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对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进行了成功探索,创造性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政治功能,把松散的、动态的楼组居民凝聚成一个整体,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人的组织化,走出了一条社区党建的新路子,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关键词]居住地;楼组党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9-0054-03
构建和谐社区,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从2003年10月起,就结合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实际,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对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把松散的、动态的楼组居民凝聚成一个整体,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人的组织化,走出了一条社区党建的新路子,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基本做法
新成路街道是一个以居住型为主的居民社区,居住在社区(街道)的共产党员有5200多名,占辖区总人口的9.5%,其中党员组织关系属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党员1300多名,占党员总数的25%;党员组织关系不属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党员(简称在职党员)3900多名,占党员总数的75%。怎样将这笔可贵的人才资源组织起来、活动起来,发挥党员在居住地的作用,新成路街道在实践中创新了楼组党建这种载体形式。
(一)创新工作载体,把握“四个明确”
1.明确楼组党小组的功能性质。楼组党小组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功能性活动小组,以“楼组”为单位,在党员所属组织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把居住在楼组内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楼组党小组。围绕营造楼组文化、加强互帮互助、促进邻里和睦、改善居住环境、倡导文明科学、维护社会稳定等居民的共同利益,有组织地开展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
2.明确楼组党建的工作要求。以党员要做好宣传员、示范员、信息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楼组要实现无违法违约现象、无邻里矛盾纠纷、无安全防范事故、无封建迷信活动的目标为基本要求,采用党员家庭同群众家庭结对的形式,形成面对面、户对户的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3.明确楼组党建的工作方法。按照“有要求,不强求;有目标,没指标;有评比,不考核”的宽松原则,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不强求集体统一行动,改变以往偏重于技能服务的做法,采用技能服务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服务方法,使缺乏一技之长的党员也能在平时深入到结对户和楼组居民中。
4.明确楼组党小组的活动方式。以“沟通、互助、温馨、和谐”为主题,让党员“动”起来,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从身边事做起,采取既能使党员普遍接受、又能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的各种活动方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二)创新工作机制,落实“五个抓手”
1.抓普及。首先是思想普及,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在社区做什么”的大讨论,使党员了解楼组党建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使居民群众普遍知晓。其次制定各社区楼组党建工作的推进目标。各社区党组织在摸清、掌握楼组党员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不断扩大楼组党建的覆盖面。
2.抓主体。在职党员是楼组党建的主体力量。楼组党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动员更多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处、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楼组党小组长,并争取他们的各类资源支持,使在职党员的“个人行为”变为“组织推动”。
3.抓活动。即主要抓好街道、社区、楼组三个层面的活动,把隐性活动与显性活动结合起来,把经常性活动与阶段性活动结合起来,把提供物质帮助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使楼组党建活动保持常态化。同时,充分发挥楼组党建党员服务广场的作用,要求工青妇及各条线结合楼组党建,使各类活动走向社区、走进楼组、走近百姓。
4.抓典型。社区(街道)党工委先后召开了两次楼组党建表彰大会,共评选和表彰了100多个先进楼组党小组。各社区涌现出一批“学习楼”、“文体楼”、“科普楼”、“双拥楼”、“绿化楼”等特色楼组。把这些先进楼组的事迹汇编成册进行广泛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5.抓保障。一是建立组织机制。建立健全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员联络站、楼组党小组构成的楼组党建工作网络,并建立楼组党建指导员制度。二是建立活动机制。做到街道大型活动择机举办,社区居委会活动月月开展,小区活动每周有安排,楼组活动就在家门口,使街道、社区居委会、小区、楼组“四联动”服务常态化。三是建立评优机制。规定先进楼组要达到“四无”、党员要做到“六个员”的评比标准。四是建立反馈机制。各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属党组织建立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不断完善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形成了“公转带自转”、“体内促体外”的互动机制。
(三)激发党员活力,务求创建实效
一是明确党员工作目标。将“群众有需求,党员能做到”作为工作目标,及时调查服务内容,要求党员走巷入户,访贫问苦。二是主动亮出党员身份。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小组建立后,离退休党员和在职党员主动表明身份,居民楼的楼道墙上纷纷亮出了共产党员的名字,便于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楼组党小组的成立,是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为党员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搭建了平台。
(四)抓住“三个结合”,实现党建全覆盖
一是将楼组党建同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发动楼组党员及时传递社情民意,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社会矛盾,在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物业管理、社会治安、居民自治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搞好文明小区、文明楼组、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三是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社区为课堂,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八小时以外得以延续,使党员的良好形象在群众中树立起来。
二、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社会价值
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建经过探索和创新,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到目前为止,8个社区已建立873个“楼组党小组”,覆盖率达100%,参加党员5100多名,占社区党员总数的98%。“楼组党建”已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的重要探索,它蕴涵了基层党建在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对推动社区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楼组党建是一项方向性的建设工程
