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岛:日军第一次“玉碎”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石维军 吴军
  
  这是一场湮没于历史中的小战斗,小到在太平洋战争的恢宏画卷中被很多战争史研究者忽略不计。但是这场战斗意义却非常重大,它不仅证明了日军的确侵入了美国本土,也让美军第一次见识了日军的大规模死亡冲锋和集体“玉碎”的疯狂,为美军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阿图岛和吉斯卡岛,位于阿留申群岛最西端。阿留申群岛像阿拉斯加伸进太平洋的长尾巴,是美国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军在太平洋上转入反攻,日军占领的阿图岛和吉斯卡岛就像扎在美国喉咙里的一根小刺,必欲拔之而后快。美军计划“奇袭”阿图岛,但行动迟缓,等到1943年5月,美军集结力量进攻阿图岛时,日军已经在阿图岛上苦心经营了一年多,在弹丸之地集结了多达2630人的重兵,修筑了众多的永备工事。
  
  上帝关照的登陆
  
  增援计划的失败使得山崎保代大佐率领的2630人的阿图岛守军必须独自面对11000人的美国第7步兵师。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尽管挫败了日军的增援,可是占有人数优势的美军的进攻准备太糟糕。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心理上,美军都低估了恶劣环境造成的巨大障碍。
  美军派出的第7步兵师,原在加利福尼亚炎热的沙漠中受训,严重缺乏两栖登陆作战的经验。迎接美军的是寒风凛冽的天气,冰雪覆盖的光秃山坡和泥沼重重的半冻土地带。当士兵们在沙滩上艰难跋涉时,还穿着刚发的硌脚的冬靴。由于低估了日本守军的实力,更未事先对岛上防务展开必要的侦查,美军的火力配备相当糟糕,冬季作战装备明显不足。
  登陆计划破绽百出。登陆部队被分为彼此之间相隔20英里的5个独立的小型部队,他们同时登陆,登陆后再汇合总攻。按照作战计划,新型轻型护卫舰“拿索”号,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持,可美军事先并没有对阿图岛水域进行准确勘测,“拿索”号根本靠不了岸。
  然而,上帝在那时眷顾了美国人。美军原计划登陆时间定在5月7日,但阿留申恶劣的天气推迟了美军的进攻时间。日本守军原本做好了全面迎战的准备,但几天后仍不见动静,以为是虚惊一场,于是放松了警惕。因此,当美第7师于5月11日登上滩头时,他们竟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当时的大雾天气有如神助,使美军避免了伤亡。
  
  北部登陆部队率先登陆阿图岛。首先上岸是临时侦察营的山区作战分队,紧接着上岸的是负责北部登陆作战的第17步兵团的一个战斗组。漫天大雾给登陆部队带来极大的麻烦,他们看不清道路,不时把火炮和车辆推到沙丘上。好不容易拉出来,又陷下去。登陆部队按计划迅速扩大滩头阵地,开辟登陆场,刚挖出的散兵坑涌满冰冷的水。夜晚降临,寒冷刺骨,疲倦的士兵们此时才深刻明白什么是阿留申的恶劣天气。
  
  被困马萨克山谷
  
  次日清晨,日军才发现美军偷偷登陆了。北部登陆部队在“血腥角”这个地方被日军狙击手、机枪和迫击炮组成的火力网死死钉在了原地一整天。在生死攸关的当口,敢死队穿越了一片山脊,同日军展开了白刃搏斗,最终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南部登陆部队开始向位于阿图岛南海岸线20英里的马萨克湾进发,他们将在那里同北部登陆部队会师。日军于夜间穿过美军防线,回到了预先修筑好的山谷一侧的密集防御工事中。日军枪弹齐发,铺天盖地的炮火打了个美军措手不及。士兵们慌忙寻找松软的地方,手忙脚乱地挖着可以躲避的散兵坑。可坑挖出来的同时,水就立刻涌了上来,士兵们在刺骨的冷水中缩成一团。而位于河床位置的士兵们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去,指挥官大声喊着继续前进,但许多士兵却因体温过低而根本无法动弹。就这样,他们被困在了马萨克山谷整整6天而一筹莫展,而士兵们因冻伤和战壕足病造成的伤亡却与日俱增。
  好在北部登陆部队进展顺利,不断突破日军的阵地,稳步向南靠拢。5月17日,山崎知道已经无法阻止美军汇合,将部队撤到阿图岛东部,退守到克莱维斯隘口,这里是日军在奇恰戈港主基地的最后一道屏障。正是由于日军后撤,被困于马萨克山谷的部队才摆脱了困境。
  
