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初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更明显了,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采用分层教学,即把一个班的学生按不同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分为A、B、C三组,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这种分层教学确实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中间”与“两头”的关系
过去是“抓中间,带两头”,工作重点放在中等生的身上,兼顾优生和差生。现在,学生的数量增加了,除城镇少数学校的生源较好外,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中差生所占比例还较大。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更要关注差生,要对差生付出更多的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今后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二、“深”与“浅”的关系
“深”并不等于把题目的难度加大,也不是随意补充一些超出大纲的题目,而是指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例题中题设和结论的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定理和公式中的“例外”,结论的推广及其与竞赛题的联系等等。“浅”也不单指题目简单,还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教师应吃透教材,理解大纲,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比如对A组的同学可减少一些理论难度和知识深度,多进行直观教学,对一些定理、性质中的“例外”可暂不讨论等等。总之,一堂课中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规律,既要深得下去,更要浅出来。学生也只有透彻地理解浅的,才能进一步掌握深的。
三、“多”与“少”的关系
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消”的矛盾,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密度,采用分层次教学虽然可以避免这一矛盾,但如处理不当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在一堂课中教师的讲解体现在C层次的时间应占多少,各组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如何分配等等。从多数人考虑,应该面向A、B组,同时给C组同学留3~5分钟时间。练习不能以多取胜,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以起到以一带十,举一反三的功效。这也是符合“少而精”原则的。
四、“讲”与“练”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教”主要是由教师“讲”来实现的,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但教师的讲又不同于教材的叙述,哪些内容可以多讲、少讲、早讲、迟讲或不讲都由教师来灵活处理。学生的“学”除听教师的讲以外主要就是“练”,对所有的学生来说,“练”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初中学生,“练”比“讲”显得更加重要。
分层教学如何处理“讲”和“练”?归纳起来有:1先讲后练,“讲”给全体同学,“练”分不同层次;2边讲边练,讲一段后让学生练几个题目,待学生掌握后再讲再练;3讲练交叉进行,先把基础知识讲完,布置A组同学练,在A组同学练时再给B、C组同学讲,依次类推。
五、“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采用分层教学虽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课内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层次的划分是没有固定界限的,即使同一个组的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所以,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组织兴趣小组,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优生的学习进行加深提高。
六、“升”与“降”的关系
分层教学应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其最近发展区迈进,这样,A、B、C三个层次学生就不能固定,要根据情况调整,成绩好的或进步大的应及时从A组升到B组或C组,不适应的降到相应的组,并做好“降”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真正愿意到相应的组去,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证明,正确处理以上几个关系。能使分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编 王学军)
一、“中间”与“两头”的关系
过去是“抓中间,带两头”,工作重点放在中等生的身上,兼顾优生和差生。现在,学生的数量增加了,除城镇少数学校的生源较好外,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中差生所占比例还较大。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更要关注差生,要对差生付出更多的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今后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二、“深”与“浅”的关系
“深”并不等于把题目的难度加大,也不是随意补充一些超出大纲的题目,而是指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例题中题设和结论的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定理和公式中的“例外”,结论的推广及其与竞赛题的联系等等。“浅”也不单指题目简单,还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教师应吃透教材,理解大纲,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比如对A组的同学可减少一些理论难度和知识深度,多进行直观教学,对一些定理、性质中的“例外”可暂不讨论等等。总之,一堂课中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规律,既要深得下去,更要浅出来。学生也只有透彻地理解浅的,才能进一步掌握深的。
三、“多”与“少”的关系
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消”的矛盾,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密度,采用分层次教学虽然可以避免这一矛盾,但如处理不当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在一堂课中教师的讲解体现在C层次的时间应占多少,各组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如何分配等等。从多数人考虑,应该面向A、B组,同时给C组同学留3~5分钟时间。练习不能以多取胜,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以起到以一带十,举一反三的功效。这也是符合“少而精”原则的。
四、“讲”与“练”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教”主要是由教师“讲”来实现的,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但教师的讲又不同于教材的叙述,哪些内容可以多讲、少讲、早讲、迟讲或不讲都由教师来灵活处理。学生的“学”除听教师的讲以外主要就是“练”,对所有的学生来说,“练”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初中学生,“练”比“讲”显得更加重要。
分层教学如何处理“讲”和“练”?归纳起来有:1先讲后练,“讲”给全体同学,“练”分不同层次;2边讲边练,讲一段后让学生练几个题目,待学生掌握后再讲再练;3讲练交叉进行,先把基础知识讲完,布置A组同学练,在A组同学练时再给B、C组同学讲,依次类推。
五、“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采用分层教学虽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课内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层次的划分是没有固定界限的,即使同一个组的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所以,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组织兴趣小组,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优生的学习进行加深提高。
六、“升”与“降”的关系
分层教学应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其最近发展区迈进,这样,A、B、C三个层次学生就不能固定,要根据情况调整,成绩好的或进步大的应及时从A组升到B组或C组,不适应的降到相应的组,并做好“降”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真正愿意到相应的组去,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证明,正确处理以上几个关系。能使分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