1.楼组党建符合社区党建精神。楼组党建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拓展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方向;体现了中组部关于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社区建设,并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的精神;体现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的党建工作新要求和社区党建要“强核心、全覆盖、促文明、为群众”的目标要求。
2.楼组党建符合社区建设实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逐步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成为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要在社区这样一个开放型区域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转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社区内的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形成社区各项工作的主导力量,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组织化。
3.楼组党建符合群众利益需求。由于党员与群众同在一个楼组,楼组一有“动静”,楼组党员早知道早解决。楼组党建为党组织了解党员、群众思想,掌握社会思潮和各种行为动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也为群众有话跟党说、有苦跟党诉、有难要找党提供了一条有效通道和诉求渠道。
(二)楼组党建是一项示范性的创新工程
1.楼组党建是深化社区党建的新载体。楼组党建是社区党建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在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民主意识都已显著提高的今天,楼组党建通过楼组党小组和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组织、引导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活动,领受和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拓宽党的领导途径,使社区党建越来越富有活力。
2.楼组党建是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平台。楼组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员在社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使不少原处于“休眠”状态的社区党员有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动群众的施展舞台,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帮群众之所急、送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创造了条件,使鲜活丰满的党员形象在居民中得到充分展现。
3.楼组党建是对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新机制。通过开展楼组党建,一方面党员亮出身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另一方面也使普通群众看清楚身边党员的一言一行,加大监督的力度,把对在职党员的教育监督从单位延伸到了社区。同时,党员的表现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使单位党组织进一步掌握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对党员的监督管理更为有效和准确,有利于建立一个对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三)楼组党建是一项基础性的细胞工程
1.楼组党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和落脚点在社区。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变革时期,社区成为社会各种利益、需求、矛盾的汇聚点之一。楼组党建通过楼组党员及时传递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做好释疑解惑、缓解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增添了“安全阀”和“减压器”,在社区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2.楼组党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阵地。楼组党建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楼组,把党员的教育管理推进楼组,通过开展楼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社区的核心、主导作用和社区内各类党员在社区和邻里之间的先锋模范作用,拓展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空间,为党组织加强与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把党的意志通过楼组贯彻到各个阶层中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发挥了党的群众工作阵地的作用。
3.楼组党建是展示党员先进性的舞台。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具有先进性,就是看他是否在群众中有好的口碑。广大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是党员应尽的责任,也是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实际行动。楼组党建激活了党的最基础的执政资源和每个党员的能量,引导党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模范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和带动群众。
三、楼组党建的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几点启示
1.楼组党建的生命力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随着现代人私域意识的增强,邻里之间的人情逐渐淡漠,形成了典型的“都市病”。楼组党建从居民的所思所想所需出发,把党的工作融入生活里,做到人们身边,去唤醒人类本性中那种对友爱、和睦的渴望,因而显示出蓬勃生机。
2.楼组党建的生命源泉在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建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从身边事做起,不提高深的要求,坚持各尽所能。有了这样平民化的服务平台,楼组党建也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3.楼组党建成功的“关键”在于激活了党员的主体作用。我们党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党员只有组织起来,才有优势,才能形成战斗力。新成路社区(街道)党工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导,赋予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责任和义务,搭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让党员的主体角色自由驰骋,通过党员的再组织化,推动社会人的组织化,从而奏响了一曲社区和谐的主旋律。
(二)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楼组党建作为一项示范性的创新工程,在实践推进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上,如何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如何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属党组织的双向联系制度?对楼组党小组的成员亮身份,党章有没有规定?在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如何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和楼组进行分类指导以解决各社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进一步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如何在社区为党员提供政治追求、职业追求、个人追求三合一的通道和空间?怎样进一步挖掘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怎样使在职党员管理走出区域界限?楼组党建将来的价值取向又在哪里?今后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站在实现执政党历史使命的高度可以看到,楼组党建是一项加强社区党建的基础工程、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工程。切实发挥好党员在居住地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副教授