  血战克莱维斯隘口
  
  克莱维斯隘口位于两个分别叫做冷山和安伯角的制高点之间,日军占尽地理优势。面对居高临下的敌人,缺乏有效火力支援的第17步兵团的官兵们于5月20日在冷山上同日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手榴弹大战。3天后,17步兵团艰难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安伯角又是另一番景象。第32步兵团连续4天的攻击都被击退。在21日凌晨,美军的两个排趁着夜幕悄悄爬上了安伯角顶峰,冲进战壕与惊醒的日军展开白刃战,刺死25名日军。最后一名垂死的日军突然端起轻机枪扫倒了两名美国士兵,然后奔向悬崖,纵身跳了下去。
  美军终于成功控制了克莱维斯隘口,而残余的日军被压缩到了奇恰戈港这个半岛上,最后的进军就要开始了!但战斗离胜利还很远,事实上,这最后一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血肉磨坊。
  山崎知道面对绝对优势的美军必败无疑,所以他在奇恰戈港构筑了复杂的战壕体系和火力网,储备了充足的弹药供应,做好了“为天皇尽忠”的准备。
  
  日军的疯狂
  
  在进攻奇恰戈港一条山脊的战斗中,美军被日军火力压制在了山头下,动弹不得。就在此时,一位叫乔治·米利奇的无比神勇的排长冒着枪林弹雨,快速冲上山脊,杀开了一条血路。在子弹呼啸声中,米利奇干掉2个日本兵后,继而左冲右突,枪击山脊,爆破壕沟。在步枪弹药用尽、刺刀损坏的情况下,他手握枪管,疯狂一阵挥舞,顿时步枪变棍棒,竟然砸死4名日军。整个过程简直就是好莱坞特技场景的现场版。在清除这些障碍后,米利奇垂着被3颗子弹击中的左臂回到山脊上,高举起右臂指挥他的士兵继续向前冲击。
  5月29日,攻击进入了最后阶段。尤金·拉德穆少将决定在凌晨发起总攻。不料山崎抢先于凌晨3:00下令发起孤注一掷地自杀式反攻。山崎只剩下1000人,为凑集更多人数以作最后一搏,他甚至派出了伤兵。山崎幻想着能够冲破美军防线,夺取美军辎重,然后将炮口对准美军的滩头阵地以及马萨克湾的供应基地。
  深夜,美军第32团B连的官兵们正在阵地里酣然入梦,日军的突袭队悄然而至,许多士兵被扎死在睡袋中。紧接着日兵扫荡了一个战地救护站,屠戮了里面的医疗人员,连躺在病床上的伤兵都没有放过。此时的日军已完全失去理智,如同嗜血的野兽,杀气腾腾,四处行凶。可日军最远冲到了克莱维斯隘口,在那里,他们竟然被由工程师、厨师、教士组成的后备梯队消灭得一干二净。
  让美军士兵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幸存的日军开始了狂风骤雨般地自杀:有数百人通过把手榴弹贴在自己的脑袋上或是胸口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次日早上,美军看到山谷里“堆满了缺胳膊少腿的尸体,无头的躯体散落一地”。
  
  血的经验
  
  就这样,阿图岛战斗以美国人无法想象的结局而告终。这场小小的战斗,震动了美国上上下下。原本计划3天就能轻易结束的战争,变成了3个星期的地狱煎熬。美军充分吸取了教训,10周后,美军调集了34000人的地面部队和一支完整的舰队来进攻吉斯卡岛。当他们气势汹汹地杀上吉斯卡岛时,他们发现吉斯卡已经空了。日本守卫部队早在3周以前就悄然地撤出了吉斯卡。
  美军为收复该岛付出了很大代价:549人阵亡,1148人负伤,2000人因战壕足病、严寒冻伤或是战斗疲劳而入院治疗。阿图岛之战,日军组织了有可能是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敢死队进攻,结果将近2300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28名幸存者——大多数都死于自杀性攻击。美国人在阿图岛得到了一个严酷的教训,日本人不遵循西方战争法惯例,也不遵循西方个人生命至上的信条,他们宁可“玉碎”,也拒绝举手投降。但是艰苦战斗换来了两栖作战的宝贵经验,阿图岛之战是美国“跳岛战术”的滥觞,为美国以后放弃不具战略价值的岛屿,直接进攻具有重大价值的岛屿提供了依据。美军从重获得的宝贵经验就是要尽量避免日军顽抗造成的有生力量的伤亡。
  
