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群体性环境中,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必然少不了会议。然而在一般的会议上总是常见的活动总结、工作布置、领导讲话等一套程式化的内容,使参会者变得麻木。学校会议亦是如此,都是领导唱主角,教师则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会议形式单一生硬,内容枯燥烦琐,容易产生“刻板印象”,滋生了注重形式忽略本质的风气。因此,如何“创新”会议形式,化解会议的弊端,重新设计会议程序和规范,并以此来撬动与会者的心脉,推动学校管理的转型与升级,成为我校探索内涵发展的支点。
一、倡导人文关怀,构建丰富模式
自上学期以来,学校以校务会、双周例会为基点,革新会议的组织理念,增强会议的专题性和针对性,以民主参与、科学决策、有效执行和到位监督等工作环节的精细化运作来保证学校会议的高效率,逐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品位。在校务会上,我们强调了会议前的精心准备,明确了前期工作总结、存在问题剖析、后续工作布置等议事流程,讨论了常规性事务和重点事项的处置办法,邀请教师代表列席会议了解专题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决策。
在教师例会上,削减了硬性的工作布置形态,通过例会“链接”,对学校的内部工作运作和教师心理建设进行动态的积极干预,构建起了使教师乐于接受的“五位一体”的“丰富模式”。
1.艺术欣赏。以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为目标,通过听名曲、析名著,或以叙述教育事件和讲述教育故事的形式讲述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时间为15分钟。
2.师德学习。以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能力为目标,结合校园实例,深入解读。每次5分钟。
3.时政速递。包括聚焦新闻速递,国内热点时政点评,其他学校成果展播,教育政策法规宣讲,重要会议精神传达等。时间为10分钟。
4.观点报告。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专业素养为目标,通过对社会问题、教育现象和新观念、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探讨与反思,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展示自我,相互启发,促进提高。时间为10分钟。
5.校务点拨。由德育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总结既往工作得失,安排近期重点工作,通报学校有关重大决策,表扬校内好人好事,针砭校园不良现象。时间为10分钟。
每次的双周例会,根据实际需要,组合以上三至四个板块内容,以教师最需要、最习惯的方式入手提炼例会内容,提高例会质量,消除了例会的行政化气息,贯通了领导和教师的交流渠道。
二、推行校务透明,实施民主管理
学校的工作要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校领导仅仅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是行不通的。每次校务会邀请两名教师代表列席参与,以此提高决策透明度。列席教师可以根据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征集广大教师的建议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科学决策。
双周工作例会的改革,不仅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开辟了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新渠道。如在审议《文明办公室评比细则》时会邀请年级组长参加,听听他们的想法,收集同年级组其他教师的看法,以便将细则更加完善到位。学校还事先给应邀教师一个议题,要求在校务会上谈谈自己的想法,比如针对年长的教师,让他们谈谈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或需要什么帮助;让年轻教师谈谈学校对于青年教师成长规划的想法。鼓励教师倾吐诉求,允许释放不同的心声,这也将教师从被管理的对象变为参与的管理者,使学校管理更贴近基层需要。
三、创新队伍管理,激化“羊群效应”
学校例会的变革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管理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学校中每一级部门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各司其职,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精益求精。其中校长作为领头羊地位举足轻重,从为教师提供选题和材料到只提供选题,最终引导教师自主选题和组建材料,一直扮演着“事务官”和“改革者”的双重角色。校长尽可能让教师参与例会,根据不同学科、兴趣、心理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
每次的双周例会工作安排都会以三四张文稿“跃然纸上”,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将上阶段已完成的和下阶段需布置的工作仔细地罗列出来,精确到具体的人和日期,然后由校长进行审核,最后在校务会上及时调整和补充。校务会上两位副校长只需对一些重点工作选择性地强调一下即可。部分负责人及时关注例会后的工作实施动态,及时做出应变决策,推进工作实施,并为下次例会的工作安排积累了经验。校务会上,通常会将平时各部门的阶段性活动进行总结、展示和研讨,工作的总结并非对过去的“空谈”,而是对下阶段的工作或下次同类的工作安排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四、开启微型课堂,唤醒文化自觉
例会上一般教师只是被动地、选择性地听和记录,学习容易流于形式,对自身毫无关系的事情,甚至会采取选择性屏蔽。而现在的会上取消了一味的工作布置,许多教师不得不对双周例会的工作情况进行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学校的全方位工作进行再认识,反思自己在学校事务、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设想最佳方法,寻求最佳效果,借鉴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的执行能力。尤其双周例会镶嵌了“话题演讲”板块,就如一节节微型课堂,教师们逐渐从“被迫”学习走向自主学习,因为在这个微型课堂上可以享受到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颇具深意的时政速递、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这一板块以教师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以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创新理念,逐步转变教师们职业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比如本学期学校制定了《以梦为马,即刻出发》工作愿景,此命名源于海子的抒情诗《以梦为马》。在开学工作例会上,邀请一位朗读功底扎实、文学底蕴丰厚的教师进行诠释和演绎。主持者也尽可能将办学理念或对教师工作要求融入讲话主题中,简洁而清晰地传达给教师,逐渐将学校的工作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根植于教师的头脑,促成了教师重新审视本职责任的内在文化自觉。