■ 责任编辑:周奕韵
[关键词]居住地;楼组党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9-0054-03
构建和谐社区,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从2003年10月起,就结合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实际,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对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把松散的、动态的楼组居民凝聚成一个整体,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人的组织化,走出了一条社区党建的新路子,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基本做法
新成路街道是一个以居住型为主的居民社区,居住在社区(街道)的共产党员有5200多名,占辖区总人口的9.5%,其中党员组织关系属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党员1300多名,占党员总数的25%;党员组织关系不属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党员(简称在职党员)3900多名,占党员总数的75%。怎样将这笔可贵的人才资源组织起来、活动起来,发挥党员在居住地的作用,新成路街道在实践中创新了楼组党建这种载体形式。
(一)创新工作载体,把握“四个明确”
1.明确楼组党小组的功能性质。楼组党小组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功能性活动小组,以“楼组”为单位,在党员所属组织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把居住在楼组内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楼组党小组。围绕营造楼组文化、加强互帮互助、促进邻里和睦、改善居住环境、倡导文明科学、维护社会稳定等居民的共同利益,有组织地开展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
2.明确楼组党建的工作要求。以党员要做好宣传员、示范员、信息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楼组要实现无违法违约现象、无邻里矛盾纠纷、无安全防范事故、无封建迷信活动的目标为基本要求,采用党员家庭同群众家庭结对的形式,形成面对面、户对户的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3.明确楼组党建的工作方法。按照“有要求,不强求;有目标,没指标;有评比,不考核”的宽松原则,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不强求集体统一行动,改变以往偏重于技能服务的做法,采用技能服务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服务方法,使缺乏一技之长的党员也能在平时深入到结对户和楼组居民中。
4.明确楼组党小组的活动方式。以“沟通、互助、温馨、和谐”为主题,让党员“动”起来,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从身边事做起,采取既能使党员普遍接受、又能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的各种活动方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二)创新工作机制,落实“五个抓手”
1.抓普及。首先是思想普及,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在社区做什么”的大讨论,使党员了解楼组党建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使居民群众普遍知晓。其次制定各社区楼组党建工作的推进目标。各社区党组织在摸清、掌握楼组党员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不断扩大楼组党建的覆盖面。
2.抓主体。在职党员是楼组党建的主体力量。楼组党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动员更多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处、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楼组党小组长,并争取他们的各类资源支持,使在职党员的“个人行为”变为“组织推动”。
3.抓活动。即主要抓好街道、社区、楼组三个层面的活动,把隐性活动与显性活动结合起来,把经常性活动与阶段性活动结合起来,把提供物质帮助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使楼组党建活动保持常态化。同时,充分发挥楼组党建党员服务广场的作用,要求工青妇及各条线结合楼组党建,使各类活动走向社区、走进楼组、走近百姓。
4.抓典型。社区(街道)党工委先后召开了两次楼组党建表彰大会,共评选和表彰了100多个先进楼组党小组。各社区涌现出一批“学习楼”、“文体楼”、“科普楼”、“双拥楼”、“绿化楼”等特色楼组。把这些先进楼组的事迹汇编成册进行广泛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5.抓保障。一是建立组织机制。建立健全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员联络站、楼组党小组构成的楼组党建工作网络,并建立楼组党建指导员制度。二是建立活动机制。做到街道大型活动择机举办,社区居委会活动月月开展,小区活动每周有安排,楼组活动就在家门口,使街道、社区居委会、小区、楼组“四联动”服务常态化。三是建立评优机制。规定先进楼组要达到“四无”、党员要做到“六个员”的评比标准。四是建立反馈机制。各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属党组织建立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不断完善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形成了“公转带自转”、“体内促体外”的互动机制。
(三)激发党员活力,务求创建实效
一是明确党员工作目标。将“群众有需求,党员能做到”作为工作目标,及时调查服务内容,要求党员走巷入户,访贫问苦。二是主动亮出党员身份。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小组建立后,离退休党员和在职党员主动表明身份,居民楼的楼道墙上纷纷亮出了共产党员的名字,便于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楼组党小组的成立,是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为党员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搭建了平台。
(四)抓住“三个结合”,实现党建全覆盖
一是将楼组党建同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发动楼组党员及时传递社情民意,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社会矛盾,在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物业管理、社会治安、居民自治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搞好文明小区、文明楼组、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三是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社区为课堂,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八小时以外得以延续,使党员的良好形象在群众中树立起来。
二、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社会价值
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建经过探索和创新,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到目前为止,8个社区已建立873个“楼组党小组”,覆盖率达100%,参加党员5100多名,占社区党员总数的98%。“楼组党建”已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的重要探索,它蕴涵了基层党建在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对推动社区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楼组党建是一项方向性的建设工程
1.楼组党建符合社区党建精神。楼组党建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拓展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方向;体现了中组部关于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社区建设,并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的精神;体现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的党建工作新要求和社区党建要“强核心、全覆盖、促文明、为群众”的目标要求。
