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高校体育建设中,学校的目标往往是培养大批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基于此目标,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安排等都着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为了培养运动员们的竞技水平。然而这种做法违背了体育教育原本的意义,忽略了其普及性和全民参与性,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大方向出现错误,有碍于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本文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先阐述了有关于终身教育的理论,进而分析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由此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新型对策,希望能够对有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创新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确立了较为清晰的教学发展方向。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首先是要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其次要能够有效地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掌握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体育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向学生们普及全民健身的观念,为他们今后在走向社会时还能坚持锻炼打好基础,使体育教学成为终身教育变为可能。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为了弄清楚高校体育在终身教育观念下的内涵,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终身体育的概念。终身体育说的是一个过程,要求体育锻炼要有阶段性和个性化的特点:阶段性是指参与者应该根据其自身素质不间断地进行锻炼,并不断的提升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强度,锻炼的时间应该是贯穿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局限于某个阶段;个性化则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原因造成的,内因可能是参与者自身的个性、职业的要求、心里的喜好等,外因则可以由所处环境改变参与者自身采取趋利避害的方式使自己的体育活动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一)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渗透力不强
高校教学的目标人群是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点在两个方面尤为突出:
第一,社会的特殊性,站在社会层面来看,处于大学的学生群体正在逐步向社会迈进,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这也意味着今天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明天可能就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第二,人生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就有了自己的个性需求,到了大学,大学生们更加喜欢并愿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此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趋于成熟,学生们自身会树立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在这个阶段教育学生们终身学习的思想,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学生们构建体育的终身教育理念,在其思想上打好基础,使学生们在步入工作场所后也能坚持体育锻炼,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囿于传统模式的影响无法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在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后,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当然,我国对于终身教育理念接触了较晚,对于一些理论的理解不是十分透彻,这也使得体育终身教学在发展时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尤其表现为下面几个形式:
第一,课堂讲课的形式单一,在我国的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当中,课堂依旧受模式的影响,还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且学生只在下面扮演听众。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没有多大收获。课堂看似热闹无比其实没有达到授课的目的。
第二,体育实践的模式僵硬,在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实践往往遵循以下流程:动作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课堂展示。按照这种流程进行的体育实践,在顺序上不能颠倒、在环节上不能出错,淘模式不断的陷入僵硬。这种模式对学生来说,是在被迫进行大量、机械地动作重复和模仿,在脑海中不断被灌输技术要领,学生们自己并没有真正领悟这些技巧,也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动作摆放平衡点,这种僵硬的实践抑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并不利于体育终身教育的推广。
(三)教学评价标准的传统化滞碍了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
在我国教育当中,考试一直作为教学成果检验的重要方式,高校的体育教学也不能免俗。从根本上讲,考试测评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大学生们去主动学习有关体育的知识理论,完善自己的体育计划,纠正大学生们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而现实却是,我国各个学科的考试测评方式太过落后,测评系统没有跟上终身教育理念的要求,阻碍了终身教育理念的推行和落实。
1.体育教学活动中,考试测评的标准较为盲目,要表现为盲目的鼓励参与者提高训练量。训练量的多少由参与者主观因素决定,盲目的通过考试测评来干预其训练量,忽略体育项目本身特点和参与者自身素质,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参与者的训练效果,严重的还会造成运动伤害。
2.将分数作为评判体育运动成果的唯一标准,我国教师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用学生的成绩说明一切,分低的就是锻炼不够,分高的就是训练充足。这种评判方式会迫使学生追逐高分,忽略自身身体素质,大量的体育负荷也可能会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
三、终身教育视角下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对策
(一)提高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渗透力
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新教育的理念和培养学生能力并不冲突。我国必须要站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角度来优化和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学生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也能促进他们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首先需要原本的竞技体育理念,消除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而对大学生加强体育知识的教育,促使学生们认识到终身体育教学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会普及到心理素质的锻炼和精神风貌的塑造。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要想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就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条件来安排和设置高校的体育课程,构建适合学生们的教学体系,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学校的体育课程赋予人性化的特点,详细来说,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要修习,而选修课的可以在尊重学生们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情况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这种课程安排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高校体育教学要实现创新,其主要成员就是教师,学校可以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新的切入点。首先,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多种交流场所,让其参与不同学校或是各种俱乐部举办的交流活动,就是在多方交流时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而在教学当中实现创新;其次,学校可以为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活动,支持并鼓励体育教师们积极参与,在编制培训教材时还需要加入心理学和卫生健康知识,使培训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认同终身教育的价值理念;最后,学校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中供教师们学习并不断吸收内化成为自身经验,便于他们在体育教学当中进行运用和实践。
(三)实现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发展
在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学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教学评价正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主要从学习评价和考试评价两方面来看。
1.学习评价
所说的学习评价需要一个过程,主要侧重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态度、习惯养成等角度,这种评价更加倾向于精神层面,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评价结果。对于一些评价结果突出的学生,要注意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并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放大他们的优点;对于一些评价结果稍差的学生,要学会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所在,合力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帮助学生走出低谷,找到自己正确的学习方式。
2.考试评价
由于学生的考试有成绩,因此考试评价是一种比较客观、公平的方式,但也需要坚持"多元化",学生的成绩虽然是其学习效果的一种表现,但也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据。高校体育建设可以在考试评价环节加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建立较为全面的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方式在响应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麦碧红,朱健文.基于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3-4.
