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作用,武汉市工商局党组决定从创新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人手,把绩效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统领工商所基层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扎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工作,为促进工商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队伍保障。
一、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的背景
顺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潮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多、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武汉市工商系统有3200多名公务员,近80%在基层一线。如何进一步增强工商所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服务发展能力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是领导有要求。国家工商总局要求把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为推进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2010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更加严格地锻炼干部队伍”、“按照‘数字准、情况明、责任清、作风正’的要求,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基础工作。”湖北省工商局明确提出要“严格工商所绩效考评,把工商所工作职责、办事权限、办事流程、工作范围以及评价标准细化、量化到每个岗位,具体落实到每个干部,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任务,人人担责任”。特别是2006年武汉市政府制定下发《武汉市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市政府每年与政府各部门签订绩效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据此对政府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已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
二是现实有需求。面对停征“两费”和实施新“三定”规定的新形势,新“三定”进一步强化了工商部门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明显加强。特别是在2008年9月“两费”停征后,在由“收费管制型”向“监管服务型”转变过程中,一方面,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出现了认识不适应、方法不适应、能力不适应的问题,对做什么、怎么做还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县(区)工商局领导尤其是工商所长也对如何带好管好队伍存在困惑,很难准确回答管什么、怎么管。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取消了收费硬指标后,缺少客观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往往导致人浮于事,“你急他不急”、“上急下不急”;执行力日渐钝化,关键时刻叫不应、找不到、信不过:粗放式管理,凭印象考核,干多干少一个样。面对新的挑战,由于考核措施滞后,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问题。基层干部要求能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他们认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抓住了工商系统基层建设的“牛鼻子”,这对广泛调动基层工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自己有追求。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为了推动各项工商业务工作创先争优,武汉市工商局党组结合实际,提出了工商工作要走在全国副省级市前列的奋斗目标。全市工商系统自2005年探索实行绩效目标管理以来,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绩效目标管理态势;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制订了目标对单位、绩效对个人的绩效目标管理制度;采取了认真考评、严格兑现的一系列绩效目标奖惩措施。通过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全市工商系统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基层工商干部新期待新要求,基层工商所的自身建设面临新课题新挑战,绩效管理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如怎样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指标、怎样通过考核调动基层全体干部工作积极性、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如何运用考核结果鼓励创先争优等等,这些还有待改进和创新。
二、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的举措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兴则全局兴。工商所是工商工作的全部战斗力所在。是工商事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改革的动力来自基层,创新的智慧源自基层,成功的经验出自基层。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是“软实力”的体现’属于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核心竞争力范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强力推进,狠抓落实,这也是一项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为此,全市工商系统从思想、组织、技术等方面为加强和完善绩效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一是武汉市局党组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专题研究部署系统绩效管理工作,把创新完善工商所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来抓。召开了全系统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确定了重点、提出了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绩效考评领导小组,领导和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编发《绩效管理工作简报》,开展绩效管理征文活动,反映绩效管理动态、强化绩效管理观念、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新年伊始,在全系统工作会议上再次部署,要不断改进绩效管理,实施个人绩效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干部责任能力和执行力的提高。
