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电视节目的起步比国外要晚,近年来受欢迎的节目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混血儿”,很少有国内原创节目。对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模仿是一种学习,但电视产业的长远发展并不能靠单纯模仿。中国电视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开放,虚心借鉴学习国外先进节目制作理念;另一方面要立足国内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坚定地走民族化和本土化的道路,这样才能让国内电视产业均衡、持续发展。
一、国内电视节目模式引进的三种方式
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不难发现在能搜索到的电视频道里都有着相似的电视节目。我国现阶段对国外电视节目的模仿还在较初级阶段,对节目的引进主要分为三种方式。
1.1 克隆国外电视节目模式
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初期,国内的节目制作采取的方式大多是模仿,将国外流行节目模式照搬到国内,省时省力又能获得巨大收益。如美国的《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在2007年2月27日播出,仅仅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湖南电视台就推出了《五年级救助队》,节目制作团队的灵敏“嗅觉”和超快速度成为所有电视台的典范。对节目模式的疯狂模仿,也导致了某些类型的电视节目泛滥,如歌唱选秀节目就有《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中国好歌曲》等等,节目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1.2 购买国外电视节目模式
单纯克隆国外电视节目,难以全面理解节目模式,有可能抓不到节目精髓或者是节目内容水土不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电视台开始购买国外节目模式。例如江苏卫视《谁敢来唱歌》就是购买了英国的ITV《Who Dares Sings》的版权,不管是节目形式、内容还是规则都很原汁原味。节目组有个引进的“秘密武器”叫“SAM”,它并不是一个真人评委,而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音频分析软件,它能够分析演唱者在节奏和音准上与原唱的吻合度,这是英国ITV耗时一年开发的软件。通过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可以和国外节目制作公司进行深入交流,并且可以通过合作将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这种国内电视台通过重金购买外国节目版权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电视台的国际影响,还可以提高自身节目制作的水准。
1.3 业务骨干间的交流学习
中国的节目制作人正在向国外同行学习,通过购买国外先进电视节目模式,两国的制作团队也有了大量的合作机会。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包括国外制作商向国内电视台提供节目制作“圣经”,也包括国外制作团队要经常到国内来指导节目的制作。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主要还是要靠各电视台的业务骨干的研发,如果团队领头人有先进的思想和绝妙的创意,那就大大提升了节目的成功几率,因此各台对业务骨干的专业培训相当重视。
二、国内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行电视节目创新也已经开辟出了道路。
2.1 政府大力扶持,完善市场机制
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完善体制规划,由政府这双大手来扶持节目模式创意产业,扶持公司制节目模式制作机构的发展。在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国家,节目并不是由电视台一手包办的,很多都是出自专业的节目模式制作公司,他们的创意新颖、不刻板,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英国为例,“英国电视台数目不到中国的1/150,却拥有700多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形成了以电视台为中心,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进行产业竞争的格局[1]。这种优胜劣汰的公正市场规则,使得优秀节目脱颖而出。我国也应当积极扶持类似的节目制作机构的发展,促进节目模式制作市场化,而不是电视台自制自播。以公司制为组织结构形式,推进原创节目的制作与销售,从作坊式的零散的创意,做到创意人才的集聚,把创意节目做大做强。在借鉴国外模式运营方式同时,规范我国电视节目市场,让我国原创电视节目走上市场化道路。
2.2 健全节目知识产权保护,抑制“克隆节目”的产生
经过这几年的模式引进热潮,国内电视行业逐步建立起了模式引进市场机制,但是目前国内节目相互模仿、抄袭之风依然存在,再加之国内没有相关的立法来维护原制作者的合法权益,導致节目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不论是各电视台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还是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原创节目,都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否则“被克隆”的遭遇只能是降低原创者的积极性,各电视台也会抄袭成风,影响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对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意发展成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保护创意的知识版权,才能建立节目模式交易的良性环境,从而让电视产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3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着重人才培养
创意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无数创意人才和团队的努力,才出现那么多精品金点子,因此培养人才就是保证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未来。
与其千方百计争夺优秀创意人才,不如从内部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这需要各电视台的高度重视,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习国外培养人才的方式,建立人才培训计划,扩大人力资源投入。电视台扩大了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才能创造一个积极火热的创作环境,而这种创作环境恰恰能大量吸引各类人才和资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知人善用方能海纳百川,各电视台要组建专业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热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在节目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
2.4 提升国内节目制作的原创力
创意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灵魂,所谓创意,是指在电视节目中差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思想和意识,即“创意是要超越界限,重新定义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出事物的相关性,将既有的元素重新组合[2]。”
其实在当前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并不是国外版权节目一手遮天,一些电视台也都为打造优秀原创电视节目而奋斗着。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等节目掀起了一股原创电视节目热浪。这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电视制作技术的结合,既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又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开拓了新的道路。
中国的电视节目慢慢从完全引进开始有了部分“模式输出”,如《职来职往》成为输出美国的第一个求职类节目;《非诚勿扰》成为输出非洲的第一个生活服务类节目;《全能星战》成为我国输出的第一个音乐节目。
从引进到输出,国内电视节目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有和国外成熟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紧密合作,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方法、加以改造,才能锻炼自身节目制作能力,从而制作出拥有我们自己版权的好模式,达到制作原创电视节目的目标,最终发展成为“模式输出”大国。
参考文献
[1]刘敬东,张亚敏.从“制播分离”到“做内容的提供商”——中国电视产业运营的经济学分析与前景描述[J].现代传播,2009,37(06):16.