[2]华宝元.教育管理学四大范畴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1):107-109.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创新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确立了较为清晰的教学发展方向。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首先是要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其次要能够有效地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掌握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体育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向学生们普及全民健身的观念,为他们今后在走向社会时还能坚持锻炼打好基础,使体育教学成为终身教育变为可能。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为了弄清楚高校体育在终身教育观念下的内涵,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终身体育的概念。终身体育说的是一个过程,要求体育锻炼要有阶段性和个性化的特点:阶段性是指参与者应该根据其自身素质不间断地进行锻炼,并不断的提升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强度,锻炼的时间应该是贯穿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局限于某个阶段;个性化则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原因造成的,内因可能是参与者自身的个性、职业的要求、心里的喜好等,外因则可以由所处环境改变参与者自身采取趋利避害的方式使自己的体育活动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一)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渗透力不强
高校教学的目标人群是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点在两个方面尤为突出:
第一,社会的特殊性,站在社会层面来看,处于大学的学生群体正在逐步向社会迈进,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这也意味着今天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明天可能就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第二,人生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就有了自己的个性需求,到了大学,大学生们更加喜欢并愿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此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趋于成熟,学生们自身会树立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在这个阶段教育学生们终身学习的思想,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学生们构建体育的终身教育理念,在其思想上打好基础,使学生们在步入工作场所后也能坚持体育锻炼,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囿于传统模式的影响无法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在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后,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当然,我国对于终身教育理念接触了较晚,对于一些理论的理解不是十分透彻,这也使得体育终身教学在发展时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尤其表现为下面几个形式:
第一,课堂讲课的形式单一,在我国的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当中,课堂依旧受模式的影响,还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且学生只在下面扮演听众。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没有多大收获。课堂看似热闹无比其实没有达到授课的目的。
第二,体育实践的模式僵硬,在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实践往往遵循以下流程:动作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课堂展示。按照这种流程进行的体育实践,在顺序上不能颠倒、在环节上不能出错,淘模式不断的陷入僵硬。这种模式对学生来说,是在被迫进行大量、机械地动作重复和模仿,在脑海中不断被灌输技术要领,学生们自己并没有真正领悟这些技巧,也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动作摆放平衡点,这种僵硬的实践抑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并不利于体育终身教育的推广。
(三)教学评价标准的传统化滞碍了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
在我国教育当中,考试一直作为教学成果检验的重要方式,高校的体育教学也不能免俗。从根本上讲,考试测评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大学生们去主动学习有关体育的知识理论,完善自己的体育计划,纠正大学生们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而现实却是,我国各个学科的考试测评方式太过落后,测评系统没有跟上终身教育理念的要求,阻碍了终身教育理念的推行和落实。
1.体育教学活动中,考试测评的标准较为盲目,要表现为盲目的鼓励参与者提高训练量。训练量的多少由参与者主观因素决定,盲目的通过考试测评来干预其训练量,忽略体育项目本身特点和参与者自身素质,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参与者的训练效果,严重的还会造成运动伤害。
2.将分数作为评判体育运动成果的唯一标准,我国教师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用学生的成绩说明一切,分低的就是锻炼不够,分高的就是训练充足。这种评判方式会迫使学生追逐高分,忽略自身身体素质,大量的体育负荷也可能会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
三、终身教育视角下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对策
(一)提高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渗透力
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新教育的理念和培养学生能力并不冲突。我国必须要站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角度来优化和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学生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也能促进他们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首先需要原本的竞技体育理念,消除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而对大学生加强体育知识的教育,促使学生们认识到终身体育教学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会普及到心理素质的锻炼和精神风貌的塑造。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要想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就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条件来安排和设置高校的体育课程,构建适合学生们的教学体系,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学校的体育课程赋予人性化的特点,详细来说,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要修习,而选修课的可以在尊重学生们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情况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这种课程安排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高校体育教学要实现创新,其主要成员就是教师,学校可以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新的切入点。首先,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多种交流场所,让其参与不同学校或是各种俱乐部举办的交流活动,就是在多方交流时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而在教学当中实现创新;其次,学校可以为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活动,支持并鼓励体育教师们积极参与,在编制培训教材时还需要加入心理学和卫生健康知识,使培训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认同终身教育的价值理念;最后,学校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中供教师们学习并不断吸收内化成为自身经验,便于他们在体育教学当中进行运用和实践。
(三)实现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发展
在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学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教学评价正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主要从学习评价和考试评价两方面来看。
1.学习评价
所说的学习评价需要一个过程,主要侧重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态度、习惯养成等角度,这种评价更加倾向于精神层面,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评价结果。对于一些评价结果突出的学生,要注意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并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放大他们的优点;对于一些评价结果稍差的学生,要学会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所在,合力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帮助学生走出低谷,找到自己正确的学习方式。
2.考试评价
由于学生的考试有成绩,因此考试评价是一种比较客观、公平的方式,但也需要坚持"多元化",学生的成绩虽然是其学习效果的一种表现,但也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据。高校体育建设可以在考试评价环节加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建立较为全面的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方式在响应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麦碧红,朱健文.基于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3-4.
[2]华宝元.教育管理学四大范畴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1):107-109.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