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问题正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开始意识到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下降的原因在于缺少劳动教育,在于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的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以大连市小学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在深入了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客观理性地提出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本质
何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①有学者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②
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艰苦奋斗作风,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果实,抵制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思想倾向;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③其中劳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职业指导。
二、当前大连市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是以大连市的小学生为例,采用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分别就读于育才小学、枫叶小学、实验小学、北甸小学、望海小学、抚顺街小学、兴工小学。调查中涉及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实践、职业意识与知识三个方面开展,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各个小学在日常工作中都渗透着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但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对老师也没有相关培训,学生虽对劳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也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但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度不高,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开展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劳动认识不足,劳动教育不受重视
小学生自身虽对劳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相当部分学生也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但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度不高,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访谈中,大多数小学生都表示愿意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但是很多学生对帮助父母劳动的原因解释为“好玩和时间太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甚至有些学生说家务劳动本身就是长辈天经地义的工作,他们不会帮忙,他们要学习。对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的看法,多数小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但是重要性与数学和语文等课程比较低,也有一些小学生认为劳动课可有可无,就是所谓的写作业课。
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造成小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量远远不够。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考大学,有些甚至觉得喜欢劳动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因此造成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劳动经验大大不足。
学校中,校长和老师更是认为升学率是最重要的。在访谈中,学生表示班主任老师最看重的是语文和数学两门成绩的好坏,劳动情况无关紧要。有些不愿意参加劳动的娇贵的“小公子”、“小公主”,因为语文成绩优秀反而更受班主任的喜爱。学校的管理人员也从不重视劳动课的开展情况,很多时候劳动课都被占用,课表上的劳动课在现实中都名存实亡。
(二)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劳动教育方法单一
在访谈中所有的小学生都表示每天最基本的劳动也是由父母包办的,自己只是偶尔做一些,尤其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的小学生更是表示自己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家务劳动。同时,在家庭中只有劳动,没有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孩子很少能接受劳动知识的学习。
而在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化严重。通过访谈,很多小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接受劳动相关知识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劳动课,而劳动课就是老师在上面读课本,学生在底下上自习。往往没有专职劳动教师,都由其他代课教师兼任。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而且也没有相关的评价方式。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大多数学生都表示自己在学校唯一参加的劳动实践就是每日的清洁,以及定期的大扫除活动。
(三)缺乏正规的职业指导
在日本和俄罗斯等国,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俄罗斯的基础教育中,明确提出了劳动素质教育的概念,包括明确的职业指导,日本更是将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当作一个概念来讨论,而我国于大生产时期提出的生产技术教育,就是工农工作的指导,也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教育范畴。但是当今我国缺乏正规的职业教育,在访谈中,所有访谈对象都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父母和学校正规的职业指导,他们想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影视作品中或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地位高的、轻松的、有趣的工作,很多不切实际,都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都是自己在凭空想象。
三、对策
(一)在意识上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教师以至于社会上的所有成员,能否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明白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其大脑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设有专门的劳动课教师。让教师对家长进行劳动观念的灌输,帮助家长在家庭里开展劳动教育,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参与劳动的机会。这个方面,需要学校,家长,学生自身以及社会方面形成一个联系的整体,全面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思想先行。
(二)家庭和学校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劳动教育
1、家庭方面:
父母对孩子进行劳动意识和技术教育以及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应同时进行,家长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劳动教育:
(1)谈话法: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平等的对话,传授其基础的劳动知识。在不经意的聊天中让孩子学会劳动的真谛,但是要求家长要掌握和孩子的谈话技巧。
(2)故事法: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会对故事感兴趣,他们喜欢,甚至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家长给孩子讲的故事中有优秀的劳动模范,就会激发孩子的劳动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影视法:当今的孩子不可避免要接触大量的影视作品,家长可以对孩子观看的影视作品加以挑选和解说,在孩子娱乐的同时加以劳动指导。
2、学校方面:
第一,在劳动教学课以外,大力开展新颖的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意识和技术的学习渗透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学校应该提供大量的参观考察的机会。也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例如学工学农,公益劳动等等,而不应该仅仅是大扫除。学校应该主动和所在社区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二,改革劳动课教学,提高劳动教育质量。首先,明确劳动课的教学目标。注重思想性,以育人为本;突出实践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培养创造性,鼓励学生在技术实践中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其次,更新劳动课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学习基础劳动操作技能的同时,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再次,创新劳动课的教授方法。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与创新。
(三)加强小学生职业指导
首先、职业教育包括于劳动教育之中,渗透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中,也可以独立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其次、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思想。再次、借鉴别国的职业教育经验。例如开展课外活动小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小组是一个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最佳的地方。他说:“每一个课外小组都是一个创造性劳动和完满的智力生活的中心”。通过课外活动小组,有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一旦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就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注释:
①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34。
②常保晶:《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探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③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34。
参考文献:
[1]马鸣和.小学劳动教育的在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1999(3).
[2]陆小平.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00(4).
[3]田素芹.小学劳动课的现状及成因[J].教学与管理,2000(5).
[4]孙志昌.当代国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5).