[2]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7.
作者简介
龙涵嫣 1992年,女,籍贯:湖南,职称和学历: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或专业:新媒体,单位(学校)名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一、国内电视节目模式引进的三种方式
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不难发现在能搜索到的电视频道里都有着相似的电视节目。我国现阶段对国外电视节目的模仿还在较初级阶段,对节目的引进主要分为三种方式。
1.1 克隆国外电视节目模式
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初期,国内的节目制作采取的方式大多是模仿,将国外流行节目模式照搬到国内,省时省力又能获得巨大收益。如美国的《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在2007年2月27日播出,仅仅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湖南电视台就推出了《五年级救助队》,节目制作团队的灵敏“嗅觉”和超快速度成为所有电视台的典范。对节目模式的疯狂模仿,也导致了某些类型的电视节目泛滥,如歌唱选秀节目就有《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中国好歌曲》等等,节目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1.2 购买国外电视节目模式
单纯克隆国外电视节目,难以全面理解节目模式,有可能抓不到节目精髓或者是节目内容水土不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电视台开始购买国外节目模式。例如江苏卫视《谁敢来唱歌》就是购买了英国的ITV《Who Dares Sings》的版权,不管是节目形式、内容还是规则都很原汁原味。节目组有个引进的“秘密武器”叫“SAM”,它并不是一个真人评委,而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音频分析软件,它能够分析演唱者在节奏和音准上与原唱的吻合度,这是英国ITV耗时一年开发的软件。通过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可以和国外节目制作公司进行深入交流,并且可以通过合作将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这种国内电视台通过重金购买外国节目版权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电视台的国际影响,还可以提高自身节目制作的水准。
1.3 业务骨干间的交流学习
中国的节目制作人正在向国外同行学习,通过购买国外先进电视节目模式,两国的制作团队也有了大量的合作机会。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包括国外制作商向国内电视台提供节目制作“圣经”,也包括国外制作团队要经常到国内来指导节目的制作。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主要还是要靠各电视台的业务骨干的研发,如果团队领头人有先进的思想和绝妙的创意,那就大大提升了节目的成功几率,因此各台对业务骨干的专业培训相当重视。
二、国内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行电视节目创新也已经开辟出了道路。
2.1 政府大力扶持,完善市场机制
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完善体制规划,由政府这双大手来扶持节目模式创意产业,扶持公司制节目模式制作机构的发展。在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国家,节目并不是由电视台一手包办的,很多都是出自专业的节目模式制作公司,他们的创意新颖、不刻板,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英国为例,“英国电视台数目不到中国的1/150,却拥有700多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形成了以电视台为中心,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进行产业竞争的格局[1]。这种优胜劣汰的公正市场规则,使得优秀节目脱颖而出。我国也应当积极扶持类似的节目制作机构的发展,促进节目模式制作市场化,而不是电视台自制自播。以公司制为组织结构形式,推进原创节目的制作与销售,从作坊式的零散的创意,做到创意人才的集聚,把创意节目做大做强。在借鉴国外模式运营方式同时,规范我国电视节目市场,让我国原创电视节目走上市场化道路。
2.2 健全节目知识产权保护,抑制“克隆节目”的产生
经过这几年的模式引进热潮,国内电视行业逐步建立起了模式引进市场机制,但是目前国内节目相互模仿、抄袭之风依然存在,再加之国内没有相关的立法来维护原制作者的合法权益,導致节目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不论是各电视台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还是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原创节目,都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否则“被克隆”的遭遇只能是降低原创者的积极性,各电视台也会抄袭成风,影响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对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意发展成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保护创意的知识版权,才能建立节目模式交易的良性环境,从而让电视产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3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着重人才培养
创意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无数创意人才和团队的努力,才出现那么多精品金点子,因此培养人才就是保证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未来。
与其千方百计争夺优秀创意人才,不如从内部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这需要各电视台的高度重视,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习国外培养人才的方式,建立人才培训计划,扩大人力资源投入。电视台扩大了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才能创造一个积极火热的创作环境,而这种创作环境恰恰能大量吸引各类人才和资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知人善用方能海纳百川,各电视台要组建专业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热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在节目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
2.4 提升国内节目制作的原创力
创意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灵魂,所谓创意,是指在电视节目中差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思想和意识,即“创意是要超越界限,重新定义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出事物的相关性,将既有的元素重新组合[2]。”
其实在当前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并不是国外版权节目一手遮天,一些电视台也都为打造优秀原创电视节目而奋斗着。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等节目掀起了一股原创电视节目热浪。这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电视制作技术的结合,既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又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开拓了新的道路。
中国的电视节目慢慢从完全引进开始有了部分“模式输出”,如《职来职往》成为输出美国的第一个求职类节目;《非诚勿扰》成为输出非洲的第一个生活服务类节目;《全能星战》成为我国输出的第一个音乐节目。
从引进到输出,国内电视节目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有和国外成熟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紧密合作,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方法、加以改造,才能锻炼自身节目制作能力,从而制作出拥有我们自己版权的好模式,达到制作原创电视节目的目标,最终发展成为“模式输出”大国。
参考文献
[1]刘敬东,张亚敏.从“制播分离”到“做内容的提供商”——中国电视产业运营的经济学分析与前景描述[J].现代传播,2009,37(06):16.
[2]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7.
作者简介
龙涵嫣 1992年,女,籍贯:湖南,职称和学历: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或专业:新媒体,单位(学校)名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