  阿图岛
  美国阿留申群岛最西端的小岛。长48公里,宽12-24公里。地面起伏大,最高点海拔1,246米。四季多雾。
其他文献
对于蕾切尔·卡逊,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寂静的春天》再版的“前言”中写到:“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15世纪的意大利有个波尔基亚家族,此家族擅长在权利争斗中把毒药放在食物里暗害对手。很多年后,当“波尔基亚”已湮灭在历史中鲜为人知
期刊
1958年11月28日 《人民日报》  第一艘万吨巨轮下水    大连造船厂制造的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今天下水了。交通部将这艘远洋货轮命名为“跃进号”。  ……这一艘由苏联设计的万吨巨轮的庞大船体,是在今年国庆前夕正式铺上船台开工建造的,到11月27日建成下水只用了五十八天时间。这样的速度是很快的。据已知的材料:已有一百多年造船历史的英国,目前建造万吨级货轮的船台周期是六个月;目前建船速度居世界
期刊
■编译/彭华    1947年,在以色列正式宣布成立前的几个月,斯大林下令必须保证未来的犹太国投向苏联最亲密盟友的阵营。“以色列方向”便成为苏联情报机关最优先的方向之一。本刊编译俄罗斯《独立报》文章,解密在以色列方向发生的秘密战争。    1948年,犹太国出现在世界政治板图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联的外交支持。苏联还是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斯大林和克里姆林宫领导层,计划
期刊
■编译 张海鹏    6000年多前,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出现在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布拉克。人们在布拉克发现的史前葬坑显示,或许正是这一城市的繁荣引致外来侵略者的窥视,从而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肥沃的冲积土平原上,也就是今伊拉克境内。直到最近,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家詹森·尤尔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通过对布拉克土丘(Tell Bra
期刊
2007年10月4日,曾经纵横江湖的台湾竹联帮大哥陈启礼在香港法国医院结束了其波诡云谲的一生,终年64岁。陈启礼,台湾黑社会组织竹联帮帮主、台北海明寺三宝弟子、台湾泉安集团老板、台湾“情报局”情报员、美国“江南命案”凶犯、台湾刑事调查局“治平专案”对象、柬埔寨“勋爵”……这一系列身份,让外人很难看清陈启礼的真实面目。    陈启礼的江湖    陈启礼籍贯江苏高淳,1943年4月27日生于四川广安。
期刊
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17年到1923年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时期。在此之前,社会停滞、百年屈辱,在经历李鸿章时代的器具(洋务)努力、以及孙中山时代的政制(共和)革命之后,两场复辟不仅宣告了共和制度的挫折,也宣告了中国近代史的终结;在此之后,主义与刺刀的结合、一个准军事化国家的出现……如果说,百余年来,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主题词的话,那么,1917年到1923年的主题词,是思想、精神与心灵。  不仅如
期刊
1951年,我刚从高中毕业,那时候的我正是满怀理想却钱包瘪瘪的年龄。我和我的朋友汤姆决定驾驶他那辆道奇39型小汽车进行一次刺激的越野冒险。我们买来管子和帆布给汽车搭了一个篷子,把它改装的像一辆大篷马车,又找来一床旧床垫和便携油炉。然后我们带上一些需要的工具、一桶汽油和我们自己攒的一点钱便向西出发了。  途中我们穿越大黑山躲避羊群,又到大盐湖游泳,随后我们取道一条沙尘滚滚的乡下小道直线驶往拉斯维加斯
期刊
从1972年的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开始,中国人才开始将“环境”和“保护”两个独立的词组合到一起,并将之带回中国。环保价值观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却经历了并不平凡的道路。    《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间接促进成了1972年6月5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从这一天起,每年的6月5日成为“世界环境日”,适时提醒一下人们注意别让地球太受伤。  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了这次
期刊
抗战前期,滇缅路无异于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和大动脉。杜聿明认为,1938年春,我国开始修筑滇缅公路。1939年初通车。1940年夏天被短暂封锁,秋季重新开通。  但依据《再会吧,南洋》对健在老人的访问,认为1939年初,云南始动员十个民族的20万筑路民工,加班加点赶建,用八个月时间使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此说和杜聿明所述时间上有差异。原因是1939年春陈嘉庚先生,动员南侨总会征募汽车机修驾驶人员回国参战,
期刊
1913年初春,就在宋教仁遭暗杀前不久,上海《民立报》发表一篇署名“崇拜英雄”的浙江读者来稿,比较国民党三大领袖:“听孙[中山]先生演说,理想高远,是一大哲学家;听黄[兴]先生演说,诚坦动人,是一大实行家;听宋[教仁]先生演说,条分缕析,是一大政治家。”  《民立报》记者徐血儿曾发表《当今之政治家》一文,直言宋教仁有沉毅的魄力,运用的手腕,尤其有系统的政纲,而且能坚持政见,不屈不挠,属于“当今第一
期刊