2.楼组党建符合社区建设实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逐步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成为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要在社区这样一个开放型区域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转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社区内的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形成社区各项工作的主导力量,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组织化。
3.楼组党建符合群众利益需求。由于党员与群众同在一个楼组,楼组一有“动静”,楼组党员早知道早解决。楼组党建为党组织了解党员、群众思想,掌握社会思潮和各种行为动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也为群众有话跟党说、有苦跟党诉、有难要找党提供了一条有效通道和诉求渠道。
(二)楼组党建是一项示范性的创新工程
1.楼组党建是深化社区党建的新载体。楼组党建是社区党建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在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民主意识都已显著提高的今天,楼组党建通过楼组党小组和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组织、引导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活动,领受和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拓宽党的领导途径,使社区党建越来越富有活力。
2.楼组党建是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平台。楼组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员在社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使不少原处于“休眠”状态的社区党员有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动群众的施展舞台,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帮群众之所急、送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创造了条件,使鲜活丰满的党员形象在居民中得到充分展现。
3.楼组党建是对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新机制。通过开展楼组党建,一方面党员亮出身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另一方面也使普通群众看清楚身边党员的一言一行,加大监督的力度,把对在职党员的教育监督从单位延伸到了社区。同时,党员的表现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使单位党组织进一步掌握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对党员的监督管理更为有效和准确,有利于建立一个对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三)楼组党建是一项基础性的细胞工程
1.楼组党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和落脚点在社区。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变革时期,社区成为社会各种利益、需求、矛盾的汇聚点之一。楼组党建通过楼组党员及时传递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做好释疑解惑、缓解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增添了“安全阀”和“减压器”,在社区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2.楼组党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阵地。楼组党建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楼组,把党员的教育管理推进楼组,通过开展楼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社区的核心、主导作用和社区内各类党员在社区和邻里之间的先锋模范作用,拓展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空间,为党组织加强与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把党的意志通过楼组贯彻到各个阶层中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发挥了党的群众工作阵地的作用。
3.楼组党建是展示党员先进性的舞台。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具有先进性,就是看他是否在群众中有好的口碑。广大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是党员应尽的责任,也是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实际行动。楼组党建激活了党的最基础的执政资源和每个党员的能量,引导党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模范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和带动群众。
三、楼组党建的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几点启示
1.楼组党建的生命力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随着现代人私域意识的增强,邻里之间的人情逐渐淡漠,形成了典型的“都市病”。楼组党建从居民的所思所想所需出发,把党的工作融入生活里,做到人们身边,去唤醒人类本性中那种对友爱、和睦的渴望,因而显示出蓬勃生机。
2.楼组党建的生命源泉在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建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从身边事做起,不提高深的要求,坚持各尽所能。有了这样平民化的服务平台,楼组党建也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3.楼组党建成功的“关键”在于激活了党员的主体作用。我们党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党员只有组织起来,才有优势,才能形成战斗力。新成路社区(街道)党工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导,赋予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责任和义务,搭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让党员的主体角色自由驰骋,通过党员的再组织化,推动社会人的组织化,从而奏响了一曲社区和谐的主旋律。
(二)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楼组党建作为一项示范性的创新工程,在实践推进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上,如何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如何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属党组织的双向联系制度?对楼组党小组的成员亮身份,党章有没有规定?在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如何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和楼组进行分类指导以解决各社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进一步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如何在社区为党员提供政治追求、职业追求、个人追求三合一的通道和空间?怎样进一步挖掘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怎样使在职党员管理走出区域界限?楼组党建将来的价值取向又在哪里?今后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站在实现执政党历史使命的高度可以看到,楼组党建是一项加强社区党建的基础工程、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工程。切实发挥好党员在居住地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副教授
■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