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背景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普及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编程教育。《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要设置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的课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能力。
我校的教育理念是“生长教育”,该理念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倡导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从2016年开始,我校开设了创客课程和STEAM课程,以这些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21世纪技能。
本课程内容在建构主义认识论、生长教育理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从生活实际出发,确立了“智能小台灯”项目主题,融合了编程、开源硬件、搭建等知识内容。学生在发现问题、集思广益、设计方案、制作小台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建构、创新、合作,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本项目内容包括六课时,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编程、搭建,实现智能小台灯的预设效果并测试、修改、完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敏传感模块和红外传感模块的功能。
2.理解选择程序结构的流程图,并能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实现预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设计、制作(编程、创意搭建)智能小台灯的过程。
2.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设计、制作和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利用信息技术等数字化工具进行“创意表达”的乐趣以及合作、分享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KenBlock主板及配套开源硬件(LED模块、光敏传感模块、红外传感模块)、KenBlock图形化编程平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利用光敏传感器,编程实现光线控制灯的亮灭——自动感应光纤功能。2.利用避障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编程实现预设效果——有人且光线暗点亮,否则熄灭。
教学难点:制作出兼具“智能判断”功能和外形美观的智能小台灯,实现创意物化和创意表达。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并确立了问题——如何制作一个自动感应光线的节能小台灯,每个小组形成了设计方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传感器,通过编程、搭建,来制作这样一盏智能台灯。
二、探究操作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先来实现“自动感应光线变化”的效果,要实现这个效果,应该用到哪些模块?
学生思考,从材料盒里找到所需模块。教师介绍光敏传感器的功能——可以自动感应光线强度的变化。
2.画流程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欲实现效果:光线控制——当光线变暗时自动点亮,光线变亮时自动熄灭,引导学生画出流程图,并用“如果……那么……”句式说一说。
设置意图:分析程序实现方法,通过画流程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熟悉巩固,选择结构程序。
3.编程、测试、改进
(1)编程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脚本,实现LED灯跟随光线变化自动点亮或熄灭。学生完成计算机、控制板、光敏传感器、LED灯的连接。(提示注意事项:要与编程平台图中连接端口对应)
完成主控板连接之后,学生根据流程图编写脚本,上传程序并测试,改进程序。
(2)改进
师:为了让我们的智能小台灯更加节能环保,我们如何改进?
学生思考并阐述思路。如:加入能够识别是否有人的传感器,实现“当有人在灯前面且光线低于某一值时自动打开,否则关闭”。教师引出红外传感器。
(3)画流程图,编程
学生画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学生写一写脚本,实现效果“当光照强度小于30且检测到有人时灯点亮,当无人时灯熄灭;当光线强度大于30时,灯熄灭”。(提示:红外传感器的状态对比之前学习使用过的按钮传感器的状态,当检测到有人时,值为FALSE,当无人时,值为TRUE。)最后将程序上传到控制板,测试程序效果。
三、搭建制作
师:我们实现了智能部分的效果,接下来同学们就根据本组的台灯设计草图,共同制作你们的智能小台灯。
教师提出搭建制作过程中的要求:1.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注意安全;2.有分工、有合作,积极主动参与;3.维护小组内良好秩序。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表现好的小组發“创客币”。“创客币”可以让学生换取更多的材料,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意识,在良好的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制作。搭建灯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光敏传感器和LED灯的相对位置?如果把光敏传感器放在LED灯下会存在什么问题?