二是对绩效目标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了评估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实施效果,市工商局成立了由办公室、政治处联合组成的调研组,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组形成了《实施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对全市工商系统实施绩效目标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绩效目标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完善绩效目标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该调查报告荣获全省工商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总的来看,对单位考核达到了预期目的,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服务发展有成果、监管市场有力度、行政执法有提高、消保维权有佳绩。但绩效对个人考核由于存在缺少确责到人的环节和考评手段滞后等因素,作用发挥不充分。先后引入了末位淘汰方法和“双十”机制对个人绩效考核,“双十”即在以部门(或机关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季度考核中,按照优、良、平、差四个等次进行评定,其中“优”等次比例控制在10%以内,“平”(含)以下等次的必须达到单位参加考评人数的10%,要发挥“双十”机制应有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创新考评方式。
三是学习并借鉴外地的绩效管理经验。在推行科学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注重吸收、借鉴市内外、系统内外好的经验做法,群策群力抓绩效。如江西省南昌市工商局作为全国基层公务员考核工作试点单位,通过创新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具体由“一个中心三个平台”构成,即绩效数据中心、执行力建设平台、工商工作满意度建设平台、指挥监控平台,受到国家工 商总局和国家公务员局的充分肯定。为了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市局党组专门派出绩效考核学习考察组赴南昌市工商局学习考察,现场观摩交流,并将他们的考核指标体系原原本本下发全系统进行学习讨论。并邀请南昌市局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专程来局介绍具体做法。面对面进行交流,在全系统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和一致好评。
四是开发运用武汉市工商局目标考核系统。根据目标管理考核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局实际,按照突出重点、量化标准、动态考核、强化操作性的原则,在充分吸收、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武汉市工商局目标考核系统,启动了市局协同办公平台的目标管理考核系统。
五是成立绩效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设立了绩效管理办公室,成立了绩效考评调研专班。负责绩效考核的牵头与组织工作,如制订考核内容及标准、起草绩效考评办法等工作。调研专班就如何规范工商所队(组)设置和人员定岗定责、巡查网格划分的原则和标准、基层需要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绩效考核的内容、标准、办法、信息化保障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后,掌握了全面、真实、准确的情况,精心梳理归纳,为开发建设绩效数据中心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的探索
绩效管理一直是政府管理的难点重点和理论探索的焦点热点,按照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求,立足武汉市基层工商工作实际,必须加大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整合力度,推动由目标管理向绩效管理的融合升级。创新绩效管理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具体说,工商所公务员绩效考核要在六个方面体现制度创新要求。
一是实行差异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绩效考核首先就要改变过去“千人一面”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根据“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的原则,体现工作量大体均衡要求,采取“一人一表”方式考核,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基层工商所干部编人巡查网格,细化量化硬化考核指标。一方面所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发挥实干和表率作用;另一方面改变所长一人是“运动员”,其他都是“拉拉队员”的现象,达到“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目的。实践证明,差异化考核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考核指标直接落实到工商所每个干部,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市局考核实际上只考核分局机关的问题,真正把人员从向分局机关集中变成向工商所集中,用考事来考人,从考分局到考公务员,工商所全体公务员平均成绩构成工商所成绩,分局全体工商所平均成绩构成分局成绩,形成合理的绩效结果链,从而达到了“精局强所”的改革目的。根治了分局机关“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工商所人数少、独当一面干工作人员更少的顽症,形成人员向一线集中、监管在一线落实、服务在一线优化、绩效在一线体现的强基固本局面。
二是实行常态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机制。过去考核多是季度考核或年终一次性考核,这种考核往往导致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考核、轻管理问题。由于不能实时准确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使工作落后的地方失去最佳改正机会。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更加注重日常考核,真正体现常态管理,使被考者在第一时间了解考核结果和扣分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抓住最佳改进和提高时机。从行政管理工作的决策、执行、督办反馈整个过程来看,抓常态化考核就是抓督办反馈,从而产生完整的“闭环效应”,解决了过去工作布置多督办少、一手硬一手软问题。由市局常设的绩效管理办公室牵头抓落实,改变了过去工作目标由办公室牵头考核、个人绩效由政治处牵头考核的做法,不但有利于统筹办公室和政治处两方考核力量,更有利于整合市局绩效管理办公室日常考核、综合处室重点督察和业务处室跟踪督办三方力量,跟踪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工作开展、督促工作落实。完成只看结果的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控制的绩效管理转变。
三是实行集约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内容。工商所是监管执法的前沿阵地和服务社会的窗口部门,工商所干部承担的工作既多又杂,临时的突击的、分内的分外的,有时还会出现“加班加点挨批评,连日连夜受处分”现象。按照建设法治工商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确责、履责、问责机制,确责是前提是基础。实施绩效考核首先就要解决确责问题,使每个工商所干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标准是什么。因此在一个考核年度开始,就要充分征求各业务处室和工商所干部意见,组成调研专班,集约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一经下达就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和稳定性,非依规定事由、非经规定程序不得变更,避免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被动局面。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和化解风险,人人知道职责所在、风险所在,各负其责;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基层干部,一旦出现问责事由,该由谁承担责任就由谁承担责任,责任主体一清二楚,推动实现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