[5]严庆军.对现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作者简介:王 爽(1987-),男,山西太原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教育学原理专业,主要从事德育原理方向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本质
何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①有学者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②
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艰苦奋斗作风,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果实,抵制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思想倾向;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③其中劳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职业指导。
二、当前大连市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是以大连市的小学生为例,采用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分别就读于育才小学、枫叶小学、实验小学、北甸小学、望海小学、抚顺街小学、兴工小学。调查中涉及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实践、职业意识与知识三个方面开展,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各个小学在日常工作中都渗透着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但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对老师也没有相关培训,学生虽对劳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也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但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度不高,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开展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劳动认识不足,劳动教育不受重视
小学生自身虽对劳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相当部分学生也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但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度不高,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访谈中,大多数小学生都表示愿意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但是很多学生对帮助父母劳动的原因解释为“好玩和时间太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甚至有些学生说家务劳动本身就是长辈天经地义的工作,他们不会帮忙,他们要学习。对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的看法,多数小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但是重要性与数学和语文等课程比较低,也有一些小学生认为劳动课可有可无,就是所谓的写作业课。
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造成小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量远远不够。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考大学,有些甚至觉得喜欢劳动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因此造成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劳动经验大大不足。
学校中,校长和老师更是认为升学率是最重要的。在访谈中,学生表示班主任老师最看重的是语文和数学两门成绩的好坏,劳动情况无关紧要。有些不愿意参加劳动的娇贵的“小公子”、“小公主”,因为语文成绩优秀反而更受班主任的喜爱。学校的管理人员也从不重视劳动课的开展情况,很多时候劳动课都被占用,课表上的劳动课在现实中都名存实亡。
(二)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劳动教育方法单一
在访谈中所有的小学生都表示每天最基本的劳动也是由父母包办的,自己只是偶尔做一些,尤其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的小学生更是表示自己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家务劳动。同时,在家庭中只有劳动,没有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孩子很少能接受劳动知识的学习。
而在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化严重。通过访谈,很多小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接受劳动相关知识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劳动课,而劳动课就是老师在上面读课本,学生在底下上自习。往往没有专职劳动教师,都由其他代课教师兼任。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而且也没有相关的评价方式。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大多数学生都表示自己在学校唯一参加的劳动实践就是每日的清洁,以及定期的大扫除活动。
(三)缺乏正规的职业指导
在日本和俄罗斯等国,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俄罗斯的基础教育中,明确提出了劳动素质教育的概念,包括明确的职业指导,日本更是将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当作一个概念来讨论,而我国于大生产时期提出的生产技术教育,就是工农工作的指导,也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教育范畴。但是当今我国缺乏正规的职业教育,在访谈中,所有访谈对象都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父母和学校正规的职业指导,他们想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影视作品中或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地位高的、轻松的、有趣的工作,很多不切实际,都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都是自己在凭空想象。
三、对策
(一)在意识上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教师以至于社会上的所有成员,能否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明白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其大脑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设有专门的劳动课教师。让教师对家长进行劳动观念的灌输,帮助家长在家庭里开展劳动教育,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参与劳动的机会。这个方面,需要学校,家长,学生自身以及社会方面形成一个联系的整体,全面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思想先行。
(二)家庭和学校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劳动教育
1、家庭方面:
父母对孩子进行劳动意识和技术教育以及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应同时进行,家长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劳动教育:
(1)谈话法: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平等的对话,传授其基础的劳动知识。在不经意的聊天中让孩子学会劳动的真谛,但是要求家长要掌握和孩子的谈话技巧。
(2)故事法: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会对故事感兴趣,他们喜欢,甚至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家长给孩子讲的故事中有优秀的劳动模范,就会激发孩子的劳动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影视法:当今的孩子不可避免要接触大量的影视作品,家长可以对孩子观看的影视作品加以挑选和解说,在孩子娱乐的同时加以劳动指导。
2、学校方面:
第一,在劳动教学课以外,大力开展新颖的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意识和技术的学习渗透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学校应该提供大量的参观考察的机会。也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例如学工学农,公益劳动等等,而不应该仅仅是大扫除。学校应该主动和所在社区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二,改革劳动课教学,提高劳动教育质量。首先,明确劳动课的教学目标。注重思想性,以育人为本;突出实践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培养创造性,鼓励学生在技术实践中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其次,更新劳动课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学习基础劳动操作技能的同时,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再次,创新劳动课的教授方法。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与创新。
(三)加强小学生职业指导
首先、职业教育包括于劳动教育之中,渗透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中,也可以独立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其次、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思想。再次、借鉴别国的职业教育经验。例如开展课外活动小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小组是一个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最佳的地方。他说:“每一个课外小组都是一个创造性劳动和完满的智力生活的中心”。通过课外活动小组,有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一旦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就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注释:
①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34。
②常保晶:《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探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③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34。
参考文献:
[1]马鸣和.小学劳动教育的在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1999(3).
[2]陆小平.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00(4).
[3]田素芹.小学劳动课的现状及成因[J].教学与管理,2000(5).
[4]孙志昌.当代国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5).
[5]严庆军.对现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作者简介:王 爽(1987-),男,山西太原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教育学原理专业,主要从事德育原理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