四、分享交流
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阐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等,说一说“我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我认为作品的特点以及下一步想改进的地方”。
设置意图:通过展示与发言,拓展思路,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创新。
实践反思
本课是“智能小台灯”项目中的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利用开源硬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功能,通过搭建,把想法变为作品。通过本课的实践,学生不断思考、沟通合作,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由于是大班授课,每组是6~7人,需要多关注一下参与度不是很高的学生,促进积极合作。在搭建部分,应该给予更多时间,让学生去测试、修改、完善作品。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普及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编程教育。《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要设置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的课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能力。
我校的教育理念是“生长教育”,该理念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倡导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从2016年开始,我校开设了创客课程和STEAM课程,以这些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21世纪技能。
本课程内容在建构主义认识论、生长教育理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从生活实际出发,确立了“智能小台灯”项目主题,融合了编程、开源硬件、搭建等知识内容。学生在发现问题、集思广益、设计方案、制作小台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建构、创新、合作,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本项目内容包括六课时,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编程、搭建,实现智能小台灯的预设效果并测试、修改、完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敏传感模块和红外传感模块的功能。
2.理解选择程序结构的流程图,并能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实现预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设计、制作(编程、创意搭建)智能小台灯的过程。
2.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设计、制作和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利用信息技术等数字化工具进行“创意表达”的乐趣以及合作、分享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KenBlock主板及配套开源硬件(LED模块、光敏传感模块、红外传感模块)、KenBlock图形化编程平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利用光敏传感器,编程实现光线控制灯的亮灭——自动感应光纤功能。2.利用避障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编程实现预设效果——有人且光线暗点亮,否则熄灭。
教学难点:制作出兼具“智能判断”功能和外形美观的智能小台灯,实现创意物化和创意表达。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并确立了问题——如何制作一个自动感应光线的节能小台灯,每个小组形成了设计方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传感器,通过编程、搭建,来制作这样一盏智能台灯。
二、探究操作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先来实现“自动感应光线变化”的效果,要实现这个效果,应该用到哪些模块?
学生思考,从材料盒里找到所需模块。教师介绍光敏传感器的功能——可以自动感应光线强度的变化。
2.画流程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欲实现效果:光线控制——当光线变暗时自动点亮,光线变亮时自动熄灭,引导学生画出流程图,并用“如果……那么……”句式说一说。
设置意图:分析程序实现方法,通过画流程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熟悉巩固,选择结构程序。
3.编程、测试、改进
(1)编程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脚本,实现LED灯跟随光线变化自动点亮或熄灭。学生完成计算机、控制板、光敏传感器、LED灯的连接。(提示注意事项:要与编程平台图中连接端口对应)
完成主控板连接之后,学生根据流程图编写脚本,上传程序并测试,改进程序。
(2)改进
师:为了让我们的智能小台灯更加节能环保,我们如何改进?
学生思考并阐述思路。如:加入能够识别是否有人的传感器,实现“当有人在灯前面且光线低于某一值时自动打开,否则关闭”。教师引出红外传感器。
(3)画流程图,编程
学生画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学生写一写脚本,实现效果“当光照强度小于30且检测到有人时灯点亮,当无人时灯熄灭;当光线强度大于30时,灯熄灭”。(提示:红外传感器的状态对比之前学习使用过的按钮传感器的状态,当检测到有人时,值为FALSE,当无人时,值为TRUE。)最后将程序上传到控制板,测试程序效果。
三、搭建制作
师:我们实现了智能部分的效果,接下来同学们就根据本组的台灯设计草图,共同制作你们的智能小台灯。
教师提出搭建制作过程中的要求:1.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注意安全;2.有分工、有合作,积极主动参与;3.维护小组内良好秩序。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表现好的小组發“创客币”。“创客币”可以让学生换取更多的材料,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意识,在良好的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制作。搭建灯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光敏传感器和LED灯的相对位置?如果把光敏传感器放在LED灯下会存在什么问题?
四、分享交流
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阐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等,说一说“我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我认为作品的特点以及下一步想改进的地方”。
设置意图:通过展示与发言,拓展思路,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创新。
实践反思
本课是“智能小台灯”项目中的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利用开源硬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功能,通过搭建,把想法变为作品。通过本课的实践,学生不断思考、沟通合作,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由于是大班授课,每组是6~7人,需要多关注一下参与度不是很高的学生,促进积极合作。在搭建部分,应该给予更多时间,让学生去测试、修改、完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