四是实行一体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制度只有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才能发挥作用。市局即将出台的《武汉市工商局工商所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不但本身规定了指导思想、考核对象、考核原则、组织领导、考核指标的确定、变更与认领、考核方法、结果运用与附则,还充分考虑了与现行制度的对接兼容问题。同时还将以其为核心,配套出台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制度、网格管理制度、绩效考官制度、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制度、信息化保障制度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一系列管理措施机制和技术。通过建立一体化考核体系,确保实践中的可行性与权威性。避免过去就绩效考核论绩效考核,出现孤军深入现象,导致收效不佳、力度不够或行而不远。
五是实行信息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方法。传统面对面方法、纸质载体、时间滞后的考核难以克服主观的感情因素干扰,极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对考核结果大家有理由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有时不是考出了干劲而是考出了怨气。信息化的绩效管理平台正是营造公平的有效载体,通过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考核,做到标准管人、机器管事,将人、制度和科技有机结合,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动态管理、量化管理和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实现了运用高科技手段、达到高质量考核的目的。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由谁考”、“如何考”、“考什么”的问题,有效地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从面对面的考核到背靠背的考核,考官、被考核对象和网格均在系统中随机抽取,考核结果在全系统同步公开并允许被考单位和个人申诉。在考核过程中主要依靠“数字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采集,实现考核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统计分析和结果确认。从业务系统中直接对工作质量和数量指标进行评估。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存档、抽检、判分、测评、调查、统计、分析、反馈和编辑等工作全部实现电子化、系统化和标准化,考核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
六是实行效用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奖惩。实施绩效考核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基层工商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益决定人心,人心决定成败。绩效考核作为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性考核,就应该发挥其导向作用,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级、晋升结合起来,使大家明白结果预期,通过精神与物质鼓励,达到绩效激励和绩效调动的目的,推进绩效考核结果的效用化。实行信息化考核可以实时显示全体考核对象的得分排名情况,从而规定在绩效考核排名前若干名中取得评先评优资格,这样就把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对绩效好的单位扩大优秀公务员评选比例,并作为个人晋级晋升的依据。反之对绩效不好的单位及个人按规定采取惩罚性措施,摒弃在责任追究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做法,改变“考核难,兑现更难”的现象,革除考了以后没结果、有了结果不兑现的弊端。注意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开发人力资源,将考核结果作为工商人才特别是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据,让庸者懒者让其位,让失德失职者失其位,让能者勤者居其位。通过绩效管理导向作用,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干干净净干事”的基层工商队伍,提升工商监管服务效能。
(作者系武汉市工商局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 郑葆华
一、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的背景
顺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潮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多、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武汉市工商系统有3200多名公务员,近80%在基层一线。如何进一步增强工商所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服务发展能力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是领导有要求。国家工商总局要求把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为推进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2010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更加严格地锻炼干部队伍”、“按照‘数字准、情况明、责任清、作风正’的要求,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基础工作。”湖北省工商局明确提出要“严格工商所绩效考评,把工商所工作职责、办事权限、办事流程、工作范围以及评价标准细化、量化到每个岗位,具体落实到每个干部,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任务,人人担责任”。特别是2006年武汉市政府制定下发《武汉市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市政府每年与政府各部门签订绩效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据此对政府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已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
二是现实有需求。面对停征“两费”和实施新“三定”规定的新形势,新“三定”进一步强化了工商部门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明显加强。特别是在2008年9月“两费”停征后,在由“收费管制型”向“监管服务型”转变过程中,一方面,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出现了认识不适应、方法不适应、能力不适应的问题,对做什么、怎么做还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县(区)工商局领导尤其是工商所长也对如何带好管好队伍存在困惑,很难准确回答管什么、怎么管。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取消了收费硬指标后,缺少客观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往往导致人浮于事,“你急他不急”、“上急下不急”;执行力日渐钝化,关键时刻叫不应、找不到、信不过:粗放式管理,凭印象考核,干多干少一个样。面对新的挑战,由于考核措施滞后,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问题。基层干部要求能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他们认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抓住了工商系统基层建设的“牛鼻子”,这对广泛调动基层工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自己有追求。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为了推动各项工商业务工作创先争优,武汉市工商局党组结合实际,提出了工商工作要走在全国副省级市前列的奋斗目标。全市工商系统自2005年探索实行绩效目标管理以来,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绩效目标管理态势;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制订了目标对单位、绩效对个人的绩效目标管理制度;采取了认真考评、严格兑现的一系列绩效目标奖惩措施。通过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全市工商系统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基层工商干部新期待新要求,基层工商所的自身建设面临新课题新挑战,绩效管理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如怎样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指标、怎样通过考核调动基层全体干部工作积极性、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如何运用考核结果鼓励创先争优等等,这些还有待改进和创新。
