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平结》是浙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主题三活动一的内容,其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平结及其种类,学会平结的基本编结方法;二是通过图例等学习方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熟练编织绳结紧密的平结小挂件;三是感受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形成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是学会平结的基本编结方法;难点是双向平结编织中学会判断哪一侧先压轴。本主题活动从本校参赛教师磨课试教开始,到市(县)级指定内容赛课,再到市级课堂教学比赛才完美谢幕。其间,共听了12堂相同内容的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课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容量又大,只有半数同学能熟练掌握技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课堂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让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成了笔者反复思考的核心问题。于是,经过近一个月的思考,又在校内进行了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展示,试图在以下六方面有所突破。
突破之一:课堂导入如何聚焦?
劳技课由于课前要分小组、准备材料,使课开始之前教室里显得乱哄哄的。很多时候教师要变着法子让学生安静下来,而往往总有几个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设计了如下三个环节,并进行了有效尝试,效果明显。环节如下:
1.有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件小礼物(出示两个大信封,一个装有单向平结,另一个装有双向平结),请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东西?一样不一样?
2.(实物展示其中一个单向平结)任务驱动:这是一个编织小挂件。你想学吗?
3.聚焦主体:(局部放大实物)这个小挂件主要是用“平结”(板书)编织而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板书)它。
突破之二:技法探究如何引导?
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技术的传授与模仿,却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的虽有技术探究,却只是浅尝辄止,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太少;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技术指导,却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技术反思,无法实现在原有技术层面上的突破,技术创新更无法谈起。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外,还得学会动脑。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教师别忙着解,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在体验中不断深入。
鉴于此,在尝试编制单向平结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单向平结是由一个个结组成,形状是螺旋形的)
2.拆一拆:请一位同学上来把结全部拆开,你又有什么发现?
(由两根绳子编成的:中间这一根我们叫它轴线,另外一根是用来编的)
3.选一选:老师这里有一组线,一长一短,哪根作轴线比较合适?为什么?同时告诉学生,编织时我们一般采用两位同学合作来完成。编织和拿线可以互相交换进行。
4.读一读: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的眼力,看哪些同学能读懂步骤图?
5.试一试:两人一组,用一组线,边看图,边尝试着编一编。
6.说一说:哪几组同学已经初步学会了,请将作品拿上来展示。并介绍一下编织经验。
展示交流过程中重点解决:轴线的摆放要居中,压、挑、穿要注意方向,最后要用力拉紧。
7.辨一辨:(出示问题作品)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提示注意:松紧、方向)
突破之三:课堂高效如何实现?
课堂上经过学生探究,教师指导和问题剖析后,一般教师都会让学生继续编。并告诉同学:成功的可以继续编下去,有问题的可拆了重编。于是,课堂上给了七八分钟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而这样的操作从作品成功率来看,只有一半学生能掌握方法并熟练运用。另一半学生由于方法不清,时常出现错误或是反复。
于是,笔者在听课之余进行思考,能否让已经成功的同学充当小教师,去帮助其他方法不熟练或是错误的同学?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设计了“小教师招聘”环节,其效果十分明显。
已经成功的同学因为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得很认真,很细心。而需要帮助的同学因为是一对一、手把手的辅导,一下子就明白了方法,进步明显。甚至很多小教师自告奋勇地说:“我帮了三四个同学,而且他们都已经会了,有些熟练了……”之后再进行统计,学生几乎全部掌握方法,高效是显而易见的。
突破之四:教学难点如何突破?
在双向平结编织时学会判断哪一侧先压轴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于是,笔者设计如下环节,学生便很容易掌握了方法:
1.看一看:(出示双向平结)仔细观察一下,跟我们刚刚编的单向平结一样吗?
2.猜一猜:你认为是怎么编出来的?
3.比一比:(课件出示两种平结的编法对比图)仔细观察,找一找不同的地方。
4.说一说:谁能说说双向平结编织的技巧?
5.试一试:同学合作,尝试编一段双向平结。
6.想一想:(出示编了一半的双向平结)刚才有同学问我,接下来不知道该用哪根绳来压轴线了,你用什么好办法?
教师小结:
方法一:拆一拆刚编好的结观察一下;
方法二:观察结的两边,认识“开口”和“闭口”。并揭示规律——始终从闭口处一侧去压轴线。
突破之五:技术标准如何提升?
掌握了单向平结、双向平结的方法,并会在双向平结编织中学会判断哪一侧先压轴之后,很多教师技术引导也就到此为止。笔者经过思考,觉得这样的课虽是达到了扎实的水平,但要有所突破,还需要上一个台阶。课堂上可以通过掌握评价方法来进一步提升技术标准。
当学生学会两种编织方法后,笔者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会了编织平结,有些甚至是熟练工了。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你已经不是制作产品的工人,而是检查产品质量的技术人才了。请你想一想,你对平结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学生经过短暂思考,教师经过归纳,便明确了一是松紧是否适当?二是方法是否正确?看似简单的两个方面,但从学会方法到技术标准的提出,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因此,当学生对技术要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制作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及时巩固技术重点,突破技术难点,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突破之六:课后拓展如何分层?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终结。对课堂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可以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1.展示欣赏:学会了平结编织,我们不仅能编小挂件,还可以编各种各样的小饰品。
2.创意引导:希望同学们用手中的一根绳编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3.情感延伸:编好的作品,你可以用来干什么?(装扮生活、同学留念、送给长辈或亲朋好友等。送一份祝福,送一份平安!)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唯有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314500)
突破之一:课堂导入如何聚焦?
