甚远。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教师只需要指导阅读的方法,不必干涉学生的阅读过程。慢慢让学生走上“会读”之路。
  课外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课外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采用“批注”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后的思辨,推动学生思想走向深刻。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对所读的篇章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可以摘抄名言佳句,可以写出读后感受、书评等。让学生养成阅读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保障阅读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会阅读,还要让学生“会用”。课外阅读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因此,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将阅读、作文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都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教师在围绕重点设计课内教法、学法时,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写作背景为点,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如讲授课文《滕王阁序》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与作者同时代作家的同类作品以及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以及相关的评论,进行辐射性阅读,阅读《刘右相书》《千古骗局,王勃代笔和团队包装》《永远的王勃》《王勃传》等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主题深刻,篇幅短小,内容鲜活,所以更容易让学生了解王勃在写这个名篇前的经历,更容易引导学生把作者和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对文本的内容作新的阐发,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对其思想内容、表达形式提出质疑和批判,并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三、督促课外阅读的完成,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绝非易事,教师日常的督促检查是十分必要的。适时适度的检测,既能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名著,因其现实的应试要求,应有计划地放在高一年级的考试中逐一考查;对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章(材料),可以安排时间统一阅读,或用课堂提问、课内练习的形式来检查。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促其养成习惯,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并在此基础上举行多种形式的读书汇报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收获和体会,最好是留部分课堂时间给同学们讲述自己所阅读的心得,使其在活动的开展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热情,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人。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感受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语文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的头脑、精神乃至灵魂变得更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从而到处都可以觉得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都可以发挥和拓展生命的活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真正地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让它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力”,仍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焦春广.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2] 张娟利.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参透培养写作辩证思维能力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 王玲.经典诵读 有效提高后进生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4] 金心红.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简单地阐述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就跨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
期刊
在当前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治理实践中,依靠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街道文化站等单位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并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经常性、参与性、专业性的需要,社区文化资源
学位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素养 专业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
期刊
本文以一个统计工作者的视角,根据多年从事统计工作的实践,揭示了目前省级政府统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试图从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有关规律性的东西,探讨省级政府统计体制
学位
学位
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与控制的方式.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确保企业的资产更加安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摘要】了解古汉语常用字的释义,掌握了古汉语常用字释义的技巧,会有助于阅读古汉语典籍和理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精髓,会有助于提高阅读、翻译古汉语的能力和文学素养,拓宽视野。  【关键词】浅谈 古代 汉语 释义 技巧  古汉语常用字是古汉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学习古汉语的基础。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汉语来书写的,因而,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是学习古汉语的一个重要途径。古汉语的常用字使用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正确恰当地答问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重点阐述如何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及采用的评价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答评价 机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设置问题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最普遍的方
期刊
近20年来,互联网早已成为我国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其技术应用告别了早期公共信息传播与私人信息传播的初始形态,一股推进社会各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而网络问政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应该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