二、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的举措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兴则全局兴。工商所是工商工作的全部战斗力所在。是工商事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改革的动力来自基层,创新的智慧源自基层,成功的经验出自基层。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是“软实力”的体现’属于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核心竞争力范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强力推进,狠抓落实,这也是一项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为此,全市工商系统从思想、组织、技术等方面为加强和完善绩效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一是武汉市局党组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专题研究部署系统绩效管理工作,把创新完善工商所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来抓。召开了全系统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确定了重点、提出了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绩效考评领导小组,领导和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编发《绩效管理工作简报》,开展绩效管理征文活动,反映绩效管理动态、强化绩效管理观念、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新年伊始,在全系统工作会议上再次部署,要不断改进绩效管理,实施个人绩效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干部责任能力和执行力的提高。
二是对绩效目标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了评估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实施效果,市工商局成立了由办公室、政治处联合组成的调研组,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组形成了《实施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对全市工商系统实施绩效目标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绩效目标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完善绩效目标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该调查报告荣获全省工商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总的来看,对单位考核达到了预期目的,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服务发展有成果、监管市场有力度、行政执法有提高、消保维权有佳绩。但绩效对个人考核由于存在缺少确责到人的环节和考评手段滞后等因素,作用发挥不充分。先后引入了末位淘汰方法和“双十”机制对个人绩效考核,“双十”即在以部门(或机关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季度考核中,按照优、良、平、差四个等次进行评定,其中“优”等次比例控制在10%以内,“平”(含)以下等次的必须达到单位参加考评人数的10%,要发挥“双十”机制应有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创新考评方式。
三是学习并借鉴外地的绩效管理经验。在推行科学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注重吸收、借鉴市内外、系统内外好的经验做法,群策群力抓绩效。如江西省南昌市工商局作为全国基层公务员考核工作试点单位,通过创新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具体由“一个中心三个平台”构成,即绩效数据中心、执行力建设平台、工商工作满意度建设平台、指挥监控平台,受到国家工 商总局和国家公务员局的充分肯定。为了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市局党组专门派出绩效考核学习考察组赴南昌市工商局学习考察,现场观摩交流,并将他们的考核指标体系原原本本下发全系统进行学习讨论。并邀请南昌市局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专程来局介绍具体做法。面对面进行交流,在全系统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和一致好评。
四是开发运用武汉市工商局目标考核系统。根据目标管理考核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局实际,按照突出重点、量化标准、动态考核、强化操作性的原则,在充分吸收、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武汉市工商局目标考核系统,启动了市局协同办公平台的目标管理考核系统。
五是成立绩效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设立了绩效管理办公室,成立了绩效考评调研专班。负责绩效考核的牵头与组织工作,如制订考核内容及标准、起草绩效考评办法等工作。调研专班就如何规范工商所队(组)设置和人员定岗定责、巡查网格划分的原则和标准、基层需要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绩效考核的内容、标准、办法、信息化保障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后,掌握了全面、真实、准确的情况,精心梳理归纳,为开发建设绩效数据中心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的探索
绩效管理一直是政府管理的难点重点和理论探索的焦点热点,按照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求,立足武汉市基层工商工作实际,必须加大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整合力度,推动由目标管理向绩效管理的融合升级。创新绩效管理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具体说,工商所公务员绩效考核要在六个方面体现制度创新要求。
一是实行差异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绩效考核首先就要改变过去“千人一面”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根据“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的原则,体现工作量大体均衡要求,采取“一人一表”方式考核,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基层工商所干部编人巡查网格,细化量化硬化考核指标。一方面所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发挥实干和表率作用;另一方面改变所长一人是“运动员”,其他都是“拉拉队员”的现象,达到“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目的。实践证明,差异化考核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考核指标直接落实到工商所每个干部,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市局考核实际上只考核分局机关的问题,真正把人员从向分局机关集中变成向工商所集中,用考事来考人,从考分局到考公务员,工商所全体公务员平均成绩构成工商所成绩,分局全体工商所平均成绩构成分局成绩,形成合理的绩效结果链,从而达到了“精局强所”的改革目的。根治了分局机关“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工商所人数少、独当一面干工作人员更少的顽症,形成人员向一线集中、监管在一线落实、服务在一线优化、绩效在一线体现的强基固本局面。
