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看王家训的画你会立刻想到嵇康的名句。
王家训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人物画,笔精墨妙,妙观逸想,状如流水行云、龙翔凤舞,若有元人笔墨、宋人气象之余韵留香。看他的画,能令我们马上想到“高逸人物凭妙笔,扩充胸怀展素宣”这样的句子。应该说,在当代谈到人物画尤其是南方的人物画,王家训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点,或者说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研究个案与对象,家训以自己富于个性化的创作和开拓性的创造价值为人们所认同与喜欢。
家训的仕女画尤其意趣湛然,有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有的是“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有的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有的是“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有的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每一幅都是那么精彩绝伦,让观众叹为观止。这个仕女系列的作品主要以古代仕女为表现对象,色调淡雅清新,风格独特,别具一格。那些衣着清丽的翩翩女子恬静、散淡地置身于桃花流水、山石亭榭之间,或立、或坐、或卧。有的仰面探花,有的临池观荷,有的静坐凝思,有的倚石小憩……顾盼徘徊,暗香疏影,梨涡浅笑,妩媚动人;有手执香扇的,有轻攥绢帕的,有扶树拈花的,有弄发扶簪的……或静或动,或聚或散;沉静、活泼,相得益彰;柔美、清纯,各具情致。画面丰富,内容充实精美,山、石、树、人巧妙穿插,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家训老师也一直都是我所关注的人物画家。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家训老师为人豪爽善良,待人接物都是彬彬有礼,从容淡定。在风景如画市井繁华经济发达的杭州声誉日隆。其二是因为我颇喜欢他的人物画的“味道”。我想,书法、太极拳、中国画、京剧、古琴、烹调等皆讲味道,味道不对,一切免谈。而那味道,由何而来?系由人之文化气质而来。家训的仕女画的“味道”和气质雅致高华,令人动容。家训老师人物画作品中的最大优势,就是他对于时代精神的理解。在中国人物画界,经久不衰的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庞薰琴、黄胄,而且就是历经再长的时间,他们依旧是不衰的。原因是什么?画风,他们的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和气象。或大气,或精致,或雄浑,或婉约。家训老师人物画也是如此。而家训老师作品的人物造型,在追求“似与不似”,在追求“独特的意趣与神韵”上可谓精妙。有一天无意间翻到1995年的《连环画报》,居然看到封三上赫然刊登着家训老师的画。弹指长痕,更让人心存景仰。
“有诗有酒有高歌,春色年年奈我何?”读家训的画读多了你不经意间便会有这样的感觉。梦里情怀,诗中境界,画家眼里心中的闲逸生涯,一幅幅笔精墨湛的国画作品,这是家训的画在人才济济的杭州繁华之地仍能脱颖而出的原因。很多人都读过《徐渭传》吧?你感到青藤先生如此天赋异禀,为何仍“往事凄迷风雨疾,新愁黯淡江河下”的原因了么?就是因为杭州要想出人头地实属不易。可想而知,家训老师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丙戌十月,我们杂志在杭州唐云美术馆办画展,忙碌之余漫步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心闲境佳。不禁又想起家训老师的画,记忆中关于江南的佳句被一一唤醒……“日华川上动,风花早际浮”“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挹红蕖冉冉香”……而最能概括家训画作意境的我以为是“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都是闲情意。”这句我是改自晏几道的词,但颇觉能点出家训画作的情境。古人语:“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癖,仅仅是一种深程度的喜好而已,没有任何褒贬。家训老师对丹青笔墨的癖好不可不谓之深情款款。
家训的书画作品皆个性鲜明、语言风格十分突出,我认为从形式到内容都浑然一体,这是多年来他在艺术上苦苦探求的结晶。他的作品,像一块埋在土里的金子,经过风吹雨打,渐渐显露出来,透射出迷人煊赫的光彩。不事张扬的他,以实力吸引着画坛的广泛关注。同时作为当代颇富创造力和卓有建树的艺术家,王家训也越来越被时代被市场所关注。因为其作品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和高妙的艺术品位,从而价位也是不停看涨。今年不少所谓的名家,一番炒作之后价位猛涨之后又“大跳水”,而王家训作品价位则是稳中有升!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绘画史,就是艺术本体在失落与复归中不断调理的历史。只有对绘画本体规律的深刻体验与把握,在创作观念和形式语言上,具有超常的气度和胆识,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高水准的艺术品。家训老师的作品就是如此。艺术家只有在人生的境遇和情感的律动中,真正脱开尘俗之羁绊,才能进入灵魂的轻松漫游的境界。试想,如果家训生活的积累不够,或知识结构储备不足,怎么可能挥洒出一篇篇气格雅静恢宏大气的艺术品呢?在这一点上,王家训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有着十分清醒的把握——只有在对传统的领悟中不断深化,才能在艺术语言上寻求纯正的味道,并且在创作心态上体现出更为贴近艺术本质的自然心灵。
家训老师是异常谦虚的,而他认准的事他就一定要去做好。相信以家训老师的这份恒心和毅力,深厚的积淀、过人的潜质、崇高的品格,他一定能在自己所选择的丹青水墨艺术之路上,铿锵步伐,越走越远。