革新后的例会如同一列幸福快车,载着教师们朝着每周的新目标飞驰前进。每次例会是智慧的展示与分享,是对每位参与者的历练和提升,更是对学校全局发展的实时折射。当然,“人心”经营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新趟开的路子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新形成的成果需要加以固化,以期达成教师、学生和学校同步发展的“多赢”目的。
(浙江省奉化市武岭小学 315502)
一、倡导人文关怀,构建丰富模式
自上学期以来,学校以校务会、双周例会为基点,革新会议的组织理念,增强会议的专题性和针对性,以民主参与、科学决策、有效执行和到位监督等工作环节的精细化运作来保证学校会议的高效率,逐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品位。在校务会上,我们强调了会议前的精心准备,明确了前期工作总结、存在问题剖析、后续工作布置等议事流程,讨论了常规性事务和重点事项的处置办法,邀请教师代表列席会议了解专题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决策。
在教师例会上,削减了硬性的工作布置形态,通过例会“链接”,对学校的内部工作运作和教师心理建设进行动态的积极干预,构建起了使教师乐于接受的“五位一体”的“丰富模式”。
1.艺术欣赏。以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为目标,通过听名曲、析名著,或以叙述教育事件和讲述教育故事的形式讲述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时间为15分钟。
2.师德学习。以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能力为目标,结合校园实例,深入解读。每次5分钟。
3.时政速递。包括聚焦新闻速递,国内热点时政点评,其他学校成果展播,教育政策法规宣讲,重要会议精神传达等。时间为10分钟。
4.观点报告。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专业素养为目标,通过对社会问题、教育现象和新观念、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探讨与反思,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展示自我,相互启发,促进提高。时间为10分钟。
5.校务点拨。由德育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总结既往工作得失,安排近期重点工作,通报学校有关重大决策,表扬校内好人好事,针砭校园不良现象。时间为10分钟。
每次的双周例会,根据实际需要,组合以上三至四个板块内容,以教师最需要、最习惯的方式入手提炼例会内容,提高例会质量,消除了例会的行政化气息,贯通了领导和教师的交流渠道。
二、推行校务透明,实施民主管理
学校的工作要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校领导仅仅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是行不通的。每次校务会邀请两名教师代表列席参与,以此提高决策透明度。列席教师可以根据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征集广大教师的建议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科学决策。
双周工作例会的改革,不仅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开辟了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新渠道。如在审议《文明办公室评比细则》时会邀请年级组长参加,听听他们的想法,收集同年级组其他教师的看法,以便将细则更加完善到位。学校还事先给应邀教师一个议题,要求在校务会上谈谈自己的想法,比如针对年长的教师,让他们谈谈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或需要什么帮助;让年轻教师谈谈学校对于青年教师成长规划的想法。鼓励教师倾吐诉求,允许释放不同的心声,这也将教师从被管理的对象变为参与的管理者,使学校管理更贴近基层需要。
三、创新队伍管理,激化“羊群效应”
学校例会的变革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管理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学校中每一级部门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各司其职,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精益求精。其中校长作为领头羊地位举足轻重,从为教师提供选题和材料到只提供选题,最终引导教师自主选题和组建材料,一直扮演着“事务官”和“改革者”的双重角色。校长尽可能让教师参与例会,根据不同学科、兴趣、心理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
每次的双周例会工作安排都会以三四张文稿“跃然纸上”,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将上阶段已完成的和下阶段需布置的工作仔细地罗列出来,精确到具体的人和日期,然后由校长进行审核,最后在校务会上及时调整和补充。校务会上两位副校长只需对一些重点工作选择性地强调一下即可。部分负责人及时关注例会后的工作实施动态,及时做出应变决策,推进工作实施,并为下次例会的工作安排积累了经验。校务会上,通常会将平时各部门的阶段性活动进行总结、展示和研讨,工作的总结并非对过去的“空谈”,而是对下阶段的工作或下次同类的工作安排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四、开启微型课堂,唤醒文化自觉
例会上一般教师只是被动地、选择性地听和记录,学习容易流于形式,对自身毫无关系的事情,甚至会采取选择性屏蔽。而现在的会上取消了一味的工作布置,许多教师不得不对双周例会的工作情况进行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学校的全方位工作进行再认识,反思自己在学校事务、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设想最佳方法,寻求最佳效果,借鉴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的执行能力。尤其双周例会镶嵌了“话题演讲”板块,就如一节节微型课堂,教师们逐渐从“被迫”学习走向自主学习,因为在这个微型课堂上可以享受到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颇具深意的时政速递、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这一板块以教师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以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创新理念,逐步转变教师们职业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比如本学期学校制定了《以梦为马,即刻出发》工作愿景,此命名源于海子的抒情诗《以梦为马》。在开学工作例会上,邀请一位朗读功底扎实、文学底蕴丰厚的教师进行诠释和演绎。主持者也尽可能将办学理念或对教师工作要求融入讲话主题中,简洁而清晰地传达给教师,逐渐将学校的工作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根植于教师的头脑,促成了教师重新审视本职责任的内在文化自觉。
革新后的例会如同一列幸福快车,载着教师们朝着每周的新目标飞驰前进。每次例会是智慧的展示与分享,是对每位参与者的历练和提升,更是对学校全局发展的实时折射。当然,“人心”经营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新趟开的路子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新形成的成果需要加以固化,以期达成教师、学生和学校同步发展的“多赢”目的。
(浙江省奉化市武岭小学 3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