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自身在以新课标为标准的新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和收获。
关键词:新历史教育 教学实践
工作四年多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高中的历史教育并不是想象当中的死记硬背,无论在课程理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各方面都应该突出新时期下的“新历史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浅谈“新历史教育”下的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致使学生难以在历史教学中寻求乐趣,因而传统的学校历史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人文情愫,出现很多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历史教学现状,教育部重新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明确提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集中体现了“新历史教育”下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理念,拓展历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我认为“新历史教育”的教育目标应重点将人文精神与现實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在不同的教学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设置情境教学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深刻体会当时的历史。比如,在讲《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时,设置了帕罗耶的一天。因为学生对于民主政治这一概念本来就非常模糊,如果单纯运用文字知识讲述,学生本就难以理解,加之又是外国的民主政治,学生可能对其不感兴趣,会使学生感到课堂非常枯燥无味。因此,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这一情境:帕罗耶的一天,从帕罗耶早上和妻子在干活,然后召开公民大会,帕罗耶非常愿意去,但到门口时,只有他能进去开公民大会,妻子却不能。学生非常感兴趣,从情境中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帕罗耶非常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帕罗耶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而妻子却不能”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又引申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情境教学在很多历史课上可以用到,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
二、运用情感教学
历史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老师在不同的课堂投入不同的情感,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当时的历史。赵克礼在《历史教学论》中提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应该是亘古不变的,尤其在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进行历史教育首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将爱国主义教育变成政治教育,“新历史教育”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感受到爱国精神,我认为运用情感教学是个较好的方法。比如在上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讲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这段中国屈辱历史时,老师应声音低沉、表情凝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近代的这段屈辱历史,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不是在课堂中说教式地强调爱国,从而让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情感的渲染,自身体会到爱国的重要性。而在讲“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时,老师应声音亢奋、情绪激昂,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新时期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进步,并为之感到非常自豪。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辅助教学,以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比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没有过多的叙述,只是展示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视频,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看后颇有感受,这比单纯叙述的感染力要强大很多,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较好地体现了“新历史教育”下的育人功能。
三、自主探究合作
结合学校年级部实行的优秀小组评定,在每节课上,我设置了合作探究题,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探究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因而,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如在上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教材内容主要讲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六个阶段的原因和表现,结合这一内容,班级正好分为6组,于是我让每一组负责一个阶段,讨论探究其原因和表现。将课堂交给学生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的方式,不仅掌握了教材内容,还补充了许多自己查阅到的相关知识。
四、结合现实生活
历史都是过去发生了的事情,因而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物质生活的变迁”时,学生对服饰、交通工具等变迁十分感兴趣。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切身感受,尤其是必修三的文化史,运用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音乐的繁荣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甚至有时比老师还懂得多。
“新历史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只是单纯的以老师讲为主,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由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新历史教育 教学实践
工作四年多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高中的历史教育并不是想象当中的死记硬背,无论在课程理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各方面都应该突出新时期下的“新历史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浅谈“新历史教育”下的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致使学生难以在历史教学中寻求乐趣,因而传统的学校历史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人文情愫,出现很多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历史教学现状,教育部重新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明确提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集中体现了“新历史教育”下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理念,拓展历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我认为“新历史教育”的教育目标应重点将人文精神与现實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在不同的教学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设置情境教学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深刻体会当时的历史。比如,在讲《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时,设置了帕罗耶的一天。因为学生对于民主政治这一概念本来就非常模糊,如果单纯运用文字知识讲述,学生本就难以理解,加之又是外国的民主政治,学生可能对其不感兴趣,会使学生感到课堂非常枯燥无味。因此,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这一情境:帕罗耶的一天,从帕罗耶早上和妻子在干活,然后召开公民大会,帕罗耶非常愿意去,但到门口时,只有他能进去开公民大会,妻子却不能。学生非常感兴趣,从情境中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帕罗耶非常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帕罗耶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而妻子却不能”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又引申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情境教学在很多历史课上可以用到,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
二、运用情感教学
历史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老师在不同的课堂投入不同的情感,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当时的历史。赵克礼在《历史教学论》中提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应该是亘古不变的,尤其在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进行历史教育首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将爱国主义教育变成政治教育,“新历史教育”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感受到爱国精神,我认为运用情感教学是个较好的方法。比如在上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讲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这段中国屈辱历史时,老师应声音低沉、表情凝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近代的这段屈辱历史,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不是在课堂中说教式地强调爱国,从而让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情感的渲染,自身体会到爱国的重要性。而在讲“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时,老师应声音亢奋、情绪激昂,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新时期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进步,并为之感到非常自豪。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辅助教学,以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比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没有过多的叙述,只是展示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视频,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看后颇有感受,这比单纯叙述的感染力要强大很多,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较好地体现了“新历史教育”下的育人功能。
三、自主探究合作
结合学校年级部实行的优秀小组评定,在每节课上,我设置了合作探究题,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探究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因而,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如在上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教材内容主要讲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六个阶段的原因和表现,结合这一内容,班级正好分为6组,于是我让每一组负责一个阶段,讨论探究其原因和表现。将课堂交给学生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的方式,不仅掌握了教材内容,还补充了许多自己查阅到的相关知识。
四、结合现实生活
历史都是过去发生了的事情,因而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物质生活的变迁”时,学生对服饰、交通工具等变迁十分感兴趣。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切身感受,尤其是必修三的文化史,运用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音乐的繁荣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甚至有时比老师还懂得多。
“新历史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只是单纯的以老师讲为主,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由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