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台设计自生长以来就不是独立存在,在艺术的大体系中他吸纳各种门类艺术的精华,如雕塑、建筑、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影像艺术等等。而每一次的跨界都能够碰撞中新的火花。创造出更多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体验。这种体验是多元的,每一个国度的舞台设计师都有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因而造就百花齐放的舞台艺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舞美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进步,更多使用科技手段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运用在舞美设计中,舞台表达在深度、广度上有了更好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戏剧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火连绵,士大夫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大多寄情于山水,开始注重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山水诗、山水画也应运而生。中国的美学也走向了自然山水、诗画相结合的道路。这给我们当代舞台美术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当今舞台美术发展迅猛的时期,各个国家都在用各种手段和艺术形式来展现本民族的特色,舞台——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现。
中国意蕴在舞台设计中的传达
中国人在审美的态度上追求意蕴的传达,在中国戏曲不断发展的今天,形神兼备的舞台设计尤为重要。这是对意蕴传达最直观的形式。当代舞台设计的手法当中将山水融入舞台,抽象表达。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经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诗书画及禅宗的引入园林艺术,让园林艺术有了前所未有的景色。中国古典园林综合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及诗文多种艺术。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浓缩到庭院之中,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景色,让自然山水景观贯穿整个建筑群落,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致。满足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无论帝王富甲还是文人士子在园林当中留下难以尽数的诗词歌赋,给具体有限的想像赋予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别样的情趣。中国人善于利于文学和自然产生关联。寄情于山水,形象隐匿于山水。这不正是舞台上所呈现的亭、台、假山、残荷、柳树如诗如画般意蕴吗。继而成为增添观众想象力的利器。也正是少而精准的表达方式。
借景的手法
中国建筑当中,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景致。由于受空间限制,丰富园景采用以景借景,以景衬景---“借景”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的非常的普遍,而且成就显然,具有标志性。借景的手法主要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五中,远借也就是借助较远的园外景主要有塔、寺、山、河等。“邻借”主要是指院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互相衬托,互相呼应,相互因借而显得更加协调优美。“仰借”借蓝天白云,明月繁星等天象山峰瀑布苍劲松柏等宏伟景观。“俯借”凭栏馆无光倒影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春天的繁花,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日的雪景,以及一天当中日出到日落光照的变化。
刘杏林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和善于表达的艺术家,他利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设计手法运用到中国戏曲舞台上来,相得益彰回味无穷。在昆曲《红楼梦》中就有很好的诠释,刘杏林老师抓住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当中重要的元素,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加以组合,利用“借景”的方法来呈现舞台的空间,透过窗展现室外的树木花草,透过廊展现水和建筑物的关系。在昆区《牡丹亭》中舞美大面积的使用白墙来突出一种虚无缥缈的气氛,同时也画意十足,上场的每个人物都成了点睛之笔,都成为舞台上流动的焦点。出现的每一棵树,一个阁角,都入画的恰到好处,都是一幅未经修饰的白描。这些看似简单景却和人物形成了强烈的关系,睹物思人、睹物生情、睹物牵魂的舞台效果和意蕴。舞台上出现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有过精彩,但毫无痕迹,这刚好和剧目内核产生强烈的关联。这种呈现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气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舞台设计者在不断的发掘精神实质和内涵,用或温柔或刚烈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经常谈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我们是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现代的方式将齐呈现,我们回不去古代可是我们能通过有限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等去感知中国文化的美好,去揣摩中国意蕴的表达和呈现。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中国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戏剧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火连绵,士大夫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大多寄情于山水,开始注重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山水诗、山水画也应运而生。中国的美学也走向了自然山水、诗画相结合的道路。这给我们当代舞台美术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当今舞台美术发展迅猛的时期,各个国家都在用各种手段和艺术形式来展现本民族的特色,舞台——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现。
中国意蕴在舞台设计中的传达
中国人在审美的态度上追求意蕴的传达,在中国戏曲不断发展的今天,形神兼备的舞台设计尤为重要。这是对意蕴传达最直观的形式。当代舞台设计的手法当中将山水融入舞台,抽象表达。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经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诗书画及禅宗的引入园林艺术,让园林艺术有了前所未有的景色。中国古典园林综合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及诗文多种艺术。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浓缩到庭院之中,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景色,让自然山水景观贯穿整个建筑群落,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致。满足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无论帝王富甲还是文人士子在园林当中留下难以尽数的诗词歌赋,给具体有限的想像赋予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别样的情趣。中国人善于利于文学和自然产生关联。寄情于山水,形象隐匿于山水。这不正是舞台上所呈现的亭、台、假山、残荷、柳树如诗如画般意蕴吗。继而成为增添观众想象力的利器。也正是少而精准的表达方式。
借景的手法
中国建筑当中,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景致。由于受空间限制,丰富园景采用以景借景,以景衬景---“借景”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的非常的普遍,而且成就显然,具有标志性。借景的手法主要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五中,远借也就是借助较远的园外景主要有塔、寺、山、河等。“邻借”主要是指院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互相衬托,互相呼应,相互因借而显得更加协调优美。“仰借”借蓝天白云,明月繁星等天象山峰瀑布苍劲松柏等宏伟景观。“俯借”凭栏馆无光倒影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春天的繁花,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日的雪景,以及一天当中日出到日落光照的变化。
刘杏林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和善于表达的艺术家,他利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设计手法运用到中国戏曲舞台上来,相得益彰回味无穷。在昆曲《红楼梦》中就有很好的诠释,刘杏林老师抓住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当中重要的元素,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加以组合,利用“借景”的方法来呈现舞台的空间,透过窗展现室外的树木花草,透过廊展现水和建筑物的关系。在昆区《牡丹亭》中舞美大面积的使用白墙来突出一种虚无缥缈的气氛,同时也画意十足,上场的每个人物都成了点睛之笔,都成为舞台上流动的焦点。出现的每一棵树,一个阁角,都入画的恰到好处,都是一幅未经修饰的白描。这些看似简单景却和人物形成了强烈的关系,睹物思人、睹物生情、睹物牵魂的舞台效果和意蕴。舞台上出现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有过精彩,但毫无痕迹,这刚好和剧目内核产生强烈的关联。这种呈现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气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舞台设计者在不断的发掘精神实质和内涵,用或温柔或刚烈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经常谈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我们是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现代的方式将齐呈现,我们回不去古代可是我们能通过有限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等去感知中国文化的美好,去揣摩中国意蕴的表达和呈现。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