劳技课由于课前要分小组、准备材料,使课开始之前教室里显得乱哄哄的。很多时候教师要变着法子让学生安静下来,而往往总有几个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设计了如下三个环节,并进行了有效尝试,效果明显。环节如下:
1.有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件小礼物(出示两个大信封,一个装有单向平结,另一个装有双向平结),请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东西?一样不一样?
2.(实物展示其中一个单向平结)任务驱动:这是一个编织小挂件。你想学吗?
3.聚焦主体:(局部放大实物)这个小挂件主要是用“平结”(板书)编织而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板书)它。
突破之二:技法探究如何引导?
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技术的传授与模仿,却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的虽有技术探究,却只是浅尝辄止,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太少;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技术指导,却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技术反思,无法实现在原有技术层面上的突破,技术创新更无法谈起。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外,还得学会动脑。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教师别忙着解,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在体验中不断深入。
鉴于此,在尝试编制单向平结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单向平结是由一个个结组成,形状是螺旋形的)
2.拆一拆:请一位同学上来把结全部拆开,你又有什么发现?
(由两根绳子编成的:中间这一根我们叫它轴线,另外一根是用来编的)
3.选一选:老师这里有一组线,一长一短,哪根作轴线比较合适?为什么?同时告诉学生,编织时我们一般采用两位同学合作来完成。编织和拿线可以互相交换进行。
4.读一读: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的眼力,看哪些同学能读懂步骤图?
5.试一试:两人一组,用一组线,边看图,边尝试着编一编。
6.说一说:哪几组同学已经初步学会了,请将作品拿上来展示。并介绍一下编织经验。
展示交流过程中重点解决:轴线的摆放要居中,压、挑、穿要注意方向,最后要用力拉紧。
7.辨一辨:(出示问题作品)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提示注意:松紧、方向)
突破之三:课堂高效如何实现?
课堂上经过学生探究,教师指导和问题剖析后,一般教师都会让学生继续编。并告诉同学:成功的可以继续编下去,有问题的可拆了重编。于是,课堂上给了七八分钟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而这样的操作从作品成功率来看,只有一半学生能掌握方法并熟练运用。另一半学生由于方法不清,时常出现错误或是反复。
于是,笔者在听课之余进行思考,能否让已经成功的同学充当小教师,去帮助其他方法不熟练或是错误的同学?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设计了“小教师招聘”环节,其效果十分明显。
已经成功的同学因为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得很认真,很细心。而需要帮助的同学因为是一对一、手把手的辅导,一下子就明白了方法,进步明显。甚至很多小教师自告奋勇地说:“我帮了三四个同学,而且他们都已经会了,有些熟练了……”之后再进行统计,学生几乎全部掌握方法,高效是显而易见的。
突破之四:教学难点如何突破?
在双向平结编织时学会判断哪一侧先压轴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于是,笔者设计如下环节,学生便很容易掌握了方法:
1.看一看:(出示双向平结)仔细观察一下,跟我们刚刚编的单向平结一样吗?
2.猜一猜:你认为是怎么编出来的?
3.比一比:(课件出示两种平结的编法对比图)仔细观察,找一找不同的地方。
4.说一说:谁能说说双向平结编织的技巧?
5.试一试:同学合作,尝试编一段双向平结。
6.想一想:(出示编了一半的双向平结)刚才有同学问我,接下来不知道该用哪根绳来压轴线了,你用什么好办法?
教师小结:
方法一:拆一拆刚编好的结观察一下;
方法二:观察结的两边,认识“开口”和“闭口”。并揭示规律——始终从闭口处一侧去压轴线。
突破之五:技术标准如何提升?
掌握了单向平结、双向平结的方法,并会在双向平结编织中学会判断哪一侧先压轴之后,很多教师技术引导也就到此为止。笔者经过思考,觉得这样的课虽是达到了扎实的水平,但要有所突破,还需要上一个台阶。课堂上可以通过掌握评价方法来进一步提升技术标准。
当学生学会两种编织方法后,笔者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会了编织平结,有些甚至是熟练工了。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你已经不是制作产品的工人,而是检查产品质量的技术人才了。请你想一想,你对平结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学生经过短暂思考,教师经过归纳,便明确了一是松紧是否适当?二是方法是否正确?看似简单的两个方面,但从学会方法到技术标准的提出,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因此,当学生对技术要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制作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及时巩固技术重点,突破技术难点,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突破之六:课后拓展如何分层?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终结。对课堂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可以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1.展示欣赏:学会了平结编织,我们不仅能编小挂件,还可以编各种各样的小饰品。
2.创意引导:希望同学们用手中的一根绳编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3.情感延伸:编好的作品,你可以用来干什么?(装扮生活、同学留念、送给长辈或亲朋好友等。送一份祝福,送一份平安!)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唯有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