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荧光粉废料中回收镓的研究

来源 :矿冶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碱熔-水浸工艺从荧光粉废料中分离回收镓,考察了料碱质量比、物料粒度、碱熔温度、保温时间对镓分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粒度-0.075 mm、碱熔温度600℃、反应时间3 h、料碱质量比1:2条件下,镓分离率达99.25%.
其他文献
以湖北大冶含铜钴硫精矿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硫精矿、硫精矿氧化焙烧渣和硫精矿氧化-还原焙烧渣中铜、钴的同步浸出行为,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比等工艺参数对铜、钴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精矿氧化-还原焙烧渣中的铜、钴最易被浸出,浸出条件为: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4 h、固液比1:5,此时铜和钴浸出率分别为91.46%和65.84%;采用氧化-还原焙烧-浸出-磁选联合流程处理硫精矿时,可获得铁品位62.31%、回收率68.26%的铁精矿,该工艺实现了硫精矿及焙烧渣中铜、钴、铁资源的综合回收.
对湖南某钨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苯甲羟肟酸作为选钨捕收剂,在高选择性捕收剂作用下,大幅度降低水玻璃用量,减轻了萤石在选钨阶段的强烈抑制.以常温精选取代加温精选工艺,在原矿钨品位0.25%条件下,采用脱硫浮选-优先选钨闭路流程,获得了钨精矿品位44.23%、回收率73.52%的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矿山企业高效开发资源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为提高磷酸铁锂中Fe、Li和P浸出率,同时实现高效去除Cu、Al和F,开发了硫酸熟化-水浸、铁粉置换除铜、化学沉淀-萃取二段除铝工艺.结果表明,在熟化时间2.5 h、熟化温度110℃、固液比4.0/1、水浸温度60℃及水浸时间2 h的最佳条件下,硫酸熟化-水浸工艺可将浓硫酸的使用量降至理论值的0.75倍,此时铁浸出率达95%以上,氟脱除率达74.4%;铁粉置换除铜过程中,控制初始pH=1.2,铁粉加入量为理论值的1.2倍时,浸出液中残留的Cu2+浓度可降至4.9 mg/L以下;采用化学沉淀-P204萃取二
为研究煤粉粒径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自主研制了一套突出粉煤—瓦斯两相流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不同煤粉粒径条件下的突出模拟实验,突出过程中实时监测模拟巷道不同位置冲击波超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监测点冲击波超压呈现正相与负相交替变化的格局,冲击波超压峰值与突出腔体内煤粉粒径呈正相关关系;突出冲击波在巷道内的传播速度也受煤粉粒径的影响,即煤粉粒径越小,冲击波传播速度越小,且冲击波传播速度沿着巷道呈衰减趋势.
探究了CO2+O2地浸采铀工艺中胶体对铀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以Al(OH)3胶体、腐殖酸(HA)和碳酸铀酰(UC(Ⅵ))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H=7.6、不同流速下,单一体系(Al(OH)3胶体或UC(Ⅵ))、二元体系(Al(OH)3-UC(Ⅵ))和三元体系(Al(OH)3-UC(Ⅵ)-HA)在饱和石英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迁移体系中,流速更易影响Al(OH)3的迁移效率,且随着流速增大,Al(OH)3和UC(Ⅵ)迁移率显著增加.二元迁移体系中,UC(Ⅵ)和Al(OH)3的迁移在流速5 mL/m
目前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主要还是通过一维反演进行视电阻率计算.为了实现时域瞬变电磁数据快速三维正反演,提高反演精度,基于时频转换理论,采用正则化技术、有限差分法和NLCG反演算法,研究了理想模型及实测数据频域的三维正反演.解决了时频转换过程中矩阵奇异性求解的问题,成功实现了瞬变电磁响应时域向频域的转换和瞬变电磁响应频域的三维正反演.
为指导大倾角煤层孤岛工作面矿压防控,以王家山煤矿2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揭示该类孤岛工作面采动应力演化规律及冲击危险性.结果表明:在北部采空区、小窑破坏区和东部采空区的耦合影响下,203工作面回风巷侧采动应力集中程度高于运输巷侧;203工作面周围煤岩体存在顶煤和底煤双剪切带,导致顶板侧顶煤在重力作用下易于破碎放出,而顶板侧底煤的应力集中程度进一步加剧.基于采动应力集中系数K的分区结果和现场钻屑监测,203工作面回风巷是矿压防治的重点区域.提出综合大直径钻孔卸压和煤体卸压爆破的分级解
为了实现货运火车车厢内余煤分布不同情况下,余煤清扫机器人吸风量的自适应智能调控,建立了吸风量、余煤体积量二者与风机电流之间的控制模型,根据风机电流变化趋势实现吸风量的智能调控.首先利用果蝇优化算法对概率神经网络的平滑因子进行在线优化,构建基于改进概率神经网络的风机电流精准预测模型,并根据设备特性与现场经验建立了吸风量模糊化分档调控规则库.为了验证相关理论和方法,在HCQS-75/110型火车车厢余煤清扫机器人上开展吸风量智能调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概率神经网络对风机电流预测精度达到97.4%,搭载吸风
为了研究钻孔数量对煤层瓦斯压力及有效抽采区域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单排不同数量钻孔抽采条件下煤层瓦斯压力及有效抽采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压力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响应特征,抽采初期钻孔数量对抽采半径之外的煤层瓦斯压力影响较小,但随抽采时间的增加,钻孔数量对其影响逐渐显现,抽采影响半径增大,瓦斯压力下降趋势加大;钻孔有效抽采区域空间分布形态及其范围受到钻孔数量与抽采时间的影响;有效抽采区域体积与抽采时间基本呈y=axb函数关系,且钻孔有效抽采区域体积与钻孔数量并未呈线性关系;
为了考察煤层顶底板岩性对瓦斯抽采的影响,基于含瓦斯煤流固耦合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透气和不透气2种顶底板岩层进行了钻孔瓦斯抽采数值模拟,其中透气性顶底板岩层孔隙率设置为20%,不透气性顶底板岩层孔隙率设置为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顶底板岩性条件下在抽采过程中瓦斯总是沿钻孔径向流动,但煤层顶底板岩性对煤层瓦斯流场有明显影响;不同顶底板岩性条件下钻孔瓦斯抽采时间越长,钻孔影响的范围越大,同时距离钻孔中心越远煤层残存瓦斯含量越大,但透气岩层模型的瓦斯压力衰减更快,残存瓦斯压力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