看王家训的画你会立刻想到嵇康的名句。
王家训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人物画,笔精墨妙,妙观逸想,状如流水行云、龙翔凤舞,若有元人笔墨、宋人气象之余韵留香。看他的画,能令我们马上想到“高逸人物凭妙笔,扩充胸怀展素宣”这样的句子。应该说,在当代谈到人物画尤其是南方的人物画,王家训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点,或者说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研究个案与对象,家训以自己富于个性化的创作和开拓性的创造价值为人们所认同与喜欢。
家训的仕女画尤其意趣湛然,有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有的是“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有的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有的是“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有的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每一幅都是那么精彩绝伦,让观众叹为观止。这个仕女系列的作品主要以古代仕女为表现对象,色调淡雅清新,风格独特,别具一格。那些衣着清丽的翩翩女子恬静、散淡地置身于桃花流水、山石亭榭之间,或立、或坐、或卧。有的仰面探花,有的临池观荷,有的静坐凝思,有的倚石小憩……顾盼徘徊,暗香疏影,梨涡浅笑,妩媚动人;有手执香扇的,有轻攥绢帕的,有扶树拈花的,有弄发扶簪的……或静或动,或聚或散;沉静、活泼,相得益彰;柔美、清纯,各具情致。画面丰富,内容充实精美,山、石、树、人巧妙穿插,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家训老师也一直都是我所关注的人物画家。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家训老师为人豪爽善良,待人接物都是彬彬有礼,从容淡定。在风景如画市井繁华经济发达的杭州声誉日隆。其二是因为我颇喜欢他的人物画的“味道”。我想,书法、太极拳、中国画、京剧、古琴、烹调等皆讲味道,味道不对,一切免谈。而那味道,由何而来?系由人之文化气质而来。家训的仕女画的“味道”和气质雅致高华,令人动容。家训老师人物画作品中的最大优势,就是他对于时代精神的理解。在中国人物画界,经久不衰的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庞薰琴、黄胄,而且就是历经再长的时间,他们依旧是不衰的。原因是什么?画风,他们的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和气象。或大气,或精致,或雄浑,或婉约。家训老师人物画也是如此。而家训老师作品的人物造型,在追求“似与不似”,在追求“独特的意趣与神韵”上可谓精妙。有一天无意间翻到1995年的《连环画报》,居然看到封三上赫然刊登着家训老师的画。弹指长痕,更让人心存景仰。
“有诗有酒有高歌,春色年年奈我何?”读家训的画读多了你不经意间便会有这样的感觉。梦里情怀,诗中境界,画家眼里心中的闲逸生涯,一幅幅笔精墨湛的国画作品,这是家训的画在人才济济的杭州繁华之地仍能脱颖而出的原因。很多人都读过《徐渭传》吧?你感到青藤先生如此天赋异禀,为何仍“往事凄迷风雨疾,新愁黯淡江河下”的原因了么?就是因为杭州要想出人头地实属不易。可想而知,家训老师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丙戌十月,我们杂志在杭州唐云美术馆办画展,忙碌之余漫步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心闲境佳。不禁又想起家训老师的画,记忆中关于江南的佳句被一一唤醒……“日华川上动,风花早际浮”“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挹红蕖冉冉香”……而最能概括家训画作意境的我以为是“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都是闲情意。”这句我是改自晏几道的词,但颇觉能点出家训画作的情境。古人语:“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癖,仅仅是一种深程度的喜好而已,没有任何褒贬。家训老师对丹青笔墨的癖好不可不谓之深情款款。
家训的书画作品皆个性鲜明、语言风格十分突出,我认为从形式到内容都浑然一体,这是多年来他在艺术上苦苦探求的结晶。他的作品,像一块埋在土里的金子,经过风吹雨打,渐渐显露出来,透射出迷人煊赫的光彩。不事张扬的他,以实力吸引着画坛的广泛关注。同时作为当代颇富创造力和卓有建树的艺术家,王家训也越来越被时代被市场所关注。因为其作品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和高妙的艺术品位,从而价位也是不停看涨。今年不少所谓的名家,一番炒作之后价位猛涨之后又“大跳水”,而王家训作品价位则是稳中有升!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绘画史,就是艺术本体在失落与复归中不断调理的历史。只有对绘画本体规律的深刻体验与把握,在创作观念和形式语言上,具有超常的气度和胆识,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高水准的艺术品。家训老师的作品就是如此。艺术家只有在人生的境遇和情感的律动中,真正脱开尘俗之羁绊,才能进入灵魂的轻松漫游的境界。试想,如果家训生活的积累不够,或知识结构储备不足,怎么可能挥洒出一篇篇气格雅静恢宏大气的艺术品呢?在这一点上,王家训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有着十分清醒的把握——只有在对传统的领悟中不断深化,才能在艺术语言上寻求纯正的味道,并且在创作心态上体现出更为贴近艺术本质的自然心灵。
家训老师是异常谦虚的,而他认准的事他就一定要去做好。相信以家训老师的这份恒心和毅力,深厚的积淀、过人的潜质、崇高的品格,他一定能在自己所选择的丹青水墨艺术之路上,铿锵步伐,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