二是实行常态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机制。过去考核多是季度考核或年终一次性考核,这种考核往往导致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考核、轻管理问题。由于不能实时准确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使工作落后的地方失去最佳改正机会。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更加注重日常考核,真正体现常态管理,使被考者在第一时间了解考核结果和扣分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抓住最佳改进和提高时机。从行政管理工作的决策、执行、督办反馈整个过程来看,抓常态化考核就是抓督办反馈,从而产生完整的“闭环效应”,解决了过去工作布置多督办少、一手硬一手软问题。由市局常设的绩效管理办公室牵头抓落实,改变了过去工作目标由办公室牵头考核、个人绩效由政治处牵头考核的做法,不但有利于统筹办公室和政治处两方考核力量,更有利于整合市局绩效管理办公室日常考核、综合处室重点督察和业务处室跟踪督办三方力量,跟踪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工作开展、督促工作落实。完成只看结果的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控制的绩效管理转变。
三是实行集约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内容。工商所是监管执法的前沿阵地和服务社会的窗口部门,工商所干部承担的工作既多又杂,临时的突击的、分内的分外的,有时还会出现“加班加点挨批评,连日连夜受处分”现象。按照建设法治工商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确责、履责、问责机制,确责是前提是基础。实施绩效考核首先就要解决确责问题,使每个工商所干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标准是什么。因此在一个考核年度开始,就要充分征求各业务处室和工商所干部意见,组成调研专班,集约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一经下达就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和稳定性,非依规定事由、非经规定程序不得变更,避免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被动局面。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和化解风险,人人知道职责所在、风险所在,各负其责;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基层干部,一旦出现问责事由,该由谁承担责任就由谁承担责任,责任主体一清二楚,推动实现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
四是实行一体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制度只有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才能发挥作用。市局即将出台的《武汉市工商局工商所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不但本身规定了指导思想、考核对象、考核原则、组织领导、考核指标的确定、变更与认领、考核方法、结果运用与附则,还充分考虑了与现行制度的对接兼容问题。同时还将以其为核心,配套出台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制度、网格管理制度、绩效考官制度、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制度、信息化保障制度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一系列管理措施机制和技术。通过建立一体化考核体系,确保实践中的可行性与权威性。避免过去就绩效考核论绩效考核,出现孤军深入现象,导致收效不佳、力度不够或行而不远。
五是实行信息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方法。传统面对面方法、纸质载体、时间滞后的考核难以克服主观的感情因素干扰,极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对考核结果大家有理由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有时不是考出了干劲而是考出了怨气。信息化的绩效管理平台正是营造公平的有效载体,通过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考核,做到标准管人、机器管事,将人、制度和科技有机结合,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动态管理、量化管理和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实现了运用高科技手段、达到高质量考核的目的。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由谁考”、“如何考”、“考什么”的问题,有效地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从面对面的考核到背靠背的考核,考官、被考核对象和网格均在系统中随机抽取,考核结果在全系统同步公开并允许被考单位和个人申诉。在考核过程中主要依靠“数字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采集,实现考核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统计分析和结果确认。从业务系统中直接对工作质量和数量指标进行评估。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存档、抽检、判分、测评、调查、统计、分析、反馈和编辑等工作全部实现电子化、系统化和标准化,考核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
六是实行效用化考核,创新绩效管理奖惩。实施绩效考核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基层工商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益决定人心,人心决定成败。绩效考核作为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性考核,就应该发挥其导向作用,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级、晋升结合起来,使大家明白结果预期,通过精神与物质鼓励,达到绩效激励和绩效调动的目的,推进绩效考核结果的效用化。实行信息化考核可以实时显示全体考核对象的得分排名情况,从而规定在绩效考核排名前若干名中取得评先评优资格,这样就把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对绩效好的单位扩大优秀公务员评选比例,并作为个人晋级晋升的依据。反之对绩效不好的单位及个人按规定采取惩罚性措施,摒弃在责任追究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做法,改变“考核难,兑现更难”的现象,革除考了以后没结果、有了结果不兑现的弊端。注意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开发人力资源,将考核结果作为工商人才特别是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据,让庸者懒者让其位,让失德失职者失其位,让能者勤者居其位。通过绩效管理导向作用,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干干净净干事”的基层工商队伍,提升工商监管服务效能。
(作者系武汉市工商局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 郑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