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素养 专业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
(一)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从对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深人认识到小学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基于这种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整体化的教育观念等。
(二)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从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最全面深人的课程改革,它对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图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置于核心的地位。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基本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历史性超越。“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素养。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它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在弘扬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观念上要切实完成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语文学科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语文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
我国1992年实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设定的内容划分为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两方面。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五大块内容。2001年颁布的新课标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总体上含有五个领域的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大突破就是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提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对于语文课程来说似乎更符合它的本质特点。这是因为,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的,它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而语文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场所,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这一点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相通的地方,语文本身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第三,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主体的地位,强调发挥主体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正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缺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从无到有,加强综合是它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在评论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曾有学者指出:它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跨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合作、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反思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拿到一篇课文,先想想可以教什么,再看看怎样教方便,然后才可能想到儿童是不是能够接受。至于所教的内容儿童是否真正需要,每个儿童的需要又有何差异,教师则很少考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换句话说,儿童充其量只是教师设计教学并实施教学的依据之一,语文教学并没有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出发,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位。
儿童是成长中的这一个,他们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潜力,所以教学提倡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进而抵达儿童的最优发展区。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在学生完全能够读懂的文本内容上转圈圈,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小动物过冬一课,除了学习几个生字,就是带着学生学习文中几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另外再补充介绍其他几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让学生了解,美其名曰:拓展阅读。至于阅读这类童话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学生则不得而知。今后学生再遇到这样的童话,还是无从下手,更谈不上乐于阅读、自主阅读、读有所获。
与之相对,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喜好深挖洞求新异,仿佛自己的教学不比别人挖得深,不与众不同,便不足以显示他们过人的教学水平。他们为此不遗余力,奉行的首要原则是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但他们忘记了,文本解读为何深,又深到何种程度?课堂教学为何高,又高到何种程度?评判的不二标准应该是儿童的需要和成长,否则便是吃力不讨好。儿童不用跳也能摘到桃子和儿童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都是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
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高师院校的一个新专业,对其课程体系的探讨刚刚起步,所提出的各种课程体系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求逐步完善。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专家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J]. 淄博师专学报,2011-06-28.
[2] 吴伟民; 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J]. 电化教育研究,2009-09-01.
[3] 李吉银.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 [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9-05.
[4] 韦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J]. 重庆社会科学,2006-07-15.
关键字: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素养 专业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
(一)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从对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深人认识到小学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基于这种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整体化的教育观念等。
(二)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从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最全面深人的课程改革,它对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图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置于核心的地位。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基本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历史性超越。“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素养。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它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在弘扬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观念上要切实完成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语文学科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语文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
我国1992年实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设定的内容划分为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两方面。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五大块内容。2001年颁布的新课标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总体上含有五个领域的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大突破就是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提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对于语文课程来说似乎更符合它的本质特点。这是因为,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的,它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而语文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场所,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这一点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相通的地方,语文本身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第三,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主体的地位,强调发挥主体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正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缺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从无到有,加强综合是它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在评论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曾有学者指出:它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跨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合作、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反思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拿到一篇课文,先想想可以教什么,再看看怎样教方便,然后才可能想到儿童是不是能够接受。至于所教的内容儿童是否真正需要,每个儿童的需要又有何差异,教师则很少考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换句话说,儿童充其量只是教师设计教学并实施教学的依据之一,语文教学并没有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出发,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位。
儿童是成长中的这一个,他们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潜力,所以教学提倡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进而抵达儿童的最优发展区。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在学生完全能够读懂的文本内容上转圈圈,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小动物过冬一课,除了学习几个生字,就是带着学生学习文中几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另外再补充介绍其他几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让学生了解,美其名曰:拓展阅读。至于阅读这类童话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学生则不得而知。今后学生再遇到这样的童话,还是无从下手,更谈不上乐于阅读、自主阅读、读有所获。
与之相对,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喜好深挖洞求新异,仿佛自己的教学不比别人挖得深,不与众不同,便不足以显示他们过人的教学水平。他们为此不遗余力,奉行的首要原则是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但他们忘记了,文本解读为何深,又深到何种程度?课堂教学为何高,又高到何种程度?评判的不二标准应该是儿童的需要和成长,否则便是吃力不讨好。儿童不用跳也能摘到桃子和儿童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都是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
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高师院校的一个新专业,对其课程体系的探讨刚刚起步,所提出的各种课程体系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求逐步完善。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专家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J]. 淄博师专学报,2011-06-28.
[2] 吴伟民; 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J]. 电化教育研究,2009-09-01.
[3] 李吉银.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 [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9-05.
[4] 韦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J]. 重庆社会科学,200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